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硅胶载体镁-钛催化剂乙烯聚合性能研究
1
作者 余世炯 肖明威 叶晓峰 《化学世界》 CAS CSCD 2016年第3期129-133,137,共6页
研究了硅胶载体镁-钛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以及制备过程中影响聚合性能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采用新生态氯化镁-硅胶复合载体,用醇类化合物和氯化烷基铝进行改性的工艺路线制得的催化剂具有高的催化效率和优良的氢调能力,确定了n(醇)∶n(镁... 研究了硅胶载体镁-钛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以及制备过程中影响聚合性能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采用新生态氯化镁-硅胶复合载体,用醇类化合物和氯化烷基铝进行改性的工艺路线制得的催化剂具有高的催化效率和优良的氢调能力,确定了n(醇)∶n(镁)=2.0~2.3和n(铝)∶n(镁)=1.50~1.83时催化剂具有最好的聚合性能,以及采用升温程序2煅烧活化的硅胶载体制得的催化剂颗粒形态最好。研究还表明在不改变催化剂关键配方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调整硅胶载体的煅烧活化温度和镁-钛催化剂中的钛/镁质量分数比来实现对催化剂聚合动力学行为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胶 聚乙烯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分含量对CuO-ZnO-ZrO_2催化CO氧化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黄金花 叶丽萍 +2 位作者 李帅 顾慧劼 罗勇 《应用技术学报》 2017年第1期22-26,88,共6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CuO-ZnO-ZrO_2催化剂,考察CuO质量分数及ZnO…ZrO_2质量比对CuO-ZnO-ZrO_2催化剂结构及物化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及孔径分析(BET)、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方法表征CuO-ZnO...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CuO-ZnO-ZrO_2催化剂,考察CuO质量分数及ZnO…ZrO_2质量比对CuO-ZnO-ZrO_2催化剂结构及物化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及孔径分析(BET)、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方法表征CuO-ZnO-ZrO_2催化剂.结果表明:当CuO质量分数为70%,ZnO…ZrO_2质量比为1…1时,CuO-ZnO-ZrO_2催化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容积,较好的分散度,较小的晶粒尺寸,以及较好的氧化还原性能,在催化CO氧化反应中表现出较优的活性,在常压、373K反应温度下,CO转化率达到75%,并且连续反应22h,稳定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O质量分数 ZnO:ZrO2质量比 CO氧化 CuO-ZnO-ZrO2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O/Cu_(0.6)Ce_(0.4)O_x催化剂低温深度脱除液相丙烯中的微量CO 被引量:2
3
作者 顾慧劼 叶丽萍 +3 位作者 黄金花 杨丙星 李帅 罗勇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65-571,共7页
采用柠檬酸络合-浸渍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Cu O/Cu0.6Ce0.4Ox催化剂,采用XRD、TEM、HETEM、N2吸附-脱附、H2-TPR等手段研究了载体种类、Cu O负载量、焙烧温度对Cu O/Cu0.6Ce0.4Ox催化剂催化氧化CO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Cu0.6Ce0.4O... 采用柠檬酸络合-浸渍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Cu O/Cu0.6Ce0.4Ox催化剂,采用XRD、TEM、HETEM、N2吸附-脱附、H2-TPR等手段研究了载体种类、Cu O负载量、焙烧温度对Cu O/Cu0.6Ce0.4Ox催化剂催化氧化CO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Cu0.6Ce0.4Ox载体中,部分Cu进入Ce O2晶格形成Cu-O-Ce固溶体,提高了晶格氧迁移能力;负载的Cu O在载体表面均匀分散,体现出更高的氧化还原性能;两者协同作用共同促进了催化氧化CO性能的提高。400℃下焙烧制得的20%(w)Cu O/Cu0.6Ce0.4Ox催化剂具有优异的催化氧化CO性能,在50℃、3.0 MPa的工况条件下,可将液相丙烯中的CO含量从6.0×10-6(φ)降至2.0×10-8(φ),达到聚合级烯烃对CO脱除深度的要求;连续反应2 400 min,催化剂的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脱除 催化氧化 氧化铜 铜-氧-铈固溶体 液相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杂环卡宾催化剂在催化多种交叉偶联反应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胡宇才 黄志成 +3 位作者 丁波 官健 沈安 曹育才 《化学世界》 CAS CSCD 2016年第3期187-192,共6页
由于氮杂环卡宾配体结构特殊,它的金属配合物可以作为催化剂应用于多种偶联反应中。氮杂环卡宾催化剂可以从立体效应,电子效应和平衡配体三个角度出发来进行修饰。通过修饰后的氮杂环卡宾催化剂可以更有效地应用于多种交叉偶联反应中。
关键词 氮杂环卡宾 多种交叉偶联 立体效应 电子效应 平衡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碱处理HZSM-5分子筛及其催化丙烷脱氢反应性能 被引量:5
5
作者 徐国皓 余金鹏 +4 位作者 徐华胜 尤雅芳 袁璋晶 潘淑倩 王鹏飞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7-62,共6页
采用不同浓度比的四丙基氢氧化铵和乙酸钠混合碱(TPAOH/CH_3COONa)溶液处理HZSM-5分子筛,对处理前后的HZSM-5分子筛负载Pt,制备Pt/HZSM-5催化剂用于丙烷脱氢反应。利用XRD、XRF、SEM、BET、NH_3-TPD、H_2化学吸附和TG等手段对处理前后的... 采用不同浓度比的四丙基氢氧化铵和乙酸钠混合碱(TPAOH/CH_3COONa)溶液处理HZSM-5分子筛,对处理前后的HZSM-5分子筛负载Pt,制备Pt/HZSM-5催化剂用于丙烷脱氢反应。利用XRD、XRF、SEM、BET、NH_3-TPD、H_2化学吸附和TG等手段对处理前后的HZSM-5分子筛进行表征,考察了不同浓度比的混合碱溶液对HZSM-5分子筛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孔结构、表面酸性及丙烷脱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碱溶液处理HZSM-5分子筛,能够形成微孔-介孔多级孔结构,并能调变分子筛的表面酸性;当TPAOH/CH_3COONa浓度比为0.075时,丙烷初始转化率和丙烯选择性均达到最高值,分别为34.0%和9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碱 丙烷脱氢 HZSM-5 多级孔 Pt/HZSM-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驱试剂对铬系催化剂丙烷脱氢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潘淑倩 余金鹏 +3 位作者 徐华胜 周永贤 张丽 王鹏飞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8-55,共8页
分别以硝酸铬、三氧化铬、重铬酸钙和重铬酸钾为前驱试剂,制备了丙烷脱氢铬系催化剂,催化剂中Cr名义负载量(w)均为11%,在质量空速0.7 h-1、反应温度600℃的条件下,考察了催化剂的丙烷脱氢活性。通过XRD、SEM、NH 3-TPD、H 2-TPR、UV-vi... 分别以硝酸铬、三氧化铬、重铬酸钙和重铬酸钾为前驱试剂,制备了丙烷脱氢铬系催化剂,催化剂中Cr名义负载量(w)均为11%,在质量空速0.7 h-1、反应温度600℃的条件下,考察了催化剂的丙烷脱氢活性。通过XRD、SEM、NH 3-TPD、H 2-TPR、UV-vis等方法对不同铬前驱试剂合成催化剂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表面酸性、表面还原性、Cr元素价态进行表征;利用固定床微型反应装置测定了催化剂的丙烷脱氢反应活性;借助高频红外碳硫仪、热裂解GC-MS和原位红外等手段对反应后催化剂积炭量、积炭种类、反应中间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以硝酸铬、三氧化铬为前驱试剂的催化剂Cr(III)-RC、Cr(VI)-RC表面以弱酸位点为主,高价铬(Cr 6+)易被还原,丙烷转化率与丙烯选择性较高。以重铬酸钙、重铬酸钾为前驱试剂的催化剂Cr(VI)-Ca-RC、Cr(VI)-K-RC表面以中强酸位点为主,高价铬(Cr 6+)不易被还原,积炭副反应较强,丙烷转化率与丙烯选择性较低。合理调节催化剂表面酸性,促进高价铬(Cr 6+)的还原,将有利于制备高性能铬系丙烷脱氢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烷脱氢 复合载体 铬氧化物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条件对CuO-Co_3O_4-ZnO-CeO_2催化剂CO脱除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帅 叶丽萍 罗勇 《应用技术学报》 2018年第1期19-25,共7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CuO-Co_3O_4-ZnO-CeO_2双活性组分中心催化剂,通过比表面积测定、X射线衍射、H2程序升温还原及扫描电镜对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了不同制备条件(沉淀剂种类、不同焙烧温度及不同活性组分中心比例)对催化剂CO脱除性能的影...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CuO-Co_3O_4-ZnO-CeO_2双活性组分中心催化剂,通过比表面积测定、X射线衍射、H2程序升温还原及扫描电镜对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了不同制备条件(沉淀剂种类、不同焙烧温度及不同活性组分中心比例)对催化剂CO脱除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组分物质的量比为CuO∶Co_3O_4=7.21∶0.95时,采用碳酸铵为沉淀剂,焙烧温度为400℃时,催化剂各组分(CuO、Co_3O_4、ZnO、CeO_2)间相互作用明显,还原性能较优,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活性组分CuO、Co_3O_4分散均匀,显著提升催化剂还原性能和CO脱除能力,可以在80℃下将含有3%CO原料气中的CO脱除(CO转化率97%~99%),2 000min内稳定性能良好,工业前景应用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O CO3O4 一氧化碳 催化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加氢制备醇基能源产品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叶丽萍 杨丙星 罗勇 《应用技术学报》 2022年第3期204-210,224,共8页
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造成温室效应,产生一系列环境和社会问题,“碳达峰”“碳中和”引起全球广泛关注。氢气与CO_(2)的反应是CO_(2)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综述了CO_(2)加氢合成能源产品甲醇和C_(2+)醇技术的国内外... 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造成温室效应,产生一系列环境和社会问题,“碳达峰”“碳中和”引起全球广泛关注。氢气与CO_(2)的反应是CO_(2)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综述了CO_(2)加氢合成能源产品甲醇和C_(2+)醇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催化剂的发展历程,讨论了CO_(2)催化加氢的反应机理。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国内外装置的产业化进展,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分析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甲醇 C_(2+)醇 碳中和 碳达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缠结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制备技术及应用
9
作者 张振飞 张乐天 +3 位作者 奚媛媛 孟德蓉 季菁华 郭宁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0-166,174,共8页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具有优异的使用性能,但是现有的商品化UHMWPE加工异常困难,严重限制了UHMWPE的大规模应用。低缠结UHMWPE相对于现有的商品化UHMWPE,分子链间的缠结更少,可加工性更好,为UHMWPE的生产、加工、应用开辟了一条全...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具有优异的使用性能,但是现有的商品化UHMWPE加工异常困难,严重限制了UHMWPE的大规模应用。低缠结UHMWPE相对于现有的商品化UHMWPE,分子链间的缠结更少,可加工性更好,为UHMWPE的生产、加工、应用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文中综述了使用均相和非均相UHMWPE催化剂,制备低缠结UHMWPE的最新进展,并对低缠结UHMWPE在固态拉伸、烧结/挤压成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低缠结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催化剂 加工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Co复合氧化物催化降解VOCs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森 徐思遥 +1 位作者 唐俊杰 罗勇 《应用技术学报》 2019年第2期110-118,共9页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的复合La-Co氧化物,以N2吸脱附、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H2程序升温还原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其进行表征测试,并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模拟计算优化了La-Co催化剂的理论模型。La-Co催化剂...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的复合La-Co氧化物,以N2吸脱附、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H2程序升温还原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其进行表征测试,并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模拟计算优化了La-Co催化剂的理论模型。La-Co催化剂活性评价在固定床连续反应器-气相色谱在线检测装置上进行,此时体积空速15000h-1、氧气体积分数10%、温度150~275℃、作为降解底物的正庚烷和甲苯的体积分数为0.18%。结果表明,La的添加能显著提高Co催化剂物理及化学性能,比表面积最高提高6倍以上,晶面间距减小约24nm,吸附氧所需能量最多降低0.62eV。其中LCC4催化剂催化活性最优,其对正庚烷与甲苯转化率达90%时的最低温度分别为152和178℃,与Co3O4催化剂相比分别降低69和32℃。LCC4催化剂稳定性考察结果显示,其在500min内对正庚烷及甲苯的降解活性均维持在99%±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降解 La-Co氧化物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Innovene G气相超冷凝聚乙烯工艺铬系催化剂SLH-511工业化应用研究
11
作者 柴子晓 郭宁 +2 位作者 孟德蓉 肖明威 叶晓峰 《化学世界》 CAS CSCD 2017年第9期519-524,共6页
上海化工研究院研制的SLH-511铬系催化剂,适用于Innovene G气相超冷凝聚乙烯工艺。为确保工业化应用试验顺利实施,对批量生产的SLH-511催化剂组成、聚合活性、动力学表现进行了实验室环境下的验证,各指标符合生产装置使用要求。SLH-511... 上海化工研究院研制的SLH-511铬系催化剂,适用于Innovene G气相超冷凝聚乙烯工艺。为确保工业化应用试验顺利实施,对批量生产的SLH-511催化剂组成、聚合活性、动力学表现进行了实验室环境下的验证,各指标符合生产装置使用要求。SLH-511催化剂在赛科气相超冷凝聚乙烯装置工业化试验期间,在冷凝深度17%的高负荷条件下,催化剂聚合活性达到5 500gPE/gcat,高于进口产品40%;装置运行平稳,生产的小中空树脂(HD5502)产品达到优级品标准;实现小中空树脂生产用催化剂的国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 超冷凝 铬系催化剂 小中空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苯乙烯/丙烯酸酯基硅油的高熔体强度聚丙烯的流变性能和发泡性能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卫霞 周帅 +2 位作者 辛忠 石尧麒 赵世成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39-1245,共7页
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苯乙烯(St)和丙烯酸酯基硅油(ASO)为接枝单体,制备无凝胶的高熔体强度聚丙烯(HMSPP),考察了St添加量对等规聚丙烯(iPP)流变性能和发泡性能的影响。FTIR表征结果显示,St和ASO成功接枝到iPP上... 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苯乙烯(St)和丙烯酸酯基硅油(ASO)为接枝单体,制备无凝胶的高熔体强度聚丙烯(HMSPP),考察了St添加量对等规聚丙烯(iPP)流变性能和发泡性能的影响。FTIR表征结果显示,St和ASO成功接枝到iPP上。流变性能测试结果显示,HMSPP在η^*~ω曲线(η^*:复数黏度;ω:扫描频率)的低频区出现明显的剪切变稀现象,在G′~ω曲线(G′:储能模量)的低频区出现明显的偏离末端行为,在拉伸过程中拉伸黏度具有明显的应变硬化现象,说明HMSPP中有长支链结构存在。当St和ASO的添加量均为1.0%(w)时,HMSPP的熔体强度从0.051N提高到0.770N,且表现出优良的发泡性能,泡孔密度从7.0×10^6cell/m^3提高到1.3×10^8cell/c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熔体强度聚丙烯 长支链 苯乙烯 丙烯酸酯基硅油 流变性能 发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结晶行为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3
作者 郑晗 王新威 +2 位作者 孙勇飞 张玉梅 吴向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6-19,23,共5页
介绍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的晶体结构,包括UHMWPE纤维在加工成型过程中微观结构、分子的结晶行为和结晶模型。重点阐述UHMWPE在稀溶液中的结晶行为,对初生纤维形成过程中的折叠链模型和串晶结构进行讨论,综述了UHMWPE纤维在后纺... 介绍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的晶体结构,包括UHMWPE纤维在加工成型过程中微观结构、分子的结晶行为和结晶模型。重点阐述UHMWPE在稀溶液中的结晶行为,对初生纤维形成过程中的折叠链模型和串晶结构进行讨论,综述了UHMWPE纤维在后纺拉伸过程中链结构变化方面的研究进展。对纤维结晶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意义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纤维 结晶 折叠链 伸直链 串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支化聚乳酸的制备及其对聚乳酸结晶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韩婷 辛忠 +3 位作者 石尧麒 蒋晓峰 孟鑫 赵世成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05-1211,共7页
采用水解-缩聚两步法制备聚环氧基倍半硅氧烷微球(PESQ),以其为支化核心,通过辛酸亚锡催化丙交酯在熔融态开环形成支链制备多支化聚乳酸(m-PLLA),利用FTIR,1H NMR,GPC等方法表征m-PLLA的结构。表征结果表明,聚乳酸(PLA)成功接枝到PESQ上... 采用水解-缩聚两步法制备聚环氧基倍半硅氧烷微球(PESQ),以其为支化核心,通过辛酸亚锡催化丙交酯在熔融态开环形成支链制备多支化聚乳酸(m-PLLA),利用FTIR,1H NMR,GPC等方法表征m-PLLA的结构。表征结果表明,聚乳酸(PLA)成功接枝到PESQ上,且随丙交酯添加量的增加,m-PLLA先增加支链长度,后增加支链数目,最后支链长度和数目同时增加。考察了m-PLLA作为成核剂对PLA结晶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添加1.0%(w)的m-PLLA10时,PLA的冷结晶温度从121.2℃降至113.4℃,结晶度从15.7%升至31.1%,平均球晶直径从100μm细化至15μm,优于添加等量滑石粉的P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环氧基倍半硅氧烷 丙交酯 多支化聚乳酸 聚乳酸 成核剂 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脱土/碳纳米管组成对聚乙烯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代士维 张乐天 +2 位作者 李俊 乔新峰 马跃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13,共7页
将改性的纳米蒙脱土(MMT)和官能化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进行复合,然后负载TiCl4催化组分,制备出纳米载体Ziegler-Natta催化剂,最后进行乙烯原位聚合得到含有多维纳米材料的聚乙烯基复合材料。通过调控纳米载体中两种材料的组成,研究... 将改性的纳米蒙脱土(MMT)和官能化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进行复合,然后负载TiCl4催化组分,制备出纳米载体Ziegler-Natta催化剂,最后进行乙烯原位聚合得到含有多维纳米材料的聚乙烯基复合材料。通过调控纳米载体中两种材料的组成,研究蒙脱土/碳纳米管组成对纳米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蒙脱土、改性碳纳米管复合作为催化剂的载体,能够得到高活性的乙烯聚合催化剂。两种纳米材料组成的改变,会影响聚乙烯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当多壁碳纳米管与蒙脱土比例为1∶1时,所得到的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为38.7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脱土 多壁碳纳米管 原位聚合 拉伸性能 聚乙烯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发剂用量对环状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合反应动力学及产物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苏银河 王新威 +3 位作者 于俊荣 王彦 诸静 胡祖明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66-371,385,共7页
采用平行板流变仪研究环状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BT)的开环聚合反应过程,考察引发剂用量对CBT聚合反应动力学及聚合产物结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发剂用量越多,CBT聚合反应越迅速,聚合反应诱导期、体系凝胶时间及反应完成时间越短,制... 采用平行板流变仪研究环状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BT)的开环聚合反应过程,考察引发剂用量对CBT聚合反应动力学及聚合产物结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发剂用量越多,CBT聚合反应越迅速,聚合反应诱导期、体系凝胶时间及反应完成时间越短,制得聚环状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CBT)分子量也相应较低。随引发剂用量的增大,pCBT产物的结晶温度、最终熔融温度和结晶度逐渐升高,各晶面法线方向晶粒尺寸则随之降低,而制得pCBT样条的拉伸和弯曲强度先增大后减小,拉伸和弯曲模量逐渐增大,且其拉伸断裂伸长率及其冲击强度则逐渐下降。引发剂用量为0.5%时制得的pCBT具有最佳的综合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开环聚合 分子量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高分子质量聚氧化乙烯溶解速度的主要因素 被引量:4
17
作者 孔猛 康必显 罗勇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0-24,共5页
本研究采用旋转黏度计,研究了聚氧化乙烯(PEO)的粒度、结晶度、溶解温度、溶液浓度、溶液pH值对其在水中溶解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PEO在水中的分散性和水分在PEO颗粒中的扩散速度是是影响PEO溶解速度的关键因素。大颗粒的PEO堆积... 本研究采用旋转黏度计,研究了聚氧化乙烯(PEO)的粒度、结晶度、溶解温度、溶液浓度、溶液pH值对其在水中溶解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PEO在水中的分散性和水分在PEO颗粒中的扩散速度是是影响PEO溶解速度的关键因素。大颗粒的PEO堆积密度大,能够快速在水相中分散,但水分子的扩散速度慢,因此大颗粒的PEO溶解速度慢;而在小颗粒PEO上虽然水分子扩散速度快,但因PEO堆积密度小,在水中的分散性较差,因而溶解速度慢。综合而言,40~60目的PEO溶解速度最快。PEO在酸性环境中会发生部分降解,因此在酸性溶液中,PEO的溶解速度快、黏度下降;而在碱性溶液中PEO比较稳定。示差扫描量热法(DSC)表征显示PEO是一种部分结晶性聚合物,研究表明在一定的结晶度范围内,溶解速度无明显变化。在溶解动力学实验中发现,PEO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属于零级反应,主要受扩散过程影响,溶解活化能为5.2kJ/moL,属于易溶聚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氧化乙烯 溶解速度 旋转黏度计 溶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石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马跃 张乐天 +1 位作者 韩生 奚媛媛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52-254,共3页
将改性石墨和表面含有羟基的碳纤维与氯化镁复合,然后负载四氯化钛催化组分,制得复合载体型齐格勒-纳塔催化剂,最后经过乙烯原位聚合,制得含有多维碳材料的聚乙烯(PE)/石墨/碳纤维的新型复合材料。结果表明:改性石墨、碳纤维、氯化镁复... 将改性石墨和表面含有羟基的碳纤维与氯化镁复合,然后负载四氯化钛催化组分,制得复合载体型齐格勒-纳塔催化剂,最后经过乙烯原位聚合,制得含有多维碳材料的聚乙烯(PE)/石墨/碳纤维的新型复合材料。结果表明:改性石墨、碳纤维、氯化镁复合作为催化剂的载体,能够制得高活性的乙烯聚合催化剂。石墨、碳纤维和氯化镁的复合载体型催化剂制得的PE/石墨/碳纤维的新型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较好,拉伸强度达到38.5MPa,断裂伸长率达到560%,冲击强度达到107kJ/m^2,分别比纯PE提高45.28%、28.74%和16.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碳纤维 聚合 机械性能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改性13X分子筛的表征与脱硫性能评价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亚光 叶丽萍 +3 位作者 张磊 杨丙星 罗勇 王宇红 《化学世界》 CAS CSCD 2016年第9期557-563,共7页
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Ce/13X、La/13X及La-Ce/13X分子筛吸附剂。通过X射线衍射、N2物理吸附、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等手段对吸附剂进行表征,考察对比了三种吸附剂的动态吸附性能以及温度和流速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并对吸附剂进... 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Ce/13X、La/13X及La-Ce/13X分子筛吸附剂。通过X射线衍射、N2物理吸附、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等手段对吸附剂进行表征,考察对比了三种吸附剂的动态吸附性能以及温度和流速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并对吸附剂进行再生。结果表明,稀土离子改性后的13X分子筛的比表面积、孔体积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分子筛结晶度降低但并未改变其骨架结构。La的载入与Ce具有协同作用,使得双金属改性的La-Ce/13X分子筛在脱硫吸附性能上较单金属改性的分子筛有明显的提高。常温下,空速为6h-1,La-Ce/13X分子筛能够将起始浓度为0.2mg/g的模拟油脱除至0.01mg/g,经过7h后穿透,穿透硫容为6.118mg/g,吸附剂经过氮气气氛300℃焙烧2h后,可较好的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金属 吸附脱硫 13X分子筛 噻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均匀设计的UHMWPE纤维与十氢萘的分离过程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潇 王新威 +2 位作者 陈东辉 孙勇飞 巩明方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4-156,共3页
采用均匀设计实验探讨了干法纺丝制备超高分子质量聚乙烯(UHMWPE)纤维过程中溶剂脱除时不同工艺参数对十氢萘去除率的影响,通过DPS分析软件对其结果进行二次多项式回归分析。十氢萘去除率的回归模型相关系数为0.9998,回归模型能够较好... 采用均匀设计实验探讨了干法纺丝制备超高分子质量聚乙烯(UHMWPE)纤维过程中溶剂脱除时不同工艺参数对十氢萘去除率的影响,通过DPS分析软件对其结果进行二次多项式回归分析。十氢萘去除率的回归模型相关系数为0.9998,回归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实验过程。优化后的工艺参数为:侧吹风风量为40m^3/h,侧吹风温度为140℃,甬道风温度为130℃,一级牵伸频率为36Hz,十氢萘去除率的模拟值为90.88%,实测得到十氢萘去除率为88.62%,与模型预测值有了较好的对应,回归模型有较好的拟合性和稳定性。对挥发速率方程进行推导,建立影响因子与工艺参数的相关性,对纤维与溶剂的分离过程进行定性的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纤维 干法纺丝 均匀设计 十氢萘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