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40L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1
作者 马敏 曹兰芳 +4 位作者 陆伟蓉 夏敏 徐凌云 王瑾 卢燕鸣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1-93,共3页
目的了解CD40L在肺炎支原体 (MP)肺炎及支气管哮喘患儿致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26例MP肺炎患儿、24例支气管哮喘合并MP感染患儿、23例支气管哮喘非MP感染患儿和25例正常对照组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40L的表达进行了研究。... 目的了解CD40L在肺炎支原体 (MP)肺炎及支气管哮喘患儿致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26例MP肺炎患儿、24例支气管哮喘合并MP感染患儿、23例支气管哮喘非MP感染患儿和25例正常对照组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40L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所有MP肺炎组和支气管哮喘组患儿CD40L表达在PMA和离子霉素 (ionomycin)刺激前后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CD40L的表达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有重要关系 ,MP感染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高表达CD40L可能促进支气管哮喘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支原体感染 外周血 单个核细胞 CD40L表达 MP 哮喘 肺炎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合并心脏病对围生儿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9
2
作者 徐小玉 林建华 +1 位作者 汤希伟 奚吉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48-449,共2页
关键词 妊娠合并症 心脏病 围生儿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不全撕裂的MRI诊断 被引量:27
3
作者 许建荣 邓霞 +1 位作者 华佳 丁小龙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0年第6期401-403,共3页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CL)不全撕裂MRI诊断价值、失误原因和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的方法。材料和方法:收集关节镜证实的12例ACL不全撕裂和18例正常ACL两组病例,采取相同的矢状面和横断面T1WI和 T2WI成像...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CL)不全撕裂MRI诊断价值、失误原因和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的方法。材料和方法:收集关节镜证实的12例ACL不全撕裂和18例正常ACL两组病例,采取相同的矢状面和横断面T1WI和 T2WI成像。结果:单盲法 MRI阅片诊断 ACL不全撕裂的准确率、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7.1%、 50%和 62.5%。 ACL不全撕裂组和正常组的韧带增粗(p<0.05)、信号升高(p<0.01)和 PCL弯曲指数增大(p<0.05)均有差别或显著差别,而韧带周信号改变和胫骨前移则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ACL不全撕裂的直接征象不典型和间接征象少是假阴性的主要原因,部分容积效应和滑膜增生则是假阳性的主要原因,结合临床和多方位、多序列MRI成像以及综合分析可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膝关节 损伤 MRI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肺通气方法和低氧血症防治 被引量:37
4
作者 刘仁玉 杭燕南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5期293-295,共3页
单肺通气(简称OLV)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病侧肺的分泌物或血液流入对侧肺,确保气道通畅和避免交叉感染或病灶扩散,同时为手术创造有利条件。本文结合近年的研究进展对此进行简要介绍。OLV适应证目前临床适应证包括以下几方面... 单肺通气(简称OLV)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病侧肺的分泌物或血液流入对侧肺,确保气道通畅和避免交叉感染或病灶扩散,同时为手术创造有利条件。本文结合近年的研究进展对此进行简要介绍。OLV适应证目前临床适应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湿肺:尤其是每天痰量>15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肺通气 低氧血症 防治 胸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7
5
作者 范竹萍 曾民德 +6 位作者 许国铭 李兆申 邹多武 王根生 竺越 保志军 陈维雄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50-152,共3页
目的 :评价国产马来酸曲美布汀 (诺为 )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采用多中心、开放性试验 ,选择在最近一年内具有早饱或上腹胀 ,可伴有恶心、呕吐、上腹痛、烧心、厌食、嗳气等症状 ,持续或间断发作超过 12wk以上的病... 目的 :评价国产马来酸曲美布汀 (诺为 )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采用多中心、开放性试验 ,选择在最近一年内具有早饱或上腹胀 ,可伴有恶心、呕吐、上腹痛、烧心、厌食、嗳气等症状 ,持续或间断发作超过 12wk以上的病人 ,予诺为(普利马来酸曲美布汀片 ,2 0 0mg/片 ,一天三次 ,口服 2wk)。治疗前后分别记录一次以下症状 ,包括早饱、上腹胀、恶心、呕吐、上腹痛、烧心、厌食、嗳气、纳差等症状。症状按无、轻、中、重分级。同时治疗前后各检查一次血、尿、粪常规和肝肾功能。结果 :治疗 2wk后 86例的总改善率为 (6 7.6 4± 2 3.91) %早饱和上腹胀满等其它症状都有非常显著的改善(P <0 .0 1)。主要症状中的早饱为 72 .2 %,上腹胀满为 84 .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3.4 9%。结论 :马来酸曲美布汀 (诺为 )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酸曲美布汀 功能性消化不良 安全性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诊断对小肠疾病的价值及其与小肠钡灌肠的比较 被引量:6
6
作者 李磊 朱炯 +3 位作者 周滟 钟亮 姚秋英 许建荣 《放射学实践》 2006年第1期92-95,共4页
目的:探讨MRI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28例患者行小肠MRI检查,其中19例同期行小肠钡灌肠检查。所有24例小肠病变患者中13例经手术证实,1例血管性病变经DSA造影证实,另10例均结合临床病史作出诊断,并对MRI各种检查序列进行了比较。结... 目的:探讨MRI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28例患者行小肠MRI检查,其中19例同期行小肠钡灌肠检查。所有24例小肠病变患者中13例经手术证实,1例血管性病变经DSA造影证实,另10例均结合临床病史作出诊断,并对MRI各种检查序列进行了比较。结果:在显示肠腔狭窄、肠外压迹方面,MRI与小肠钡灌肠的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显示肠壁肿块和增厚方面,MR优于小肠钡灌肠检查(P<0.05和P<0.01)。MRI各序列在显示肠壁异常改变、肠腔狭窄、肠外压迹和粘膜异常方面,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MRI能更好地显示小肠病变时肠壁及系膜改变,弥补了小肠钡灌肠检查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放射摄影术 小肠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和磁共振在门静脉系血流测定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朱彩霞 李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2期180-181,共2页
目的 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和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门静脉系血流量测定方面的对比。方法 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和二维相位对比磁共振 ( 2D PCMR)测定门静脉高压症者门静脉系统血流量。结果 CDUS与 2D PCMR在门静脉系统血流量的测定无显... 目的 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和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门静脉系血流量测定方面的对比。方法 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和二维相位对比磁共振 ( 2D PCMR)测定门静脉高压症者门静脉系统血流量。结果 CDUS与 2D PCMR在门静脉系统血流量的测定无显著差别。结论 CDUS和 2D PCMR都为一种无创检查 ,但CDUS价格低廉 ,可作为门静脉高压症术前首选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磁共振血管造影 门静脉高压症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指肠节细胞性副神经节瘤1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冯琦 许建荣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82-782,共1页
关键词 副神经节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脉内支架内皮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白旭芳 《中国心血管杂志》 1998年第3期213-215,共3页
经皮腔内冠脉血管成形术(PTCA)作为治疗冠心病的一种卓有成效方法,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我国起步虽较发达国家为晚,但发展迅速,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医疗保健的健全,PT-CA的应用必将进一步普及与发展.目前,PTCA术后再狭窄... 经皮腔内冠脉血管成形术(PTCA)作为治疗冠心病的一种卓有成效方法,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我国起步虽较发达国家为晚,但发展迅速,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医疗保健的健全,PT-CA的应用必将进一步普及与发展.目前,PTCA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半年随访高达30~50%,表明解决再狭窄的问题几乎和PTCA本身的开展同样重要.冠脉内支架的应用,最好时可使再狭窄的发生率降至13%,支架金属的血栓原性与刺激增生作用是支架应用中发生再狭窄的两大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支架 内皮化 血管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瞳孔散大的特重型颅脑外伤15例手术分析
10
作者 张冯佐 陈林宝 +3 位作者 光正耀 郑志文 杨新利 邱永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9年第12期1007-1008,共2页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脑外伤 外科手术 病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心理护理在整体护理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素英 朱晓毓 《山西护理杂志》 1999年第1期29-30,共2页
系统化整体护理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根据病人的身心、社会、文化需求提供优质护理。为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理管理模式改革的深化,我院消化内科建立了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病房。现就其中的心理护理开展情况谈一点... 系统化整体护理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根据病人的身心、社会、文化需求提供优质护理。为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理管理模式改革的深化,我院消化内科建立了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病房。现就其中的心理护理开展情况谈一点体会。1资料与方法1.1病区收治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护理 整体护理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中心网状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
12
作者 徐亚伟 蒋健航 朱建善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23-324,共2页
关键词 组织细胞增生症 网状 多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附三例报告
13
作者 吴伟琪 张庆怡 黄佩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4期711-712,共2页
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附三例报告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内科吴伟琪上海市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张庆怡,黄佩文关键词肾病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中图法分类R692.33肾病综合征(以下简称NS)合并急性肾功能衰... 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附三例报告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内科吴伟琪上海市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张庆怡,黄佩文关键词肾病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中图法分类R692.33肾病综合征(以下简称NS)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以下简称ARF),1966年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肾功能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2基因转导小鼠肝癌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之辉 曾民德 +4 位作者 邱德凯 李继强 陈成伟 陈诗书 张腾飞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4期284-285,共2页
将细胞因子基因导入肿瘤以制备能用于肿瘤治疗的新型瘤苗.是近几年来肿瘤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研究的热门课题。该方法通过基因修饰以提高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可被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同时由死亡肿瘤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激活免疫效应细... 将细胞因子基因导入肿瘤以制备能用于肿瘤治疗的新型瘤苗.是近几年来肿瘤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研究的热门课题。该方法通过基因修饰以提高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可被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同时由死亡肿瘤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激活免疫效应细胞,以改变肿瘤局部的微环境,提高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肝 转导 肝癌细胞 细胞因子 肿瘤 小鼠 IL-2基因 新型 制备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因子抑制剂防治后囊膜混浊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国蓉 周绍荣 李建芳 《眼科新进展》 CAS 2001年第4期241-243,共3页
目的 检测生长因子抑制剂苏拉明对体外原代培养的牛晶状体上皮细胞 (bovinelens epithelial cells,BL ECs)的抑制作用。方法 原代培养 BL ECs,在其生长的第 3代时分别加入含有苏拉明 0、30、10 0、2 0 0、30 0、5 0 0 mg· L- 1的... 目的 检测生长因子抑制剂苏拉明对体外原代培养的牛晶状体上皮细胞 (bovinelens epithelial cells,BL ECs)的抑制作用。方法 原代培养 BL ECs,在其生长的第 3代时分别加入含有苏拉明 0、30、10 0、2 0 0、30 0、5 0 0 mg· L- 1的 DMEM培养液 ,分别在其作用后的4h、2 d、4d、6 d用 MTT染色 -比色法检测细胞的生长情况 ;在原代培养的第 3代细胞中分别加入含 15 0 m g· L- 1 和 35 0 m g· L- 1 苏拉明的 DMEM培养液 ,分别在其作用后的 6 d和3d将细胞消化 ,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增殖周期。结果 浓度为 30 mg· L- 1和 30 0 mg· L- 1 的苏拉明分别作用于 BL ECs 4d或 4h,便产生了明显的抗 BL ECs增殖作用 (分别为P <0 .0 1和 P <0 .0 5 ) ,其抑制程度随作用时间的延长和试剂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强。苏拉明将 BL EC阻抑于细胞增殖周期的 G2 / M期。结论 苏拉明有效抑制了体外原代培养的 BL ECs的生长 ,如进一步进行在体研究 ,可望成为防治白内障术后后囊膜混浊的一种良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因子 苏拉明 晶状体上皮细胞 后囊混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适应性再灌注的实验研究
16
作者 邱永明 陆兆丰 +4 位作者 陆兆辉 周洪语 董斌 罗其中 王祥瑞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330-333,共4页
目的:恢复缺血脑组织的灌注,是减轻缺血性损伤的根本方法。而如何恢复有效灌注,最大限度地减轻再灌注损伤则是治疗的关键所在。本文研究一种全新的脑缺血再灌注疗法———适应性再灌注。方法:24只蒙古犬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常规再灌... 目的:恢复缺血脑组织的灌注,是减轻缺血性损伤的根本方法。而如何恢复有效灌注,最大限度地减轻再灌注损伤则是治疗的关键所在。本文研究一种全新的脑缺血再灌注疗法———适应性再灌注。方法:24只蒙古犬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常规再灌注组、血液稀释组、适应性再灌注组。对犬的血气、血清离子浓度、血流动力学及电生理进行实时同步监测、分析,并对缺血脑组织学变化及神经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脑适应性再灌注对血流的冲击小,对电解质的影响小,能明显改善再灌注区的损伤神经元的功能及病理。结论:脑适应性再灌注是一种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的灌注方式,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适应性再灌注 实验研究 脑缺血 治疗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