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放射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秦环龙 林超鸿 +5 位作者 罗丽芳 徐钧 柴志康 何进伟 李淼 杨红欣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1-144,共4页
目的:建立放射诱导胃癌细胞凋亡模型,为进一步研究细胞凋亡分子机理打下基础。方法:用直线加速器12Gy9MeV 照射培养的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诱导凋亡发生,检测DNA条带变化,电镜观察凋亡小体的出现,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及... 目的:建立放射诱导胃癌细胞凋亡模型,为进一步研究细胞凋亡分子机理打下基础。方法:用直线加速器12Gy9MeV 照射培养的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诱导凋亡发生,检测DNA条带变化,电镜观察凋亡小体的出现,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及细胞周期和细胞内Ca2+、cAMP浓度。结果:照射后2小时,即有凋亡细胞出现,在72小时达高峰,胃癌细胞DNA结构断裂,电泳呈梯状带形。胃癌细胞形态学改变出现膜小泡和凋亡小体形成等凋亡细胞特征。FCM检测出现典型的凋亡峰,以G2~M期凋亡率为最高,照射后2、24、48、72小时凋亡率分别为11.26%、38.39%、50.59%及59.47%,胞内Ca2+和cAMP浓度变化也随凋亡率增加而升高。结论:照射12Gy9MeV诱导胃癌细胞株SGC-7901发生凋亡,凋亡率在72小时达高峰。胞内Ca2+和cAMP浓度变化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诱导 胃癌 细胞凋亡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良性狭窄球囊导管扩张术后再狭窄病理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程英升 杨仁杰 +5 位作者 尚克中 张惠箴 李明华 庄奇新 蒋智铭 丁在咸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 探讨食管良性狭窄球囊导管扩张术后食管再狭窄的发生机制。方法 采用双球囊导管法制作大鼠食管良性狭窄模型 (对照组 ) ;使用PTCA球囊导管对食管良性狭窄进行扩张制作食管再狭窄模型 (实验组 )。大鼠食管狭窄和再狭窄形成过程中... 目的 探讨食管良性狭窄球囊导管扩张术后食管再狭窄的发生机制。方法 采用双球囊导管法制作大鼠食管良性狭窄模型 (对照组 ) ;使用PTCA球囊导管对食管良性狭窄进行扩张制作食管再狭窄模型 (实验组 )。大鼠食管狭窄和再狭窄形成过程中的定量指标采用图像分析仪测量、定性指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结果 成功制作大鼠食管良性狭窄和再狭窄模型 49个。实验组术后食管黏膜层、肌层及全层的载面积和周长都有明显增加 ,与对照组比较统计学上有意义 (P <0 .0 5 )。实验组术后第 5天 ,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开始表达 ,持续到 1个月仍有表达。术后第 1天 ,纤维连接蛋白(FN)就开始表达 ;第 2 1天 ,FN表达仍呈阳性 ;第 30天时 ,FN仍有部分呈强阳性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狭窄 扩张术 再狭窄 机制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