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HCV感染标志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汪年松 竺艳娟 +2 位作者 潘卫 方芳 廖履坦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06-108,共3页
为了评价血液透析病人HCV 感染状况及对肝功能的影响,对62 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应用第二代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查抗- HCV 和HCVRNA。结果显示:62 例病人中,抗- HCV 阳性IgM27 例(4... 为了评价血液透析病人HCV 感染状况及对肝功能的影响,对62 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应用第二代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查抗- HCV 和HCVRNA。结果显示:62 例病人中,抗- HCV 阳性IgM27 例(43-6 % ) ,抗- HCVIgG 阳性29 例(46-8 % ) ,HCVRNA阳性34 例(54-8 % ) ,三项任一项阳性者38 例(59-7 % ) ,阳性组与阴性组相比,两者在性别、年龄、肾功能、HBV 标志、EPO 应用、CAPD史无显著差异,而与平均透析时间、输血史、ALT 异常、肾移植史有显著差异。提示血透病人中HCV感染严重,输血为血透病人感染HCV 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血液透析 输血 医源性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汪年松 唐令诠 +3 位作者 竺艳娟 廖履坦 潘卫 方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4-25,共2页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血液透析 医源性 分子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率 被引量:4
3
作者 汪年松 竺艳娟 +2 位作者 潘卫 方芳 廖履坦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5期313-317,共5页
目的 评价血液透析(血透)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状况、HCV阳转率及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第2代酶链免疫吸附试验(ELISA2,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62例血透患者血清抗HCV和HCVRNA,采用ELISA2随访1995年6月~1996年12月间199... 目的 评价血液透析(血透)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状况、HCV阳转率及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第2代酶链免疫吸附试验(ELISA2,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62例血透患者血清抗HCV和HCVRNA,采用ELISA2随访1995年6月~1996年12月间199例血透患者HCV阳转情况。结果 62例患者中,抗HCVIgM阳性27例(43.6%),抗HCVIgG阳性29例(46.8%),HCVRNA阳性34例(54.8%),3项至少1项阳性37例(59.7%)。HCV阳性组与阴性组相比,两组在性别、年龄、肾功能、HBV标志、EPO应用、CAPD史无明显差异,而在平均透时间、输血史、ALT异常、肾移植史方面有显著性差异。1995年6月抗HCV阳性率为58.7%,每隔半年的阳性率分别为53.7%、54.8%和50.0%。在18个月随访期间,31例阳转;156例随访1~6月,阳转14例(8.9%),67例随访7~12月,15例(22.4%)阳转,6例随访13~18月,2例(33.3%)阳转;2例阳转并转为肝硬化。结论 血透患者中HCV感染严重,输血为血透患者感染HCV的主要途径,但也存在医源性传播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丙型肝炎病毒 输血 医源性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