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垂体腺瘤108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李小静 武景波 +1 位作者 许祖德 滕昊骅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19-1324,共6页
目的研究垂体腺瘤的临床、病理学及预后特点。方法收集2005年5月~2007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上海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病理确诊的垂体腺瘤患者10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放射学、随访资料及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等临床病理特点。结果 108... 目的研究垂体腺瘤的临床、病理学及预后特点。方法收集2005年5月~2007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上海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病理确诊的垂体腺瘤患者10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放射学、随访资料及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等临床病理特点。结果 108例患者中,男性45例,女性63例,发病年龄17~89岁,平均48.0岁。根据影像学显示大小,分为微腺瘤18例,大腺瘤87例,巨大腺瘤3例。依据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型腺瘤50例,泌乳激素(prolactin,PRL)型腺瘤28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enocorticotropic hormone producing adenoma,ACTH)型腺瘤11例,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 producing adenoma,FSH/LH)型腺瘤10例,裸细胞腺瘤(null cell adenoma)4例,其它混合型腺瘤5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30~60个月,平均43.9个月,其中36例(33.3%)复发。结论肿瘤复发与肿瘤大小及切除完整与否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免疫表型、是否侵袭无关(P>0.0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与患者的临床表现密切相关,可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对其进行功能性分类、研究,并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病理学 预后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溢性角化病148例临床与组织病理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波 李晓静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35-337,共3页
目的:探讨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特点及组织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48例脂溢性角化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特征。结果:①男女患病比例为1:1.08,发病年龄23~89岁,病程2个月~30年;②头、面部为好发部位,51~70岁患者最为多见;③皮损... 目的:探讨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特点及组织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48例脂溢性角化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特征。结果:①男女患病比例为1:1.08,发病年龄23~89岁,病程2个月~30年;②头、面部为好发部位,51~70岁患者最为多见;③皮损单发性37例,皮损多发性111例,皮损直径1~30mm,大多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境界清楚的黑褐色或黑色疣状扁平丘疹;④148例患者中临床诊断为脂溢性角化病者93例,临床和组织病理诊断符合率为62.8%;⑤148例中棘层肥厚型63例(42.6%)、角化过度型40例(27.0%)、棘层肥厚和角化过度混合型19例(12.8%)、腺样型13例(8.8%)、刺激型9例(6.1%)、菌落型2例(1.4%)黑素棘皮瘤型1例(0.7%)及角化过度型和腺样型混合1例。结论:结合病史,脂溢性角化病在临床上诊断并不是很难,但应与某些疾病相鉴别,其组织病理有显著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溢性角化病 临床特点 组织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抑制TGF-β1改善STZ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 被引量:6
3
作者 刘芳 周景花 +4 位作者 丁巧英 彭名淑 管佩玲 张杰 姚庆姑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55-459,共5页
目的研究高压氧治疗(HBOT)对链脲佐菌素(STZ)糖尿病大鼠外周神经传导速度和血清、局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STZ糖尿病大鼠造模成功2个月,经电镜证实有神经病变后,随机分为3组:①HBOT组(n=31):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每天接受... 目的研究高压氧治疗(HBOT)对链脲佐菌素(STZ)糖尿病大鼠外周神经传导速度和血清、局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STZ糖尿病大鼠造模成功2个月,经电镜证实有神经病变后,随机分为3组:①HBOT组(n=31):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每天接受0.15MPa、HBOT1h,连续20d;②糖尿病对照(DM,n=32)组:仅用胰岛素控制血糖;③正常对照(NC,n=20)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的无糖尿病的正常STZ大鼠。分别在疗程10、20d时做肌电图后处死,取股动脉血用EIA法测定血清TGF-β1水平,同时取后肢神经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病理学观察和电镜观察,并用TGF-β1多抗对神经组织做DAB二步法免疫组化染色。结果HBOT10d后,治疗组后肢坐骨神经的传导速度明显高于同期DM组(P<0.05),但低于NC组;HBOT20d后,治疗组后肢胫、腓神经的传导速度明显高于同期DM组(P<0.01);而与NC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血清TGF-β1水平较DM组明显降低(P<0.05),与NC组间无明显差异。病理观察显示神经组织髓鞘内外的TGF-β1染色明显减少。结论HBOT可改善STZ大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生成和其在神经组织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大鼠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抑制 血清TGF-Β1 链脲佐菌素(STZ)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HBOT STZ大鼠 神经传导速度 免疫组化染色 控制血糖 神经组织 高压氧治疗 病理学观察 正常对照 生理盐水 腹腔注射 EIA法 伊红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对链脲佐菌素大鼠糖尿病性心肌病变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周亚刚 刘芳 +7 位作者 邵贵强 张杰 周景花 钟慈声 施劲东 许剑锋 卜国强 姚庆姑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 研究高压氧治疗(HBOT)是否可改善STZ(链脲佐菌素)大鼠的糖尿病性心肌病变。方法 STZ大 鼠造模成功3月,电镜证实有心肌病变后,随机分为3组:(1)HBOT组(n=30):每天接受0.15 MPa、HBOT 1 h,连 续20 d。(2)糖尿病对照组(n=32):不做治疗... 目的 研究高压氧治疗(HBOT)是否可改善STZ(链脲佐菌素)大鼠的糖尿病性心肌病变。方法 STZ大 鼠造模成功3月,电镜证实有心肌病变后,随机分为3组:(1)HBOT组(n=30):每天接受0.15 MPa、HBOT 1 h,连 续20 d。(2)糖尿病对照组(n=32):不做治疗。(3)正常对照组(n=20):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的无糖尿病的正常大 鼠。分别在疗程5、10、20 d后处死治疗组及同期对照组大鼠,取心脏进行HE染色病理学观察和电镜观察。结果 HBOT治疗20 d后STZ大鼠的糖尿病性心肌病变明显好于同期糖尿病对照组,电镜观察显示肌丝排列整齐、Z线 明显、线粒体排列规则、结构紧凑。结论 HBOT可改善STZ大鼠糖尿病性心肌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糖尿病性心肌病 STZ 对照组 治疗作用 链脲佐菌素 高压氧 无糖 线粒体 电镜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叶注射液对牛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倪劲松 王越晖 +3 位作者 陈兰悦 石博 王心蕊 吴家祥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68-371,F002,共5页
目的:研究糖基化终产物(AGEs)和银杏叶注射液对体外培养的牛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 β)表达的影响,观察银杏叶注射液对周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MTT比色分析法、流式细胞术及免疫荧光检测等方法... 目的:研究糖基化终产物(AGEs)和银杏叶注射液对体外培养的牛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 β)表达的影响,观察银杏叶注射液对周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MTT比色分析法、流式细胞术及免疫荧光检测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银杏叶注射液能促进AGEs作用下周细胞的增殖,浓度12 5~4 0 0 mg·L- 1 的银杏叶能明显促进AGEs作用下周细胞的增殖(P<0 .0 1) ,呈剂量依赖性。银杏叶注射液能明显抑制AGEs对周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促进凋亡的作用,使周细胞S期细胞减少,G2 - M期细胞增多,凋亡细胞数下降(P<0 .0 1) ,并能降低AGEs诱导周细胞TGF- β的表达。结论:AGEs可通过氧化应激对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产生损伤,应用抗氧化剂银杏叶注射液可以减少AGEs对周细胞的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血管/细胞学 糖基化终产物 周细胞 银杏叶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子宫内膜样肿瘤二例 被引量:6
6
作者 孟令平 刘恩涛 +1 位作者 鹿彤 洪玉萍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171-1172,共2页
关键词 卵巢子宫内膜样肿瘤 左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宫颈轻度糜烂 病例资料 盆腔肿块 卵巢切除术 CA125 实验室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小鼠氯胺酮慢性中毒后脑细胞凋亡 被引量:2
7
作者 杨菊 李小静 +2 位作者 张志湘 陆凯明 卞士中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5期325-329,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持续时间和剂量下氯胺酮慢性中毒对成年小鼠脑细胞凋亡发生的影响。方法氯胺酮按不同剂量(4、10、20、30mg/kg)每周2次于成年小鼠尾静脉注射,建立小鼠氯胺酮滥用慢性中毒模型,氯胺酮连续注射1、2、4、8、12周后处死。采用... 目的研究不同持续时间和剂量下氯胺酮慢性中毒对成年小鼠脑细胞凋亡发生的影响。方法氯胺酮按不同剂量(4、10、20、30mg/kg)每周2次于成年小鼠尾静脉注射,建立小鼠氯胺酮滥用慢性中毒模型,氯胺酮连续注射1、2、4、8、12周后处死。采用透射电镜进行细胞凋亡的定性检测,以Caspase-3免疫荧光染色法和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定量检测凋亡细胞数,推断凋亡发生的时间,并统计分析实验结果。结果氯胺酮染毒1周后,在透射电镜下见到脑组织海马及纹状体区域有明显的神经元凋亡,并持续至8周后;染毒1周可见Caspase-3高表达,4周后呈持续低水平表达;染毒1周后可见TUNEL阳性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增加,4周时仍处于高水平表达。结论氯胺酮尾静脉注射可致成年小鼠神经元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中毒 氯胺酮 物质滥用 静脉内 细胞凋亡 Caspase-3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肛周Paget病伴直肠腺癌1例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小静 张杰 +1 位作者 陈兰悦 藤昊骅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9-79,共1页
关键词 肛周PAGET病 直肠肿瘤 腺癌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高血糖素样肽2(GLP-2)促进肠切除术后大鼠小肠黏膜增殖及其与时间的相关性 被引量:2
9
作者 陈骏 蔡元坤 +3 位作者 周莹 楚晓 李小静 武景波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28-430,440,共4页
目的探索胰高血糖素样肽2(glucagon-like peptide-2,GLP-2)促进肠切除大鼠术后残余小肠黏膜的增殖情况及其与时间的相关性。方法 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组(每组10只)。实验组和对照组建立小肠切除术模型,实验... 目的探索胰高血糖素样肽2(glucagon-like peptide-2,GLP-2)促进肠切除大鼠术后残余小肠黏膜的增殖情况及其与时间的相关性。方法 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组(每组10只)。实验组和对照组建立小肠切除术模型,实验组术后每日注射GLP-2、对照组和空白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在注射当天、术后第7天和第14天分批处死大鼠,随机选取残余肠黏膜行HE染色,并计算其肠绒毛高度、厚度及陷窝深度。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对照组较空白组在肠绒毛高度、厚度、陷窝深度的数值均有明显升高(P<0.05),且实验组第14天较第7天时数值亦有明显升高(P<0.05)。结论 GLP-2能有效改善肠切除大鼠术后小肠的黏膜增殖功能,且随着应用时间延长效能增加,并在2周后达到术前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高血糖素样肽2 肠切除 肠黏膜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淋巴瘤1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武景波 李小静 +4 位作者 舒维清 杨菊 朱卫 刘慧 胡超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81-1182,共2页
患者男性,75岁。患者因间歇性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1个月余于2011年3月11日入院。查体:直肠指检前列腺Ⅲ度肿大,质中,表面光滑,中央沟变浅,未触及结节,无压痛,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外生殖器及睾丸无异常。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淋巴瘤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腔腺泡细胞癌1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小静 许祖德 +1 位作者 武景波 滕昊骅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52-453,共2页
患者女性,28岁。因被他人击中鼻部后反复出现鼻衄入院。患者平素少鼻塞、流涕,无额部、颞部胀痛不适。体检:鼻无畸形,鼻腔黏膜无充血,鼻内窥镜检查左鼻顶前端见一新生物,表面附少许血痂。CT示左鼻前庭占位(图1),考虑鼻腔纤维血管瘤。
关键词 鼻腔肿瘤 腺泡细胞癌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
12
作者 鄢莉宏 邓星奇 +3 位作者 高育瑶 张杰 尹化冰 许长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9期3072-3074,共3页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淋巴瘤的认识。方法:通过报告1例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淋巴瘤及复习文献,对原发性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淋巴瘤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淋巴瘤多数属低度恶...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淋巴瘤的认识。方法:通过报告1例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淋巴瘤及复习文献,对原发性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淋巴瘤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淋巴瘤多数属低度恶性,进展缓慢,预后较好。结论: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淋巴瘤临床罕见,缺乏特异的临床症状,确诊有赖于病理学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淋巴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输尿管移行细胞癌1例
13
作者 韩敏 张盛箭 李小静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24-624,共1页
关键词 移行细胞癌 双输尿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中PRC2和H3K27me3的表达关系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宁 曾智 +3 位作者 阎丽萍 杨珂 孙庆文 黄鹏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667-672,共6页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对胃癌组织中多梳抑制复合物2(polycomb repressive complex 2,PRC2)和组蛋白H3K27me3表达的影响,探索HP感染在胃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快速尿素酶检测、Giemsa染色和PCR方法...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对胃癌组织中多梳抑制复合物2(polycomb repressive complex 2,PRC2)和组蛋白H3K27me3表达的影响,探索HP感染在胃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快速尿素酶检测、Giemsa染色和PCR方法检测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行胃癌手术的84例患者HP感染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癌和癌旁组织PRC2和H3K27me3蛋白的表达,分析两者表达与HP感染之间的相关性。结果:3种方法检测HP感染率分别为70.24%、61.90%和76.19%。PRC2家族成员果蝇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 2,EZH2)、SUZ12、EED和H3K27me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9.76%(67/84)、77.38%(65/84)、40.48%(34/84)和69.05%(58/84),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22.62%、34.52%、8.33%和14.29%,P<0.05)。临床资料分析表明,EZH2和H3K27me3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在HP阳性胃癌组织中,EZH2、SUZ12、EED和H3K27me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9.06%(57/64)、84.38%(54/64)、46.88%(30/64)和82.81%(53/64),均显著高于HP阴性胃癌组织(50.00%、55.00%、20.00%和25.00%,P<0.05)。结论:HP感染与胃癌组织中PRC2和H3K27me3蛋白表达上调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多梳抑制复合物2 果蝇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 H3K27me3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化的大鼠肝星状细胞赖氨酸乙酰化蛋白质组学分析
15
作者 翟颖真 丁笛 +2 位作者 侯陈建 陶丽丽 刘秀萍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13-521,共9页
目的对活化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进行赖氨酸乙酰化(lysine acetylation,Kac)蛋白质组学分析。方法于清洁级雄性SD大鼠中提取并培养原代HSCs,分为对照组(培养<2天)和活化组(培养≥10天)。对两组细胞进行裂解... 目的对活化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进行赖氨酸乙酰化(lysine acetylation,Kac)蛋白质组学分析。方法于清洁级雄性SD大鼠中提取并培养原代HSCs,分为对照组(培养<2天)和活化组(培养≥10天)。对两组细胞进行裂解,iTRAQ/TMT标记后的成对肽段样品采用乙酰化抗体进行亲和富集,应用高分辨率LC-MS/MS技术进行质谱鉴定。最后对质谱鉴定的乙酰化蛋白质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应用LC-MS/MS技术、GO注释和KEGG通路等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共确定309种蛋白质中的470个Kac位点。对其中150个蛋白质的231个Kac位点进行肽段定量研究,与静息的HSCs相比,在活化的HSCs中有109个蛋白质的乙酰化肽段数目增加,18个蛋白质的乙酰化肽段数目减少,并涉及多种GO分类和KEGG通路。乙酰化蛋白质广泛定位于胞质(38.1%)和线粒体(30.2%)。基于GO富集的聚类分析显示Kac位点主要与能量代谢相关;基于KEGG通路的聚类分析显示这些蛋白质广泛参与三羧酸循环,与线粒体关系密切。结论首次对HSCs的Kac蛋白质进行质谱分析,并对发生乙酰化的蛋白质位点进行量化鉴定,为揭示蛋白质乙酰化在HSCs活化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并为抑制肝纤维化提供了潜在的分子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星状细胞 赖氨酸乙酰化 LC-MS/MS 翻译后修饰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位素标记相对与绝对定量技术筛选出Vinculin蛋白在进展期胃癌组织中低表达及其预后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卢珊 张磊 +3 位作者 苏莹 侯陈建 王美丽 刘秀萍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4-200,共7页
目的应用同位素标记相对与绝对定量蛋白组学(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fication,iTRAQ)技术鉴定和筛选进展期胃癌复发转移相关的差异蛋白;检测筛选出的目标蛋白Vinculin表达水平及其预后意义。方法应用iTRAQ技术... 目的应用同位素标记相对与绝对定量蛋白组学(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fication,iTRAQ)技术鉴定和筛选进展期胃癌复发转移相关的差异蛋白;检测筛选出的目标蛋白Vinculin表达水平及其预后意义。方法应用iTRAQ技术在正常胃黏膜组织组、胃癌复发组和胃癌未复发组,检测差异表达的蛋白。然后选取差异性表达显著的Vinculin蛋白,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技术在110例人胃癌组织标本中检测其表达情况,并统计分析Vinculin蛋白表达量与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探究Vinculin蛋白表达与胃癌患者生存期的关系。结果Vinculin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质中近胞膜处;在110例人胃癌组织标本中,Vinculin蛋白阳性表达46例(41.8%),缺失表达64例(58.2%)。统计结果显示,Vinculin蛋白缺失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0.018)、肿瘤TNM分期(P=0.022)、血管侵袭(P=0.002)显著正相关。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Vinculin缺失表达与胃癌患者不良预后正相关(P=0.011)。结论Vinculin蛋白缺失表达与肿瘤转移和预后不良相关,提示其表达可以作为预测胃癌侵袭转移的潜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NCULIN 胃癌 预后 侵袭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道前列腺型息肉3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滕昊骅 张杰 李小静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50-251,共2页
关键词 尿道息肉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星形细胞瘤1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何康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5期391-391,共1页
关键词 视网膜肿瘤 星形细胞瘤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壁肺吸虫病1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小静 张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78-278,共1页
关键词 腹壁肺吸虫病 病理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