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2例耳鼻咽喉科疾病死亡相关医疗损害法医学鉴定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杨智曦 胡华 张建华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3期300-303,共4页
目的通过对22例耳鼻咽喉科疾病死亡案例进行分析,探讨相关医疗损害风险的成因及防范措施。方法选取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及重庆市正鼎司法鉴定所2008—2018年间受理的涉及耳鼻咽喉科疾病死亡相关医疗损害司法鉴定案件共22例进行回顾性分... 目的通过对22例耳鼻咽喉科疾病死亡案例进行分析,探讨相关医疗损害风险的成因及防范措施。方法选取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及重庆市正鼎司法鉴定所2008—2018年间受理的涉及耳鼻咽喉科疾病死亡相关医疗损害司法鉴定案件共2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案例中,男女性比例3.4∶1。死亡年龄1.3~76岁,平均年龄45.3岁。涉及医疗机构28家,其中三级医疗机构占比71.4%。死亡原因统计显示呼吸道窒息死亡占比50%。结论法医学鉴定为耳鼻咽喉科疾病相关医疗损害案件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同时对医疗机构优化耳鼻咽喉科疾病诊疗工作流程,提高诊疗质量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耳鼻咽喉科学 死亡 医疗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咽鼓管功能声测法声源信号选择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金蕾 倪坤 +1 位作者 李克勇 李晓艳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66-270,共5页
目的探讨咽鼓管功能声测法声源频率的选择。方法以31例健康成人为研究对象,年龄20~43岁,平均26.2±2.8岁,男20例,女11例;用1~8 kHz线性扫频信号作为测试声源,统计静态情况下不同频带声源从单侧鼻腔至外耳道的声传递参数变化,初步寻... 目的探讨咽鼓管功能声测法声源频率的选择。方法以31例健康成人为研究对象,年龄20~43岁,平均26.2±2.8岁,男20例,女11例;用1~8 kHz线性扫频信号作为测试声源,统计静态情况下不同频带声源从单侧鼻腔至外耳道的声传递参数变化,初步寻找适合的声源信号频率区间;再分别用时长10秒、频率为7~9 kHz的窄带白噪声、2~20 kHz及1~8 kHz的宽带白噪声作为测试声源,分析白噪声通过单侧鼻腔至外耳道传导的声级衰减统计特性。结果伴随95%以上的有效吞咽动作,外耳道所测得的声信号时频图中同步出现一种短时宽频冲击声信号,贯穿1~10 kHz。用1~8 kHz线性周期扫频信号进行测试可见,3 kHz以下的频段相对易受噪声干扰,6.3~8 kHz频带区间传导稳定性差;用三组白噪声作为声源信号测试发现,90%以上吞咽产生的短时冲击噪声在对应声源频带上的声功率级至少超过了测试信号基线值5 dB以上。结论咽鼓管功能声测法采用7~8 kHz作为声源信号传导稳定性较差,宽频和相对窄带白噪声信号易受吞咽噪声干扰;咽鼓管功能声测法声源信号较为合适的测试声源频段为3~6 k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鼓管 咽鼓管声测法 声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全切除术后Blom-Singer发音管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晓艳 刘思良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20-21,共2页
目的 分析Blom -Singer发音管在喉全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995~ 1999年期间为 18例因喉癌行喉全切除的患者安装了气管食管发音管 ,12例行一期发声重建术 ,6例行二期发声重建术。全部采用Blom -Singer发音管。结果 本组病... 目的 分析Blom -Singer发音管在喉全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995~ 1999年期间为 18例因喉癌行喉全切除的患者安装了气管食管发音管 ,12例行一期发声重建术 ,6例行二期发声重建术。全部采用Blom -Singer发音管。结果 本组病例均随访 3~ 5年 ,无死亡。本组成功者 14例 ,成功率为 77.8%。带管时间 8~19月不等 ,平均为 12月。换管次数最多的为 6次。无严重并发症。失败者均为二期手术者。结论 凡喉全切除术者均可行一期发声重建术 ,二期手术的适应症必须严格控制。应重视术后发声训练 ,对于食管发声无效的喉全切除患者 ,气管食管发声重建术是一种有效的补充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全切除术 发音管 临床应用 发声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带突肉芽肿临床观察与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晓艳 董频 张佳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40-341,共2页
关键词 声带突肉芽肿 临床观察 良性增生性病变 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血疗法治疗咽鼓管异常开放症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郭晓民 高会真 周健茹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3期324-324,共1页
咽鼓管异常开放症(abnormal patency of Eustachian tabe)曾被认为是一种罕见疾病,但近年来随着对本病认识的提高,相关报道也逐年增多[1]。引起本病的原因及机理尚不清楚,
关键词 咽鼓管异常开放症 自血疗法 治疗 罕见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的定量表达对判定口咽癌预后的价值
6
作者 於子卫 李晓艳 +3 位作者 董频 Paul Weinberger Clarence Sasaki Amanda Psyrri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485-490,共6页
目的: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在口咽鳞癌中的预后价值。方法:运用一种新的原位蛋白自动定量分析法,研究由108例口咽鳞癌组成的组织微阵列中c-Met抗体染色的形式和蛋白定量表达。结果:c-Met高细胞核染色的肿瘤患者,相对低染色组,其... 目的: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在口咽鳞癌中的预后价值。方法:运用一种新的原位蛋白自动定量分析法,研究由108例口咽鳞癌组成的组织微阵列中c-Met抗体染色的形式和蛋白定量表达。结果:c-Met高细胞核染色的肿瘤患者,相对低染色组,其局部复发率明显上升(77%:37%),5年无瘤生存率显著性下降(8%:33%),而且其总体生存率明显下降(8%:35%)。多变量风险回归分析中,c-Met细胞核内的表达状况无论对5年复发率、无瘤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都是最有意义的预测因子。但细胞质表达的c-Met与肿瘤的预后不存在关联性。另外,对于c-Met高细胞核表达的肿瘤患者来说,其临床治愈率较低(63%:91%)。细胞质表达的c-Met与MAPK表达密切相关(P<0.001),而细胞核表达的c-Met无此相关性。结论:细胞核内c-Met表达与口咽鳞癌的预后不良相关,这种c-Met的表达方式可能是激发了侵袭性肿瘤的替代传导通路所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氨酸激酶 口咽癌 微阵列 细胞核表达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支架手术术式和分类
7
作者 於子卫 董频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79-81,共3页
关键词 手术术式 支架手术 分类 嗓音外科 功能性 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返神经损伤后再生和组织工程学新材料应用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马馨睿 於子卫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01-403,共3页
关键词 喉返神经损伤 再生能力 组织工程学 材料应用 神经营养因子 外周神经系统 组织工程材料 神经损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外基质在周围神经修复组织工程学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蒋锐 於子卫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56-560,共5页
周围神经损伤可以导致毁灭性的功能残疾,影响生活质量,在美国每年造成成千上万人严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1]。周围神经损伤多数由外伤或者手术引起,修复和重建周围神经缺损一直是世界性的难题,一般来说,大部分周围神经损伤超过3厘米就将... 周围神经损伤可以导致毁灭性的功能残疾,影响生活质量,在美国每年造成成千上万人严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1]。周围神经损伤多数由外伤或者手术引起,修复和重建周围神经缺损一直是世界性的难题,一般来说,大部分周围神经损伤超过3厘米就将导致神经功能恢复不良。以往神经自体移植术被认为是外周神经修复的"金标准",但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的神经无论是采用外膜还是束膜缝合,总会有部分神经束错位而失去功能[2]。通过自体神经移植修复周围神经获得临床功能恢复的患者大概只有80%左右[3],而且存在供区神经功能损害,可供神经长度和直径有限是其不可克服的缺陷,因此,寻找自体神经的替代品来桥接神经缺损,成为研究热点。研究证实,雪旺细胞和束膜结构在神经再生中起重要作用,但也是免疫原性的主要携带者,而为了去除其免疫原性,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物经过放射线照射、低压冻干、热或冷的器官保存液等预处理使其中的雪旺细胞凋亡,导致引导神经再生的能力大大下降[4,5]。如何桥接神经断端并引导神经生长锥向前生长成了外周神经损伤修复的难点,因此组织工程方法修复神经缺损逐渐成为焦点,而其中的重点问题包括:导管材料的选择以及神经生长的微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修复 组织工程学 细胞外基质 周围神经损伤 周围神经缺损 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物 神经功能恢复 显微外科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喉镜联合窄带成像技术对喉部早期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2
10
作者 蒋锐 於子卫 陈立晓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00-404,共5页
目的探讨电子喉镜联合窄带成像技术(narrow band imaging,NBI)诊断喉部早期恶性肿瘤及癌前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5月以喉部不适为主诉的患者共50例,男41例,女9例,平均年龄59.3±13.2岁,分别用白光及NBI电子喉... 目的探讨电子喉镜联合窄带成像技术(narrow band imaging,NBI)诊断喉部早期恶性肿瘤及癌前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5月以喉部不适为主诉的患者共50例,男41例,女9例,平均年龄59.3±13.2岁,分别用白光及NBI电子喉镜进行喉部检查,并对每一例患者进行颈部增强CT检查,分别根据白光、NBI内镜和增强CT预估病灶的良恶性,以手术或活检病理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50例患者共发现病灶56个,其中,病理检查为良性病变36个,恶性肿瘤20个;白光和NBI内镜的敏感性分别为60.0%和90.0%(χ~2=4.80,P=0.03),NBI内镜和增强CT检查的准确率分别为92.9%和75.0%(χ~2=6.62,P=0.01),敏感性分别为90.0%和60.0%(χ~2=4.80,P=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NBI内镜能更好的观察到黏膜表面细微结构的变化,对于早期喉癌,其发现病变的能力及诊断的准确性均高于普通白光喉镜和增强CT检查,有利于早期诊断、确定活检部位和手术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癌 癌前病变 电子喉镜 窄带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