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管支架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徐浩洋 朱悦琦 程英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67-1372,共6页
食管支架植入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缓解恶性食管梗阻的治疗方法。在多项生物技术进步的推动下,食管支架的应用在过去几年中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因此深入了解各类食管支架的机械性能和材料特性是至关重要的。越来越多的临床证据表明,食管支... 食管支架植入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缓解恶性食管梗阻的治疗方法。在多项生物技术进步的推动下,食管支架的应用在过去几年中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因此深入了解各类食管支架的机械性能和材料特性是至关重要的。越来越多的临床证据表明,食管支架拥有卓越的原位药物靶向递送能力,特别是^(125)I放射性食管支架,让医师能够选择更加适合患者情况的个体化诊疗方案,显著提升了治疗的精准性。该文系统性地阐述了不同食管支架各自的优势、面临的最大问题以及癌症治疗方面的最新进展,涵盖实验和临床研究,旨在详细介绍各类食管支架设计思路及作用原理,讨论覆膜、载药等支架表面改性技术的发展前景,并对其缓解食管恶性梗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做出判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支架 食管癌 介入治疗 经口食管支架植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消融术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 被引量:28
2
作者 王卫国 吴春根 +5 位作者 程永德 顾一峰 王涛 王珏 王武 张培蕾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62-366,共5页
目的探讨DSA引导下射频消融术(RFA)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的手术方法、安全性和疗效。方法18例患者共31处椎体转移瘤,5处椎体后缘有骨质破坏。1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胸背部或腰部疼痛,其中4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 目的探讨DSA引导下射频消融术(RFA)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的手术方法、安全性和疗效。方法18例患者共31处椎体转移瘤,5处椎体后缘有骨质破坏。1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胸背部或腰部疼痛,其中4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或脊髓受压症状(2例),所有患者在DSA引导下先行RFA,再行PVP,术后随访4~12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患者所需服用止疼药的剂量评价患者术前和术后疼痛,并分析其并发症等情况。并用SPSS 11.O统计软件,采用配对t检验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后24 h VAS评分由术前平均8.17分降至4.5分,术后1个月降至2.5分,17例止痛药用量减少,1例维持原剂量。1处椎体发生椎间盘渗漏,3处椎体发生椎旁渗漏,2处椎体发生硬膜外渗漏,但临床无明显症状。结论DSA引导下RFA联合PVP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可获得良好的近期临床效果,其创伤小且安全可靠,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 脊柱转移瘤 DSA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苯酞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6
3
作者 张培蕾 鲁海涛 +2 位作者 朱悦奇 李明华 赵俊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9-242,共4页
目的观察丁苯酞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及其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时间窗的影响。方法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24只,缺血再灌注组24只,丁苯酞治疗组24只。每组再分为缺血2、3和4 h后再灌注... 目的观察丁苯酞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及其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时间窗的影响。方法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24只,缺血再灌注组24只,丁苯酞治疗组24只。每组再分为缺血2、3和4 h后再灌注3个亚组,每亚组8只。采用改良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各组神经功能和脑梗死范围,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中VEGF表达。结果随着缺血时间延长,再灌注后,神经功能评分和脑梗死范围也随之增高,缺血再灌注组在缺血2、3和4 h的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2.6±0.6)分、(3.7±1.0)分和(4.2±1.0)分,脑梗死容积比率分别为(27.6±5.4)%、(33.1±6.1)%和(42.3±7.3)%;而在丁苯酞治疗组则分别为(1.2±0.5)分、(1.6±0.7)分、(2.3±0.9)分和(9.8±1.6)%、(16.7±2.3)%和(20.7±3.9)%,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丁苯酞治疗组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并发现丁苯酞治疗组的缺血4 h的症状评分和脑梗死容积比率与缺血再灌注组缺血2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丁苯酞治疗组和缺血再灌注组的VEGF表达均逐渐减弱。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脑组织中VEGF表达明显减弱(P<0.01)。与其他两组比较,丁苯酞治疗组的VEGF表达明显较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丁苯酞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VEGF表达相关,并能延长缺血再灌注治疗时间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丁苯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骨成形术治疗椎外转移性骨肿瘤的应用 被引量:22
4
作者 田庆华 吴春根 +3 位作者 顾一峰 何煜 李明华 程永德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45-650,共6页
目的探讨DSA引导下经皮骨成形术(POP)治疗椎体外转移性骨肿瘤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91处病灶)行POP治疗的椎外骨转移性肿瘤患者。其中38例患者同时行射频消融术(RFA)。临床适应证为视觉模拟评分(VAS)高于3分,并对止... 目的探讨DSA引导下经皮骨成形术(POP)治疗椎体外转移性骨肿瘤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91处病灶)行POP治疗的椎外骨转移性肿瘤患者。其中38例患者同时行射频消融术(RFA)。临床适应证为视觉模拟评分(VAS)高于3分,并对止痛药耐受。所有患者至少随访3个月,通过术前、术后VAS评分及止痛药服用量的变化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技术成功率100%。术后24 h VAS评分由术前平均(7.2±1.4)分降至术后(2.4±1.9)分,术后3个月降至(1.9±1.7)分,术后6个月降至(1.7±1.6)分。术后10例患者(15.9%)疼痛完全缓解,36例(57.1%)完全不需止痛药,23例(36.5%)止痛药用量减少或止痛药级别降级,3例(4.8%)维持原剂量,1例(1.6%)使用止痛药级别升级。单独行POP与POP联合RFA治疗疼痛缓解程度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892)。13例(20.6%)发生肿瘤周围软组织骨水泥渗漏,但临床无明显症状;1例发生病理性骨折。结论 DSA引导下行POP治疗椎外转移性骨肿瘤临床效果良好、创伤小、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骨成形术 骨转移瘤 椎外 疼痛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消融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105例 被引量:19
5
作者 王卫国 谢其根 +2 位作者 吴春根 顾一峰 程永德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47-751,共5页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A)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分析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于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及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行RFA联合PVP或单纯PVP治疗脊柱转移瘤362例,选择其中具有完整资料的22...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A)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分析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于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及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行RFA联合PVP或单纯PVP治疗脊柱转移瘤362例,选择其中具有完整资料的22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RFA联合PVP组(A组)105例,153节椎体;单纯PVP组(B组)121例,190节椎体。比较患者疼痛缓解情况,采用配对t检验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骨水泥的外漏率、外漏类型,采用R×C列联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疼痛缓解根据WHO标准,A组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的有效率为分别为83.8%、86.9%、87.2%和82.2%;B组同期有效率分别为81.0%、83.6%、84.1%和80.5%,经配对t检验,术后随访时间段两组患者疼痛均得到明显缓解(P〈0.05),两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骨水泥外漏发生率分别为17.6%和37.4%,采用C列联表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未出现神经根压迫症状,B组有3例患者出现神经根压迫症状,用激素、脱水、止痛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RFA联合PVP与单纯PVP治疗脊柱转移瘤均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两组术后疗效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骨水泥外漏少于B组,PVP之前行RFA可减少骨水泥外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转移瘤 射频消融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外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血管造影与DSA诊断肺隔离症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3
6
作者 梁欣 李卉 +2 位作者 张国滨 李明华 赵俊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16-820,共5页
目的评估64排CT血管造影(CTA)对肺隔离症(PS)的诊断价值。方法 43例疑似肺隔离症患者在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或手术前接受64排CTA检查。从患者及异常供血动脉方面评估CTA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 目的评估64排CT血管造影(CTA)对肺隔离症(PS)的诊断价值。方法 43例疑似肺隔离症患者在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或手术前接受64排CTA检查。从患者及异常供血动脉方面评估CTA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结果肺隔离症在CT平扫显示为囊性(5例)、实性(25例)或囊实性病灶(13例),病灶从1.5 cm至12 cm不等。CTA诊断37例患者为肺隔离症,6例为非肺隔离症。DSA和(或)手术显示37例患者为肺隔离症,6例为非肺隔离症。从患者方面评估,CTA诊断肺隔离症的准确率为97.7%,敏感度为97.3%的,特异度为100%,PPV为100%,NPV为85.7%。从异常供血动脉方面评估,CTA诊断肺隔离症的准确率为98.0%,敏感度为97.8%,特异度为100%,PPV为100%,NPV为85.7%。从患者、血管两方面比较,CTA与DSA的诊断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A可以替代DSA用于术前诊断肺隔离症。CTA不仅能显示异常的供血动脉,而且可以提供异常肺实质、气管及周围肺气肿等具体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隔离症 CT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暂时性内支架治疗食管良性狭窄疗效分析 被引量:32
7
作者 程英升 杨仁杰 +6 位作者 尚克中 李明华 陈维雄 庄奇新 许建荣 陈尼维 杨世埙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1999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分析暂时性内支架治疗食管良性狭窄疗效,为食管良性狭窄提供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对象与方法12例食管良性狭窄患者食管最窄处直径1mm~5mm,吞咽困难评分为3~4级。在X线下置入可扩张金属带膜内支架,术后3~7天由胃... 目的分析暂时性内支架治疗食管良性狭窄疗效,为食管良性狭窄提供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对象与方法12例食管良性狭窄患者食管最窄处直径1mm~5mm,吞咽困难评分为3~4级。在X线下置入可扩张金属带膜内支架,术后3~7天由胃镜取出内支架。结果12例患者支架置入和支架取出成功率均为100%。操作死亡率为0%。支架置入后吞咽困难明显好转,吞咽困难评分0级-1级,平均0.6±0.4级;支架取出后吞咽困难评分0级~2级,平均0.8±0.5级。支架置入后管腔直径16~22mm,平均18.4±2.9mm。支架取出后一周内管腔直径10mm~18mm,平均14.5±2.7mm。患者术后随访3~50个月。随访期内管腔直径未见明显改变,吞咽能力在随访3个月内逐渐好转,3个月后处于维持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狭窄 暂时性 介入治疗/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贲门失弛缓三种介入治疗方法选择和中远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24
8
作者 程英升 杨仁杰 +6 位作者 李明华 陈维雄 尚克中 庄奇新 许建荣 陈尼维 储榆德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4期220-224,共5页
目的 探讨贲门失弛缓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并分析 3种介入治疗方法中远期疗效。方法  5 0例食管贲门失弛缓患者。其中球囊导管扩张术组 (A组 ) 30例 ;永久性金属内支架扩张组 (B组 )5例 ;暂时性金属内支架扩张术组 (C组 ) 15例。C组术... 目的 探讨贲门失弛缓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并分析 3种介入治疗方法中远期疗效。方法  5 0例食管贲门失弛缓患者。其中球囊导管扩张术组 (A组 ) 30例 ;永久性金属内支架扩张组 (B组 )5例 ;暂时性金属内支架扩张术组 (C组 ) 15例。C组术后 3~ 7天由胃镜取出支架。结果 A组 30例共进行 5 6次球囊扩张 ,平均 1.9次。其中 13例增加直径分级扩张 3次 ;17例扩张 1次。B组 5例 ,安放不带膜支架 5只。C组 15例 ,安放部分带膜支架 15只 ,术后均用胃镜取出。A组贲门管腔直径术前为 (2 .4± 1.2 )mm ,术后为 (9.7± 3.0 )mm ;吞咽困难评分术前为 (2 .4± 1.2 )级 ,术后为 (1.0± 0 .3)级 ;主要并发症为疼痛和反流。超过 6个月的随访患者中 6 0 % (18/30 )复发吞咽困难 ,超过 1年的随访患者中90 % (18/2 0 )复发吞咽困难。B组贲门管腔直径术前为 (3.2± 2 .0 )mm ,术后为 (18.4± 1.7)mm ;吞咽困难评分术前为 (2 .4± 1.1)级 ,术后为 (0 .4± 0 .2 )级 ;主要并发症为疼痛、反流、出血和肉芽增生。超过 6个月的随访患者中 6 0 % (3/5 )复发吞咽困难 ,超过 1年的随访患者中 5 0 % (1/2 )复发吞咽困难。C组贲门管腔直径术前为 (3.4± 2 .9)mm ,术后为 (14.7± 2 .9)mm ;吞咽困难评分术前为 (2 .5± 1.1)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失驰缓 介入治疗 方法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良性狭窄介入治疗方法探讨和再狭窄原因分析 被引量:16
9
作者 程英升 尚克中 +3 位作者 庄奇新 李明华 许建荣 杨世埙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1998年第2期88-91,共4页
目的:探讨食管良性狭窄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并分析发生食管再狭窄的主要原因。对象与方法:50例食管良性狭窄病人,其中35例采用X线下不同型号球囊导管扩张治疗。另15例在X线下置入食管内支架。所有病人治疗前皆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结... 目的:探讨食管良性狭窄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并分析发生食管再狭窄的主要原因。对象与方法:50例食管良性狭窄病人,其中35例采用X线下不同型号球囊导管扩张治疗。另15例在X线下置入食管内支架。所有病人治疗前皆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结果:35例食管良性狭窄共进行67次球囊扩张,平均1.9次。摄食能力术前后分级和术后症状复发时分别为1.43±0.80级.4.88±0.83级和1.71±0.82级。食管最狭窄处直径术前后和症状复发时分别为4.02±2.09mm.9.86±2.98mm和4.52±1.95mm。症状缓解1~12月,平均3.14±2.37个月。15例食管良性狭窄支架置入术技术成功率100%。支架置入前后摄食能力分级为0.8±0.84级和3.8±0.45级,食管管腔内径术前后为3.6±1.34mm.18.4±0.89mm。术后随访10天~30月,平均10.5个月。发生再狭窄3例。结论:食管狭窄介入治疗是提高食管良性狭窄治疗短期疗效的首选方法。食管再狭窄主要是肉芽组织增生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狭窄 介入治疗 食管良性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颈椎转移瘤 被引量:10
10
作者 何煜 吴春根 +5 位作者 李明华 茅爱武 顾一峰 张培蕾 王珏 程永德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0-224,共5页
目的评估经皮椎体成形术(PVP)3种路径治疗颈椎溶骨性转移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57节椎体)经PVP治疗颈椎溶骨性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WHO标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者临床疗效,并分析总结不同部位椎体3种手术入... 目的评估经皮椎体成形术(PVP)3种路径治疗颈椎溶骨性转移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57节椎体)经PVP治疗颈椎溶骨性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WHO标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者临床疗效,并分析总结不同部位椎体3种手术入路的应用经验。结果3组穿刺路径分别是前外侧入路、侧方入路、经椎间盘入路。所有椎体穿刺和骨水泥注射技术成功率达100%。术后随访至少3个月,资料完整的32例患者中11例完全缓解(CR),20例部分缓解(PR)、1例术后轻度缓解(MR),0例无效(NR),临床治疗有效率(CR+PR)达96.87%。患者术前、术后24 h、1周和3个月的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7节椎体发生少量骨水泥渗漏(29.82%),但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前外侧入路PVP治疗C4~C7溶骨性转移瘤方便安全、有效。侧方入路治疗Cl,经椎间盘入路治疗C2、C3椎体转移瘤亦安全可行。临床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转移瘤 经皮椎体成形术 颈椎 溶骨性 介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尿道狭窄超声显像与X线尿道造影的比较性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胡兵 陈曾德 +6 位作者 庄奇新 金三宝 徐佑璋 朱家安 应涛 陈磊 周永昌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9期870-873,共4页
目的 比较尿道超声显像和X线尿道造影对男性尿道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  94例男性尿道狭窄患者 ,按常规行超声和X线尿道造影检查 ,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 ,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尿道狭窄的显像特点。结果 尿道超声显像在狭窄部位的定位 ... 目的 比较尿道超声显像和X线尿道造影对男性尿道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  94例男性尿道狭窄患者 ,按常规行超声和X线尿道造影检查 ,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 ,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尿道狭窄的显像特点。结果 尿道超声显像在狭窄部位的定位 ,狭窄长度的测量 ,瘢痕范围的估测 ,假道、活瓣、结石显示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的X线尿道造影。X线尿道造影在后尿道瘘道、骨盆畸形等显像上有较大的价值。结论 尿道超声显像应列为尿道狭窄常规的检查方法 ,结合X线尿道造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超声显像 X线尿道造影 尿道狭窄 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A引导下经皮髋臼成形术治疗髋臼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吴春根 王卫国 +5 位作者 程永德 顾一峰 旷小春 李明华 赵晖 姚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11-915,共5页
目的探讨DSA引导下经皮髋臼成形术(PA)治疗髋臼转移性肿瘤的手术方法、安全性与疗效。方法15例患者共19处髋臼转移瘤,病灶最大径13~25mm,平均(19±4)mm,注入骨水泥5~13ml,平均(8.2±2.3)ml。1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髋部疼痛,其... 目的探讨DSA引导下经皮髋臼成形术(PA)治疗髋臼转移性肿瘤的手术方法、安全性与疗效。方法15例患者共19处髋臼转移瘤,病灶最大径13~25mm,平均(19±4)mm,注入骨水泥5~13ml,平均(8.2±2.3)ml。1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髋部疼痛,其中4例能独立行走,但有跛行,8例需要在拐杖帮助下短距离行走,3例完全不能行走。所有患者在DSA引导下行PA,术后随访1~12个月,采用术前、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患者行走功能评分和患者所需服用止疼药的剂量评价疗效,并分析其并发症等情况。并用SPSS12.0统计软件,采用配对t检验和方差分析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后24hVAS评分由术前平均7.8分降至4.2分,术后1个月降至2.5分;行走功能评分由术前1.5分升至2.5分;14例患者止痛药用量减少,1例患者维持原剂量。3处发生髋臼旁软组织渗漏,3处发生髋臼周围血管渗出,但无明显临床症状。结论DSA引导下PA治疗髋臼转移性肿瘤可获得良好的止痛效果,可以改善行走功能,其创伤小且安全可靠,可以明显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骨成形术 经皮髋臼成形术 髋臼转移瘤 DSA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部骨挫伤的MRI评估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杨世埙 靳激扬 +4 位作者 许建荣 王皖 顾一峰 何鸿峰 乔瑞华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1998年第2期119-122,共4页
目的:进一步认识膝部骨挫伤的MRI表现以及与其他结构损伤的关系。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膝部外伤后6周内行MRI检查的58例连续性资料,骨挫伤与其他结构损伤诊断由两位骨关节放射专家一致认可,采用相关分析法确定二者有无关... 目的:进一步认识膝部骨挫伤的MRI表现以及与其他结构损伤的关系。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膝部外伤后6周内行MRI检查的58例连续性资料,骨挫伤与其他结构损伤诊断由两位骨关节放射专家一致认可,采用相关分析法确定二者有无关系。根据损伤机理,就其挫伤部位推断其他哪些结构可能出现损伤。并将21例骨挫伤MRI表现与退变对照比较。结果:骨挫伤与其他结构损伤有关系(OR=5.15),扭伤为骨挫伤最常见的原因,胫骨平台后外侧与股骨外髁中部骨挫伤多见,常伴有前交叉韧带及内侧副韧带撕裂,软骨、内侧半月板损伤及创伤性滑膜炎。其次为胫骨平台内侧与股骨内髁挫伤,多伴有外侧副韧带撕裂、软骨、内侧半月板损伤及创伤性滑膜炎。根据病变部位、形态及T2W信号特点等,结合临床可与膝关节退变鉴别。结论:根据骨挫伤的MRI表现可引导发现相关隐匿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损伤 磁共振成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外侧经C2-3椎间盘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枢椎病理性骨折一例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卫国 吴春根 +1 位作者 程永德 顾一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5-167,共3页
患者女,54岁。2年半前发现左下肺肺癌行手术切除术,病理证实为腺癌,术后化疗8次。1年前因脊柱(胸椎、腰椎)多发转移放疗3次。2009年5月在我科分2次行T8~T11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L1,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枢椎 转移瘤 病理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冈上肌腱撕裂的磁共振诊断 被引量:6
15
作者 许建荣 邓霞 +3 位作者 李明华 何鸿渊 柴维敏 李磊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5期468-470,共3页
目的 探讨外伤性冈上肌腱撕裂的MRI表现特点、诊断方法和关节腔MR造影的应用价值。方法  18例均有明确的外伤史 ,开放性手术、关节镜检查或综合诊断最终明确 6例冈上肌腱完全撕裂、9例部分撕裂和 3例无撕裂。所有 18个病例均行常规SE... 目的 探讨外伤性冈上肌腱撕裂的MRI表现特点、诊断方法和关节腔MR造影的应用价值。方法  18例均有明确的外伤史 ,开放性手术、关节镜检查或综合诊断最终明确 6例冈上肌腱完全撕裂、9例部分撕裂和 3例无撕裂。所有 18个病例均行常规SE序列MRI检查 ,另追加FE序列成像 11例、关节腔MR造影 9例、脂肪抑制序列成像 5例。结果 常规SE序列诊断冈上肌腱撕裂的准确率为 5 0 % (9/18) ,部分病例追加关节腔MR造影后准确率提高至 72 .2 % ;FE序列和脂肪抑制序列可提高检出病灶的敏感性。结论 冈上肌腱MRI诊断尚需采用SE序列、FE序列、脂肪抑制、关节腔造影等多种MR成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上肌腱撕裂 诊断 肩袖 撕裂 外伤 关节造影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良性狭窄药物镁合金可降解支架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7
16
作者 杨凯 朱悦琦 程英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52-456,共5页
支架在食管良性狭窄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临床应用的支架主要为金属支架,可分为永久性支架和暂时性可回收支架。永久性金属支架长期植入易引起炎性增生、支架内再狭窄、穿孔、出血等并发症,暂时性可回收金属支架植入后1周... 支架在食管良性狭窄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临床应用的支架主要为金属支架,可分为永久性支架和暂时性可回收支架。永久性金属支架长期植入易引起炎性增生、支架内再狭窄、穿孔、出血等并发症,暂时性可回收金属支架植入后1周内需取出,以避免食管瘢痕修复及支架内组织增生导致其取出困难、远期食管再狭窄复发率高。药物洗脱支架在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已处于临床使用阶段,消化道药物洗脱支架目前处于研制及动物实验阶段;镁合金可降解支架已经在心血管系统广泛应用。随着生物工程材料的发展,药物镁合金可降解支架已成为食管支架研究的热点和前沿。本文对药物镁合金可降解支架研发的现状和展望进行全面详细阐述,重点介绍支架工艺:支架成型,覆膜改性,载药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支架 可降解 镁合金 食管良性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aves病动脉栓塞治疗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高不郎 赵卫 +3 位作者 黄建强 向述天 李莉媛 李明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8期457-459,共3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动脉栓塞治疗Graves病的并发症及其产生因素。方法对28例Graves病患者的甲状腺动脉造影、介入栓塞治疗、并发症及其产生因素进行分析,并作中期随访。结果1年有效率78.6%(治愈+好转),复发率14.2%。脑梗死2例(7.1%),1例治... 目的探讨甲状腺动脉栓塞治疗Graves病的并发症及其产生因素。方法对28例Graves病患者的甲状腺动脉造影、介入栓塞治疗、并发症及其产生因素进行分析,并作中期随访。结果1年有效率78.6%(治愈+好转),复发率14.2%。脑梗死2例(7.1%),1例治疗后恢复,1例并发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抢救无效死亡;1例术后有一过性甲状腺功能减退,1例术后发生一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无永久性的甲状腺和甲状旁腺功能减退;1例术后有较重的栓塞后综合征反应。其余并发症均经治疗后消失,随访至少1年以上,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反流误栓是甲状腺动脉栓塞术治疗Graves病并发症产生的重要原因,栓塞时必须作超选插管、避开危险吻合、防止反流误拴,严格透视下操作,以期降低并发症、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ES病 动脉栓塞 并发症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良性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21
18
作者 姚伟武 杨世埙 +1 位作者 王武 王皖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1年第4期258-262,共5页
目的 :评价脊柱良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表现。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脊柱良性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行X光平片 ,CT或MRI检查 ,均经穿刺和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发生于颈椎8例 ,发生于胸椎10例 ,发生于腰骶椎12例 ,血管瘤、骨母细... 目的 :评价脊柱良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表现。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脊柱良性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行X光平片 ,CT或MRI检查 ,均经穿刺和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发生于颈椎8例 ,发生于胸椎10例 ,发生于腰骶椎12例 ,血管瘤、骨母细胞瘤、巨细胞瘤、内生软骨瘤、嗜酸性肉芽肿和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表现各异 ,具有特征性。结论 :综合平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良性骨肿瘤 肿瘤样病变 影像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骨密度CT定量研究 被引量:28
19
作者 赵海南 姚伟武 +1 位作者 李晓庆 程晓光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0-162,共3页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骨密度的变化,探讨椎间盘突出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180例20-40岁青壮年腰腿痛患者纳入研究,女性76例,男性10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者89例,无腰椎间盘突出症者91例。选择性CT定量检测L2-L4椎体骨骨...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骨密度的变化,探讨椎间盘突出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180例20-40岁青壮年腰腿痛患者纳入研究,女性76例,男性10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者89例,无腰椎间盘突出症者91例。选择性CT定量检测L2-L4椎体骨骨松质密度,对比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性别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者骨密度显著低于无椎间盘突出症者(P〈0.05);腰椎间盘突出症组男性比女性椎体骨密度略减低(P=0.043〈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体骨密度明显减低,且对男性骨密度的影响稍大干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骨密度 定量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部骨胳隐匿性病灶的磁共振成像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许建荣 杨世勋 +4 位作者 靳激杨 朱珠华 王皖 何鸿渊 乔瑞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1998年第2期93-95,共3页
目的:分析膝部骨结构隐匿性病灶的MRI特点以及与关节损伤的关系。资料与方法:膝关节MRI检查连续资料中发现70例明确骨内信号异常,其MRI表现分为五种类型。按临床表现不同分为三组。19例施行关节镜检查,9例同时做CT... 目的:分析膝部骨结构隐匿性病灶的MRI特点以及与关节损伤的关系。资料与方法:膝关节MRI检查连续资料中发现70例明确骨内信号异常,其MRI表现分为五种类型。按临床表现不同分为三组。19例施行关节镜检查,9例同时做CT检查。结果:膝关节急性损伤组的骨内MRI异常信号多呈Ⅰ~Ⅲ型表现,即主要表现为片状模糊的T1WI低信号和T2WI高信号,反映骨挫伤、隐匿性骨折或骨软骨骨折。慢性损伤组的骨内信号改变多为Ⅳ~Ⅴ型表现,病灶紧贴关节软骨下,T1WI和T2WI以低信号为主,反映骨软骨慢性损伤或退变。亚急性组的骨内病灶MRI表现类型则介于上述二者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挫伤 骨关节炎 磁共振成像 膝关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