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氩激光治疗视网膜裂孔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9
1
作者 戴友林 陈颖 +1 位作者 丁慰祖 杨冠 《眼科新进展》 CAS 2001年第2期123-124,共2页
目的 评估氩激光治疗视网膜裂孔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视网膜干性裂孔 2 92例 ,局限性视网膜脱离伴裂孔 113例 ,对接受氩激光治疗的患者进行性别、年龄、近视屈光度及裂孔类型比较 ,以分析不同类型视网膜裂孔患者的氩激光疗效。结... 目的 评估氩激光治疗视网膜裂孔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视网膜干性裂孔 2 92例 ,局限性视网膜脱离伴裂孔 113例 ,对接受氩激光治疗的患者进行性别、年龄、近视屈光度及裂孔类型比较 ,以分析不同类型视网膜裂孔患者的氩激光疗效。结果 氩激光视网膜干性裂孔疗效显著 ;对局限性视网膜脱离伴裂孔的疗效取决于视网膜脱离的范围、程度以及裂孔的部位大小形状及近视屈光度 ;性别不影响光凝疗效。结论 视网膜干性裂孔应尽早光凝治疗 ,大于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氩激光 光凝术 视网膜裂孔 视网膜脱离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病毒介导sFlt-1基因转移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敏 吴强 +3 位作者 贾丽丽 宋蓓雯 陆斌 杜新华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29-1034,共6页
目的研究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sFlt-1)对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将54只C57/6J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8只。将其中2组小鼠于生后第7天开始置于体积分数75%氧环境中,5d后返回正常空气环境中以建立氧诱导的小鼠视网膜新生... 目的研究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sFlt-1)对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将54只C57/6J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8只。将其中2组小鼠于生后第7天开始置于体积分数75%氧环境中,5d后返回正常空气环境中以建立氧诱导的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于17d时玻璃体腔内分别注射1μLlenti-GFP和携带sFlt-1基因片段的重组慢病毒,设为模型对照组和lenti.sFlt-1组,18只正常空气环境中生长的小鼠玻璃体腔内注射1μL磷酸盐缓冲液,设为正常对照组。通过小鼠眼球连续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心脏荧光素灌注视网膜铺片法观察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变化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VEGF受体-2(KDR/Flk-1)的表达变化。结果经RT-PCR扩增的靶基因片段序列与GenBank中的标准序列相吻合。感染后的人RPE细胞能够表达sFlt-1蛋白。正常对照组小鼠视网膜内界膜平整,模型对照组小鼠突破内界膜血管内皮细胞核的数目为(47.26±6.76),而lenti.sFlt-1组为(5.21±1.93)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铺片可见新生血管荧光素渗漏表现。慢病毒携带的sFlt-1基因片段转移至模型小鼠视网膜后,发现突入玻璃体腔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较模型对照组显著减少,并且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微血管瘤样改变、新生血管等荧光素渗漏表现亦明显减少;同时lenti.sFlt-1组VEGF的表达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和内核层仍呈现强阳性染色,无明显变化,而KDR/Flk-1的阳性染色显著减少。结论慢病毒介导sFlt-1基因转移能显著抑制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转移 视网膜新生血管 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慢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黄斑水肿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玮 吴强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64-668,共5页
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可导致患者视力严重受损,其发病机制复杂,不仅与血-视网膜屏障的破坏密切相关,且有众多细胞因子参与其形成过程,但具体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最近的研究表明,视网膜的某些典型... 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可导致患者视力严重受损,其发病机制复杂,不仅与血-视网膜屏障的破坏密切相关,且有众多细胞因子参与其形成过程,但具体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最近的研究表明,视网膜的某些典型病理表现可以作为其发生的评估标准。糖尿病是由全身多种因素共同参与且协同作用的病理过程,如血糖、血压、血脂,均可通过不同的机制影响全身及视网膜血管功能,导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黄斑水肿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其他全身危险因素,如糖尿病肾病导致渗透压平衡的改变,贫血引起组织缺血缺氧导致细胞因子升高,肥胖者通过脂肪因子导致血管损伤,吸烟促进机体产生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对血管进行损害,以及不同的降糖药物通过相关受体信号传导等机制,均将不同程度地影响黄斑水肿的发生和发展。因此对该病及其危险因素进行全面了解有利于预防DME。本文主要就DME的定义及分型、发病机制、病理表现及全身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黄斑水肿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培养的晶状体上皮细胞株的确定及生长、分化规律 被引量:5
4
作者 吴强 陆道炎 +1 位作者 王丽天 陈才根 《眼科新进展》 CAS 1999年第4期220-223,共4页
目的建立牛、兔、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进一步认识晶状体上皮细胞生长、分化规律。方法应用组织块培养方法进行3种晶状体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经Gimsa染色,在倒置显微镜下对培养的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生长、分化规律进行观... 目的建立牛、兔、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进一步认识晶状体上皮细胞生长、分化规律。方法应用组织块培养方法进行3种晶状体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经Gimsa染色,在倒置显微镜下对培养的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生长、分化规律进行观察。结果培养至6wk的人胎儿晶状体上皮细胞中有特征性的“晶状体小体”形成;牛、兔晶状体上皮细胞去分化是发生在第3代,而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在第4代开始出现去分化;它们传代至第8代时生长都趋于停止,出现老化表现;来自人的晶状体上皮细胞生长增殖率与年龄呈负相关关系(r=-0.996)。结论“晶状体小体”的形成可作为确定晶状体上皮细胞株的一项特征性依据,而体外培养的人、牛、兔晶状体上皮细胞具有相同的有限生长潜能,在相同的条件下,牛、兔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生长增殖速度比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快,但易于发生去分化;此外,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生长增殖率与年龄密切相关,年龄越小,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生长增殖速度越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上皮细胞 细胞培养 细胞分析 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源性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青光眼鼠视网膜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敏 吴强 +2 位作者 宋蓓雯 陆斌 胡萍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6-99,共4页
目的探讨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蛋白在慢性高眼压性青光眼大鼠视网膜中的定位及表达情况。方法采用水下电凝巩膜静脉建立大鼠慢性高眼压性青光眼模型,在1、3、7、14、28d分别摘取眼球,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blot法检测大鼠视网... 目的探讨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蛋白在慢性高眼压性青光眼大鼠视网膜中的定位及表达情况。方法采用水下电凝巩膜静脉建立大鼠慢性高眼压性青光眼模型,在1、3、7、14、28d分别摘取眼球,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blot法检测大鼠视网膜CNTF蛋白的定位及表达变化。结果对照组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层有少量CNTF蛋白表达,青光眼大鼠视网膜CNTF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加,建立模型后第7~14d表达量达到高峰,此时除了神经节细胞层外,内外核层亦发现有CNTF蛋白的表达,之后表达减少。结论青光眼大鼠视网膜内源性CNTF表达增加,可能与促进损伤的RGCs的存活和轴突再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青光眼 免疫组织化学 WESTERN BLOT 视网膜节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脯氨酸在翼状胬肉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4
6
作者 丁慰祖 方健 +1 位作者 方玲辉 杨冠 《眼科新进展》 CAS 2001年第2期87-88,共2页
目的 了解翼状胬肉组织中胶原系统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氯胺 T氧化法检测胬肉组织中胶原主要成分羟脯氨酸的含量 ,观察其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 翼状胬肉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明显增加 ;性别、眼别间差异不大 ;个体间差异可能与病程有关... 目的 了解翼状胬肉组织中胶原系统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氯胺 T氧化法检测胬肉组织中胶原主要成分羟脯氨酸的含量 ,观察其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 翼状胬肉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明显增加 ;性别、眼别间差异不大 ;个体间差异可能与病程有关。结论 胶原系统参与了胬肉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维持胶原代谢平衡 ,有利于控制翼状胬肉的演变。[眼科新进展 2 0 0 1;2 1(2 )∶ 87- 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脯氨酸 胶原 翼状胬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折叠式单焦球面设计人工晶状体对比敏感度及眩光敏感度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谊 吴强 +2 位作者 胡萍 管建花 丁洁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9期686-688,共3页
目的比较3种折叠式单焦球面设计人工晶状体在植入术后,其对比敏感度和眩光对比敏感度的差异。方法将所有待植入人工晶状体的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20例120眼随机分成3组:A组植入一片式肝素表面处理亲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HQ-201HEP,H... 目的比较3种折叠式单焦球面设计人工晶状体在植入术后,其对比敏感度和眩光对比敏感度的差异。方法将所有待植入人工晶状体的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20例120眼随机分成3组:A组植入一片式肝素表面处理亲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HQ-201HEP,Hexa Vision),B组植入三片式疏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Sensar AR40e,AMO),C组植入蓝光滤过人工晶状体(AcrySof Natural SN60AT,AL-CON);另选取一组与病例组年龄相近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每组均40例40眼。术后测量各组最佳矫正视力。使用CSV-1000E对比敏感度仪测量对比敏感度及眩光对比敏感度进行比较。结果对比敏感度及眩光对比敏感度在各空间频率(3cpd、6cpd、12cpd、18cpd)的互相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低于同年龄正常组。结论白内障摘出植入单焦球面人工晶状体可部分恢复患者因白内障引起的对比敏感度降低,但尚未达到正常同龄人水平。人工晶状体的设计原理对对比敏感度的影响尚需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晶状体 对比敏感度 眩光对比敏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结膜转位及视原植入术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胡萍 吴强 +2 位作者 管建花 杜新华 龚丽华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0-80,共1页
关键词 翼状胬肉切除 结膜转位 疗效观察 治疗 植入术 眼科医师 手术切除 高复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静脉阻塞动物模型制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袁子茗(综述) 吴强(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44-1047,共4页
视网膜静脉阻塞(RVO)常因黄斑水肿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是仅次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第二位致盲性视网膜血管疾病,是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难点之一。研究表明,本病系多因素、多环节致病,尽管随着医学... 视网膜静脉阻塞(RVO)常因黄斑水肿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是仅次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第二位致盲性视网膜血管疾病,是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难点之一。研究表明,本病系多因素、多环节致病,尽管随着医学基础研究和实验技术的发展,对RVO的研究不断深入,但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治疗效果尚不肯定。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在RVO的病因学、病理学和治疗学等方面建立了多种动物模型。就各种不同模型的制作方法进行归纳和比较,探讨其病理改变的特点,为研究者根据不同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及探讨新的治疗手段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 动物模型 方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低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新泉 杨冠 《眼科新进展》 CAS 2001年第3期182-184,共3页
目的 评价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低度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84例 12 8眼高度近视白内障施行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 ,乳化时间平均 2 0 1s,超声能量平均 33.8% .结果 术后 1d、1wk、1mo视力≥ 0 .4者分别为 71.1%、7... 目的 评价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低度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84例 12 8眼高度近视白内障施行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 ,乳化时间平均 2 0 1s,超声能量平均 33.8% .结果 术后 1d、1wk、1mo视力≥ 0 .4者分别为 71.1%、75 .8%、79.7% ,术后 3mo视力≥ 1.0者占 2 2 .6 % .影响术后视力主要原因为高度近视所致眼底病变 ,主要并发症为角膜水肿 (4 .7% )、前房纤维素性渗出 (1.6 % )及后囊膜破裂 (2 .3% )。结论 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低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具有视力恢复良好、矫正屈光不正及预防视网膜脱离等优点 ,是高度近视白内障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白内障 超声乳化术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诺环素对糖基化终末产物所致大鼠视网膜微血管渗漏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永东 许迅 +3 位作者 吴强 郑志 朱冬青 顾青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05-1109,共5页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所致血-视网膜屏障损害中的作用,评估米诺环素对AGEs所致血-视网膜屏障损害的治疗作用。方法 36只SD大鼠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牛血清白蛋白(BSA)组、AGEs-BSA组和AGEs-BSA+米诺环...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所致血-视网膜屏障损害中的作用,评估米诺环素对AGEs所致血-视网膜屏障损害的治疗作用。方法 36只SD大鼠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牛血清白蛋白(BSA)组、AGEs-BSA组和AGEs-BSA+米诺环素组。BSA组和AGEs-BSA组分别自尾静脉注入BSA和AGEs-BSA,每日1次,每次40mg/kg,AGEs-BSA+米诺环素组在每日注射AGEs-BSA的同时隔日腹腔注射米诺环素45mg/kg。14d后,每组取6只大鼠用伊文思蓝(EB)法观察并比较各组视网膜血管的通透性,其余大鼠处死后,采用RT-PCR及Westernblot法观察视网膜MMP-9的表达。结果 AGEs-BSA组MMP-9mRNA和蛋白水平均较BSA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视网膜微血管渗透性也显著升高(P<0.01)。而在AGEs-BSA+米诺环素组大鼠视网膜基因和蛋白水平的MMP-9均被抑制(P<0.01),同时视网膜微血管渗漏被部分逆转(P<0.01)。视网膜微血管的渗透性与MMP-9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891,P=0.000)。结论 AGEs所致的视网膜微血管渗漏与MMP-9的高表达有密切关系,AGEs的作用至少部分是通过MMP-9实现的。米诺环素能部分逆转AGEs-MMP-9途径所致的血管渗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诺环素 基质金属蛋白酶-9 糖基化终末产物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视网膜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形视诱发电位和图形视网膜电图在开角型青光眼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宋玉英 杨建国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6-19,共4页
图形视诱发电位和图形视网膜电图在开角型青光眼诊断中的应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眼科宋玉英,杨建国应用图形视诱发电位(PVEP)和图形视网膜电图(PERO)检测青光眼是一种比较敏感有效的方法,特别在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中... 图形视诱发电位和图形视网膜电图在开角型青光眼诊断中的应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眼科宋玉英,杨建国应用图形视诱发电位(PVEP)和图形视网膜电图(PERO)检测青光眼是一种比较敏感有效的方法,特别在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中具有积极的意义。现将我院眼科从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开角型 PVEP PER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状体上皮细胞PAI-1蛋白酶mRNA的表达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强 杨冠 +2 位作者 陈国辉 王文清 葛唯华 《眼科研究》 CSCD 1999年第5期336-337,共2页
目的 研究从转录水平确定晶状体上皮细胞是否能够合成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PAI 1)蛋白酶。方法 体外培养的牛晶状体上皮细胞 ,当细胞生长融合后 ,抽提RNA ;采用Nothernblot分析技术 ,对抽提得到的牛晶状体上皮细胞RNA用特异的cDN... 目的 研究从转录水平确定晶状体上皮细胞是否能够合成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PAI 1)蛋白酶。方法 体外培养的牛晶状体上皮细胞 ,当细胞生长融合后 ,抽提RNA ;采用Nothernblot分析技术 ,对抽提得到的牛晶状体上皮细胞RNA用特异的cDNA探针进行检测。结果 在牛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基因转录产物中存在有PAI 1mRNA的表达 ,所表达的PAI 1mRNA碱基长度为 2 .3kb。结论 牛晶状体上皮细胞能够分泌PAI 1蛋白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上皮细胞 PAI-1蛋白酶 MRNA 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器治疗外伤性晶体脱位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培良 徐璐 贺鸣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2期151-153,共3页
晶体脱位有自发性和外伤性二种,而外伤性晶体脱位较常见。晶体脱位的主要后果是视力障碍及即发和迟发的青光眼,应如何手术治疗、采用那种术式、历来有着不同的看法和处理。国外有关这方面的文献报道较多,而国内报道则少见。
关键词 玻璃状体 切割器 晶体脱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激光治疗远视散光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宋玉英 杨冠 尹茶仙 《眼科新进展》 CAS 1999年第5期317-319,共3页
目的 研究激光角膜切削术(PRK) 治疗远视散光的疗效、安全性和并发症。方法 应用Light Blade 固体激光手术系统对24 例36 眼进行光学角膜切削,以扫描式激光绕角膜中心切削矫正远视。负轴方向柱线状切削矫正散光... 目的 研究激光角膜切削术(PRK) 治疗远视散光的疗效、安全性和并发症。方法 应用Light Blade 固体激光手术系统对24 例36 眼进行光学角膜切削,以扫描式激光绕角膜中心切削矫正远视。负轴方向柱线状切削矫正散光,随访至少1a 。结果 角膜屈力从4311 ±023D 上升至4673 ±037D,球镜屈光度从498 ±088D 降为045 ±075D,切削效率91 % ,柱镜屈光度从-193 ±085 D 降为- 035 ±048D,切削效率82 % .取得屈光度在计划矫正1 D 内86 % ,2D 内9444 % 。12 mo 时屈光度回退平均036D,术后裸眼视力从03 提高到061 ,最好矫正视力从066 到068 。6 眼1667 % 得到1 行最好矫正视力,4 眼1111 % 丧失了1 行。所有病人消除和减轻了视疲劳等症状。绕角膜中心和散光带切削区可见轻度haze ,未见其他并发症。结论 固体扫描式激光角膜切削术矫治远视散光安全有效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激光 远视散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Nd:YAG激光器治疗后发障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戴友林 丁慰祖 杨冠 《眼科新进展》 CAS 1999年第6期394-395,共2页
目的 评价国产Nd:YAG 激光对后发性白内障的治疗效果。方法 用国产Nd:YAG 激光对后发障患者作后囊膜切开术,观察其术后疗效、眼压、前房、IOL 形态及眼底变化。结果 术后随访最长12a,视力提高者达89 % ,并... 目的 评价国产Nd:YAG 激光对后发性白内障的治疗效果。方法 用国产Nd:YAG 激光对后发障患者作后囊膜切开术,观察其术后疗效、眼压、前房、IOL 形态及眼底变化。结果 术后随访最长12a,视力提高者达89 % ,并发症少且轻,术中并发症有房水混浊、眼压升高等。术后并发症则以人工晶状体损伤为多见。结论 国产Nd:YAG 激光对治疗后发障安全有效,相关技术指标接近国外同类产品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YAG激光 后发性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0nm固体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的实验研究
17
作者 邹俊 陈国辉 +3 位作者 尹茶仙 马晓昀 宋玉英 杨冠 《眼科新进展》 CAS 2001年第6期410-412,共3页
目的 评价 2 10 nm固体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对兔眼角膜组织的生物效应和皮质类固醇对角膜愈合的影响。方法  10只新西兰白兔双眼行 2 10 nm固体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 ,预期矫正 - 5 .0 D,切削深度为 75 μm。根据左、右眼分为 2组 ,... 目的 评价 2 10 nm固体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对兔眼角膜组织的生物效应和皮质类固醇对角膜愈合的影响。方法  10只新西兰白兔双眼行 2 10 nm固体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 ,预期矫正 - 5 .0 D,切削深度为 75 μm。根据左、右眼分为 2组 ,术后右眼滴拂炎眼液(1g· L- 1醋酸氟美松龙 ) ,左眼滴托百士眼液 (3g· L- 1妥布霉素 )。分别于术前、术后 4d、2周、1个月、3个月进行裂隙灯显微镜、光镜、透射和扫描电镜检查及超声角膜测厚。结果 兔角膜上皮在术后 4d内愈合 ,上皮愈合后激光切削区上皮下角膜实质浅层内出现轻度蜘蛛网状混浊 ,术后 3个月时中央区角膜仍有轻度混浊 (1级 ) ,厚度较术前平均减少0 .0 6 4m m。光镜检查见术后 2周、1个月切削区的角膜上皮细胞增生、增厚并上皮下成纤维细胞及胶原纤维增生 ,术后 3个月时角膜上皮细胞恢复正常 ,上皮下浅层基质内少量胶原纤维增生 ,基质排列趋于规则。激光切削区各时期的角膜内皮层和后部基质层均无异常。点滴拂炎眼和点滴托百士眼在光镜、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下的表现两者无明显差异。结论  2 10 nm固体激光消融兔眼角膜后的组织愈合过程与 193nm准分子激光术后的角膜愈合过程相似。术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激光 屈光性角膜切削术 皮质类固醇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PAI-1 mRNA的表达
18
作者 吴强 卫煊 +1 位作者 陈国辉 戴友林 《眼科研究》 CSCD 1999年第3期183-185,共3页
目的从基因转录水平确定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是否具有合成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1(PAI1)蛋白酶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取供体人眼RPE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当细胞生长融合后抽取RNA,应用Nothernblot分析... 目的从基因转录水平确定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是否具有合成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1(PAI1)蛋白酶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取供体人眼RPE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当细胞生长融合后抽取RNA,应用Nothernblot分析技术,经特异的探针对人RPE细胞的总RNA进行检测。结果在体外培养的人RPE细胞基因转录产物中存在有PAI1mRNA的表达,其长度分别为3.0kb和2.3kb。结论人RPE细胞能够合成PAI1蛋白酶;它可能在一些致盲性眼病的病理发生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 色素上皮细胞 PAI-1 mRNAappen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OG诊断脉络膜黑色素瘤和脉络膜血管瘤
19
作者 王文清 杨建国 《眼科研究》 CSCD 1994年第4期252-254,共3页
用EOG法检查了7例(7眼)脉络膜黑色素瘤和7例(7眼)脉络膜血管瘤,分别与其健眼比较,发现光峰值、Arden比、glien比均呈统计学意义的降低;而脉络膜黑色素瘤组与脉络膜血管瘤组二组基值相比,前者基值明显低于正常... 用EOG法检查了7例(7眼)脉络膜黑色素瘤和7例(7眼)脉络膜血管瘤,分别与其健眼比较,发现光峰值、Arden比、glien比均呈统计学意义的降低;而脉络膜黑色素瘤组与脉络膜血管瘤组二组基值相比,前者基值明显低于正常,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提示基值下降伴Arden比下降可作为脉络膜黑色素瘤的眼电生理学特征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OG 诊断 脉络膜肿瘤 黑色素瘤 血管瘤 眼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rgardt病一家系报告
20
作者 方玲辉 贾丽丽 徐建 《眼科新进展》 CAS 1999年第6期384-384,共1页
关键词 STARGARDT病 遗传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