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鼻外筛-蝶窦进路视神经管减压术的几个临床解剖学问题 被引量:19
1
作者 廖建春 李健 +2 位作者 范静平 王海青 陆书昌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90-91,共2页
通过时50个头颅标本的解剖学观测,测量了从Dacryon's点至筛前孔、筛前孔至筛后孔、筛后孔至视神经孔的距离分别为21.7(14.2~33.3)mm、13.8(6.9~26.7)mm、5.1(2.0~8.4)mm。... 通过时50个头颅标本的解剖学观测,测量了从Dacryon's点至筛前孔、筛前孔至筛后孔、筛后孔至视神经孔的距离分别为21.7(14.2~33.3)mm、13.8(6.9~26.7)mm、5.1(2.0~8.4)mm。观察到视神经管内壁与筛、蝶窦的毗邻关系多达13种。观察到现神经管隆突的出现牵为55%。结合临床手术体会,对经鼻外筛一蝶窦进路视神经管减压术的径路解剖进行探讨,着重讨论了寻找筛前、筛后动脉、视神经孔、视神经管的毗邻关系及视神经管隆突对手术的指导意义等临床解剖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管减压术 解剖学 筛前孔 筛后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蝶进路的影像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廖建春 范静平 +8 位作者 叶青 王海青 吴建 陈菊祥 肖璧君 彭玉成 赵舒微 郎军添 孙爱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12-313,共2页
目的 :为经蝶进路手术提供影像解剖学资料。方法 :对 5 0具成人头颅标本行冠状位、矢状位及水平位薄层CT扫描。观测鞍区手术最常用的 2种进路经鼻外筛窦蝶窦进路及经鼻中隔蝶窦进路的相关影像解剖。结果 :前鼻棘至蝶窦前壁的平均距离 :... 目的 :为经蝶进路手术提供影像解剖学资料。方法 :对 5 0具成人头颅标本行冠状位、矢状位及水平位薄层CT扫描。观测鞍区手术最常用的 2种进路经鼻外筛窦蝶窦进路及经鼻中隔蝶窦进路的相关影像解剖。结果 :前鼻棘至蝶窦前壁的平均距离 :左侧 :5 6 .5± 5 .9mm ;右侧 :5 4.9± 7.2mm ;鼻根点至蝶窦前壁的平均距离 :左侧 :44 .3± 5 .6mm ;右侧 :44 .0± 6 .5mm ;前鼻棘至鞍底中点的平均距离 :左侧 :74.5± 6 .4mm ;右侧 :73 .8± 6 .8mm ;鼻根点至鞍底中点的平均距离 :左侧 :6 0 .9± 7.2mm ;右侧 :6 0 .2± 7.8mm。 2种进路的解剖距离相差 12~ 14mm。结论 :CT影像解剖测量对选择不同的手术进路更具实际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蝶进路 影像解剖学 CT 鼻蝶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筛窦顶壁的形态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3
作者 范静平 陆书昌 +1 位作者 吴建 廖建春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81-83,共3页
通过110具尸体标本筛顶壁的观察,筛顶壁为一前窄后宽、向内向后倾斜的骨板,长28.2mm,前端宽7.5mm,后端宽9.6mm,厚为0.9mm。筛顶壁与筛板的连接方式分为两种,水平式占17.3%,高台式占82.7%。筛... 通过110具尸体标本筛顶壁的观察,筛顶壁为一前窄后宽、向内向后倾斜的骨板,长28.2mm,前端宽7.5mm,后端宽9.6mm,厚为0.9mm。筛顶壁与筛板的连接方式分为两种,水平式占17.3%,高台式占82.7%。筛前、后动脉在筛窦内均靠筛顶下方并与筛板同水平走行。文中讨论了内窥镜鼻窦手术时确定筛顶壁的方法,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筛窦 筛顶壁 形态学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后路钢板内固定的应用解剖学 被引量:19
4
作者 谢宁 贾连顺 +2 位作者 李家顺 胡滨成 熊林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测量国人下颈椎后部结构的相关径线及角度,为颈椎后路钢板的设计及手术方式提供参考。方法:对35 套正常成人颈椎干燥骨标本(C3~C7) 进行测量,包括椎弓根宽度、高度、长度、椎弓根投影点位置、椎弓根与椎体的角度、侧... 目的:测量国人下颈椎后部结构的相关径线及角度,为颈椎后路钢板的设计及手术方式提供参考。方法:对35 套正常成人颈椎干燥骨标本(C3~C7) 进行测量,包括椎弓根宽度、高度、长度、椎弓根投影点位置、椎弓根与椎体的角度、侧块宽度、高度、厚度、侧块后壁中心点与横突孔后壁的距离、与横突孔外壁的夹角以及上关节突关节面的倾角等。结果:颈椎椎弓根平均宽度值4 .97 ~6 .08 m m ,与椎体矢状面平均夹角值34 .38°~45 .42°,与椎体横截面平均夹角值- 11 .83°~15 .83°,侧块平均厚度值7 .66 ~9 .21 m m ,侧块后壁中心点与横突孔平均距离值9 .25 ~11 .18 m m ,平均夹角值4 .92°~8 .33°,上关节突关节面平均倾角值48 .58°~59 .42°。结论:颈椎侧块螺钉宜选用3 .5 m m 直径,外倾20°~25°、头倾50°~55°置入;颈椎椎弓根变异较大,应尽量减少使用椎弓根螺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解剖 颈椎后路 钢板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机制 被引量:18
5
作者 李勇华 侯健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8期1492-1495,共4页
多发性骨髓瘤是造血系统常见的恶性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受累器官较多,临床表现复杂,易造成误诊、误治。本期对此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思维提示及社区预防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发病机制 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骶髂关节的解剖及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6
作者 钱齐荣 贾连顺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35-237,共3页
骶髂关节的解剖及生物力学研究进展钱齐荣①综述贾连顺①审校由于骶髂关节特殊的解剖位置及形态特点,关节活动度很小,而放射学检查难以清晰显示,增加了认识和诊断其疾患的难度,骶髂关节的研究显得极为欠缺。以至于Lavignol... 骶髂关节的解剖及生物力学研究进展钱齐荣①综述贾连顺①审校由于骶髂关节特殊的解剖位置及形态特点,关节活动度很小,而放射学检查难以清晰显示,增加了认识和诊断其疾患的难度,骶髂关节的研究显得极为欠缺。以至于Lavignole等[1]指出:迄今为止,骶髂关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髂关节 解剖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TGF β1浓度与胃癌侵袭性及其根治手术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3
7
作者 许洪卫 王元和 潭龙益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85-86,共2页
目的:探讨TGFβ1对人胃癌侵袭性的作用。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29例胃癌病人血清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浓度。结果:浸润型组或伴有淋巴结转移组的血清TGFβ1浓度分别明显高于膨胀型组或无淋巴结转移组(P<0... 目的:探讨TGFβ1对人胃癌侵袭性的作用。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29例胃癌病人血清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浓度。结果:浸润型组或伴有淋巴结转移组的血清TGFβ1浓度分别明显高于膨胀型组或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0.01),切除瘤体后上述各组的血清TGFβ1浓度均明显下降(P<0.05~0.01)。结论:TGFβ1可能与人胃癌的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 肿瘤转移 胃肿瘤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磁共振信号模式的建立 被引量:2
8
作者 萧湘生 刘士远 +2 位作者 郭舜民 李成洲 汪延明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1995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前瞻分析肺癌的MRI信号结构,建立磁共振信号模式。材料和方法:以肺癌病灶为中心行横断面T1、T2加权成像。分析肿块内部结构,包括有无坏死、空洞、出血及信号结构特点等。并以肿块相邻层面之椎体信号作参照,将肿块信号... 目的:前瞻分析肺癌的MRI信号结构,建立磁共振信号模式。材料和方法:以肺癌病灶为中心行横断面T1、T2加权成像。分析肿块内部结构,包括有无坏死、空洞、出血及信号结构特点等。并以肿块相邻层面之椎体信号作参照,将肿块信号分成高、中、低三个等级。在此基础上根据肿块在多回波序列上的变化趋势,描绘模拟肺癌肿块的信号曲线。全部(95例)病例,均经病理证实,鳞癌43例、腺癌36例、未分化癌10例、鳞腺混合癌4例、肺泡细胞癌2例。结果:T2WI上肿瘤实体内点簇状高信号区可鉴别腺癌与鳞癌;T1WI及T2WI长回波第三,四回波对肺癌组织类型的鉴别有帮助;鳞癌在多回波序列上表现为先升后降的(A类)信号模式,腺癌及其他类肺癌在T2WI上多为较持续的高信号状态(B类)曲线。结论:通过分析信号结构及其变化模式,可大体区分几种主要的肺癌组织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磁共振信号模式 磁共振 信号结构 影像学表现 临床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7例肺部肿瘤平片漏诊因素的探讨(附37例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陈振湖 杨建忠 王金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6期427-428,共2页
目的 :探讨肺部CT扫描在脑转移瘤诊断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 :分析 37例脑转移瘤病例肺部平片为阴性而CT为阳性的影像特点及平片漏诊的原因。结果 :胸部平片漏诊的原因为 :肺癌位于纵隔后脊柱侧方的肺段 2 4(2 4/37)例 ,主支气管或段支气... 目的 :探讨肺部CT扫描在脑转移瘤诊断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 :分析 37例脑转移瘤病例肺部平片为阴性而CT为阳性的影像特点及平片漏诊的原因。结果 :胸部平片漏诊的原因为 :肺癌位于纵隔后脊柱侧方的肺段 2 4(2 4/37)例 ,主支气管或段支气管 7例 (7/37) ,胸片观察漏诊 5例 (5 /37)。 31例 (31/37)肺部病灶的最大直径小于脑内转移的最大直径。结论 :肺部CT扫描可以有效地检测肺部恶性病灶 ,提高颅脑转移瘤肺部原发病灶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转移瘤 肺肿瘤 肺部CT 诊断 漏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咽丛神经切断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2
10
作者 彭玉成 陆书昌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28-129,共2页
目的:为提高全喉切除术后用发音管发音重建的成功率。方法:在40具成人头颈部标本上观察咽丛神经的起源、走行、分支支数及类型,测量咽丛神经的分支在咽后壁舌骨大角水平至舌大角的平均距离。结果:咽丛神经的位置较为恒定,分支相... 目的:为提高全喉切除术后用发音管发音重建的成功率。方法:在40具成人头颈部标本上观察咽丛神经的起源、走行、分支支数及类型,测量咽丛神经的分支在咽后壁舌骨大角水平至舌大角的平均距离。结果:咽丛神经的位置较为恒定,分支相对规则,两侧基本对称。咽上缩肌大部分由舌咽神经分支支配,咽下缩肌大部分由迷走神经分支支配。结论:在一侧舌骨大角后内侧咽缩肌的后表面6.5mm左右,可找到咽丛神经支配咽下缩肌的主支,将其阻滞或切断,达到解除咽下缩肌痉挛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丛神经 应用解剖 切断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段气管环的形态观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彭玉成 陆书昌 +1 位作者 纪荣明 党瑞山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45-346,共2页
目的 :了解第 1至第 6气管环的形态结构特点。方法 :对 40具正常成人尸体第 1气管环至第 6气管环的结构进行了详细的观察测量。结果 :发现第 1至第 5气管环的内横径、内矢状径平均值逐渐增大 ,分别为 16 .0~ 17.1mm和 13 .5~ 14 .2mm... 目的 :了解第 1至第 6气管环的形态结构特点。方法 :对 40具正常成人尸体第 1气管环至第 6气管环的结构进行了详细的观察测量。结果 :发现第 1至第 5气管环的内横径、内矢状径平均值逐渐增大 ,分别为 16 .0~ 17.1mm和 13 .5~ 14 .2mm。而第 5、第 6气管环的内横径 ,内矢状径是基本相等的 ,分别为 17.1mm和 14 .2mm。结论 :对于全喉切除术后进行发音重建 ,防止气管瘘口狭窄和研究发音机制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 颈段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小儿偏头痛诊断中的作用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旭光 郁敏 何英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500-501,共2页
关键词 多普勒超声 儿童 偏头痛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颌面部皮肤蕈样肉芽肿2例报告 被引量:1
13
作者 邹爱萍 刘会敏 +2 位作者 姜晓钟 高宏 周洁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1996年第4期219-221,共3页
颌面部皮肤蕈样向芽肿是一种较少见的恶性淋巴瘤,男性多于女性,本文报告2例均为男性。此病可发生于除儿童期以外的任何年龄,但一般发生于中年人。初期诊断较为困难,但通常可伴有临床和组织学上的特征。对蕈样前期,持续性瘙痒,一... 颌面部皮肤蕈样向芽肿是一种较少见的恶性淋巴瘤,男性多于女性,本文报告2例均为男性。此病可发生于除儿童期以外的任何年龄,但一般发生于中年人。初期诊断较为困难,但通常可伴有临床和组织学上的特征。对蕈样前期,持续性瘙痒,一处或多处皮肤浸润性斑疹,特别是仅发生在面部者,应警惕皮肤蕈样肉芽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蕈样肉芽肿 淋巴瘤 颌面部肿瘤 皮肤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减压加Luque氏棒固定治疗脊柱转移癌(附32例报告) 被引量:1
14
作者 高苏宁 陈长玉 +3 位作者 钱其荣 赵红军 韩晓光 邹效波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98-200,共3页
目的 :探讨后路减压加 L uque氏棒固定治疗脊柱转移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1987年至 1994年 32例脊柱转移肿瘤手术患者 ,进行临床追访观察 ,比较手术效果和存活时间 ,明确手术指征和条件。结果 :本组平均存活8.7个月 ,30例患者的病变... 目的 :探讨后路减压加 L uque氏棒固定治疗脊柱转移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1987年至 1994年 32例脊柱转移肿瘤手术患者 ,进行临床追访观察 ,比较手术效果和存活时间 ,明确手术指征和条件。结果 :本组平均存活8.7个月 ,30例患者的病变脊椎得到稳定 ,术后 91%患者疼痛缓解 ,2 4例麻痹瘫痪者中 5 8%得到至少 Frankel1级以上功能恢复。结论 :本手术方法相对安全并可有效维持中晚期患者近期脊柱稳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转移癌 脊柱稳定 后路减压术 Luque氏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管食管共壁的应用解剖
15
作者 彭玉成 陆书昌 +2 位作者 叶青 党瑞山 纪荣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26-127,共2页
目的:为提高全喉切除术后用发音管发音重建的成功率。方法:在30具成人头颈部标本上分别观察测量第1、第2气管环水平;第2、第3气管环水平;第3、第4气管环水平的气管食管共壁宽度和厚度。结果:气管食管共壁的宽度自上而下是... 目的:为提高全喉切除术后用发音管发音重建的成功率。方法:在30具成人头颈部标本上分别观察测量第1、第2气管环水平;第2、第3气管环水平;第3、第4气管环水平的气管食管共壁宽度和厚度。结果:气管食管共壁的宽度自上而下是越来越宽,而其厚度个体差异较大。结论:全喉切除术后按装Blom-Singer发音管时应因人而异,挑选合适长度的发音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 食管 应用解剖 全喉切除术 发音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多卡因pH及PCO_2对硬膜外麻醉效果的影响
16
作者 吴先仁 李继昌 +1 位作者 王成才 张在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09-210,共2页
30例下胸段硬膜外麻醉病人随机分为三组,均用1.33%利多卡因,其pH和PCO2分别为,A组pH4.7~4.8,PCO20.4~0.5kPa;B组pH7;2~7.4,PCO253.3~54.7kPa;C组pH7.2~... 30例下胸段硬膜外麻醉病人随机分为三组,均用1.33%利多卡因,其pH和PCO2分别为,A组pH4.7~4.8,PCO20.4~0.5kPa;B组pH7;2~7.4,PCO253.3~54.7kPa;C组pH7.2~7.4,PCO28.O~10.0kPa。结果:各组麻醉起效时间无显著差异;各组麻醉持续时间为,A组65.7±30.3min,B组51.2±32.7min,C组31.7±16.7min(与A组比,P<0.05)。另外,A组肌松率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单纯提高利多卡因pH(C组),则缩短硬膜外麻醉持续时间,肌松差;碱化利多卡因中的高PCO2(B组)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高pH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 PCO2 利多卡因 硬脊膜外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性肺水肿X线表现(附54例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杜德荣 苏涛 +4 位作者 顾顺光 邓伟 王俭 李成洲 张嗣贵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2期91-93,共3页
目的 :探讨高原性肺水肿X线影像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分析 5 4例高原性肺水肿患者发病 2天内胸片特点。结果 :(1)肺内改变有毛玻璃状、斑点状、小片状影、肺门区块状影、弥漫性实变等五种类型 ,常混合出现 ,可单侧或双侧 ,以... 目的 :探讨高原性肺水肿X线影像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分析 5 4例高原性肺水肿患者发病 2天内胸片特点。结果 :(1)肺内改变有毛玻璃状、斑点状、小片状影、肺门区块状影、弥漫性实变等五种类型 ,常混合出现 ,可单侧或双侧 ,以右侧略多 ;(2 )心脏改变 :右室轻度增大、心腰略丰满 ;(3)肺门改变 :中心分布为主者肺门影模糊 ,增大不明显 ;肺野分布为主者 ,肺门影正常 ;(4)胸膜改变 :常伴有水平裂增厚。 4~ 5天复查 ,上述改变完全消失。结论 :X线胸片的影像特征对诊断高原性肺水肿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病 高原性肺水肿 胸部X线片 并发症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