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压印技术的产业化问题分析
1
作者 李芳 樊丽 +1 位作者 陈晨 张静 《集成电路应用》 2024年第4期13-17,共5页
阐述纳米压印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微纳加工先进制造技术,具有分辨率高、产量高和成本低等优点,在光学、集成电路、数据存储、生命科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介绍纳米压印工艺原理,分析纳米压印技术的产业化问题,并根据实际状况,给出... 阐述纳米压印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微纳加工先进制造技术,具有分辨率高、产量高和成本低等优点,在光学、集成电路、数据存储、生命科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介绍纳米压印工艺原理,分析纳米压印技术的产业化问题,并根据实际状况,给出中国纳米压印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电路 数据存储 纳米压印 先进制造 产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压印技术在太阳能电池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李芳 张静 刘彦伯 《微纳电子技术》 CAS 2024年第4期49-62,共14页
对纳米压印技术原理、分类和不同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简单阐述。总结了纳米压印技术在不同类型的太阳能电池,如晶硅太阳能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及其他新型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并重点阐述了纳米压印技术在制备太阳能电池... 对纳米压印技术原理、分类和不同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简单阐述。总结了纳米压印技术在不同类型的太阳能电池,如晶硅太阳能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及其他新型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并重点阐述了纳米压印技术在制备太阳能电池减反膜、图案化衬底、图案化活性层和图案化电极等有效减少太阳能电池表面太阳光反射和大大提高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针对纳米压印技术在产业化中所面临的困难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提出了纳米压印技术在太阳能电池领域未来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压印 太阳能电池 减反 图案化 光电转换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流电化学沉积铜纳米线阵列及其机理探讨 被引量:7
3
作者 王学华 陈归 +3 位作者 李承勇 杨亮 曹宏 周伟民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0-23,共4页
利用二次阳极氧化的方法制备孔高度有序的阳极氧化铝(AAO)为模板,采用交流电化学沉积方法,在AAO模板孔道内制备Cu纳米线。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Cu纳米线的形貌、晶体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 利用二次阳极氧化的方法制备孔高度有序的阳极氧化铝(AAO)为模板,采用交流电化学沉积方法,在AAO模板孔道内制备Cu纳米线。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Cu纳米线的形貌、晶体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模板的孔径均匀,孔道平直。Cu纳米线均匀分布在AAO模板纳米孔隙中,直径均一,并沿Cu(Ⅲ)晶面择优生长;AAO模板孔道生长铜纳米线不光滑,成凹凸状,并对此沉积机理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电化学沉积 阳极氧化铝模板 铜纳米线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氟紫外纳米压印光刻胶的研制 被引量:5
4
作者 赵彬 周伟民 +5 位作者 张静 刘彦伯 王金合 张燕萍 施利毅 张剑平 《微纳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71-477,共7页
从主体树脂性质、光引发剂的选择、助剂的选择、溶剂的设计等多个方面论述了含氟纳米压印光刻胶的研制工艺。在纯有机材料为主体的光刻胶中引入了全氟丙烯酸酯助剂,解释了含氟助剂在光刻胶中的作用。使用接触角法评估了全氟丙烯酸酯对... 从主体树脂性质、光引发剂的选择、助剂的选择、溶剂的设计等多个方面论述了含氟纳米压印光刻胶的研制工艺。在纯有机材料为主体的光刻胶中引入了全氟丙烯酸酯助剂,解释了含氟助剂在光刻胶中的作用。使用接触角法评估了全氟丙烯酸酯对光刻胶表面性质的影响,并通过接触角数据预测了光刻胶的脱模能力。通过旋涂、压印、刻蚀等实验验证了光刻胶的性能,并通过实验数据筛选出了最佳配方。研制出的光刻胶样品图形保真度高、分辨率好,对底材有良好的黏附力,且具有良好的脱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纳米压印 光刻胶 含氟助剂 接触角 脱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压印技术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王金合 费立诚 +3 位作者 宋志棠 张静 周为民 张剑平 《微纳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722-730,共9页
总结了纳米压印技术的最新进展,其中包括压印工艺、图形赋形方法以及纳米压印技术应用三方面最新的研究成果。在压印工艺的发展方面,大面积滚轴压印的发明最具有产业化意义,它不仅解决了常规平板压印很难大面积压印成型的困难,而且整个... 总结了纳米压印技术的最新进展,其中包括压印工艺、图形赋形方法以及纳米压印技术应用三方面最新的研究成果。在压印工艺的发展方面,大面积滚轴压印的发明最具有产业化意义,它不仅解决了常规平板压印很难大面积压印成型的困难,而且整个过程是一种柔性压印过程,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压印效率,但是最小特征尺寸还有待提高;在图形赋形方法的改进中,聚合物探针阵列技术集微米和纳米成型技术于一身,压印效率高,应用前景广阔;在压印技术应用的发展中,光伏电池、电子存储设备以及传感器等为纳米压印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新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压印技术 大面积滚轴压印 聚合物探针阵列 光伏电池 交叉电极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碳纳米管-FexOy复合材料电极的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7
6
作者 张燕萍 闵国全 +5 位作者 潘丽坤 孙卓 张静 周伟民 王金合 王敏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49-653,共5页
本文主要研究以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CNTs)-FexOy复合材料作为电极分别在水溶液和凝胶电解质中的电化学性能。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CNTs薄膜,并利用超声雾化热解法于不同的沉积时间下制备FexOy与其复合制作成电极。对复合电极... 本文主要研究以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CNTs)-FexOy复合材料作为电极分别在水溶液和凝胶电解质中的电化学性能。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CNTs薄膜,并利用超声雾化热解法于不同的沉积时间下制备FexOy与其复合制作成电极。对复合电极进行形貌表征及电化学性能检测,包括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及交流阻抗测试。结果分析表明,电极的比电容随着沉积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且均高于纯CNTs电极,同时界面电荷传递电阻随之减小;然而随着沉积时间的继续增大,样品比电容和能量密度明显下降。沉积10min样品在凝胶电解质的循环伏安测试中比电容达到最大值102.8 F·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复合电极 凝胶电解质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压印光刻胶 被引量:2
7
作者 赵彬 张静 +5 位作者 周伟民 王金合 刘彦伯 张燕萍 施利毅 张剑平 《微纳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06-612,共7页
光刻胶是纳米压印的关键材料,其性能将影响压印图形复制精度、图形缺陷率和图形向底材转移时刻蚀选择性。提出了成膜性能、硬度黏度、固化速度、界面性质和抗刻蚀能力等压印光刻胶的性能指标。并根据工艺特点和材料成分对光刻胶分类,介... 光刻胶是纳米压印的关键材料,其性能将影响压印图形复制精度、图形缺陷率和图形向底材转移时刻蚀选择性。提出了成膜性能、硬度黏度、固化速度、界面性质和抗刻蚀能力等压印光刻胶的性能指标。并根据工艺特点和材料成分对光刻胶分类,介绍了热压印光刻胶、紫外压印光刻胶、步进压印式光刻胶和滚动压印式光刻胶的特点以及碳氧类纯有机材料、有机氟材料、有机硅材料做压印光刻胶的优缺点。列举了热压印、紫外压印、步进压印工艺中具有代表性的光刻胶实例,详细分析了其配方中各组分的比例和作用。介绍了可降解光刻胶的原理。展望了压印光刻胶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压印(NIL) 热压印光刻胶 紫外压印光刻胶 氟聚合物 有机硅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结构在太阳电池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孙凤 王金合 +2 位作者 李萍 马剑雄 王敏 《微纳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637-642,共6页
太阳电池是新能源领域一个不可忽视的领域。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纳米技术和太阳电池有了越来越多的结合点。综述了纳米结构阵列在太阳电池中的应用,其中包括光子晶体、纳米棒阵列、纳米孔阵列、纳米光栅、屋顶状阵列等纳米结构在太... 太阳电池是新能源领域一个不可忽视的领域。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纳米技术和太阳电池有了越来越多的结合点。综述了纳米结构阵列在太阳电池中的应用,其中包括光子晶体、纳米棒阵列、纳米孔阵列、纳米光栅、屋顶状阵列等纳米结构在太阳电池的活性层、减反层以及电极层中的应用。通过提高光吸收、增大p-n结界面比例、提高载流子传输效率等机理提高太阳电池能量转换效率,揭示了纳米结构在降低太阳电池成本、提高太阳电池能量转换效率方面存在的巨大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电池 光子晶体 纳米棒阵列 纳米孔阵列 纳米光栅 减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分子量聚乙烯吡咯烷酮对多壁碳纳米管分散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尚旭 景希玮 +2 位作者 徐健 郑柏存 公维光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83-890,共8页
研究了不同分子量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对多壁碳纳米管(MWCNTs)浆料流变性能、稳定性能的影响,并对PVP修饰的MWCNTs(P-MWCNTs)导电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等分子量的PVPK25和PVPK30对浆料的分散效果最佳,浆料黏度较低,呈现近牛顿流... 研究了不同分子量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对多壁碳纳米管(MWCNTs)浆料流变性能、稳定性能的影响,并对PVP修饰的MWCNTs(P-MWCNTs)导电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等分子量的PVPK25和PVPK30对浆料的分散效果最佳,浆料黏度较低,呈现近牛顿流体特征,分散的MWCNTs颗粒均匀,平均粒径相对较小,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同时PMWCNTs电阻率也较低。通过拉曼光谱(Raman)、热失重(TG)、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作用机理分析,结果表明,PVPK25和PVPK30与MWCNTs之间有更强的π-π共轭作用,吸附量高于低分子量PVPK17和高分子量PVPK90的吸附量,并在MWCNTs表面具有更好的空间位阻修饰效果,因而使得MWCNTs几乎呈单根分散,缠结现象显著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吡咯烷酮 分子量 碳纳米管 吸附 分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增材制造 被引量:4
10
作者 周伟民 闵国全 《微纳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06-218,共13页
增材制造技术(3D打印技术)是一种与减材制造相反的、根据三维数据把材料集中一体的加工过程。根据成型特点,常见的有几种不同的增材制造工艺,如光固化成型、材料挤出、粉末床熔合、片层压、定向能量沉积等。结合现有的技术发展,重点... 增材制造技术(3D打印技术)是一种与减材制造相反的、根据三维数据把材料集中一体的加工过程。根据成型特点,常见的有几种不同的增材制造工艺,如光固化成型、材料挤出、粉末床熔合、片层压、定向能量沉积等。结合现有的技术发展,重点概述纳米增材制造(ANM)中的一些关键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如双光子聚合(TPP)、选择性激光熔化(SLM)、熔融沉积成型(FDW)、直接墨水书写(DIW)、浸蘸笔纳米加工(DPN)、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和电流体动力喷射打印(E-jet)等技术,并对纳米增材制造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纳米3D打印技术将与多种制造技术相融合发展,在材料、装备上将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将在纳电子器件、生物芯片、新能源等领域广泛应用,最终将建立其纳米3D打印的标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材制造 纳米3D打印 纳米增材制造(ANM) 纳米技术 制造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化处理对g-C_(3)N_(4)物理性质和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巴超群 方昱茜 刘彦伯 《微纳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54-263,277,共11页
采用高压微射流均质处理方法,分别在水和异丙醇介质中对以三聚氰胺为前驱体通过热聚合法制备的本征g-C_(3)N_(4)材料进行纳米化处理。通过在紫外光和可见光下降解罗丹明B(RhB)和亚甲基蓝(MB),对纳米片的光催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高压微射流均质处理方法,分别在水和异丙醇介质中对以三聚氰胺为前驱体通过热聚合法制备的本征g-C_(3)N_(4)材料进行纳米化处理。通过在紫外光和可见光下降解罗丹明B(RhB)和亚甲基蓝(MB),对纳米片的光催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压微射流均质纳米化处理不会破坏g-C_(3)N_(4)层内结构,却能够有效减小g-C_(3)N_(4)的颗粒尺寸、增大其比表面积、暴露更多的活性反应位点以及延长载流子的寿命,从而提高g-C_(3)N_(4)材料的光催化活性。此外,纳米化处理能够有效调控g-C_(3)N_(4)表面官能团,使水相和异丙醇相氮化碳纳米片表面带相反的电荷,可见光照射下,当纳米化处理次数为8次时,异丙醇相氮化碳在210min内对MB的降解率为49%,水相氮化碳在210min内对RhB的降解率为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碳 纳米片 纳米化 光催化 高压微射流均质 罗丹明B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复合镀层在缝纫机上的开发应用
12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7-67,共1页
运用表面纳米复合技术制备一种新型的耐磨减摩复合镀层,该技术可以为国内高速缝纫机提供无油润滑关键材料,为全面提升我国工业缝纫机的整体技术水平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纳米复合镀层 工业缝纫机 纳米复合技术 应用 开发 耐磨减摩 无油润滑 技术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材料的增材制造及其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伟民 李小丽 《微纳电子技术》 CAS 2024年第7期30-47,共18页
聚乳酸(PLA)因具有生物可降解、生物相容性好等而广泛应用于生物医疗、食品包装、面料等领域。基于PLA材料的增材制造技术日益受到广泛关注,成为增材制造产业发展中重要的研究方向。综述了PLA材料的材料挤出、激光烧结成型和光聚合三种... 聚乳酸(PLA)因具有生物可降解、生物相容性好等而广泛应用于生物医疗、食品包装、面料等领域。基于PLA材料的增材制造技术日益受到广泛关注,成为增材制造产业发展中重要的研究方向。综述了PLA材料的材料挤出、激光烧结成型和光聚合三种打印工艺的优缺点,介绍了对PLA材料存在的缺陷进行物理、化学改性的研究进展。以纤维、纳米陶瓷和金属颗粒复合材料为例,阐明了PLA材料改性后的功能。重点介绍了PLA打印产品在生物医疗、环保、新能源、家居、智能食品包装、可穿戴等领域的应用。此外还概述了一些PLA材料在4D打印领域的研究进展。同时阐明了现阶段基于PLA增材制造的亟需解决问题,为PLA增材创造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PLA) 增材制造 3D打印 4D打印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荔枝子油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殷畅 瞿敏明 +6 位作者 孙荣蔚 钱阳艳 孙红 胡云峰 李祥 陈建伟 陈勇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83-385,共3页
目的优化番荔枝子油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渗漉法、索式提取法、超声波萃取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番荔枝子油,以番荔枝种子的出油率为指标,确定最佳提取方法;对最佳提取方法进行工艺的优化,并采用GC-MS法分析其化学成分。结果索氏提取... 目的优化番荔枝子油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渗漉法、索式提取法、超声波萃取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番荔枝子油,以番荔枝种子的出油率为指标,确定最佳提取方法;对最佳提取方法进行工艺的优化,并采用GC-MS法分析其化学成分。结果索氏提取法提取的番荔枝子油得率最高;索式提取法提取番荔枝子油的最佳工艺为:采用石油醚为提取溶剂,提取温度为80℃,回流时间为90min,番荔枝子油的出油率为(22.28±0.21)%。GC-MS分析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所得的番荔枝子油的主要成分及相对含量为:棕榈酸(9.92%)、亚油酸(20.49%)、油酸(56.50%)及硬脂酸(9.14%)。结论该实验优选出的索氏提取工艺稳定,番荔枝子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较高,具有一定的经济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荔枝子 索式提取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印技术制备超高密度Si2Sb2Te5基相变存储阵列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彦伯 闵国全 +6 位作者 宋志棠 周伟民 张静 张挺 万永中 李小丽 张剑平 《微纳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5-49,共5页
采用低成本、高效率的压印技术实现了高密度相变存储器(PCRAM)存储阵列的制备,开发出Si2Sb2Te5(SST)新材料的4Gbit/inch2存储阵列,存储单元面积为0.04μm2;利用SEM观测压印获得的光刻胶图形阵列以及刻蚀后的SST存储阵列,其单元外形均具... 采用低成本、高效率的压印技术实现了高密度相变存储器(PCRAM)存储阵列的制备,开发出Si2Sb2Te5(SST)新材料的4Gbit/inch2存储阵列,存储单元面积为0.04μm2;利用SEM观测压印获得的光刻胶图形阵列以及刻蚀后的SST存储阵列,其单元外形均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且单元特征尺寸的3倍标准差均小于6nm;利用AFM研究了SST存储单元的I-V特性,阈值电压为1.56V,高、低电阻态阻值变化超过两个数量级。实验结果表明了SST新材料及压印技术在PCRAM芯片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压印 高密度相变存储器阵列 Si2Sb2Te5 存储单元 标准差(σ) 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等离子喷涂YSZ热障涂层内应力研究现状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远涛 张士陶 +5 位作者 姜涛 郭乐扬 张杨杨 李文戈 刘彦伯 张静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24-32,共9页
使用大气等离子喷涂(APS)技术制备氧化钇稳定氧化锆(YSZ)热障涂层(TBCs)已经得到广泛研究。内应力是影响TBCs系统性能和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过量的内应力会引起微裂纹的产生、扩展,导致YSZ TBCs过早失效。早期内应力主要由喷涂工艺、... 使用大气等离子喷涂(APS)技术制备氧化钇稳定氧化锆(YSZ)热障涂层(TBCs)已经得到广泛研究。内应力是影响TBCs系统性能和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过量的内应力会引起微裂纹的产生、扩展,导致YSZ TBCs过早失效。早期内应力主要由喷涂工艺、基体和粉末条件的不良选择引起,并引起早期裂纹的萌生与扩展。ZrO_(2)高温相变、热生长氧化物(TGO)生长和陶瓷与金属材料之间的热膨胀系数(CTE)失配是TBCs在热服役中内应力的主要来源。在内应力作用下,裂纹在表面陶瓷工作层(TC)/TGO或黏结层(BC)/TGO界面处萌生,扩张并导致涂层脱落失效。目前降低系统内应力以达到延长TBCs热服役寿命的主要思路有干预尖晶石TGO生成,制备复合涂层或使用稀土粒子稳定ZrO_(2)物相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障涂层(TBCs) 大气等离子喷涂(APS) 氧化钇稳定氧化锆(YSZ) 内应力 热生长氧化物(TG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弹性自修复导电水凝胶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博文 张静 张琰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23-630,共8页
为了延长导电水凝胶的使用寿命,基于席夫碱动态共价键的构建机理,在硼砂(BORAX)和氯化锂(LiCl)混合溶液中,采用丙烯酰胺、 N-2-氨基乙基丙烯酰胺盐酸盐(AEAM)和N-丙烯酰氧基琥珀酰亚胺(ASI)通过一步法制备了一种具有自修复功能的导电水... 为了延长导电水凝胶的使用寿命,基于席夫碱动态共价键的构建机理,在硼砂(BORAX)和氯化锂(LiCl)混合溶液中,采用丙烯酰胺、 N-2-氨基乙基丙烯酰胺盐酸盐(AEAM)和N-丙烯酰氧基琥珀酰亚胺(ASI)通过一步法制备了一种具有自修复功能的导电水凝胶,并对该水凝胶的红外、力学、导电等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水凝胶内部形成了席夫碱结构;通过调整各组分质量比,水凝胶的断裂伸长率最高可达1 495.2%,拉伸强度最高可达328.9 kPa,电导率可达3.11 S/m,表明水凝胶具有较好的自修复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凝胶 导电性 自修复 超弹性 丙烯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三维相变存储器1S1R存储单元电路仿真模型
18
作者 张光明 雷宇 +2 位作者 陈后鹏 俞秋瑶 宋志棠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649-1657,共9页
三维相变存储芯片1S1R存储单元由双向阈值选通管(OTS)和相变存储器件(PCM)串联组成.为了解决现有OTS和PCM电路仿真模型不能准确模拟器件电学特性和物理特性、不适用于限制型PCM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Verilog-A语言实现的1S1R电路仿真模... 三维相变存储芯片1S1R存储单元由双向阈值选通管(OTS)和相变存储器件(PCM)串联组成.为了解决现有OTS和PCM电路仿真模型不能准确模拟器件电学特性和物理特性、不适用于限制型PCM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Verilog-A语言实现的1S1R电路仿真模型.该模型实现了对OTS电学特性和PCM相变过程中电流、温度、熔融比例、晶态比例和非晶比例变化的模拟,具有良好的收敛性和较快的仿真速度,仿真结果与器件实际测试结果吻合.与传统模型相比,该模型针对限制型PCM特点,实现了对PCM熔融过程、晶态非线性、熔融电阻率稳定和OTS亚阈值非线性、双向选通特性的模拟和集成.分析了OTS亚阈值非线性参数和读电压窗口的关系,发现当OTS阈值电流约等于PCM阈值电流时读窗口最大;展示了1S1R单元直流和阵列瞬态仿真结果,为三维相变存储器的电路设计和仿真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存储器 电路仿真模型 双向阈值选通管 VERILOG-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生增材制造 被引量:8
19
作者 周伟民 夏张文 +1 位作者 王涵 闵国全 《微纳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38-449,共12页
仿生增材制造(仿生3D打印)是指受到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启发而设计出具有仿生结构和功能的三维图形的一种新技术,采用增材制造工艺加工而成的构件具有特殊的仿生性能。结合现有的研究进展,从形态仿生、结构仿生、功能仿生等角度出发,... 仿生增材制造(仿生3D打印)是指受到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启发而设计出具有仿生结构和功能的三维图形的一种新技术,采用增材制造工艺加工而成的构件具有特殊的仿生性能。结合现有的研究进展,从形态仿生、结构仿生、功能仿生等角度出发,重点介绍了仿生增材制造在仿生器件(仿生器官模型、仿生导板器械和植入物、仿生组织工程支架以及仿生组织器官)、仿生组织微环境、仿生关学、仿生性能(力学仿生、光学仿生、表面功能仿生)以及4D仿生打印等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简要地总结了现阶段仿生增材制造的发展趋势和挑战,为仿生设计、仿生增材制造以及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仿生增材制造 纳米技术 仿生组织器官 4D仿生打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C取代度对负极浆料流变性及分散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席孝敏 景希玮 +2 位作者 徐健 公维光 郑柏存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42-749,共8页
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为锂离子电池负极黏结剂,研究了CMC取代度(DS)对石墨负极浆料流变性、分散性以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DS的增加,浆料的表观黏度逐渐增加,石墨颗粒表面Zeta电位逐渐增大,浆料分散性及稳定性逐渐增强。同时发... 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为锂离子电池负极黏结剂,研究了CMC取代度(DS)对石墨负极浆料流变性、分散性以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DS的增加,浆料的表观黏度逐渐增加,石墨颗粒表面Zeta电位逐渐增大,浆料分散性及稳定性逐渐增强。同时发现CMC掺量对负极浆料同样具有显著影响,当负极浆料中CMC(DS=1.2)掺量(质量分数)为1.5%时,浆料分散性最好,浆料稳定性趋于不变,制备的极片电阻率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纤维素钠 取代度 流变 分散 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