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经济—环境系统的物质输入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黄晓芬 诸大建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7年第3期96-99,共4页
对区域或城市经济—环境系统的物质输入分析,可以判断可持续发展所处的状态,进而为区域或城市制定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提供依据。利用物质流的理论和方法,依据欧盟指导原则,分析了1990-2003年间上海市经济—环境系统的物质总需求和资源生... 对区域或城市经济—环境系统的物质输入分析,可以判断可持续发展所处的状态,进而为区域或城市制定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提供依据。利用物质流的理论和方法,依据欧盟指导原则,分析了1990-2003年间上海市经济—环境系统的物质总需求和资源生产率等主要指标。研究结果表明:①上海市巨大的物质总需求和直接物质消耗给上海市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②1996年上海市的资源生产率是全国的1.22倍,但2000年日本的资源生产率是上海市的36倍;③影响上海市的物质总需求或者环境质量的关键因素是技术和制度能力。在上述的分析基础上,提出在2020年之前上海市发展循环经济要注重于输入端的减物质化和加强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研究与开发以及制度能力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经济 物质流分析 环境影响 资源生产率 上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与企业:在城市空间指向上的错位──上海市产业布局问题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熊世伟 《城市研究》 2000年第4期40-42,64,共3页
文章以上海市为例,探讨了当前上海产业布局中存在的客观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影响产业布局的两个行 为主体──政府和企业的层面上,对当前经济转型时期的产业布局问题进行理论分析认为,政府和企业两个行为 主体在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博... 文章以上海市为例,探讨了当前上海产业布局中存在的客观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影响产业布局的两个行 为主体──政府和企业的层面上,对当前经济转型时期的产业布局问题进行理论分析认为,政府和企业两个行为 主体在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博弈过程中出现的空间指向上的错位是导致当前产业布局不合理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 企业 城市产业布局 效用最大化 上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生态补偿研究中的科学问题 被引量:203
3
作者 杨光梅 闵庆文 +1 位作者 李文华 甄霖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4289-4300,共12页
我国生态补偿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对生态学意义上生态补偿的探讨和经济学意义上生态补偿的摸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进入主动的基于环境损失赔偿的理论探讨阶段;随着生态保护的加强、生态工程的实施以及保护和发展矛盾的加剧,生... 我国生态补偿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对生态学意义上生态补偿的探讨和经济学意义上生态补偿的摸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进入主动的基于环境损失赔偿的理论探讨阶段;随着生态保护的加强、生态工程的实施以及保护和发展矛盾的加剧,生态补偿涵义拓展到对生态环境保护者进行补偿,进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阶段,并成为国内社会各界的热点问题。但是目前生态补偿的涵义、理论依据和补偿标准等生态补偿研究的核心问题仍然存在不确定性。我国生态补偿涵义经历了从生态学意义到经济学意义的发展历程,目前阶段的生态补偿涵义与国际上的"生态系统服务付费"比较接近。理清生态补偿费与环境费、资源费的关系是生态补偿定位的关键,主要是确定与后者的包含或者补充关系;生态补偿的环境经济学理论来源是基本一致的,即环境外部成本内部化原理和公共物品理论,但是生态系统服务作为生态补偿的理论依据还存在基于效益补偿还是基于价值补偿的争论;生态补偿标准确定主要包括基于生态系统服务量化、成本(机会成本)或通过供需双方的博弈等方法,目前仍然处于探索阶段。上述科学问题是决定生态补偿实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的关键性问题,需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从不同区域的现实出发结合理论探讨和实践需求进行研究,建议日后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与现实需求一致的生态补偿概念的确定和科学定位;(2)以现实有效性为基础的理论依据和补偿标准计算;(3)基于利益相关方多方参与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4)生态系统服务研究与生态补偿研究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生态系统服务付费 涵义 理论依据 标准确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与国际大都市服务业发展的对比 被引量:7
4
作者 熊世伟 《现代城市研究》 2004年第4期24-30,共7页
分析了上海服务业所处的发展阶段,指出上海与国际大都市比较分析的背景差异,概括了当代国际大都市服务业的基本特征,通过上海与国际大都市服务业的多角度比较,得出上海服务业的七个方面差距:一是总体发展水平低;二是资源综合配置功能弱... 分析了上海服务业所处的发展阶段,指出上海与国际大都市比较分析的背景差异,概括了当代国际大都市服务业的基本特征,通过上海与国际大都市服务业的多角度比较,得出上海服务业的七个方面差距:一是总体发展水平低;二是资源综合配置功能弱;三是对外开放度不高;四是吸引国际性功能主体的能力不强;五是智力资源不足;六是服务半径不大;七是市场化运行机制不健全。根据上海服务业存在的差距,提出发展上海服务业的着力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服务业 智力资源 国际大都市 城市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国公司在上海的区位行为及其空间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熊世伟 葛越峰 《现代城市研究》 1999年第6期13-16,63,共5页
跨国公司的兴起是当令世界的主要经济现象之一。本文通过对跨国公司在上海的产业、行业分布的研究,认为:①跨国公司在上海的区位行为是由市场因素、成本因素和跨国公司的全球性战略共同决定的;②跨国公司的区位行为对上海城市形态及... 跨国公司的兴起是当令世界的主要经济现象之一。本文通过对跨国公司在上海的产业、行业分布的研究,认为:①跨国公司在上海的区位行为是由市场因素、成本因素和跨国公司的全球性战略共同决定的;②跨国公司的区位行为对上海城市形态及其空间结构产生了巨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国公司 区位行为 空间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上海城市空间发展模式的新思考 被引量:2
6
作者 熊世伟 《现代经济探讨》 2006年第4期84-87,共4页
随着我国新一届政府“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提出,科学发展观将成为指引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指针。本文从上海城市发展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出发,分析了上海城市新一轮发展面临的四大现实问题,指出上海必须通过创新城市发展模式来加以解决,然... 随着我国新一届政府“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提出,科学发展观将成为指引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指针。本文从上海城市发展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出发,分析了上海城市新一轮发展面临的四大现实问题,指出上海必须通过创新城市发展模式来加以解决,然后对上海城市发展的历史演进进行了回顾和反思,通过对国外城市发展模式的追踪研究和经验借鉴,提出了上海创新城市发展模式的基本设想,并总结了上海创新城市发展模式的几点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城市 空间 发展模式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汽车产业品牌化战略下的上海汽车产业发展
7
作者 熊世伟 郭宏超 《山东经济》 2006年第6期54-59,共6页
本文首先对国际汽车产业品牌化战略的内涵、基本标志进行了提炼总结,然后剖析了当今国际汽车产业品牌化战略的时代特征,通过对上海汽车产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深入剖析,提出了上海汽车产业推进自身品牌化战略的总体思路,文章最后提出了上... 本文首先对国际汽车产业品牌化战略的内涵、基本标志进行了提炼总结,然后剖析了当今国际汽车产业品牌化战略的时代特征,通过对上海汽车产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深入剖析,提出了上海汽车产业推进自身品牌化战略的总体思路,文章最后提出了上海汽车产业走品牌化战略发展之路的路径依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产业 品牌化战略 自主品牌 产业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沿海地区崛起的战略思路 被引量:9
8
作者 马海倩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15-20,共6页
江苏沿海地区在江苏省、长江三角洲以及中国东部沿海都还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随着交通格局的改善以及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江苏沿海地区的区位价值得到明显提升,将成为长三角北向拓展的重要轴线及江苏省域经济统筹发展的功能载体。江苏... 江苏沿海地区在江苏省、长江三角洲以及中国东部沿海都还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随着交通格局的改善以及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江苏沿海地区的区位价值得到明显提升,将成为长三角北向拓展的重要轴线及江苏省域经济统筹发展的功能载体。江苏沿海地区要把握新的发展机遇,遵循都市圈融入、工业化带动、国际化提升和区域协同的发展战略思路,努力实现区域发展价值,真正成为江苏省、长三角北翼乃至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新的增长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沿海地区 崛起 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保税区:走向理性发展新阶段 被引量:2
9
作者 林锋 《国际商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0-23,共4页
本文阐述了我国保税区建设从建立初期的土地开发进入到以功能开发为主的新阶段。归纳总结了期间的三大转变。提出了在跨世纪的新形势下及随着我国加入WTO的时间临近,我国保税区发展如何抓住机遇和挑战,使本身运作机制更加规范和符合国... 本文阐述了我国保税区建设从建立初期的土地开发进入到以功能开发为主的新阶段。归纳总结了期间的三大转变。提出了在跨世纪的新形势下及随着我国加入WTO的时间临近,我国保税区发展如何抓住机遇和挑战,使本身运作机制更加规范和符合国际惯例的对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税区 中国 发展趋势 对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