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浓度甲烷催化燃烧La0.8Ca0.2FeO3/MgO蜂窝催化剂 被引量:8
1
作者 史兵兵 江志东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2-17,22,共7页
开发了以MgO为第二载体的La0.8Ca0.2FeO3钙钛矿整体催化剂,用于低浓度甲烷(φ(CH4)=0.5%)的催化燃烧。首先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比例Ca掺杂的钙钛矿粉体,然后在程序升温反应-质谱仪中对催化剂进行筛选,并用XRD、TPR、BET对粉末进行表征... 开发了以MgO为第二载体的La0.8Ca0.2FeO3钙钛矿整体催化剂,用于低浓度甲烷(φ(CH4)=0.5%)的催化燃烧。首先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比例Ca掺杂的钙钛矿粉体,然后在程序升温反应-质谱仪中对催化剂进行筛选,并用XRD、TPR、BET对粉末进行表征。在此基础上,选择La0.8Ca0.2FeO3并确定800℃为焙烧温度,采用浆料涂覆法将粉末La0.8Ca0.2FeO3涂覆在α-Al2O3蜂窝陶瓷基体上制成整体催化剂,在空速40 000h-1下进行催化燃烧反应试验。考察了引入MgO作为第二载体的效果以及在MgO中引入少量Al2O3的影响,对MgO的焙烧温度、负载量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MgO对活性组分有隔离保护和高温下的分散稳定作用,而MgO与La0.8Ca0.2FeO3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导致La0.8Ca0.2FeO3整体催化剂的活性比粉末催化剂高了1倍左右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贫燃 催化燃烧 La1-xCaxFeO3钙钛矿 氧化镁 第二载体 整体型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不同氧化物复合的La0.8Ca0.2FeO3钙钛矿用于低浓度甲烷的催化燃烧 被引量:2
2
作者 雷闯 张青 江志东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8-62,共5页
用沉淀沉积法制备了沉积在YSZ、GDC和MgO 3种载体上的La0.8Ca0.2FeO3(La8Ca2)钙钛矿复合催化剂,在程序升温反应和质谱联用仪中考察其对低体积分数甲烷(1%)的催化燃烧反应活性。用SEM、BET、XRD对其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表征。实验发现,不同... 用沉淀沉积法制备了沉积在YSZ、GDC和MgO 3种载体上的La0.8Ca0.2FeO3(La8Ca2)钙钛矿复合催化剂,在程序升温反应和质谱联用仪中考察其对低体积分数甲烷(1%)的催化燃烧反应活性。用SEM、BET、XRD对其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表征。实验发现,不同载体的最佳摩尔比例分别为La8Ca2/7YSZ、La8Ca2/6GDC和La8Ca2/4MgO。3种载体均能提高钙钛矿的催化活性和热稳定性,YSZ和GDC因与La8Ca2存在相互作用,能成倍提高催化剂活性;3种载体中,MgO抗烧结能力最强,YSZ热稳定性最差,但仍高于La8Ca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 钇稳定氧化锆 铈钆固溶体 氧化镁 甲烷 催化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Ru/C催化剂用于葡萄糖加氢制山梨醇 被引量:2
3
作者 高婷婷 江志东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3-76,共4页
研究了液相还原法将纳米Ru负载于活性炭载体上,将制备的Ru(5%)/C催化剂在葡萄糖加氢反应中进行测试。考察了活性炭预处理、负载及还原顺序和稳定剂对用拟一级反应速率常数kM表示的反应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载体经过氧化处理,Ru... 研究了液相还原法将纳米Ru负载于活性炭载体上,将制备的Ru(5%)/C催化剂在葡萄糖加氢反应中进行测试。考察了活性炭预处理、负载及还原顺序和稳定剂对用拟一级反应速率常数kM表示的反应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载体经过氧化处理,Ru前驱体先负载后还原,且加入适当稳定剂制备的催化剂催化性能最好。用XRD和TEM对还原后的Ru/C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证明钌处于高分散零价态,平均粒径<1 nm。这种高分散Ru/C催化剂比同类商用催化剂的活性高了1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还原 Ru/C 葡萄糖 加氢 稳定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改性和制备方法对Ru/C催化剂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宇莎 王宇石 江志东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62-65,共4页
针对葡萄糖加氢制山梨醇反应,研究了以水合RuCl3为前驱体,以活性炭为载体,采用尿素沉淀法制备Ru/C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制备过程中载体的预处理和还原焙烧条件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预处理的最优工艺条件为:5 mol/L的H2O... 针对葡萄糖加氢制山梨醇反应,研究了以水合RuCl3为前驱体,以活性炭为载体,采用尿素沉淀法制备Ru/C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制备过程中载体的预处理和还原焙烧条件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预处理的最优工艺条件为:5 mol/L的H2O2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于50℃搅拌回流6 h;还原前不经焙烧的催化剂活性比焙烧过的催化剂活性高出2倍多,根据BET、SEM、TEM等多种方法的表征结果,间接证明了去除焙烧对制备催化剂是有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2O2 还原 焙烧 钌碳催化剂 葡萄糖 加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_(0.8)Sr_(0.2)MnO_3/MgAl_2O_4丝网蜂窝催化剂用于低浓度甲烷催化燃烧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忍青 段伟杰 +1 位作者 黄波 江志东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0-256,共7页
首先,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与镁铝尖晶石(Mg Al2O4,简称MA)载体复合的镧锶锰钙钛矿(La_(0.8)Sr_(0.2)MnO_3,简称LSM)催化剂LSMn,考察了MA与LSM的物质的量比(n)、前驱体老化和焙烧温度系列制备条件的影响,在程序升温微反应器中测试了LSM... 首先,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与镁铝尖晶石(Mg Al2O4,简称MA)载体复合的镧锶锰钙钛矿(La_(0.8)Sr_(0.2)MnO_3,简称LSM)催化剂LSMn,考察了MA与LSM的物质的量比(n)、前驱体老化和焙烧温度系列制备条件的影响,在程序升温微反应器中测试了LSMn粉体对低浓度甲烷催化燃烧反应的活性,并用FTIR、H2-TPR、BET、XRD和SEM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10℃老化和800℃下焙烧的LSM4性能最佳,T50为489.4℃,活化能Ea=112.5 kJ/mol,BET比表面积仍有81.6 m2/g,表现出较好的抗烧结性能。然后,用浆料涂覆法依次将第二载体(MA)和LSM4粉体涂覆在Fe-Cr-Al合金丝网上制得了丝网蜂窝催化剂。考察了第二载体及LSM/4MA粉体涂覆量的影响,在空速40000 h–1条件下测试了蜂窝催化剂的活性,结果表明,MA的最佳涂覆厚度约20mm,LSM/4MA的最佳涂覆量约为2.65 mg/cm2,甲烷转化率3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沉淀法 镧锶锰钙钛矿 Mg Al2O4尖晶石 抗烧结 丝网蜂窝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卤素掺杂钛酸盐纳米纤维催化合成丙二醇单甲醚 被引量:1
6
作者 章彦卿 江志东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913-918,共6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系列卤素掺杂的钛酸盐纳米纤维催化剂;用环氧丙烷与甲醇的加成反应验证了该系列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考察了掺杂组分、焙烧温度、反应温度对加成反应的影响;进行了催化剂稳定性实验并分析了催化剂失活的原因。TEM表征结果...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系列卤素掺杂的钛酸盐纳米纤维催化剂;用环氧丙烷与甲醇的加成反应验证了该系列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考察了掺杂组分、焙烧温度、反应温度对加成反应的影响;进行了催化剂稳定性实验并分析了催化剂失活的原因。TEM表征结果显示,该系列催化剂的直径为20~30nm、长度大于15μm,BET比表面积为215m^2/g左右。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的最佳焙烧温度为400℃,在该温度下焙烧的催化剂仍保持一维形貌;掺杂F,Cl,I的钛酸盐纳米纤维催化剂在105℃下具有较高的活性和选择性,其中,F掺杂的钛酸钠纳米纤维催化剂的活性最稳定;CO_2-TPD表征结果显示,其表面碱中心以中强类型为主,总碱量达到0.43mmol/g。催化剂失活主要是由于表面积碳,在空气中400℃下焙烧可再生大部分活性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酸盐纳米纤维催化剂 卤素掺杂 固体碱 丙二醇单甲醚 环氧丙烷 甲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SAPO-5的制备及其在合成甲基正戊基酮中的应用
7
作者 王强 王乃威 +2 位作者 付睿峰 王忍青 江志东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667-1672,共6页
以三乙胺为模板剂,采用水热法制备了Pd/SAPO-5双功能催化剂,并用H2-TPR,XRD,SEM,XRF,^(29)Si MASNMR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钯的加入并不能改变分子筛的晶体结构;而不同的硅铝比(SiO2与Al2O3的物质的量比,下同)会导致... 以三乙胺为模板剂,采用水热法制备了Pd/SAPO-5双功能催化剂,并用H2-TPR,XRD,SEM,XRF,^(29)Si MASNMR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钯的加入并不能改变分子筛的晶体结构;而不同的硅铝比(SiO2与Al2O3的物质的量比,下同)会导致SAPO-5分子筛晶体结构以及形貌上的差异。将所制备的催化剂用于丙酮和丁醛气相一步法合成甲基正戊基酮(MAK)的反应中,考察了硅铝比、反应温度和金属负载量对催化活性的影响,在SAPO-5分子筛结构完整的前提下,Pd/SAPO-5催化活性随硅铝比的上升而增加。在硅铝比为1.5、反应温度180℃、w(Pd)=0.25%时,MAK的收率最高,可达57.86%,并可运行500 h以上而不明显失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SAPO-5 双功能催化剂 硅铝比 一步合成 甲基正戊基酮 催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