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磁共振检查在宫角妊娠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6
- 1
-
-
作者
徐嘉璐
孙明华
朱家樑
黄群英
-
机构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放射科
-
出处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35-538,共4页
-
文摘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在宫角妊娠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5例磁共振诊断为宫角妊娠的患者的磁共振图像表现,观察妊娠囊的部位、大小、形态,在各个序列中的影像学表现。74例病例经宫腔镜或开腹手术,评估术前磁共振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另1例足月顺产一活婴。结果:75例患者中术前MR正确诊断宫角妊娠72例,病理符合率为96%(72/75)。2例病理为滋养细胞疾病,1例顺产一足月活婴,另有20例宫角合并间质部妊娠。结论:磁共振检查可以早期、无创、快速诊断宫角妊娠,为临床及时治疗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对宫角妊娠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宫角妊娠
异位妊娠
-
Keyword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ornual pregnancy
Ectopic pregnancy
-
分类号
R445.2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
-
题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X线诊断意义:附45例报告
被引量:2
- 2
-
-
作者
顾爱珠
杨弘伟
韩莘野
-
机构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放射科
-
出处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06-407,共2页
-
文摘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NEC)是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才被认识,目前已成为新生儿主要的外科急诊,也是早产儿主要死因,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有人认为与肠壁的缺氧,缺血有关,也可能因继发感染、或与早产儿的饮食等外因有关[1,2].
-
关键词
新生儿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X线检查
诊断
内科保守疗法
-
分类号
R816.92
[医药卫生—放射医学]
-
-
题名冠状动脉夹层的造影诊断(附8例报告)
被引量:3
- 3
-
-
作者
顾爱珠
王佩芬
周康荣
-
机构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放射科
-
出处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1999年第1期55-57,共3页
-
文摘
动脉夹层发生在冠状动脉较少见,极易因心肌缺血而致命。至今文献报道过的病例甚少。本组8例结合文献进行讨论。1资料与方法1993~1995年对疑冠心病作冠状动脉造影共324人次,发现2例冠状动脉夹层(占062%),同期作经皮穿刺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
-
关键词
冠状动脉夹层
造影
诊断
心电图
-
分类号
R543.304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
-
题名磁共振检查对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 4
-
-
作者
张卓颖
朱家樑
付玏
赵晶晶
-
机构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放射科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病理科
-
出处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05-509,共5页
-
文摘
目的:探讨磁共振检查方法对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MRI图像特征。结果:总共8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均为低级别,3例发生在宫腔内,4例发生在肌壁间,1例同时发生于宫腔、宫体。与正常子宫肌层相比,以上病变在MRI上均表现为T1W呈等、低信号为主,T2W呈以稍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DWI上均呈高信号,且伴有ADC值显著降低,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改变,强化程度稍弱于正常子宫肌层。结论:根据MRI图像上的特征性表现,可以提高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诊断率,减少其误诊率。
-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弥散加权成像
-
Keyword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
分类号
R445.2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
-
题名脑健康智能化医学影像报告的构成
- 5
-
-
作者
李克
付玏
花蕊
-
机构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放射科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放射科
上海联影智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人工智能研究院
-
出处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90-396,共7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新型服务模式解决方案”(项目编号:2017YFC0112800,课题编号:2017YFC0112805)。
-
文摘
在《十大恶性肿瘤影像分级检查推荐方案(1.0版)之智能化医学影像报告初探》中,我们初步探讨了“胸部CT平扫智能化影像报告(肺小结节)”。对于一份智能化医学影像报告,我们推荐包括以下内容:①检查者信息;②检查部位和名称;③检查方法;④放射学表现;⑤放射学意见;⑥报告医师和审核医师签名;⑦检查时间,报告书写时间和报告审核时间;⑧二维图像;⑨三维可视化定位和展示;⑩智能结构分割+量化分析;11、风险评估。12、临床处理预测。本文将进一步探讨脑健康智能化医学影像报告。
-
关键词
脑健康
智能化
医学影像报告
-
Keywords
Brain health
Intelligent medical imaging report
Composition
-
分类号
R445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
-
题名宫颈胃型腺癌的MRI征象与临床表现
- 6
-
-
作者
王荟
沈小静
杜彬
程杰军
徐嘉璐
-
机构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放射科
-
出处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8期862-866,共5页
-
基金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探索者项目(23TS1401000)
上海第一妇婴医院项目人才引入计划(2022RC04)。
-
文摘
目的探讨宫颈胃型腺癌(GEA)的MRI特征及主要临床表现,并与普通型宫颈腺癌(UEA)相鉴别,分析GEA的MRI征象与病理学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2023年8月在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治疗的27例GEA和45例UEA,患者均行盆腔MRI增强检查,对比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两组肿瘤在MRI图像上的位置、形态、是否合并囊肿及囊肿大小、是否合并宫腔积液等。结果12例GEA、1例UEA临床表现为阴道流液,7例GEA、28例UEA阴道流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GEA组中2例有Peutz-Jeghers综合征。GEA组中,9例病灶主体位于上半宫颈,16例累及全部宫颈;UEA组中,病灶主体分别位于上半(12例)、下半(29例)和全部宫颈(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GEA组中,肿块型生长模式9例,弥漫性浸润模式18例;UEA组中,肿块型生长模式35例,弥漫浸润型模式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18,P=0.014)。GEA组中观察到宫腔积液14例,UEA组中观察到宫腔积液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57,P=0.002)。GEA组中无囊肿5例,微囊肿12例,大囊肿10例;UEA组中无囊肿14例,微囊肿31例,未观察到大囊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GEA组肿块最大径为(4.030±0.375)cm,UEA组为(2.315±0.769)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34,P<0.001)。结论结合弥漫性浸润生长模式的多个MRI征象(生长部位多位于上半或整个宫颈,常合并宫腔积液或较大囊肿,肿块最大径≥4 cm等),有助于鉴别GEA与UEA。
-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磁共振成像
腺癌
胃型
诊断
鉴别
-
Keywords
Uterine cervical neoplasm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denocarcinoma
Gastric type
Diagnosis,differential
-
分类号
R445.2
[医药卫生]
R711.74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