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男性尿道狭窄超声显像与X线尿道造影的比较性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胡兵 陈曾德 +6 位作者 庄奇新 金三宝 徐佑璋 朱家安 应涛 陈磊 周永昌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9期870-873,共4页
目的 比较尿道超声显像和X线尿道造影对男性尿道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  94例男性尿道狭窄患者 ,按常规行超声和X线尿道造影检查 ,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 ,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尿道狭窄的显像特点。结果 尿道超声显像在狭窄部位的定位 ... 目的 比较尿道超声显像和X线尿道造影对男性尿道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  94例男性尿道狭窄患者 ,按常规行超声和X线尿道造影检查 ,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 ,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尿道狭窄的显像特点。结果 尿道超声显像在狭窄部位的定位 ,狭窄长度的测量 ,瘢痕范围的估测 ,假道、活瓣、结石显示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的X线尿道造影。X线尿道造影在后尿道瘘道、骨盆畸形等显像上有较大的价值。结论 尿道超声显像应列为尿道狭窄常规的检查方法 ,结合X线尿道造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超声显像 X线尿道造影 尿道狭窄 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尿道狭窄术后尿道超声研究:尿道狭窄术后吻合口形态超声分型 被引量:4
2
作者 胡兵 周永昌 +7 位作者 陈曾德 金三宝 应涛 朱家安 陈磊 闻恽 黄慕民 阮英珠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44-345,共2页
目的 研究创伤性尿道狭窄术后尿道吻合口形态学特征。方法 对 92例尿道狭窄术后一年内的患者进行超声检测。结果 将吻合口形态学表现分为 6种类型 :疤痕型 (38例 ) ,假道型 (10例 ) ,活瓣型 (5例 ) ,闭合不全型 (9例 ) ,吻合口腔道... 目的 研究创伤性尿道狭窄术后尿道吻合口形态学特征。方法 对 92例尿道狭窄术后一年内的患者进行超声检测。结果 将吻合口形态学表现分为 6种类型 :疤痕型 (38例 ) ,假道型 (10例 ) ,活瓣型 (5例 ) ,闭合不全型 (9例 ) ,吻合口腔道形态异常型 (7例 ) ,基本正常型 (2 3例 )。各型均有自身的声像图特征及相应的排尿表现。结论 尿道吻合口形态的超声研究为正确评价尿道狭窄术后的疗效奠定了形态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超声显像 创伤性 尿道狭窄 尿道吻合口 术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尿道狭窄术后尿道超声研究:术后近期出现排尿困难的超声检测 被引量:4
3
作者 胡兵 周永昌 +6 位作者 陈曾德 金三宝 徐佑璋 朱家安 应涛 闻恽 黄慕民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37-338,共2页
目的 研究引起尿道狭窄术后不久出现排尿困难的尿道形态学改变 ,为临床及时采取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全尿道超声显像技术检测 2 8个病例。检测时间术后 1周内有 12例 ,2~ 4周 15例 ,第 10周 1例。结果  2 8例中 2 7例能找到尿道吻合... 目的 研究引起尿道狭窄术后不久出现排尿困难的尿道形态学改变 ,为临床及时采取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全尿道超声显像技术检测 2 8个病例。检测时间术后 1周内有 12例 ,2~ 4周 15例 ,第 10周 1例。结果  2 8例中 2 7例能找到尿道吻合口病理形态改变 ,表现为狭窄 16例 ,其中狭窄位于后尿道 14例 ,球部 2例 ;瓣状物 3例 ,均位于膜部 ;假道 8例 ,7例位于前列腺部 ,另 1例在球部。结论 超声对明确术后近期出现排尿困难的病因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超声显像 创伤性 尿道狭窄 吻合口 手术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尿路超声尿动力学研究: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尿道膀胱连接部移动度和压力传导比关系的同步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胡兵 应涛 +8 位作者 陈磊 朱佩英 陈向宇 陈忠 金三宝 徐佑璋 丁晓蓉 陈增德 周永昌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46-347,共2页
目的 探讨超声尿动力学技术应用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断的初步结果。方法 对 30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和 2 2例正常人作超声尿动力学检查 ,测量连接部移动度和尿道膀胱压 ,计算压力传导比 ,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 尿失禁组和正常组之间... 目的 探讨超声尿动力学技术应用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断的初步结果。方法 对 30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和 2 2例正常人作超声尿动力学检查 ,测量连接部移动度和尿道膀胱压 ,计算压力传导比 ,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 尿失禁组和正常组之间解剖参量连接部移动度和功能参量压力传导比存在显著的差异。尿失禁组连接部移动度明显大于正常组。尿失禁组压力传导比明显低于正常组。连接部移动度和压力传导比存在负相关关系 (r =- 0 5 8,P =0 0 0 0 1)。结论 超声尿动力学研究结果支持压力性尿失禁膀胱尿道压传递障碍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尿动力学 尿道压 膀胱压 尿失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尿路超声尿动力学研究:创伤性尿道狭窄内径与最大尿流率的关系 被引量:2
5
作者 胡兵 朱家安 +2 位作者 陈忠 陈磊 金三宝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50-351,共2页
目的 研究男性尿道狭窄内径及内径比率与最大尿流率的相关性。方法 超声检测 2 2例创伤性男性尿道狭窄患者 ,测量狭窄段内径、狭窄前 10mm处尿道内径 ,计算二者比率 ,并与最大尿流率作相关分析。结果 狭窄内径与最大尿流率呈明显的相... 目的 研究男性尿道狭窄内径及内径比率与最大尿流率的相关性。方法 超声检测 2 2例创伤性男性尿道狭窄患者 ,测量狭窄段内径、狭窄前 10mm处尿道内径 ,计算二者比率 ,并与最大尿流率作相关分析。结果 狭窄内径与最大尿流率呈明显的相关 ,而狭窄内径比率具更好的相关性 ,相关系数r分别是 0 6 8和 0 85。结论 尿流率测定结合超声形态学检查将有助于狭窄术后疗效的客观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尿动力学 创伤性尿道狭窄 最大尿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尿路超声尿动力学研究:腹压大小和尿道膀胱连接部移动度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应涛 胡兵 +4 位作者 陈磊 陈忠 金三宝 徐佑璋 周永昌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48-349,共2页
目的 探讨当膀胱容量一定时 ,腹压大小和尿道膀胱连接部移动度的关系。方法 应用超声尿动力学方法对 40例患者进行检查 ,取膀胱容量一定时 ,同步记录腹压大小和连接部移动度 ,并比较两者的关系。结果 对40例患者共 12 0例次的同步测... 目的 探讨当膀胱容量一定时 ,腹压大小和尿道膀胱连接部移动度的关系。方法 应用超声尿动力学方法对 40例患者进行检查 ,取膀胱容量一定时 ,同步记录腹压大小和连接部移动度 ,并比较两者的关系。结果 对40例患者共 12 0例次的同步测量结果表明 ,腹压和移动度呈正相关 (r =0 .6 1,P =0 .0 0 0 1)。结论 在一定腹压范围内 ,移动度随着腹压的变化而改变 ,这为今后移动度测定的标准化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尿动力学 腹压 尿道膀胱连接部 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尿道狭窄术后尿道超声研究:术后排尿基本正常的超声检测
7
作者 胡兵 周永昌 +6 位作者 陈曾德 金三宝 徐佑璋 闻恽 黄慕民 乔勇 阮英珠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42-343,共2页
目的 获取术后排尿基本正常者尿道手术区的形态学信息。方法 对 36例创伤性尿道狭窄术后排尿基本正常者作尿道超声检测。结果 尿道形态学改变包括尿道手术区基本正常 2 3例 ,明显疤痕 2例 ,单侧疤痕 3例 ,腔道形态异常 (包括囊状扩张... 目的 获取术后排尿基本正常者尿道手术区的形态学信息。方法 对 36例创伤性尿道狭窄术后排尿基本正常者作尿道超声检测。结果 尿道形态学改变包括尿道手术区基本正常 2 3例 ,明显疤痕 2例 ,单侧疤痕 3例 ,腔道形态异常 (包括囊状扩张和S形弯曲 ) 7例 ,假道 1例。排尿基本正常而且存在尿道局部异常者占 36 %。结论 尿道超声对术后排尿基本正常者的检测有利于更客观全面评价尿道狭窄术后的疗效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超声显像 尿道狭窄 术后 正常排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尿道狭窄术后尿道超声研究:术后压力性尿失禁的超声检测
8
作者 胡兵 周永昌 +6 位作者 陈曾德 金三宝 应涛 朱家安 陈磊 闻恽 黄慕民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40-342,共3页
目的 研究创伤性尿道狭窄术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尿道形态学改变。方法 尿道超声探测 13个术后压力性尿失禁病例 ,重点观察尿道膜部的括约功能和形态结构及其周围情况。结果 在 13例压力性尿失禁中 ,前列腺前方交通性假道、膜部尿道腔不... 目的 研究创伤性尿道狭窄术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尿道形态学改变。方法 尿道超声探测 13个术后压力性尿失禁病例 ,重点观察尿道膜部的括约功能和形态结构及其周围情况。结果 在 13例压力性尿失禁中 ,前列腺前方交通性假道、膜部尿道腔不能闭合、膜部尿道有假道口各 2例 ,膜部尿道狭窄和关闭不全合并存者 7例。结论 术后压力性尿失禁超声检测可找到较明确的尿道形态学改变 ,这有助于对该并发症作进一步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超声赤像 创伤性 尿道狭窄 压力性尿失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尿道狭窄术后尿道超声研究:对排尿与尿道探杠导入出现矛盾现象的分析
9
作者 胡兵 周永昌 +6 位作者 陈曾德 金三宝 徐佑璋 陈忠 陈磊 闻恽 黄慕民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39-340,共2页
目的 超声观察尿道术后排尿与尿道扩张术出现矛盾时的尿道形态学改变。方法 超声检测 16个病例并监测尿道探杠导入。结果 术后出现的排尿与尿道扩张术之间存在两种情况可分为I型和II型 ,各有 8例。I型声像图表现为尿道活瓣 (5例 )、... 目的 超声观察尿道术后排尿与尿道扩张术出现矛盾时的尿道形态学改变。方法 超声检测 16个病例并监测尿道探杠导入。结果 术后出现的排尿与尿道扩张术之间存在两种情况可分为I型和II型 ,各有 8例。I型声像图表现为尿道活瓣 (5例 )、假道 (2例 ) ,单侧疤痕 (1例 ) ;II型声像图表现为吻合口囊状扩张和S形弯曲 ,各 4例。结论 尿道超声显像可对术后排尿与尿道探杠导入出现的矛盾现象作出病因诊断 ,有助于临床作进一步的合理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超声显像 尿道狭窄 排尿困难 手术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索外筋膜联合唇黏膜移植一期修复尿道下裂修复失败的初步报告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旻 叶惟靖 +4 位作者 吕逸清 刘毅东 黄轶晨 谢华 陈方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317-320,共4页
目的通过预置精索外筋膜改良唇黏膜移植的方法,同期联合局部皮瓣尿道成形一期修复术治疗手术修复失败的尿道下裂,并评价其疗效。方法2014年12月至2017年4月作者采用预置精索外筋膜移植床一期治疗13例修复手术失败的尿道下裂患儿,年龄2.... 目的通过预置精索外筋膜改良唇黏膜移植的方法,同期联合局部皮瓣尿道成形一期修复术治疗手术修复失败的尿道下裂,并评价其疗效。方法2014年12月至2017年4月作者采用预置精索外筋膜移植床一期治疗13例修复手术失败的尿道下裂患儿,年龄2.5~6岁,患儿至少经历1次失败的尿道下裂手术,阴茎体与睾丸大小、质地均尚可,术前合并不同程度阴茎弯曲。沿原手术切口暴露原手术建立的尿道,人工勃起试验均提示存在阴茎体下弯(弯曲15°~45°)。自腹侧弯曲最显著处完全离断原尿道海绵体,深达阴茎海绵体白膜后完全伸直阴茎,剔除白膜表面原手术后瘢痕组织,尿道缺损长度2.2~4.9 cm;于一侧睾丸鞘膜表面自睾丸底部到腹股沟管处解剖长段精索外筋膜后,将其转移覆盖于白膜表面尿道缺损处,取同等长度的下唇黏膜移植于精索外筋膜表面,固定后游离局部带蒂阴茎皮肤加盖成型新尿道,一期完成重建手术。结果13例患儿留置导尿管3周后拔除,随访12~40个月后,2例出现尿道瘘(1例位于冠状沟、1例位于阴茎根部),均再次行手术修补;1例阴茎头裂开未予处理,1例尿道外口狭窄行尿道外口扩张后治愈。所有患儿阴茎勃起时无下弯,患儿家长对其术后阴茎体外观满意。结论通过预置精索外筋膜可增加唇黏膜的获取率,有效避免移植物挛缩的问题,可一次性完成尿道重建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下裂 精索 筋膜 唇黏膜 移植 修复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道球部损伤的两种急诊处理方法比较 被引量:2
11
作者 沈建国 李家栋 张炯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4期1178-1179,共2页
目的比较尿道球部损伤腔内会师术和开放性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2000-2005年6月对尿道球部损伤患者中采用膀胱镜下尿道会师术10例,开放性手术12例,对两种急诊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腔内... 目的比较尿道球部损伤腔内会师术和开放性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2000-2005年6月对尿道球部损伤患者中采用膀胱镜下尿道会师术10例,开放性手术12例,对两种急诊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腔内会师组9例置管成功,1例因尿道球部完全断裂改行开放性手术。开放手术组13例中11例手术成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尿流率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膀胱镜下尿道会师术与开放性手术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疗效相似的特点,尤其适合于尿道球部部分断裂者;而对于腔内会师术失败或尿道球部完全断裂者仍可采用开放性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 损伤 膀胱镜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摘除病检和穿刺活检的形态学差异 被引量:4
12
作者 蒋智铭 陈曾德 +2 位作者 张惠箴 陈洁晴 周健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5期415-418,共4页
目的 :探讨前列腺摘除病检和穿刺活检的形态学差异。方法 :对 340例穿刺标本和 2 80例因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而摘除的前列腺标本进行形态学对比分析。结果 :在穿刺活检中 ,前列腺癌、上皮内新生物 (PIN)和非特异性肉芽肿性前列腺炎(NS... 目的 :探讨前列腺摘除病检和穿刺活检的形态学差异。方法 :对 340例穿刺标本和 2 80例因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而摘除的前列腺标本进行形态学对比分析。结果 :在穿刺活检中 ,前列腺癌、上皮内新生物 (PIN)和非特异性肉芽肿性前列腺炎(NSGP)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摘除者 ,在前列腺摘除的标本中 ,梗死、鳞化、间质增生性结节、腺性尿道炎和非典型性腺瘤样增生(AAH)的检出率明显高于穿刺活检。结论 :形态学差异是由于穿刺和摘除标本分别取自前列腺不同解剖部位所致。对穿刺和摘除前列腺的病理诊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疾病 活组织检查 针吸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癌治疗后的组织学效应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3
作者 蒋智铭 张惠箴 +4 位作者 金三宝 陈亚青 陈洁晴 周健华 刘亮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73-77,共5页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放疗和内分泌治疗后的组织学效应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 2例前列腺癌治疗后 4~ 36月作 1~ 2次穿刺活检复查。将治疗前后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化改变作对比分析。对残余癌的治疗效应进行分级并作随访。结果 治疗后...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放疗和内分泌治疗后的组织学效应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 2例前列腺癌治疗后 4~ 36月作 1~ 2次穿刺活检复查。将治疗前后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化改变作对比分析。对残余癌的治疗效应进行分级并作随访。结果 治疗后残余癌检出率 5 9% ,13例有残余癌病例中 ,5例重度、5例中度、2例轻度治疗效应。有 3例治疗后活检发现无明显治疗效应的癌灶 ,4例单纯内分泌治疗病例疗效明显比合并放疗者差。残余癌PCNA表达下降与治疗效应增强有相关性。同时 ,良性前列腺组织也产生一系列治疗诱导的形态改变。结论 为防止误诊和不适当的组织学分级 ,病理医师应熟悉前列腺癌治疗后的形态改变 ,对有残余癌的病例应作效应评级。检查是否存在无明显治疗效应的癌灶 ,以区分阳性活检中的治疗成功者和失败者 ,从而为临床进一步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治疗 组织学 免疫组化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