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介绍一种离体血管环的实验装置和方法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沙 萧明第 +1 位作者 薛松 卢成宝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2年第3期199-200,203,共3页
目的 :介绍一种离体血管环的实验装置和方法。 方法 :通过心桥软件将血管环的等长张力和内壁周长数据绘成长度 张力曲线 ,据此将血管环拉伸至最适长度后进行实验。 结果 :本实验装置和方法稳定、可靠、准确、灵敏。 结论 :这套装置... 目的 :介绍一种离体血管环的实验装置和方法。 方法 :通过心桥软件将血管环的等长张力和内壁周长数据绘成长度 张力曲线 ,据此将血管环拉伸至最适长度后进行实验。 结果 :本实验装置和方法稳定、可靠、准确、灵敏。 结论 :这套装置能够更准确地反映血管的特点 ,可用于各种血管环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环 张力测量 长度-张力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司匹林抑制NF-κB激活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16
2
作者 汪永义 薛松 +1 位作者 刘沙 萧明第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目的 :阿司匹林具有心肌保护作用 ,但是其机制并没有被阐明。核转录因子κB(NF κB)是一个对氧化应激非常敏感的核转录因子 ,通过转录多种炎症因子协同活性氧中间体一起介导心肌再灌注损伤。本研究试从NF κB/IκB途径研究阿司匹林的心... 目的 :阿司匹林具有心肌保护作用 ,但是其机制并没有被阐明。核转录因子κB(NF κB)是一个对氧化应激非常敏感的核转录因子 ,通过转录多种炎症因子协同活性氧中间体一起介导心肌再灌注损伤。本研究试从NF κB/IκB途径研究阿司匹林的心肌保护作用机制。 方法 :大鼠体外工作心脏经历 30min的缺血和 6 0min的再灌注 (实验组大鼠于术前应用阿司匹林 )后 ,测定LDH、CPK和心肌水肿程度以判定阿司匹林的心肌保护作用 ,然后取心肌组织分别用凝胶电泳迁移率变化分析法测定NF κB的核转录活性 ;用免疫印迹分析法测定细胞质IκBα水平。 结果 :再灌注 4 5min、6 0min后 ,实验组较对照组LDH、CPK和心肌水肿程度有明显改善 ;实验组较对照组的NF κB的核转录活性明显减弱、细胞质IκBα水平无明显差异。 结论 :阿司匹林通过清除活性氧中间体并通过抑制N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核转录因子ΚB 心肌 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重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被引量:13
3
作者 薛松 肖明第 +4 位作者 胡振雷 袁忠祥 吕志前 叶一舟 施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4年第5期363-365,共3页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重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12月37例重症冠心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全麻,胸骨正中切口,游离左乳内动脉及大隐静脉。心脏稳定器局部固定心肌,显露...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重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12月37例重症冠心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全麻,胸骨正中切口,游离左乳内动脉及大隐静脉。心脏稳定器局部固定心肌,显露目标冠状动脉,切开后置入冠状动脉内血液分流器。一般先做左乳内动脉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吻合,其余血管桥先做桥血管与主动脉的近心端吻合,然后再做桥血管与冠状动脉的吻合。结果全组病例均在非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搭桥1~6支,(32±05)支。术后10d死亡1例,其余36例未发生围术期心肌梗死,无呼吸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脑血管意外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在成熟的手术技术和严格的围手术期管理的条件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重症冠心病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非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纤维化与冠脉搭桥术后心房颤动发生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樊永亮 毛建强 +1 位作者 庄瑜 袁忠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07-410,共4页
目的探讨心房心肌纤维化与冠脉搭桥术后心房颤动发生的关系。方法根据冠脉搭桥术后是否发生心房颤动,将47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分为心房颤组(房颤组)和未发生心房颤动组(对照组)。在术中体外循环前留取右心耳标本。Masso... 目的探讨心房心肌纤维化与冠脉搭桥术后心房颤动发生的关系。方法根据冠脉搭桥术后是否发生心房颤动,将47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分为心房颤组(房颤组)和未发生心房颤动组(对照组)。在术中体外循环前留取右心耳标本。Masson染色后对标本中胶原纤维含量进行半定量测量,计算心房组织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评价心肌纤维化程度。结果 47例冠脉搭桥患者术后有15例发生心房颤动,发生率为31.9%。47例患者心肌CVF平均为21.6%±8.1%(4.1%~39.1%)。分组分析结果显示:房颤组患者的年龄显著大于对照组(P=0.032);房颤组和对照组心肌CVF分别为25.4%±7.9%和19.9%±7.7%,房颤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20);两组患者其他术前资料及术中和术后情况无明显差异。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与心肌CVF显著相关(r=0.876,P=0.007)。结论年龄与心肌纤维化程度明显相关,心房心肌纤维化与冠脉搭桥术后心房颤动的发生相关。心肌纤维化可能是冠脉搭桥术后心房颤动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搭桥术 心房颤动 心肌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Port-Access系统行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1例体会 被引量:2
5
作者 薛松 萧明第 +2 位作者 刘沙 M.Rinaldi M.Vigan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2年第5期297-298,共2页
目的 介绍应用Port-Access系统进行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体会。 方法 采用左胸小切口 (6~ 7)cm ,经股静脉插静脉管 ,经升主动脉或股动脉插动脉管 ,主动脉内球囊阻断的方法 ,行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结果 本组 2 1例无手... 目的 介绍应用Port-Access系统进行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体会。 方法 采用左胸小切口 (6~ 7)cm ,经股静脉插静脉管 ,经升主动脉或股动脉插动脉管 ,主动脉内球囊阻断的方法 ,行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结果 本组 2 1例无手术死亡 ,无重大并发症。 结论 应用Port-Access系统进行微创冠脉搭桥手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 ,可以避免胸骨切开 ,减轻疼痛 ,利于患者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rt—Access系统 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手术方法 体外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洛沙坦对兔静脉移植物内膜增生的影响
6
作者 尤文俊 萧明第 +1 位作者 袁忠祥 徐根兴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85-286,i001,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洛沙坦对静脉移植物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20只,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治疗组即给予洛沙坦纯粉25mg/(kg·d),对照组常规喂养,共4周。术前及处死动物前分别测定基础血压和治疗后...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洛沙坦对静脉移植物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20只,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治疗组即给予洛沙坦纯粉25mg/(kg·d),对照组常规喂养,共4周。术前及处死动物前分别测定基础血压和治疗后血压;术后4周测定新生内膜面积、内膜中膜比。结果 治疗组新生内膜面积(0.51±0.05)mm^2较对照组(1.02±0.10)mm^2明显减少,P<0.01。治疗前后血压无显著变化。结论洛沙坦对静脉移植物内膜增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沙坦 静脉移植物 内膜增生 对照组 新生内膜 治疗组 血压 动物 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酸甘油、米力农和尼卡地平对桡动脉血流量的影响
7
作者 刘沙 萧明第 +3 位作者 薛松 袁忠祥 吕志前 徐根兴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3年第5期345-347,共3页
目的 :研究硝酸甘油、米力农和尼卡地平对桡动脉血流量的影响。 方法 :桡动脉 冠状动脉旁路移置术患者 30例 ,随机分为三组。采用不接触技术取桡动脉并测血流量和血流动力学指标 ,分别给予硝酸甘油、米力农或尼卡地平后再次测量桡动脉... 目的 :研究硝酸甘油、米力农和尼卡地平对桡动脉血流量的影响。 方法 :桡动脉 冠状动脉旁路移置术患者 30例 ,随机分为三组。采用不接触技术取桡动脉并测血流量和血流动力学指标 ,分别给予硝酸甘油、米力农或尼卡地平后再次测量桡动脉血流量和血流动力学指标。 结果 :尼卡地平组用药后血压下降明显 ;硝酸甘油和米力农组术后平均动脉压均有下降 ,但差异不显著。静脉输入硝酸甘油或米力农后 ,桡动脉血流量增加 ,差异显著 ,但手术前后血流量增幅在两组之间并无差异。尼卡地平组给药后的桡动脉血流量无明显变化。 结论 :硝酸甘油和米力农能够增加桡动脉的血流量 ,适合用于缓解桡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甘油 米力农 尼卡地平 桡动脉 血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心肌缺血模型的构建
8
作者 林雷 郑志光 +1 位作者 毛建强 卢成宝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28-29,共2页
目的 制备心肌缺血模型。方法 缝扎犬左冠状动脉第一对角枝及其供血区域的所有侧支血管 ,形成 7~ 8cm2 大小的缺血区域。结果 完成 5 4例心肌缺血模型 ,手术、心电图、同位素证实心肌缺血 ,缺血区边界清晰。结论 该方法具有效果确... 目的 制备心肌缺血模型。方法 缝扎犬左冠状动脉第一对角枝及其供血区域的所有侧支血管 ,形成 7~ 8cm2 大小的缺血区域。结果 完成 5 4例心肌缺血模型 ,手术、心电图、同位素证实心肌缺血 ,缺血区边界清晰。结论 该方法具有效果确实可靠、手术方便完全、不需特殊设备等特点 ,是构建心肌缺血模型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模型 缺血区域 冠心病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