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间隙颈椎前路减压单纯植骨融合与加用钢板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0
1
作者 赵剑 贾连顺 +3 位作者 陈雄生 袁文 陈德玉 肖建如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5期269-271,共3页
目的 :对单间隙颈椎前路减压后有无必要在单纯植骨基础上加用钢板内固定作一初步探讨。方法 :对 48例单间隙病变行前路减压手术的患者随访 1~ 4年 ,平均 2 2年。根据症状改善情况及影像学资料对单纯植骨和加用前路钢板内固定作分析比... 目的 :对单间隙颈椎前路减压后有无必要在单纯植骨基础上加用钢板内固定作一初步探讨。方法 :对 48例单间隙病变行前路减压手术的患者随访 1~ 4年 ,平均 2 2年。根据症状改善情况及影像学资料对单纯植骨和加用前路钢板内固定作分析比较。结果 :根据JOA评分 ,单纯植骨组和加用钢板内固定组之间在疗效的改善方面近似 ,都能获得满意的融合率 ;在椎间高度的恢复和维持方面加用前路钢板有明显效果 (P <0 0 5 ) ,在恢复和维持颈椎生理曲度方面 ,加用钢板也优于单纯植骨。结论 :使用前路钢板安全、可靠 ,在单间隙病变手术中加用前路钢板有助于恢复和保持颈椎生理曲度 ,防止植骨块的塌陷 ,可能利于长期手术疗效的保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减压 前入路 植骨融合 内固定 钢板 单间隙病变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胺碘酮应用后再使用伊布利特的室性心动过速发生情况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16
2
作者 张煜 徐涛 +2 位作者 廖德宁 王昊 张冉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2-156,共5页
目的:研究胺碘酮与伊布利特联合应用对心肌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5只,随机分配,分为A组:正常对照组、B组:含伊布利特质量浓度2 mg/L正常台式液灌流、C组:含伊布利特质量浓度2 mg/L低钾低镁台式液灌流、D组:含伊... 目的:研究胺碘酮与伊布利特联合应用对心肌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5只,随机分配,分为A组:正常对照组、B组:含伊布利特质量浓度2 mg/L正常台式液灌流、C组:含伊布利特质量浓度2 mg/L低钾低镁台式液灌流、D组:含伊布利特质量浓度2 mg/L正常台式液灌流、E组:含伊布利特质量浓度2mg/L低钾低镁台式液灌流,每组7只.C组及D组实验前每日称量大白兔体质量,并根据体质量用电子天平称取质量分数50 mg/kg药粉,经灌胃针给予灌胃,每日1次,连续4周.实验时,每组大白兔均在麻醉后制作左室楔形心肌块,经左冠脉开口处灌流,记录内膜及外膜动作电位时程,计算出灌流前后跨壁复极离散(TDR)的改变,后给予程序刺激,观察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单独使用伊布利特心肌TDR升高为(50.42±4.2)ms,较对照组的(41.7±15.3)ms明显升高(P<0.05).单独使用胺碘酮心肌TDR则降低为(16.8±3.3)ms,与对照组比较亦有显著差异.胺碘酮应用后再使用伊布利特心肌TDR改变为(27.22±5.1)ms,同样明显低于对照组TDR.而在低钾低镁环境下,单独使用伊布利特心肌TDR的升高则更为显著,达到(67.21±12.62)ms,而胺碘酮的降低心肌TDR的作用则与正常环境相同,为(16.8±3.3)ms.低钾低镁环境下胺碘酮应用后再使用伊布利特的心肌TDR为(32.21±5.2)ms,仍然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心肌TDR水平.在观察室性心动过速的实验过程中,口服胺碘酮后再应用伊布利特,无论是在正常台式液环境还是低钾低镁台式液环境下,均无室速的发生,与在低钾低镁情况下单独使用伊布利特组中5只发生室速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口服胺碘酮后再使用伊布利特,可以减少依布利特单独使用时诱发的室性心律失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胺碘酮 伊布利特 跨壁复极离散度 室性心动过速 心房扑动 心房颤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孔椎间盘突出症(附4例报告) 被引量:22
3
作者 谭军 侯铁胜 +2 位作者 贾连顺 赵定麟 屠开元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2期73-74,共2页
关键词 腰椎间孔 椎间盘突出 MRI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伴肝动-静脉瘘的血管造影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电波 肖湘生 +2 位作者 欧阳强 董生 董伟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5期375-376,共2页
关键词 肝癌 肝动-静脉瘘 治疗 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筛窦的影像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廖建春 陈菊祥 +8 位作者 范静平 吕春雷 王海青 吴建 郎军添 肖壁君 叶青 林顺涨 孙爱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95-297,共3页
目的 :为临床开展筛窦外科手术提供影像解剖资料。方法 :对 5 0具成人头部标本采用高分辨CT进行冠状位、矢状位以及水平位薄层扫描 ,观测了筛窦的各主要径线。结果 :筛窦的左右径 :前端 :左 9.4± 1.5mm ;右 9.7± 2 .1mm ;后... 目的 :为临床开展筛窦外科手术提供影像解剖资料。方法 :对 5 0具成人头部标本采用高分辨CT进行冠状位、矢状位以及水平位薄层扫描 ,观测了筛窦的各主要径线。结果 :筛窦的左右径 :前端 :左 9.4± 1.5mm ;右 9.7± 2 .1mm ;后端 :左 15 .5± 4.2mm ;右 15 .1± 4.1mm ;上下径 :外侧前端 :左 2 9.1± 6 .8mm ;右 2 7.3± 6 .9mm ;外侧后端 :左 2 1.2± 8.2mm ;右 2 1.6± 6 .8mm ;内侧前端 :左 18.6± 7.5mm ;右 17.8± 6 .9mm ;内侧后端 :左 15 .9± 4.3mm ;右 16 .1± 5 .1mm。前后径 :上部 3 3 .0± 5 .2mm ;下部 3 2 .3± 5 .4mm。结论 :三种不同层面的薄层扫描可给筛窦影像解剖研究者提供更多更详细的解剖数据 ,为筛窦的三维立体成像提供了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筛窦 影像解剖学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臂桡侧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的体会—附92例报告 被引量:28
6
作者 赵云富 姜晓钟 +3 位作者 刘渊 苗林 孙弘 陈必胜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2000年第3期200-202,共3页
目的 :总结用前臂桡侧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的经验。方法 :对我科 92例应用前臂桡侧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前臂桡侧游离皮瓣具有许多符合口腔颌面部修复要求的优点 ,本组 92例的成功率为 ... 目的 :总结用前臂桡侧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的经验。方法 :对我科 92例应用前臂桡侧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前臂桡侧游离皮瓣具有许多符合口腔颌面部修复要求的优点 ,本组 92例的成功率为 95 .7% ;修复口内缺损时注意皮瓣下勿留有死腔 ,保持局部引流通畅 ,否则易导致感染发生。结论 :前臂桡侧游离皮瓣是一种多功能的优良皮瓣 ,适合修复口腔颌面部各个解剖区域的软组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 前臂桡侧游离皮瓣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筛窦解剖学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7
作者 吴建 肖壁君 +2 位作者 陆书昌 纪荣明 党瑞山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84-85,共2页
对60具完整成人湿性头颅(男34,女26)筛窦区域进行了详细解剖研究。重点探讨了前筛窦的气化变异。根据前筛窦是否向筛骨外侵及将其分为筛内型占70.8%和筛外型占29.2%。又根据其向筛骨外侵及方式,将筛外型细分为眶上... 对60具完整成人湿性头颅(男34,女26)筛窦区域进行了详细解剖研究。重点探讨了前筛窦的气化变异。根据前筛窦是否向筛骨外侵及将其分为筛内型占70.8%和筛外型占29.2%。又根据其向筛骨外侵及方式,将筛外型细分为眶上型占17.5%,眶下型占7.5%和混合型占4.2%。这种分型能客观地反映出前筛窦与眼眶、额窦、上颌窦的毗邻关系,对选择鼻内窥镜下筛窦手术方式、确定手术范围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筛窦 分型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筛板区的影像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廖建春 王海青 +8 位作者 陈菊祥 郎军添 范静平 吴建 吕春雷 叶青 彭玉成 林顺涨 孙爱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07-308,共2页
目的 :为鼻窦内窥镜手术及鼻内筛窦手术提供前颅底筛板区域的影像解剖学资料。方法 :取 5 0具成人头颅标本 ,行鼻窦冠状位及矢状位薄层CT扫描 ,重点观测前颅底筛板区域内筛顶板的形状、筛板的形状以及筛顶板与筛板的关系等。结果 :筛顶... 目的 :为鼻窦内窥镜手术及鼻内筛窦手术提供前颅底筛板区域的影像解剖学资料。方法 :取 5 0具成人头颅标本 ,行鼻窦冠状位及矢状位薄层CT扫描 ,重点观测前颅底筛板区域内筛顶板的形状、筛板的形状以及筛顶板与筛板的关系等。结果 :筛顶板为一向内向后倾斜的骨板 ,测得筛顶板的左右径为 :前部 :左 10 .7± 2 .5mm ;右 11.4± 3 .8mm ;中部 :左 9.9± 3 .8mm ;右 9.1± 2 .5mm ;后部 :左 11.2± 4.7mm ;右 10 .2± 3 .7mm。筛顶板的厚度为 1.6± 0 .8mm。筛板的左右径为 :前部 :左 2 .1± 0 .5mm ;右 2 .0±0 .4mm ;中部 :左 2 .7± 0 .7mm ;右 2 .6± 0 .7mm ;后部 :左 2 .2± 0 .6mm ;右 2 .2± 0 .6mm。中鼻甲下缘中点至筛板的距离为 :左 2 6 .6± 5 .9mm ;右 2 5 .2± 4.8mm。结论 :了解筛顶板及筛板的影像解剖对进行鼻内筛窦手术重要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筛顶板 筛板 鸡冠 CT 影像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额窦的影像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廖建春 吕春雷 +9 位作者 陈菊祥 王海青 范静平 郎军添 吴建 叶青 彭玉成 赵舒微 孙爱华 林顺涨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00-301,共2页
目的 :为经颅面联合进路手术提供额窦的影像解剖学基础。方法 :取 5 0具成人头颅标本 ,行鼻窦多方位薄层CT扫描 ,观测额窦向眶上、眶顶及筛窦上方的气化程度并进行影像解剖学分度。结果 :未发育者占 3 % ;Ⅰ度额窦占 3 2 % ;Ⅱ度占 46 ... 目的 :为经颅面联合进路手术提供额窦的影像解剖学基础。方法 :取 5 0具成人头颅标本 ,行鼻窦多方位薄层CT扫描 ,观测额窦向眶上、眶顶及筛窦上方的气化程度并进行影像解剖学分度。结果 :未发育者占 3 % ;Ⅰ度额窦占 3 2 % ;Ⅱ度占 46 % ;Ⅲ度占 19%。结论 :额窦的气化发育变异很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窦 影像解剖学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筛窦的影像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廖建春 郎军添 +7 位作者 王海青 范静平 吴建 陈菊祥 吕春雷 叶青 彭玉成 赵舒微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02-304,共3页
目的 :为了提供对内窥镜鼻窦外科及颅底外科手术更具指导意义的后筛窦影像解剖学资料。方法 :取 5 0具成人头颅标本 ,行冠状位、矢状位及水平位薄层CT扫描 ,从不同层面及不同方位观测后筛窦的气化发育情况。结果 :发现属管前型的占 2 3 ... 目的 :为了提供对内窥镜鼻窦外科及颅底外科手术更具指导意义的后筛窦影像解剖学资料。方法 :取 5 0具成人头颅标本 ,行冠状位、矢状位及水平位薄层CT扫描 ,从不同层面及不同方位观测后筛窦的气化发育情况。结果 :发现属管前型的占 2 3 % ( 2 3侧 ) ;半管型的占 2 8% ( 2 8侧 ) ;全管型的占 3 3 %( 3 3侧 ) ;蝶鞍型的占 16 % ( 16侧 )。其中两侧气化分型完全相同者占 3 3例 ( 6 6侧 ) ;两侧气化不相同者占 17例 ( 3 4侧 )。发现属Ⅰ°后筛窦的占 43 % ( 43侧 ) ;属Ⅱ°后筛窦的占 3 5 % ( 3 5侧 ) ,其中属Ⅱa°后筛窦的占 19%( 19侧 ) ,属Ⅱb°后筛窦的占 16 % ( 16侧 ) ;属Ⅲ°后筛窦的占 2 2 % ( 2 2侧 )。其中两侧分度完全相同者占 2 9例( 5 8侧 ) ;两侧分度不相同者占 2 1例 ( 42侧 )。结论 :后筛窦影像解剖分型分度对内窥镜鼻窦外科及颅底外科手术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筛窦 影像解剖学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嗅凹的影像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廖建春 王海青 +7 位作者 范静平 吴建 郎军添 陈菊祥 吕春雷 叶青 彭玉成 赵舒微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05-306,共2页
目的 :为临床开展前颅底外科提供嗅凹区必要的影像解剖学资料。方法 :取 5 0具成人头颅标本 ,行鼻窦冠状位薄层CT扫描 ,重点观测筛顶与筛板的移行情况。结果 :观测到筛顶与筛板的移行形式有 2种类型 :一种是直接斜向筛板 ;一种是先形成... 目的 :为临床开展前颅底外科提供嗅凹区必要的影像解剖学资料。方法 :取 5 0具成人头颅标本 ,行鼻窦冠状位薄层CT扫描 ,重点观测筛顶与筛板的移行情况。结果 :观测到筛顶与筛板的移行形式有 2种类型 :一种是直接斜向筛板 ;一种是先形成一平台段 ,在近筛板时陡然下降 ,形成嗅凹。本组资料中筛顶板与筛板平移的占 46 % ;而形成嗅凹的占 5 4%。在形成嗅凹的资料中 ,前筛顶板与筛板之间形成的高度差的平均值为 8.8mm ,后筛顶板与筛板之间形成的高度差的平均值为 2 .8mm ,前后嗅凹深度之间经t检验相差非常显著 (P <0 .0 1)。结论 :了解嗅凹的形成对减少前颅底外科手术及内窥镜鼻窦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筛顶板 筛板 嗅凹 影像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大鼠动脉电生理的变化及丙泊酚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石学银 邹最 +4 位作者 徐振东 夏建华 吕砚 何星颖 刘刚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59-361,共3页
目的探讨大鼠高位脊髓损伤(SCI)慢性期腹主动脉对Ca2+、K+收缩力改变及丙泊酚的干预作用。方法16只大鼠随机均分为两组:脊髓T4损伤组(SCI组,咬除T4椎板,横切T4脊髓),假手术组(只暴露脊髓,不进行横切)。取大鼠腹主动脉,测定血管环对Ca2+... 目的探讨大鼠高位脊髓损伤(SCI)慢性期腹主动脉对Ca2+、K+收缩力改变及丙泊酚的干预作用。方法16只大鼠随机均分为两组:脊髓T4损伤组(SCI组,咬除T4椎板,横切T4脊髓),假手术组(只暴露脊髓,不进行横切)。取大鼠腹主动脉,测定血管环对Ca2+、K+敏感性以及丙泊酚的反应性。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SCI组大鼠腹主动脉血管环对Ca2+反应性升高(P<0.05,P<0.01),量效曲线左移,Emax增大(P<0.01);30、60mmol/LKCl刺激下,SCI组血管环收缩力较大(P<0.01);与假手术组相比,SCI组大鼠血管环对丙泊酚的舒张作用更敏感(P<0.05,P<0.01),量效曲线左移,Emin减小(P<0.01)。结论血管对Ca2+、K+等反应性升高可能是高位SCI大鼠腹主动脉高反应性的原因;SCI大鼠血管对丙泊酚的舒张作用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自主神经反射晃常 血管反应性 丙泊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吗啡和曲马多关节内注射用于膝关节镜术后镇痛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3
13
作者 袁红斌 叶军青 +1 位作者 王新华 刘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0期551-552,共2页
目的 观察小剂量吗啡、曲马多关节内注射用于膝关节镜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腰麻下行膝关节镜手术的病人 6 0例 ,双盲随机分为关节内注射吗啡组 (M组 ,n =2 0 )、曲马多组 (T组 ,n =2 0 )和生理盐水对照组 (C组 ,n =2 0 )。M组在术... 目的 观察小剂量吗啡、曲马多关节内注射用于膝关节镜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腰麻下行膝关节镜手术的病人 6 0例 ,双盲随机分为关节内注射吗啡组 (M组 ,n =2 0 )、曲马多组 (T组 ,n =2 0 )和生理盐水对照组 (C组 ,n =2 0 )。M组在术后关节内注射小剂量吗啡 (1mg) ,T组则在术后关节内注射小剂量曲马多 (10mg) ,C组则关节内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给药后 8和 2 4小时 ,在病人双足站立膝关节伸展状态下进行视觉模拟评分。结果 M组评分平均为 1 7± 1 0和 1 5±1 1,T组评分为 2 0± 1 1和 1 7± 1 2 ,C组为 3 6± 1 5和 2 4± 1 3,M组与T组评分显著低于C组 (P <0 0 5 )。M组与T组评分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小剂量的吗啡和曲马多关节内注射可以有效缓解膝关节镜手术的术后疼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 曲马多 术后镇痛 关节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筛窦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4
14
作者 吴建 陆书昌 +1 位作者 纪荣明 党瑞山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86-87,共2页
对60例完整成人尸头(男34例,女26例)前筛窦区域进行了详细研究。主要观察了前筛窦气房气化变异,根据各气房开口位置将前筛窦气房分四组,即额隐窝筛房(出现率为88.3%)、筛泡筛房(出现率为100.0%)、漏斗筛房(... 对60例完整成人尸头(男34例,女26例)前筛窦区域进行了详细研究。主要观察了前筛窦气房气化变异,根据各气房开口位置将前筛窦气房分四组,即额隐窝筛房(出现率为88.3%)、筛泡筛房(出现率为100.0%)、漏斗筛房(出现率85.8%)、上颌窦筛房(出现率3.3%).这种分组法不仅反映前筛窦气房的胚胎发生,而且有重要临床价值.本文同时时前筛窦其它有关解剖包括径线、骨壁厚度、窦口、以及毗邻结构解剖作了研究,对前筛窦的手术临床要点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筛窦 外科解剖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早期及制动后大鼠股骨远端骨量丢失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余文超 刘岩 +3 位作者 袁文 郭永飞 曹振羽 邹翰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70-373,共4页
目的:建立大鼠脊髓损伤及后肢废用模型,观察建模早期两种模型大鼠股骨远端骨密度及远端破骨细胞数量的改变。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对照组(A组),行T10椎板切除,不损伤硬膜及脊髓;脊髓损伤(SCI)组(B组):切除T10椎板后用Al... 目的:建立大鼠脊髓损伤及后肢废用模型,观察建模早期两种模型大鼠股骨远端骨密度及远端破骨细胞数量的改变。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对照组(A组),行T10椎板切除,不损伤硬膜及脊髓;脊髓损伤(SCI)组(B组):切除T10椎板后用Allen′s法(60g.cm势能)造成脊髓损伤;制动组(C组):采用大鼠双侧腿-尾缝合,造成双下肢制动。分别于造模后第1、7天采用BBB(Basso,Beattie and Bresnahan)评分评估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确定模型建立成功。建模第10天后处死,取一侧尺、桡骨及股骨远端,行骨密度检测。取另一侧股骨远端行TRAP染色,观察大鼠股骨远端破骨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A、B、C 3组股骨远端骨密度值分别为0.114、0.096、0.108g/cm2,B组骨密度值最低,其次为C组,A组最高(P<0.05)。尺、桡骨骨密度3组比较无差异(P>0.05)。与A组比较,B组大鼠股骨干骺端破骨细胞数量增加显著,其次为C组,A组最少(P<0.01)。结论:脊髓损伤后,股骨远端破骨细胞数量大量增多,活性增强,骨吸收加强,引起脊髓损伤平面以下肢体骨量的迅速丢失,比废用性骨量丢失的程度更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骨质疏松 股骨 骨密度 破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钩突的影像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郎军添 廖建春 +1 位作者 王海青 李雪宏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14-316,共3页
目的 :研究钩突的影像解剖及其与鼻窦炎的关系。方法 :对 6 7例头颅冠状CT薄层扫描片(其中鼻窦炎组 40例 80侧 ,非鼻窦炎组 2 7例 5 4侧 )上钩突的影像解剖形态进行了观测 ,内容包括 :钩突附着类型、高度、厚度和角度 ,并对测量结果与... 目的 :研究钩突的影像解剖及其与鼻窦炎的关系。方法 :对 6 7例头颅冠状CT薄层扫描片(其中鼻窦炎组 40例 80侧 ,非鼻窦炎组 2 7例 5 4侧 )上钩突的影像解剖形态进行了观测 ,内容包括 :钩突附着类型、高度、厚度和角度 ,并对测量结果与鼻窦炎积分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 :钩突头端的附着部位有3种类型 :筛顶型 ( 3 7.0 % )、纸样板型 ( 3 5 .2 % )和中鼻甲型 ( 2 7.8% ) ,这 3种类型的比例在鼻窦炎组与非鼻窦炎组有显著差异。鼻窦炎组钩突高度及钩突角度与鼻窦炎积分之间有显著相关性 (前者呈正相关 ,后者呈负相关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突 影像解剖学 CT 鼻窦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后筛房的影像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廖建春 吕春雷 +9 位作者 王海青 范静平 吴建 郎军添 陈菊祥 肖璧君 叶青 彭玉成 赵舒微 林顺涨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98-299,共2页
目的 :为临床开展鞍区手术提供一组最后筛房的影像解剖学资料。方法 :取 5 0具成人头颅标本 ,行鼻窦冠状位及水平位薄层CT扫描 ,重点观测后筛窦最后筛房的影像解剖形态及其毗邻关系。结果 :测得其矢状径位于 5 .8~ 2 1.5mm之间 ;垂直... 目的 :为临床开展鞍区手术提供一组最后筛房的影像解剖学资料。方法 :取 5 0具成人头颅标本 ,行鼻窦冠状位及水平位薄层CT扫描 ,重点观测后筛窦最后筛房的影像解剖形态及其毗邻关系。结果 :测得其矢状径位于 5 .8~ 2 1.5mm之间 ;垂直径位于 9.4~ 2 6 .0mm之间 ;左右径位于 5 .9~ 2 3 .6mm之间。其中 ,最后筛房大于或等于同侧蝶窦腔的有 2 3 % ( 2 3侧 )。结论 :最后筛房与蝶窦、视神经管之间的解剖关系可形成蝶上筛房、蝶旁筛房或Onodi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后筛房 蝶上筛房 蝶旁筛房 CT 影像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掌骨放射学测量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8
作者 戴力扬 朱永厚 +2 位作者 陈德玉 吴德升 袁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01-302,共2页
报道了146例第2掌骨的放射学测量结果。结果揭示:正常对照组、老年性骨质疏松组与骨质疏松合并骨折组的掌骨骨皮质厚度和掌骨指数在男、女性中均存在显著(P<0.05)或非常显著(P<0.01)的统计学差异。作者认为,掌骨... 报道了146例第2掌骨的放射学测量结果。结果揭示:正常对照组、老年性骨质疏松组与骨质疏松合并骨折组的掌骨骨皮质厚度和掌骨指数在男、女性中均存在显著(P<0.05)或非常显著(P<0.01)的统计学差异。作者认为,掌骨的放射学测量对于老年性骨质疏松具有一定诊断价值,在目前仍不失为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骨 骨质疏松 诊断 放射学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埋植型一段式螺旋形钛人工牙根种植术附22例29颗牙报告 被引量:1
19
作者 陶长仲 何玉林 +3 位作者 陈必胜 刘渊 周君良 钟如琴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1995年第3期156-157,共2页
作者对22例患者植入非埋植型一段式螺旋形人工牙根29个,术后10~24个月,获随访资料者26个,保存率100%(26/26);稳固无松动者占81%(21/26)。对人工牙根周有骨质缺损者,在人工牙根植入后即刻用HA颗... 作者对22例患者植入非埋植型一段式螺旋形人工牙根29个,术后10~24个月,获随访资料者26个,保存率100%(26/26);稳固无松动者占81%(21/26)。对人工牙根周有骨质缺损者,在人工牙根植入后即刻用HA颗粒填塞及生物膜覆盖,行组织诱导再生术,取得一定效果、作者对此种类型人工牙根种植术的注意点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牙根 种植 组织诱导 再生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并发症的防治及治疗后康复 被引量:4
20
作者 彭玉成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67-269,共3页
关键词 鼻咽癌 并发症 防治 治疗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