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生素C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的预后及血清胆碱酯酶和氧化应激水平变化研究 被引量:29
1
作者 杨小艳 郭传勇 +2 位作者 张旭 钟玉全 田成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39-443,共5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C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的预后、血清胆碱酯酶和氧化应激水平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66例,采用抽签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 目的探讨维生素C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的预后、血清胆碱酯酶和氧化应激水平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66例,采用抽签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奥曲肽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每天给予维生素C 3 g静脉滴注,连续治疗至止血。比较两组疗效、住院期间死亡率,治疗前、治疗1 d、2 d和3 d时血清胆碱酯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显效25例(75.7%)、有效6例(18.2%)、无效2例(6.1%),对照组分别为16例(48.5%)、8例(24.2%)、9例(27.3%),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u=-2.487,P=0.013);研究组住院期间死亡率低于对照组[6.1%(2/33)比27.3%(9/33),χ~2=5.345,P=0.021]。治疗方法与时间在血清胆碱酯酶、SOD和MDA水平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治疗方法在血清胆碱酯酶、SOD和MDA水平上主效应显著(P<0.05);时间在血清胆碱酯酶、SOD和MDA水平上主效应显著(P<0.05)。治疗前、治疗1 d两组血清胆碱酯酶、SOD和MD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3 d研究组血清胆碱酯酶、SOD水平高于对照组,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1、2、3 d血清胆碱酯酶、SOD水平高于治疗前,MDA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2、3 d血清胆碱酯酶、SOD水平高于治疗前,MDA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胆碱酯酶、SOD和MDA水平与疗效/预后相关(P<0.05)。结论维生素C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消化道出血可显著改善疗效及预后,升高血清胆碱酯酶、SOD水平,降低MDA水平,且与其疗效和预后相关,可能作为疗效和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指导临床干预从而改善疗效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胃肠出血 抗坏血酸 奥曲肽 预后 胆碱酯酶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kt通过磷酸化p27诱导胆管癌细胞生长 被引量:2
2
作者 王锋 胡启立 +7 位作者 李健 赵严 刘华 汤茂春 夏小俊 孟宏波 宋振顺 徐晓蓉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68-273,共6页
目的探讨Akt和p27蛋白控制胆管癌细胞生长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突变载体、突变失活载体以及位点突变基因的转染技术,流式细胞仪检测PI3K、转染各类载体对胆管癌细胞周期的影响,免疫印迹、免疫荧光检测PI3K抑制剂、转染各类载体对P27蛋... 目的探讨Akt和p27蛋白控制胆管癌细胞生长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突变载体、突变失活载体以及位点突变基因的转染技术,流式细胞仪检测PI3K、转染各类载体对胆管癌细胞周期的影响,免疫印迹、免疫荧光检测PI3K抑制剂、转染各类载体对P27蛋白表达及分布的影响。结果 PI3K抑制剂LY294002引起胆管癌细胞株G1期细胞周期阻滞,并引起p27蛋白入核;Akt能通过诱导p27蛋白出细胞核而解除LY294002的G1期细胞周期阻滞;Akt通过磷酸化野生型p27蛋白第157位苏氨酸逆转细胞周期阻滞。结论 Akt通过磷酸化p27第157位苏氨酸来诱导p27细胞内重定位于细胞质,促进胆管癌细胞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P27 AKT 磷酸化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教育程序的优化及评价 被引量:19
3
作者 荀林娟 吴哓哓 +9 位作者 周姝 施雁 宋瑞梅 庄英 黄婷霞 居海岭 任万燕 周荣荣 陆天凤 陈炜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0-82,86,共4页
目的优化肠道准备教育程序并探讨对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质量的影响。方法按住院时间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09例,干预组212例。对照组接受传统肠道准备健康教育,干预组采用优化的肠道准备教育程序进行健康教育,包括关键时间点提醒、... 目的优化肠道准备教育程序并探讨对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质量的影响。方法按住院时间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09例,干预组212例。对照组接受传统肠道准备健康教育,干预组采用优化的肠道准备教育程序进行健康教育,包括关键时间点提醒、丰富健康教育资料、标记肠道不易清洁患者、强化护患线上交流。比较两组肠道准备质量和不良反应;调查干预组对肠道准备教育程度的评价。结果干预组肠道准备合格率及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呕吐、腹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84.4%干预组患者认为健康教育程序对肠道准备有帮助,操作方便。结论肠道准备教育程序的优化及应用,可提高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质量,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镜检查 肠道准备 健康教育 互联网+ 微信程序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病毒shRNA靶向干扰RegⅣ基因胰腺癌细胞株的构建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健 胡启立 +8 位作者 徐凌 卫巍 赵严 刘华 汤茂春 宋振顺 夏小俊 王兴鹏 王锋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7-153,共7页
目的构建并鉴定再生基因4(regenerating islet-derived family member 4,RegⅣ)短发夹干扰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慢病毒载体,继而建立稳定干扰RegⅣ基因表达的胰腺癌细胞株PANC-1。方法使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 目的构建并鉴定再生基因4(regenerating islet-derived family member 4,RegⅣ)短发夹干扰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慢病毒载体,继而建立稳定干扰RegⅣ基因表达的胰腺癌细胞株PANC-1。方法使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RegⅣ基因在胰腺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构建重组靶向干扰RegⅣ基因的shRNA慢病毒表达质粒pGC-shRNA-RegⅣ,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载体导入胰腺癌细胞,建立稳定表达shRNA的细胞株。使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干扰效率。RegⅣ基因过表达载体的构建方法为:将获取的目的基因与pEGFP-RegⅣ-3FLAG过表达质粒载体分别进行双酶切,利用电泳回收双酶切产物,转化感受态细胞并进行测序验证,验证成功后,使用Western blot检测其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强度。结果 PCR结果显示RegⅣ在PANC-1中表达最高,在BxPC-3中表达最低。测序验证pGC-shRNA-RegⅣ重组质粒构建成功。将重组质粒稳定转染入胰腺癌细胞株PANC-1后能明显抑制RegⅣmRNA表达水平。过表达载体pEGFP-N1-3FLAG-RegⅣ合成成功后进行Western blot鉴定,验证pEGFP-N1-3FLAG-RegⅣ过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过表达RegⅣ基因转染BxPC-3后,与空质粒组相比,RegⅣ表达量明显提高。结论成功建立了靶向稳定干扰RegⅣ基因表达的shRNA胰腺癌细胞株PANC-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再生基因4 慢病毒 短发夹干扰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育龄期女性炎症性肠病患者生育决策困境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薄瑾 刘晓红 +3 位作者 曹品娟 孙素亚 陈伟仙 陈亚梅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3-37,共5页
目的探究育龄期女性炎症性肠病患者在生育决策中面临的困境,为临床实践者实施决策辅助支持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4例育龄期女性炎症性肠病患者,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进行半结构化深入访谈,运用Braun主题分析法分析资料、提炼主题。结果提炼... 目的探究育龄期女性炎症性肠病患者在生育决策中面临的困境,为临床实践者实施决策辅助支持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4例育龄期女性炎症性肠病患者,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进行半结构化深入访谈,运用Braun主题分析法分析资料、提炼主题。结果提炼出2个主题及7个亚主题:主观感知体验困境(决策意愿困境,认知偏差困境,角色冲突困境,负性情绪困境)与客观条件限制困境(支持环境困境,生育成本困境,行为后果困境)。结论育龄期女性炎症性肠病患者存在主观与客观两方面的生育决策困境,医护人员应减少其在主观层面的错误认知与负性情绪,通过构建生育辅助决策方案与系统提供客观支持与干预,以降低决策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女 育龄期 炎症性肠病 生育决策 决策困境 生育意愿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性肠病合并肝胆胰疾病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2
6
作者 高翔 刘占举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467-1473,共7页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病因与发病机制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常伴随有肠外表现,可涉及包括肝胆胰在内的多个器官累及,对IBD的预后转归有重要的影响。肝胆胰器官并发症主要包括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病因与发病机制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常伴随有肠外表现,可涉及包括肝胆胰在内的多个器官累及,对IBD的预后转归有重要的影响。肝胆胰器官并发症主要包括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自身免疫性肝炎、IgG4相关性硬化性胆管炎、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自身免疫性胰腺炎、非特异性胰酶升高等。IBD相关肝胆胰并发症的发生是在具有遗传易感性的个体中,环境因素和免疫因素等共同作用下所致,综述了其发病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肝疾病 胆道疾病 胰腺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