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外周留置针临床应用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7
1
作者 胡纨青 马俊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3年第13期66-68,共3页
目的比较密闭式外周留置针和开放式外周留置针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1年1-3月,便利抽样法选择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心胸外科收治的需静脉输液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患者采... 目的比较密闭式外周留置针和开放式外周留置针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1年1-3月,便利抽样法选择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心胸外科收治的需静脉输液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密闭式Y型留置针,对照组患者采用开放式留置针,两组患者均采用24G、0.7mm×19mm规格的留置针、6mm×7mm透明敷贴固定、连接输液器均为精密输液器。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血液回流污染率、留置针留置时间、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密闭式Y型留置针在穿刺成功率、血液回流污染率上明显优于开放式留置针(P<0.05,P<0.01),在留置时间上也长于开放式留置针(P<0.01),在感染静脉炎方面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外周静脉置管输液时,使用密闭式留置针比开放式留置针穿刺成功率高、脱针/渗漏少、不误伤操作者,更适合临床尤其是住院患者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型密闭式留置针 开放式留置针 外周静脉置管输液 临床使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部外伤致闭合性气管断裂伤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3
2
作者 许静 沈丽韫 陈亚文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16期38-39,共2页
目的探讨气管断裂伤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5例气管断裂伤患者术前积极抢救,保持呼吸道通畅;术后初期加强呼吸道管理与吸痰护理,恢复期加强鼻饲护理、心理护理与肺功能训练。结果15例患者中8例呼吸机辅助呼吸3d,7例呼吸机辅助呼吸2d... 目的探讨气管断裂伤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5例气管断裂伤患者术前积极抢救,保持呼吸道通畅;术后初期加强呼吸道管理与吸痰护理,恢复期加强鼻饲护理、心理护理与肺功能训练。结果15例患者中8例呼吸机辅助呼吸3d,7例呼吸机辅助呼吸2d。平均住院16.2d,痊愈出院。术后随访6个月,均无吻合口瘘发生,胸部X线摄片示肺扩张良好。结论对气管断裂伤患者,术前以抢救生命为主,术后应强调气道管理和肺功能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外伤 闭合性气管断裂伤 呼吸道护理 心理护理 肺功能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动脉导管未闭的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1
3
作者 许静 丁飚 +1 位作者 伍爱群 马俊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年第12B期47-48,共2页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小儿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酸盐温血停搏液诱导及末次再灌注对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的心肌保护作用
4
作者 程光明 刘捷夫 +2 位作者 蓝鸿钧 梁继东 陆建平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5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观察天门冬氨酸盐(A)和谷氨酸盐(G)对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含A,G各13mmol/L的温血停搏液诱导心脏停搏与末次再灌注结合传统冷晶体心停搏液心肌保护法作为观察组,与观察组相同但不含氨基酸盐的温血停搏液... 目的观察天门冬氨酸盐(A)和谷氨酸盐(G)对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含A,G各13mmol/L的温血停搏液诱导心脏停搏与末次再灌注结合传统冷晶体心停搏液心肌保护法作为观察组,与观察组相同但不含氨基酸盐的温血停搏液组为对照组②,仅用单纯冷晶体心停搏液组为对照组①,对心肌保护法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自动复跳和房颤转窦率明显较对照组①高(P<0.01),心肌释放肌酸磷酸激酶(CPK)少(P<0.01)。结论氨基酸盐温血停搏液诱导及末次再灌注心肌保护法明显优于传统的冷晶体心停搏液心肌保护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血停搏液诱导 温血停搏液末次再灌注 谷氨酸盐 天门冬氨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