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患者静息态低频振幅(ALFF)的影响,以探讨该疗法的作用机制。方法:招募15例慢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和15名健康受试者。治疗组每天接受20min t DCS结合60min任务导向性训练,5次/周,共4周...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患者静息态低频振幅(ALFF)的影响,以探讨该疗法的作用机制。方法:招募15例慢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和15名健康受试者。治疗组每天接受20min t DCS结合60min任务导向性训练,5次/周,共4周。治疗组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Fugl-Meyer assessment of upper extremity,FMA-UE)、Brotez手功能测试和f MRI进行评估。健康组仅进行首次f MRI检查,不进行任何干预。结果:4周康复干预结束后,治疗组患者FMA-UE、Brotez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治疗前ALFF减弱的脑区有右侧颞上回、右侧中央前回,而试验组治疗后ALFF减弱的脑区有右侧颞上回、右侧中央前回、左侧楔叶;试验组治疗前后比则发现,治疗后患者ALFF增高的脑区为右侧小脑前叶。结论:经颅直流电刺激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静息态脑自发性活动产生显著影响,小脑前叶ALFF的增强可能是这种联合干预促进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神经机制。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卒中亚急性期患者上肢感觉功能与运动功能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6-12月于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上海市第三康复医院、河南大学附属南石医院连续收治的卒中亚急性期存在单侧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记录患者的临床...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卒中亚急性期患者上肢感觉功能与运动功能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6-12月于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上海市第三康复医院、河南大学附属南石医院连续收治的卒中亚急性期存在单侧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Semmes-Weinstein单丝和两点辨别觉测试工具分别评估上肢的触觉和两点辨别觉,Fugl-Meyer感觉量表综合评估患者上肢和手的触觉、本体感觉,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 assessment upper extremity,FMA-UE)和上肢动作研究测试(action research arm test,ARAT)量表评估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将患者分为青中年组(18~59岁)和老年组(≥60岁),比较两组患者双侧上肢感觉功能差异,分析总体及不同年龄组患者上肢感觉功能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17例患者,平均年龄61.1±11.7岁,卒中病程平均40.0(22.0~61.5)d。青中年组患者49例(41.9%),老年组患者68例(58.1%)。两组患者健侧上肢Semmes-Weinstein单丝触觉评分和两点辨别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卒中患者上肢Semmes-Weinstein单丝触觉评分与FMA-UE评分及ARAT评分呈弱正相关(r值分别为0.296和0.297,均P<0.01);Fugl-Meyer感觉功能量表评分与FMA-UE评分及ARAT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02和0.397,均P<0.01)。两组患者的Fugl-Meyer感觉功能量表评分均与FMA-UE评分及ARAT评分呈正相关(青中年组r值分别为0.416和0.401,老年组r值分别为0.389和0.371,均P<0.01);老年组患者的上肢Semmes-Weinstein单丝触觉评分与FMA-UE评分及ARAT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30和0.365,均P<0.01)。结论卒中亚急性期患者上肢触觉和本体感觉与运动功能呈正相关。年龄对卒中亚急性期患者上肢触觉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可能存在影响。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头皮针结合认知训练对颅脑外伤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脑外伤后认知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头皮针组(n=20)、认知训练组(n=20)和头皮针结合认知训练组(n=20),分别给予头皮针、认知训练和皮针结合认知...目的探讨头皮针结合认知训练对颅脑外伤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脑外伤后认知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头皮针组(n=20)、认知训练组(n=20)和头皮针结合认知训练组(n=20),分别给予头皮针、认知训练和皮针结合认知训练治疗,共40次。治疗前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三组MMSE、MoCA和MBI评分均显著改善(F> 21.923, P <0.001),头皮针结合认知训练组评分优于另外两组(F> 3.423, P <0.05)。结论头皮针结合认知训练治疗脑外伤后认知障碍疗效优于单纯头皮针和认知训练。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患者静息态低频振幅(ALFF)的影响,以探讨该疗法的作用机制。方法:招募15例慢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和15名健康受试者。治疗组每天接受20min t DCS结合60min任务导向性训练,5次/周,共4周。治疗组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Fugl-Meyer assessment of upper extremity,FMA-UE)、Brotez手功能测试和f MRI进行评估。健康组仅进行首次f MRI检查,不进行任何干预。结果:4周康复干预结束后,治疗组患者FMA-UE、Brotez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治疗前ALFF减弱的脑区有右侧颞上回、右侧中央前回,而试验组治疗后ALFF减弱的脑区有右侧颞上回、右侧中央前回、左侧楔叶;试验组治疗前后比则发现,治疗后患者ALFF增高的脑区为右侧小脑前叶。结论:经颅直流电刺激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静息态脑自发性活动产生显著影响,小脑前叶ALFF的增强可能是这种联合干预促进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神经机制。
文摘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卒中亚急性期患者上肢感觉功能与运动功能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6-12月于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上海市第三康复医院、河南大学附属南石医院连续收治的卒中亚急性期存在单侧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Semmes-Weinstein单丝和两点辨别觉测试工具分别评估上肢的触觉和两点辨别觉,Fugl-Meyer感觉量表综合评估患者上肢和手的触觉、本体感觉,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 assessment upper extremity,FMA-UE)和上肢动作研究测试(action research arm test,ARAT)量表评估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将患者分为青中年组(18~59岁)和老年组(≥60岁),比较两组患者双侧上肢感觉功能差异,分析总体及不同年龄组患者上肢感觉功能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17例患者,平均年龄61.1±11.7岁,卒中病程平均40.0(22.0~61.5)d。青中年组患者49例(41.9%),老年组患者68例(58.1%)。两组患者健侧上肢Semmes-Weinstein单丝触觉评分和两点辨别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卒中患者上肢Semmes-Weinstein单丝触觉评分与FMA-UE评分及ARAT评分呈弱正相关(r值分别为0.296和0.297,均P<0.01);Fugl-Meyer感觉功能量表评分与FMA-UE评分及ARAT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02和0.397,均P<0.01)。两组患者的Fugl-Meyer感觉功能量表评分均与FMA-UE评分及ARAT评分呈正相关(青中年组r值分别为0.416和0.401,老年组r值分别为0.389和0.371,均P<0.01);老年组患者的上肢Semmes-Weinstein单丝触觉评分与FMA-UE评分及ARAT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30和0.365,均P<0.01)。结论卒中亚急性期患者上肢触觉和本体感觉与运动功能呈正相关。年龄对卒中亚急性期患者上肢触觉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可能存在影响。
文摘目的探讨头皮针结合认知训练对颅脑外伤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脑外伤后认知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头皮针组(n=20)、认知训练组(n=20)和头皮针结合认知训练组(n=20),分别给予头皮针、认知训练和皮针结合认知训练治疗,共40次。治疗前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三组MMSE、MoCA和MBI评分均显著改善(F> 21.923, P <0.001),头皮针结合认知训练组评分优于另外两组(F> 3.423, P <0.05)。结论头皮针结合认知训练治疗脑外伤后认知障碍疗效优于单纯头皮针和认知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