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艾司氯胺酮对心肺转流心脏手术患者心室功能及颈内动脉血流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宛霖 孟洁琼 +7 位作者 韩瑛 赵雅梅 尹加林 魏海燕 苏中宏 施韬 葛亚力 史宏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39-1045,共7页
目的评价心肺转流(CPB)开始时静脉输注艾司氯胺酮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室功能和颈内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CPB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18~75岁,BMI 18.5~30.0 kg/m^(2),ASAⅡ或Ⅲ级,NYHA心功能分级Ⅰ—... 目的评价心肺转流(CPB)开始时静脉输注艾司氯胺酮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室功能和颈内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CPB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18~75岁,BMI 18.5~30.0 kg/m^(2),ASAⅡ或Ⅲ级,NYHA心功能分级Ⅰ—Ⅲ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5%。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艾司氯胺酮组(E组)和生理盐水组(C组),每组30例,术中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CPB开始后,E组静脉输注艾司氯胺酮0.5 mg·kg^(-1)·h^(-1)至手术结束,C组以相同速度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记录麻醉诱导前、切皮时、CPB停机后60 min内HR、MAP、CVP、心脏指数(CI);切皮时、CPB 40 min内、CPB停机后60 min内LVEF、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纵向达峰时间应变标准差(GLTSD)、整体环向应变(GCS)、整体环向达峰时间应变标准差(GCTSD)以及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右心室GLS、GLTSD;麻醉诱导前、切皮时、CPB 40 min内、CPB停机后60 min内rScO2、BIS、Hb和乳酸(Lac)浓度以及颈内动脉血流收缩期峰值流速(SPV)、颈内动脉血流量(Q-ICA)、血流阻力指数(RI);麻醉诱导前、术后6 h心肌肌钙蛋白I(cTnI)、谷丙转氨酶(ALT)、肌酐(Cr)、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记录停机后自动复跳例数、术后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总住院时间、心脏不良事件以及术后30 d死亡例数。结果与C组比较,E组CPB停机后60 min内CI明显升高(P<0.05);CPB停机后60 min内LVEF、RVEF及右心室GLS明显升高(P<0.05);CPB停机后30 min左心室GLS、GCS及右心室GLS明显升高(P<0.05);CPB 40 min内RI明显升高(P<0.05)。两组cTnI、ALT、Cr、NSE浓度、停机后自动复跳比例、术后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总住院时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术后30 d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脏手术患者在CPB开始后使用艾司氯胺酮能明显增加CPB停机后的CI,并可能通过增加心室纵向和环向应变力来增强心肌收缩,提高术后心室射血分数,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心室功能 超声斑点追踪显像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对儿童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后苏醒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恺铮 谢亚明 +1 位作者 薛期能 沈霞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6-80,共5页
目的观察艾司氯胺酮对儿童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后苏醒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全身麻醉下行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60名。随机将患儿分为氢吗啡酮组(n=30)和艾司氯胺酮组(n=30)。麻醉诱导... 目的观察艾司氯胺酮对儿童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后苏醒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全身麻醉下行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60名。随机将患儿分为氢吗啡酮组(n=30)和艾司氯胺酮组(n=30)。麻醉诱导:经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5 mg/kg、丙泊酚2.5 mg/kg和瑞芬太尼4μg/kg后行气管插管。麻醉维持: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2~0.5μg·kg^(-1)·min^(-1),维持呼气末七氟醚浓度0.7~1.0最小肺泡浓度(minimum alveolar concentration,MAC)。手术结束后分别予以氢吗啡酮0.01 mg/kg或艾司氯胺酮0.5 mg/kg进行镇痛治疗。记录两组患儿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吸频率、苏醒时间、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去氧合及躁动等不良反应。结果和氢吗啡酮组患儿相比,艾司氯胺酮组患儿恢复自主呼吸的时间短(P=0.048);自主呼吸恢复时的呼吸频率高(P=0.001);呼气末CO_(2)水平低(P=0.005),提示艾司氯胺酮不损害患儿的呼吸功能。艾司氯胺酮组患儿苏醒时间短于氢吗啡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艾司氯胺酮不影响患儿的心率和血压,相关的不良反应少。结论与0.01 mg/kg氢吗啡酮相比,0.5 mg/kg艾司氯胺酮不影响呼吸功能,利于儿童全身麻醉下经内镜腺样体切除术后的快速苏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样体切除 内镜 氯胺酮 术后苏醒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交感神经切断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3
作者 徐金东 郁丽娜 +3 位作者 赵达强 谢亮 周海榆 王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655-1659,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术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120例中度以上多汗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组(A组)及气管内插管全麻组(B组),每组各60例。两组病人入手术室...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术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120例中度以上多汗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组(A组)及气管内插管全麻组(B组),每组各60例。两组病人入手术室行常规监测并桡动脉穿刺置管测压。A组胸椎旁神经阻滞后仅鼻导管吸氧;B组行常规气管内插管全麻下完成手术。两组分别于术前、术后5 min行动脉血气分析并记录两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A组无1例转为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A组和B组的麻醉准备时间(15.46±8.32 min vs 35.65±11.12 min),术后清醒出手术室时间(6.26±2.09 min vs46.32±15.76 min),住院费用(6355.54±426.00元vs 8932.25±725.98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咽喉部不适等(0%vs 100%),术后监护时间(2 h vs 12 h),术后进食时间(2 h vs 6 h)均优于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组。术前两组患者血气分析各指标无差异;术后两组患者血PH、PaCO_2、PaO_2无明显变化;同术前相比,两组患者血PaCO_2升高及PH下降,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O_2无明显变化。结论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应用于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节切断术安全,有效,并发症少,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胸椎旁神经阻滞 非气管内插管 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术 快速康复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效剂量曲马多、吗啡或芬太尼用于老年病人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4
4
作者 朱永满 徐惠芳 江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1期596-598,共3页
目的 研究等效剂量曲马多、吗啡或芬太尼用于老年病人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12 0例老年病人 ,随机分为三组 ,每组 4 0例。术后病人第 1次感到疼痛时 ,给予等效初始量曲马多 1 5mg/kg(T组 )、吗啡 0 15mg/kg(M组 )、芬太尼 1... 目的 研究等效剂量曲马多、吗啡或芬太尼用于老年病人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12 0例老年病人 ,随机分为三组 ,每组 4 0例。术后病人第 1次感到疼痛时 ,给予等效初始量曲马多 1 5mg/kg(T组 )、吗啡 0 15mg/kg(M组 )、芬太尼 1 5 μg/kg(F组 )静注 ,然后分别持续静注曲马多 10mg·2ml-1·h-1、吗啡 1mg·2ml-1·h-1或芬太尼 10 μg·2ml-1·h-148小时。记录镇痛期间 1、2、3、4、6、12、2 4、4 8小时静息及活动时疼痛VAS值 ;监测用药前及用药后 10、2 0、30分钟、用药后 1、2小时的RR、SaO2 变化及各种不良反应。结果 三组病人静息时镇痛效果无明显差异 (P >0 0 5 )。前 4小时活动时M组、F组镇痛效果较T组优 (P <0 0 5 ) ;用药后 10、2 0分钟M组、F组RR明显减慢 ,与用药前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5 ) ,所有病例用药前与用药后SaO2 均保持正常 ;恶心、呕吐的发生率T组明显高于M组、F组 (P <0 0 5 )。结论 连续静注等效剂量曲马多、吗啡或芬太尼用于老年病人术后镇痛均能取得满意的镇痛效果 ,但活动时吗啡和芬太尼的镇痛效果优于曲马多 ;吗啡和芬太尼于首次用药后能引起短暂的呼吸抑制 ,但在持续给氧时Sa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镇痛 曲马多 吗啡 芬太尼 老年人 等效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胺酮在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5
作者 陈默曦 许涛 江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35-736,共2页
关键词 疼痛治疗 氯胺酮 NMDA受体拮抗药 兴奋性氨基酸 静脉麻醉 急慢性疼痛 镇痛机制 衍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的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王学敏 江伟 +1 位作者 杜冬萍 徐惠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94-97,共4页
关键词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麻醉学 自体输血 异体血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哌卡因下肢神经阻滞致心搏骤停抢救成功一例 被引量:4
7
作者 赵达强 陈勇柱 +3 位作者 周全红 陆捷 张晓丽 江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62-462,共1页
患者,女,78岁,60kg,ASAⅢ级,拟行左侧胫腓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外固定术。患者有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史,术前检查发现右侧胸腔积液,肺动脉压中度增高,三尖瓣轻度反流。血气分析PaO2 62mmHg。术前3d始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注... 患者,女,78岁,60kg,ASAⅢ级,拟行左侧胫腓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外固定术。患者有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史,术前检查发现右侧胸腔积液,肺动脉压中度增高,三尖瓣轻度反流。血气分析PaO2 62mmHg。术前3d始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2850IU每天一次皮下注射,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至16s。故选择在超声引导下行下肢神经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神经阻滞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心搏骤停 罗哌卡因 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抢救 骨折外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咪唑安定作为术前用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8
8
作者 王爱忠 江伟 徐惠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5期285-286,共2页
关键词 咪唑安定 安定 术前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托普利和多巴胺对羟自由基致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9
作者 王莉 周冠怀 金正均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05-209,共5页
研究多巴胺(DA)与卡托普利(Cap)合用对外源性羟自由基(·OH)灌注所致家兔心肌损伤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iv·OH生成液后立即静滴DA10μg·kg-1·min-1,30min,输注期间心肌收缩... 研究多巴胺(DA)与卡托普利(Cap)合用对外源性羟自由基(·OH)灌注所致家兔心肌损伤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iv·OH生成液后立即静滴DA10μg·kg-1·min-1,30min,输注期间心肌收缩能力明显升高,但停药后逐渐恶化.血清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明显升高,心肌超微结构损伤.Cap(给·OH前2miniv2.5mg·kg-1)及Cap+DA组则保持心功能指标和MDA在正常范围,但单独Cap组心肌收缩功能指标在开始15min有下降趋势.两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大致正常.结果提示,Cap+DA联合用药对·OH所致心功能降低的保护作用优于单独Cap治疗,同时克服了单用DA加重心肌损伤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自由基 心肌损伤 卡托普利 多巴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内注射米诺环素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NMDAR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杨美蓉 江伟 杜冬萍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78-281,共4页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特异性小胶质细胞抑制剂米诺环素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机械痛阈和脊髓NMDAR1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结扎腰5神经根(SNL)建立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雄性SD大鼠,体重220~260g。48只大鼠随机分4组(12只/组),s...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特异性小胶质细胞抑制剂米诺环素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机械痛阈和脊髓NMDAR1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结扎腰5神经根(SNL)建立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雄性SD大鼠,体重220~260g。48只大鼠随机分4组(12只/组),sham组:假手术+生理盐水;SNL组:SNL+生理盐水;M+sham组:假手术+米诺环素50μg;M+SNL组:SNL+米诺环素50μg;分别于术前及术后不同时点用von Frey纤维丝测定四组大鼠的机械撤爪阚值,并在机械痛阈最低点取脊髓腰膨大部进行Westernblot实验半定量检测四组中NMDAR1的表达。结果:SNL组与sham组比较大鼠术后各时点机械缩爪阂值明显下降,并在术后第8天降至最低点(P〈0.01)。M+SNL组与SNL组比较,术后各时点大鼠机械撤爪阈值增高,脊髓NMDAR1的表达下降(P〈0.01)。结论:鞘内给予米诺环素可减轻SNL大鼠的机械痛敏,并抑制脊髓NMDAR1的表达。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可能通过上调脊髓NMDAR1表达而参与了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小胶质细胞 米诺环素 NMDA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非去极化肌松药起效时间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长宝 王爱忠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7-309,共3页
全身麻醉诱导后抑制保护性反射和获得满意气管插管条件这段时间是麻醉危险期。全麻诱导期间容易发生缺氧和误吸等并发症。诱导期的长短取决于肌松药的起效时间,起效时间是从注射肌松药结束到TOF的T1达到最大抑制程度的时间。以往去极... 全身麻醉诱导后抑制保护性反射和获得满意气管插管条件这段时间是麻醉危险期。全麻诱导期间容易发生缺氧和误吸等并发症。诱导期的长短取决于肌松药的起效时间,起效时间是从注射肌松药结束到TOF的T1达到最大抑制程度的时间。以往去极化肌松药琥珀胆碱是气管插管常用的肌松药,起效最快,静注1mg/kg后60s可行气管插管,但因其可引起高钾血症、胃内压升高、恶性高热等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去极化肌松药 起效时间 气管插管条件 全身麻醉诱导 诱导期间 保护性反射 琥珀胆碱 高钾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栓塞综合征的预防和治疗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达强 焦志华 +1 位作者 王爱忠 江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244-1246,共3页
脂肪栓塞综合征(fat embolism syndrome,FES)是患者血液中存在大量未乳化脂肪而造成的临床危象。FES多发于创伤和手术患者,也可发生于非创伤患者。多种药物和措施的应用已明显降低了FES的死亡率。本文对FES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进... 脂肪栓塞综合征(fat embolism syndrome,FES)是患者血液中存在大量未乳化脂肪而造成的临床危象。FES多发于创伤和手术患者,也可发生于非创伤患者。多种药物和措施的应用已明显降低了FES的死亡率。本文对FES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栓塞综合征 治疗方法 预防 创伤患者 FES 乳化脂肪 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乳剂解救局麻药中毒的机制及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陆捷 江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58-460,共3页
关键词 局麻药中毒 脂肪乳剂 临床应用 腋路神经阻滞 病例报道 心血管毒性 动物试验 毒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皮芬太尼贴剂用于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严海 江伟 徐惠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 研究芬太尼透皮贴剂 (TTS)用于全麻患者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骨科择期手术的全麻病人 90例 ,随机分为A、B、C三组 ,分别于术前 2h ,在患者前胸锁骨下贴释放率为 5 0、2 5 μg/h的芬太尼透皮贴剂或安慰剂贴剂 ,... 目的 研究芬太尼透皮贴剂 (TTS)用于全麻患者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骨科择期手术的全麻病人 90例 ,随机分为A、B、C三组 ,分别于术前 2h ,在患者前胸锁骨下贴释放率为 5 0、2 5 μg/h的芬太尼透皮贴剂或安慰剂贴剂 ,常规诱导维持。于使用贴剂后 6、12、2 4、36、4 8、72h对三组患者进行随访 ,记录VAS动、静态疼痛评分 ,VAS恶心评分及其他不良反应。并于术前 2h及术后 12、2 4h采集血样 ,用放免法测定部分病人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泌乳素(PRL)、β 内啡肽 (β EP)和胰岛素 (Ins)水平。 结果 手术后各时间点A、B两组的ACTH、PRL、β EP水平显著低于C组 (P <0 0 1) ,A、B两组间无明显差异 ;Ins水平A、B、C三组间差别不明显 ;手术后各时间点的动、静态VAS评分A、B两组均低于C组 ,但A、B两组的VAS恶心评分高于C组 (P <0 0 1) ;A、B两组间VAS静态评分及VAS恶心评分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但在术后的 6、12、2 4h ,A、B两组间VAS动态评分差异显著 (P <0 0 1)。三组中均未出现呼吸抑制、瘙痒、尿潴留、发生率三组相似。结论 TTS用于 2h左右的骨科手术安全可靠 ,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皮芬太尼贴剂 术后镇痛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Ⅰ的变化 被引量:3
15
作者 卫宇 江伟 王爱忠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192-193,共2页
目的观察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I(cTnI)的释放规律。方法30例年龄≥60岁择期全麻手术患者,分别在术前、术中、术毕即刻、术后第1天和第2天测定心肌酶谱,包括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 目的观察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I(cTnI)的释放规律。方法30例年龄≥60岁择期全麻手术患者,分别在术前、术中、术毕即刻、术后第1天和第2天测定心肌酶谱,包括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肌红蛋白(Myo)、α-羟丁氨酸转氨酶(α-HBDH)、线粒体谷草转氨酶(m-AST)和cTnI的值,同时监测HR、BP和ECG。结果cTnI在非心脏手术围术期未发生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的病例中无显著变化,而心肌酶谱则在术毕和术后第1天均有显著升高(P<0·05或P<0·01)或超出参考值上限。结论心肌酶谱在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变化显著;cTnI受非心脏手术和麻醉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心脏手术 围术期 心肌酶谱 肌钙蛋白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肢创伤与围术期脂肪栓塞综合征 被引量:3
16
作者 秦惠莉 江伟 徐惠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0期566-566,共1页
关键词 四肢创伤 围术期 脂肪栓塞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休克复苏后肠绒毛与内毒素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霞 赵希敏 +1 位作者 徐惠芳 江伟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1年第5期417-419,共3页
目的研究大鼠休克复苏后小肠绒毛和血内毒素含量的改变及两者的相关性。 方法以大鼠经股动脉放血及自体血回输的方法复制创伤性休克及复苏模型。 结果实验组小肠绒毛高度显著低于对照组相应时间点 ,以复苏后 2 4h最低 ,并显著低于休克... 目的研究大鼠休克复苏后小肠绒毛和血内毒素含量的改变及两者的相关性。 方法以大鼠经股动脉放血及自体血回输的方法复制创伤性休克及复苏模型。 结果实验组小肠绒毛高度显著低于对照组相应时间点 ,以复苏后 2 4h最低 ,并显著低于休克末 ,复苏 3d有所升高 ,复苏后 7d绒毛高度与休克末已无显著差异 ,但仍低于对照组相应时间点和休克前 ;实验组血内毒素明显高于对照组相应时间点 ,且复苏后血内毒素高于休克末 ,尤以复苏后 2 4h为最高。 结论创伤性休克及复苏后肠粘膜的机械屏障功能降低和血内毒素含量增加 ,且绒毛高度与血内毒素变化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绒毛 内毒素 机械屏障 休克 复苏 定量分析 创伤性休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颤或房扑患者行心内直视手术静脉注射胺碘酮及美托洛尔对心律的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曾真 张晓丽 +2 位作者 陆捷 吴强 姜桢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97-499,共3页
目的比较观察术前存在房颤或房扑患者行心内直视手术在主动脉开放后静脉注射胺碘酮或美托洛尔对患者心律的作用。方法选择术前存在房颤和房扑拟行心内直视手术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三组:胺碘酮组(A组,23例),在主动脉开放后,自主心跳已恢复... 目的比较观察术前存在房颤或房扑患者行心内直视手术在主动脉开放后静脉注射胺碘酮或美托洛尔对患者心律的作用。方法选择术前存在房颤和房扑拟行心内直视手术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三组:胺碘酮组(A组,23例),在主动脉开放后,自主心跳已恢复,给予胺碘酮150mg静脉推注,其后10mg·kg-1.d-1维持;美托洛尔组(B组,23例),在主动脉开放后,自主心跳已恢复,给予美托洛尔2mg静脉推注,其后美托洛尔1mg/h总量10mg;对照组(C组,22例),在主动脉开放后静注安慰剂。监测ECG、桡动脉压(ASP)、中心静脉压(CVP)、心脏指数(CI),随访术后心律转复情况。结果A组和B组不增加心律转复成功率,但与C组比较HR较慢(P<0.01),CI较高(P<0.01),并且ICU滞留时间较短(P<0.01),A组和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转复率与房颤病史密切相关。结论房颤或房扑患者在心内直视手术中,主动脉开放后静脉给予胺碘酮或美托洛尔虽然都不增加心律转复成功率,但能更好地控制心室率,而达到更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房颤 心内直视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clofen对慢性神经痛大鼠镇痛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杜冬萍 陈志峰 徐惠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291-294,共4页
目的 研究GABAB 受体激动剂baclofen对慢性神经痛大鼠痛阈的影响以及对脊髓c fos表达的影响 ,探讨脊髓GABA能系统在神经痛调节中的可能机制。方法 结扎大鼠左侧L5脊神经根建立慢性神经痛模型。SD大鼠 2 4只随机等分成 (1)假手术 +bacl... 目的 研究GABAB 受体激动剂baclofen对慢性神经痛大鼠痛阈的影响以及对脊髓c fos表达的影响 ,探讨脊髓GABA能系统在神经痛调节中的可能机制。方法 结扎大鼠左侧L5脊神经根建立慢性神经痛模型。SD大鼠 2 4只随机等分成 (1)假手术 +baclofen组 :大鼠背部假手术而未行神经根结扎 ,术后 2 8至 34d每天腹腔注射baclofen 10mg/kg两次 ;(2 )假手术组 :背部假手术后2 8至 34d每天腹腔注射 0 9%NaCl 2ml两次 ;(3)L5结扎 +baclofen组 :实施L5神经根结扎 ,术后2 8至 34d每天腹腔注射baclofen 10mg/kg两次 ;(4)L5结扎组 :实施L5神经根结扎 ,术后 2 8至 34d每天腹腔注射 0 9%NaCl 2ml两次。术后 1、3、7、10、14、2 1、2 8、35d测大鼠双后肢光热刺激性痛阈。术后 35d处死大鼠取出腰段脊髓 ,冰冻切片 ,免疫组化法检测c fos免疫阳性细胞。结果  (1)术后 7~ 2 8d ,左L5脊神经结扎大鼠较假手术大鼠痛阈明显降低 (P <0 0 1)。术后 35d ,使用与不使用baclofen大鼠的假手术大鼠左后肢痛阈无显著变化 (P >0 0 5 ) ,双侧脊髓深层 (Ⅲ Ⅹ层 )FLI细胞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2 )术后 35d ,使用baclofen的L5结扎大鼠的左后肢痛觉显著低于未使用baclofen的L5结扎大鼠 (P <0 0 1) ,前者脊髓深层 (Ⅲ Ⅹ层 )FLI细胞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LOFEN 慢性神经痛 大鼠 镇痛 神经损伤 FLI细胞 C-F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器官功能障碍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惠芳 江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342-344,共3页
多器官功能障碍的治疗进展徐惠芳,江伟多器官功能障碍(MOD)或衰竭(MOF)仍是目前创伤或外科手术后重危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由于发病机制复杂,作用因素众多,且各方面因素又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因此单独某种药物或措施欲... 多器官功能障碍的治疗进展徐惠芳,江伟多器官功能障碍(MOD)或衰竭(MOF)仍是目前创伤或外科手术后重危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由于发病机制复杂,作用因素众多,且各方面因素又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因此单独某种药物或措施欲获得突破性进展甚为困难。综合处理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衰竭 预防 治疗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