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急诊科护士心理压力及需求现状调查
被引量:
29
1
作者
陈缨
吴容
刘慧珠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9期70-71,共2页
目的了解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压力及需求。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上海市4所医院111名急诊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76.6%急诊科护士工作时较紧张或恐惧;心理压力主要来自于患者及家属的不理解(81.1%)、领导对一线护士的不重视(71.2%)和工作...
目的了解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压力及需求。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上海市4所医院111名急诊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76.6%急诊科护士工作时较紧张或恐惧;心理压力主要来自于患者及家属的不理解(81.1%)、领导对一线护士的不重视(71.2%)和工作强度大(58.6%)等;主要心理需求为提供良好的福利保障(90.1%)、领导尊重和平等对待(70.3%)等。结论急诊科护士心理压力较大,各级领导需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缓解其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护理人员
心理压力
心理需求
调查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心肌酶谱联合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在脑梗死患者检测中的意义
被引量:
7
2
作者
黄澄
刘裕英
吕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16期100-102,共3页
目的观察心肌酶谱联合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在脑梗死患者检测中的意义。方法 2009年1月~2012年1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就诊的脑梗死患者120例为脑梗死组,根据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分为轻型组24例、中型组52例和重型...
目的观察心肌酶谱联合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在脑梗死患者检测中的意义。方法 2009年1月~2012年1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就诊的脑梗死患者120例为脑梗死组,根据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分为轻型组24例、中型组52例和重型组44例;根据Pullicino公式计算梗死灶面积分为小梗死灶组51例,中梗死灶组45例和大梗死灶组24例。同时选择同期3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心肌酶谱、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的变化。结果脑梗死组的心肌酶谱、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的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心肌酶谱、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随着神经缺损程度和脑梗死灶大小的升高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心肌酶谱、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联合检测有助于了解脑梗死病情及心脏受累程度,作为评价急性脑梗死发生、发展以及监测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对临床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酶谱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治疗的护理
被引量:
23
3
作者
陆春香
黄建萍
陈缨
《护理学杂志》
2005年第19期18-19,共2页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行镇静镇痛联合治疗的病情观察和护理措施。方法对50例神志清醒的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行镇静镇痛治疗。结果50例中40例顺利脱机拔管(80.0%),死亡5例(10.0%)、自动出院5例(10.0%)。40例中发生肺部感染8例,...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行镇静镇痛联合治疗的病情观察和护理措施。方法对50例神志清醒的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行镇静镇痛治疗。结果50例中40例顺利脱机拔管(80.0%),死亡5例(10.0%)、自动出院5例(10.0%)。40例中发生肺部感染8例,均经治疗好转。跟踪观察3个月40例均无明显疼痛不适及不良恶性记忆。结论对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加强镇静水平的监护、妥善处理复发性躁动不安,避免由于镇静镇痛时患者的各种反应减弱而发生意外和各种并发症是护理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镇痛药
镇静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安眠药中毒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
8
4
作者
张液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20期131-132,共2页
目的研究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进行安眠药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本院急诊内科收治的84例急性安眠药中毒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治疗+纳洛酮)和观察组(基础治疗+纳洛酮+醒脑静),对两组患者的轻、中、重度安...
目的研究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进行安眠药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本院急诊内科收治的84例急性安眠药中毒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治疗+纳洛酮)和观察组(基础治疗+纳洛酮+醒脑静),对两组患者的轻、中、重度安眠药中毒的患者苏醒时间进行观察和记录,同时分析0.5 h和1 h复苏的患者的例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轻度、中度、重度安眠药中毒患者的苏醒时间明显缩短,观察组0.5 h复苏率及1 h复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安眠药中毒的效果显著,是较为有效的药物,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洛酮
醒脑静
急性安眠药中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急诊科护士心理压力及需求现状调查
被引量:
29
1
作者
陈缨
吴容
刘慧珠
机构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急诊科
出处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9期70-71,共2页
文摘
目的了解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压力及需求。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上海市4所医院111名急诊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76.6%急诊科护士工作时较紧张或恐惧;心理压力主要来自于患者及家属的不理解(81.1%)、领导对一线护士的不重视(71.2%)和工作强度大(58.6%)等;主要心理需求为提供良好的福利保障(90.1%)、领导尊重和平等对待(70.3%)等。结论急诊科护士心理压力较大,各级领导需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缓解其压力。
关键词
急诊科
护理人员
心理压力
心理需求
调查分析
分类号
R47 [医药卫生—护理学]
R192.6 [医药卫生—卫生事业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心肌酶谱联合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在脑梗死患者检测中的意义
被引量:
7
2
作者
黄澄
刘裕英
吕艳
机构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急诊科
出处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16期100-102,共3页
文摘
目的观察心肌酶谱联合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在脑梗死患者检测中的意义。方法 2009年1月~2012年1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就诊的脑梗死患者120例为脑梗死组,根据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分为轻型组24例、中型组52例和重型组44例;根据Pullicino公式计算梗死灶面积分为小梗死灶组51例,中梗死灶组45例和大梗死灶组24例。同时选择同期3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心肌酶谱、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的变化。结果脑梗死组的心肌酶谱、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的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心肌酶谱、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随着神经缺损程度和脑梗死灶大小的升高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心肌酶谱、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联合检测有助于了解脑梗死病情及心脏受累程度,作为评价急性脑梗死发生、发展以及监测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对临床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
心肌酶谱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脑梗死
Keywords
Myocardial enzymes
Fibrinogen
D-dimer
Cerebral infarction
分类号
R743.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治疗的护理
被引量:
23
3
作者
陆春香
黄建萍
陈缨
机构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急诊科
出处
《护理学杂志》
2005年第19期18-19,共2页
文摘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行镇静镇痛联合治疗的病情观察和护理措施。方法对50例神志清醒的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行镇静镇痛治疗。结果50例中40例顺利脱机拔管(80.0%),死亡5例(10.0%)、自动出院5例(10.0%)。40例中发生肺部感染8例,均经治疗好转。跟踪观察3个月40例均无明显疼痛不适及不良恶性记忆。结论对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加强镇静水平的监护、妥善处理复发性躁动不安,避免由于镇静镇痛时患者的各种反应减弱而发生意外和各种并发症是护理的关键。
关键词
机械通气
镇痛药
镇静药
护理
分类号
R473.5 [医药卫生—护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安眠药中毒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
8
4
作者
张液
机构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急诊科
出处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20期131-132,共2页
文摘
目的研究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进行安眠药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本院急诊内科收治的84例急性安眠药中毒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治疗+纳洛酮)和观察组(基础治疗+纳洛酮+醒脑静),对两组患者的轻、中、重度安眠药中毒的患者苏醒时间进行观察和记录,同时分析0.5 h和1 h复苏的患者的例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轻度、中度、重度安眠药中毒患者的苏醒时间明显缩短,观察组0.5 h复苏率及1 h复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安眠药中毒的效果显著,是较为有效的药物,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关键词
纳洛酮
醒脑静
急性安眠药中毒
分类号
R595.4 [医药卫生—内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急诊科护士心理压力及需求现状调查
陈缨
吴容
刘慧珠
《护理学杂志》
2008
2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心肌酶谱联合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在脑梗死患者检测中的意义
黄澄
刘裕英
吕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治疗的护理
陆春香
黄建萍
陈缨
《护理学杂志》
2005
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安眠药中毒的临床效果研究
张液
《中国实用医药》
2011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