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硫代硫酸钠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1
作者 鲍宏达 简桂花 +14 位作者 郭永平 刘琨 张黎明 王应灯 余晨 邹建洲 张蕾 张冉 范秋灵 陈舜杰 马骏 王筱霞 王秦 汪年松 蒋更如 《中国血液净化》 2025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观察和比较不同硫代硫酸钠剂量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2年12月上海市13家综合性医院的维持性血液透析伴有皮肤瘙痒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组1给予1.92g的硫代硫酸钠,... 目的观察和比较不同硫代硫酸钠剂量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2年12月上海市13家综合性医院的维持性血液透析伴有皮肤瘙痒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组1给予1.92g的硫代硫酸钠,组2给予3.20g的硫代硫酸钠,组3给予4.48g的硫代硫酸钠治疗。3组治疗时间均为8周,观察和比较不同硫代硫酸钠剂量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包括瘙痒评分、生化指标、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等。结果共纳入226例患者。治疗8周后,组1(n=72)、2(n=79)、3(n=75)的患者5D瘙痒评分分别从(18.6±1.91)、(19.0±2.80)、(19.6±3.64)分降至(12.8±3.03)、(11.3±3.40)、(10.9±3.75)分。治疗8周后与治疗前5D瘙痒评分的差值,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35,P=0.046),两两比较显示组3的5D瘙痒评分下降幅度大于组1(差值为-1.352,95%CI:-2.645~-0.060,P=0.041)。观察期内,所有患者未出现过敏、皮疹及血压下降等不良反应。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组1相比,组3的5D瘙痒评分斜率β=-1.650(95%CI:-3.046~-0.253,P=0.021)。结论硫代硫酸钠治疗可明显缓解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症状。随剂量增加,效果加强,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瘙痒 硫代硫酸钠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量效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吴国庆 汪子栋 +5 位作者 赵永波 唐银杉 孟泽宇 刘浩天 王忠义 李志刚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166-172,共7页
针刺量效关系研究旨在于阐述针刺量与针刺效的核心内涵,明晰针刺量中刺激量与接受量的分类以及不同刺激量的量化和规范方法;进而分析针刺量效关系的影响因素,研究单一因素与综合因素在同一疾病或不同疾病的最佳刺激参数,从而以疾病和穴... 针刺量效关系研究旨在于阐述针刺量与针刺效的核心内涵,明晰针刺量中刺激量与接受量的分类以及不同刺激量的量化和规范方法;进而分析针刺量效关系的影响因素,研究单一因素与综合因素在同一疾病或不同疾病的最佳刺激参数,从而以疾病和穴位为基础探求针刺量效关系的核心规律,以获取针刺量效关系的更优刺激参数,优化疾病的临床针刺方案,从而稳定针刺的疗效。如今在医工结合的背景下,随着诸多新技术的引入,研究人员逐渐开展针刺量效关系的转化研究,聚焦于针刺量的数据采集和仪器仿真,以获取针刺量更精准的数据参数同时进行仿真输出以获得最佳针刺效,这有效的提高针刺操作的可重复性,对针刺的临床应用、传承、推广和研究都具有重要得作用。然而在针刺量效关系研究中还存在如:接受量的量化情况不佳、数据采集与仿真仪器不统一、量化形式不同以及缺乏确切的针刺量效关系中医评价标准等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本文对上述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针刺量效关系 针刺量 针刺效 量效关系影响因素 针刺量化 针刺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腔二囊管辅助急诊内镜下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姚飞 万荣 李凯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三腔二囊管在辅助急诊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术联合硬化剂注射、静脉曲张套扎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作用。方法按就诊先后顺序选择60例患者,并采用单盲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运用三腔二囊管辅助急诊内镜下... 目的探讨三腔二囊管在辅助急诊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术联合硬化剂注射、静脉曲张套扎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作用。方法按就诊先后顺序选择60例患者,并采用单盲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运用三腔二囊管辅助急诊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术联合硬化剂注射、静脉曲张套扎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对照组运用常规急诊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术联合硬化剂注射、静脉曲张套扎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30例患者治疗均获成功,止血效率为100.00%(30/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2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治疗后消失率为63.33%(19/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28%(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痛和发热、总住院天数和总医疗费用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三腔二囊管辅助急诊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术联合硬化剂注射、静脉曲张套扎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可提高治疗效率,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及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三腔二囊管 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术 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术 内镜下静脉曲张套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糖与炎症因子及黄芪对人腹膜间皮细胞毒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黄一新 易苗英 +2 位作者 傅娟芳 薛月华 姚建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3年第5期262-264,共3页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的含糖腹透液、多种炎症因子以及二者的共同作用对人腹膜间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并探索中药黄芪对此的干预作用。方法 :用乳酸脱氢酶 (LDH)释放法测定细胞毒性 ,观察各种因素 (不同浓度的含糖腹透液与炎症因子的组合、...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的含糖腹透液、多种炎症因子以及二者的共同作用对人腹膜间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并探索中药黄芪对此的干预作用。方法 :用乳酸脱氢酶 (LDH)释放法测定细胞毒性 ,观察各种因素 (不同浓度的含糖腹透液与炎症因子的组合、多种炎症因子及其组合和中药黄芪 )对体外培养人腹膜间皮细胞株损伤的影响。结果 :4 .2 5 %腹透液使细胞破坏明显增加 ,P <0 .0 5 ;4 .2 5 %腹透液 +TNF -α或 (LPS +TNF -α +IL - 1β)进一步加剧细胞损伤 ,P <0 .0 5和P <0 .0 1。黄芪明显减少细胞破坏 ,在 1.5 %腹透液情况下 ,P <0 .0 0 1;在TNF -α和LPS +TNF -α+IL - 1β情况下 ,P <0 .0 5。结论 :黄芪减少腹膜间皮细胞损伤 ,在炎症因子或含糖腹透液条件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糖 炎症因子 黄芪 腹膜问皮细胞 影响 细胞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的损害效应及其AT_1受体拮抗剂肾脏保护功能 被引量:25
5
作者 张树俭 姚建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3年第7期426-428,共3页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 损害效应 肾脏保护功能 生物学 AT1受体拮抗剂 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转录因子PU.1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晨阳 颜文杰 +3 位作者 王敏 孙文逵 苏欣 施毅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65-469,共5页
目的 PU.1是调控肺泡巨噬细胞天然免疫功能的重要转录因子之一。文中旨在构建并鉴定表达人转录因子PU.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方法将PU.1基因SPI1和真核表达载体p IRES-EGFP进行双酶切、连接酶连接,PCR扩增目的片段SPI1-IRES-EGFP,与... 目的 PU.1是调控肺泡巨噬细胞天然免疫功能的重要转录因子之一。文中旨在构建并鉴定表达人转录因子PU.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方法将PU.1基因SPI1和真核表达载体p IRES-EGFP进行双酶切、连接酶连接,PCR扩增目的片段SPI1-IRES-EGFP,与中间质粒p DONR221和腺病毒骨架质粒p Ad/CMV/V5-DEST进行重组,线性化后转染人胚肾293(HEK293)细胞,获得重组腺病毒p AD-SPI1-IRES-EGFP,经过大量扩增后获得高浓度的重组腺病毒。TCID 50法测定重组腺病毒滴度,通过荧光显微镜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 PCR)鉴定PU.1基因在HEK293细胞中的表达。结果菌落PCR、酶切电泳及测序结果均表明重组腺病毒携带有正确的PU.1基因,TCID 50法计算腺病毒滴度为8×1011IU/m L,荧光显微镜下可见明显的绿色荧光,Real-time q PCR转染重组腺病毒组PU.1 mRNA表达量是转染空病毒组的2189.93倍。结论成功构建并获得了高浓度的人转录因子PU.1基因重组腺病毒,为后续研究高表达PU.1在宿主抗烟曲霉感染中的天然免疫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1 SPI1 重组腺病毒 烟曲霉 天然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被引量:3
7
作者 凌振芬 谢雅英 王崇顺 《临床荟萃》 CAS 2000年第6期250-250,共1页
目的 :了解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LDL)与脑卒中发病的关系。方法 :用ELISA法检测 10 3例脑卒中患者血清OXLDL ,与 60例健康体检者比较。结果 :脑卒中组血清OXLDL的 x±s为 :69.93± 3 9.64mg/L ;健康体检者为3 9.2 3± 19.0... 目的 :了解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LDL)与脑卒中发病的关系。方法 :用ELISA法检测 10 3例脑卒中患者血清OXLDL ,与 60例健康体检者比较。结果 :脑卒中组血清OXLDL的 x±s为 :69.93± 3 9.64mg/L ;健康体检者为3 9.2 3± 19.0 6;经统计学检验 ,脑卒中组血清OXLDL显著升高 (P <0 .0 0 1)。结论 :OXLDL可作为脑卒中致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测定血清OXLDL值是预测脑卒中发病的重要参数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OXLDL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雀异黄素对5/6肾切除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浩 袁伟杰 +3 位作者 冯冰 于建平 黄宝砖 姜晓雨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9年第7期580-583,I0001,共5页
目的:探讨金雀异黄素对5/6肾切除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5/6肾切除鼠分为金雀异黄素组(Gen)和对照组(Con),同时设假手术组(Sham)为正常对照。检测各组术前、术后第4、8周各组尿蛋白、血肌酐、尿素氮、血白蛋白、总蛋白等指标,观察第... 目的:探讨金雀异黄素对5/6肾切除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5/6肾切除鼠分为金雀异黄素组(Gen)和对照组(Con),同时设假手术组(Sham)为正常对照。检测各组术前、术后第4、8周各组尿蛋白、血肌酐、尿素氮、血白蛋白、总蛋白等指标,观察第8周肾组织的病理改变情况,采用Rajj半定量方法值评估肾小球硬化指数。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中纤维连接蛋白(FN)和Ⅳ型胶原(ColⅣ)原沉积情况。分别采用RT-PCR法和WesternBlot法检测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转录以及蛋白质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金雀异黄素组尿蛋白排泄量明显减少,血肌酐、尿素氮水平下降(P<0.01)。肾小球硬化程度减轻,肾小球内FN和ColⅣ沉积显著减少。TGF-β1mRNA及其蛋白质表达明显减弱(P<0.05)。结论:金雀异黄素对5/6肾切除鼠肾脏病变有部分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减少细胞外基质(ECM)蓄积、抑制TGF-β1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雀异黄素 肾切除术 纤维连接蛋白 Ⅳ型胶原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消融慢径路对房室结快径路前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孟伟栋 孙宝贵 +3 位作者 汪芳 陈岗 庄文燕 薛吉祥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6年第1期28-29,共2页
目的观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慢径路被消融后对房室结快径路的影响。方法选择94例AVNRT患者,其中男42例,女52例,平均年龄50.06岁,标准差为15.35岁。进行慢径路改良,观察手术前后房室结的前传有效不应期和文氏阻滞点的改变... 目的观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慢径路被消融后对房室结快径路的影响。方法选择94例AVNRT患者,其中男42例,女52例,平均年龄50.06岁,标准差为15.35岁。进行慢径路改良,观察手术前后房室结的前传有效不应期和文氏阻滞点的改变。结果91例患者前传有效不应期从(356.5±54.5)ms缩短为(280±60)ms,文氏阻滞点从(378.3±61.7)ms提前为(337.4±52.6)ms。另外3例患者的前传有效不应期和文氏阻滞点都有延长,他们在术中都出现一过性的P-R间期延长。结论房室结双径路是彼此有相互关联的两条径路,功能慢径的存在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快径的传导功能,因此慢径路的改良表现出快径路前传功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有效不应期 文氏阻滞点 射频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院制规范化培训对新护士职业价值观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秋莉 笃铭丽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21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实行住院制规范化培训对新护士职业价值观的影响。方法对2006~2008年进入我院的新护士223人按自愿原则分为常规培训组(93人)和住院制组(130人),常规组按常规培训,住院制组在培训期间统一安排住宿,24h在院内住宿;培训内容在常... 目的探讨实行住院制规范化培训对新护士职业价值观的影响。方法对2006~2008年进入我院的新护士223人按自愿原则分为常规培训组(93人)和住院制组(130人),常规组按常规培训,住院制组在培训期间统一安排住宿,24h在院内住宿;培训内容在常规的基础上增加军训和专业思想、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培训时间均为2个月。培训毕进行操作理论考核并行护士职业价值观问卷调查。结果两组操作理论考核成绩均合格;护士职业价值观13个维度中排在前三的重要和不重要的比率:住院制组分别为独立性(66.9%)、成就感(64.6%)、利他主义(63.8%)和安全稳定(68.5%)、社会交往(50.0%)、社会地位(49.2%),常规组分别为权力控制(67.7%)、轻松舒适(59.1%)、经济报酬(47.3%)和社会地位(59.1%)、智力刺激(39.8%)、安全稳定(39.8%)。结论住院制规范化培训有利于护士职业价值观向积极、客观方面转化。护理管理者对于独立性、利他主义等积极的改变应加以鼓励;对于智力刺激、社会交往等尚不够重视的方面应加以引导,对于轻松舒适、经济报酬为重的观点加以教育,为新护士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护士 培训 住院制 职业价值观 职业生涯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通路专科门诊的业务流程再造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洁 张慧妍 +1 位作者 王妹 周兴梅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9-12,共4页
目的提高血管通路专科门诊护理诊疗效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将212例建立血管通路行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108例、观察组104例;对照组给予护理专科门诊常规诊疗护理;观察组针对常规护理诊疗存在的问题进行流程再造,包... 目的提高血管通路专科门诊护理诊疗效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将212例建立血管通路行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108例、观察组104例;对照组给予护理专科门诊常规诊疗护理;观察组针对常规护理诊疗存在的问题进行流程再造,包括多途径智能预约挂号,移动电子支付、信息化技术全方位应用等。实施1年后评价效果。结果对照组106例、观察组101例完成研究,进入结果统计。观察组付费时间、就诊等候时间、复诊频次及满意度4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血管通路专科门诊业务流程再造有效优化了服务流程,极大地方便了患者就诊,从而提高了护理专科门诊就诊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科护理门诊 血管通路 恶性肿瘤 化疗 流程再造 智慧医疗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I支架对术后复发食管与贲门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罗声政 郑萍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74-477,共4页
目的探讨附有125I粒子的自膨式金属支架对术后复发食管癌与贲门癌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4月~2009年4月该科28例术后复发食管癌与贲门癌不愿和(或)不能再次手术患者(食管癌复发19例,贲门癌复发9例),在DSA监视下置入附有^(125)... 目的探讨附有125I粒子的自膨式金属支架对术后复发食管癌与贲门癌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4月~2009年4月该科28例术后复发食管癌与贲门癌不愿和(或)不能再次手术患者(食管癌复发19例,贲门癌复发9例),在DSA监视下置入附有^(125)I粒子的自膨式金属食管支架。结果 28例患者支架全部顺利置放,支架置入成功率100%,随访18个月,支架置入后所有患者吞咽困难症状均有改善,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期,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附有125I粒子的自膨式金属支架对术后复发食管癌与贲门癌治疗效果明显,操作简单、安全,且无与支架置入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贲门癌 复发 金属支架 ^125I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碘-125粒子支架治疗不同病理类型晚期食管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罗声政 郑萍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237-1239,1242,共4页
目的探讨附有碘-125粒子的自膨式金属支架对不同病理类型的晚期食管癌患者的疗效。方法 65例晚期食管癌(均为Ⅲ、Ⅳ期)患者按病理类型不同分为A、B两组。A组41例为鳞癌,B组24例为腺癌。均在DSA监视下置入附有碘-125粒子的自膨式金属食... 目的探讨附有碘-125粒子的自膨式金属支架对不同病理类型的晚期食管癌患者的疗效。方法 65例晚期食管癌(均为Ⅲ、Ⅳ期)患者按病理类型不同分为A、B两组。A组41例为鳞癌,B组24例为腺癌。均在DSA监视下置入附有碘-125粒子的自膨式金属食管支架。术后随访观察支架置入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生存期。结果 65例均成功置入附有碘-125的粒子支架,支架置入后所有患者吞咽困难症状均有改善。无与支架置入术有关的严重并发症发生。其中A组平均生存期11.7个月,B组平均生存期9.6个月。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3.175,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附有碘-125粒子的自膨式食管金属支架能明显缓解吞咽困难症状,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期,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对不同病理类型晚期食管癌疗效方面有所不同,据该院目前统计观察,鳞癌优于腺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病理类型 金属支架 碘-125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2例糖尿病患者的神经病变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缪文法 程如林 《临床荟萃》 CAS 1991年第1期18-19,共2页
近年来,随着血液生化学和电生理学的不断发展,国内外对糖尿病患者的神经系统并发症作了广泛的研究.糖尿病性神经病变(DNP)是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和植物神经病变的总称.本文结合实践,重点分析与探讨DNP临床特点和治疗.临床资料本文研究... 近年来,随着血液生化学和电生理学的不断发展,国内外对糖尿病患者的神经系统并发症作了广泛的研究.糖尿病性神经病变(DNP)是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和植物神经病变的总称.本文结合实践,重点分析与探讨DNP临床特点和治疗.临床资料本文研究对象42例均属临床糖尿病.其中胰岛素依赖型16例,非胰岛素依赖型26例.42例中,男22例,女20例,男女比1:0.91.平均年龄48.1岁(17~84岁).既往病程1月~30年(平均9.5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神经病变 DN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通透性与腹透患者长期生存的关系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琦 姚建 +1 位作者 朱正缨 徐琴君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1年第5期259-261,共3页
目的 :探讨腹膜通透性类型与腹透长期存活的关系。方法 :测定 71例腹透病例透析初期 (3个月内 ) ,以及其中 18例持续腹透超过 4年的病例透析初期和远期 (4年以上 )的腹膜平衡试验 (PET) ,计算并分析各种腹膜通透类型长期生存概率 ,及长... 目的 :探讨腹膜通透性类型与腹透长期存活的关系。方法 :测定 71例腹透病例透析初期 (3个月内 ) ,以及其中 18例持续腹透超过 4年的病例透析初期和远期 (4年以上 )的腹膜平衡试验 (PET) ,计算并分析各种腹膜通透类型长期生存概率 ,及长期存活病人腹膜通透性的变化情况。结果 :71例病人透析初期各种腹膜通透类型的比例分别为高转运 2 3 94%、高平均转运 39 44 %、低平均转运 2 6 76 %和低转运 9 86 %。 18例持续腹透超过 4年的病例中 ,高或高平均转运各 2例、低或低平均转运分别为 4例和 10例 ,生存概率分别为 11 76 %、7 14%、5 7 14%和 5 2 6 3%。其中 7例透析初期和远期腹膜通透性未发生变化 ,9例通透性较前降低 ,另 2例高血压肾病患者腹膜通透性则较前增高。结论 :各种腹膜通透类型均可能长期存活 ,但以低通透性腹膜长期生存概率较高 ,提示更适宜进行长期腹膜透析治疗。长期透析腹膜通透性可保持不变或不同程度降低 ,并观察到高血压肾病长期腹透后通透性较前增加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衰竭 腹膜透析 存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病人行肾移植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琦 秦燕 姚建 《中国血液净化》 2002年第6期12-15,共4页
目的 通过对比分析腹膜透析病人和血液透析病人接受肾移植的术前、术后临床和血生化指标,了解对肾移植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1997年前接受肾移植并定期随访病人共452例,其中由腹透进入肾移植的病人共49例为腹透组,由血液透析进... 目的 通过对比分析腹膜透析病人和血液透析病人接受肾移植的术前、术后临床和血生化指标,了解对肾移植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1997年前接受肾移植并定期随访病人共452例,其中由腹透进入肾移植的病人共49例为腹透组,由血液透析进入肾移植的病人用计算机随机匹配98例为血透组,对二组病人肾移植前后生化指标、肝炎病毒感染率、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移植肾失功、医疗费用等进行评估分析。结果 移植前腹透组血浆白蛋白水平低于血透组,移植后血浆白蛋白水平二组无差异。在达到同样血红蛋白水平,腹透病人所需促红素较低;乙肝、丙肝感染率二组分别为28.57%、2.04%和35.71%、13.27%,腹透组显著低于血透组。术后肾功能恢复情况,移植肾失功率无显著差异。术后感染率腹透组为6.12%低于血透组的12.87%。结论 腹膜透析病人纠正贫血所需促红素量较低,血浆白蛋白水平较低但不影响移植效果。HBV、HCV感染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移植后肾功能恢复和维持,移植肾失功率以及总医疗费用与血透病人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血液透析 肾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糖对人腹膜间皮细胞局部内皮素系统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芳 洪富源 +1 位作者 姚建 黄一新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6年第2期83-87,共5页
目的:研究高浓度葡萄糖对人腹膜间皮细胞(HPMC)局部内皮素系统表达的影响,并应用非特异性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即ETA/ETBR拮抗剂PD142893进行干预,探讨高浓度葡萄糖透析液导致腹膜受损的机制。方法:以人腹膜间皮细胞株(HMrSV5)为研究对象,... 目的:研究高浓度葡萄糖对人腹膜间皮细胞(HPMC)局部内皮素系统表达的影响,并应用非特异性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即ETA/ETBR拮抗剂PD142893进行干预,探讨高浓度葡萄糖透析液导致腹膜受损的机制。方法:以人腹膜间皮细胞株(HMrSV5)为研究对象,采用放免法检测不同时间(12h、24h和48h)、不同浓度(50、100、150、200、250mmol/L)的葡萄糖、甘露醇作用下HPMC分泌的ET-1水平。采用半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局部内皮素系统ET-1、ETAR、ETBR及ECE的基因表达。采用ELISA检测不同浓度ET-1、葡萄糖作用下IL-1β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加入PD142893,观察IL-1β的变化。结果:(1)正常HPMC分泌低水平的ET-1,高浓度的葡萄糖可诱导HPMC分泌ET-1增加,呈时间和剂量依赖。高浓度的甘露醇作用下,HPMC分泌的ET-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未见明显差异。(2)正常HPMC表达完整的ET-1、ETAR、ETBR、ECE mRNA。高糖作用下ET-1、ETAR、ET-BR mRNA表达增强,而高糖对ECE mRNA的表达无明显影响。(3)ET-1、高糖刺激HPMC分泌IL-1β,呈剂量依赖。PD142893可明显减少高糖诱导的IL-1β的分泌。结论:正常HPMC存在局部内皮素系统,高浓度葡萄糖诱导其表达增加,高浓度葡萄糖透析液导致腹膜受损可能部分通过内皮素途径,内皮素可能是导致CAPD患者腹膜纤维化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葡萄糖 腹膜间皮细胞 内皮素-1 IL-1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孢素对系膜细胞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树俭 尚明花 +1 位作者 姚建 谢匡成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3年第4期203-205,T001,共4页
目的 :探讨免疫抑制剂环孢素对肾脏系膜细胞表达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的影响 ,并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系膜细胞株 ,用RT -PCR方法测定不同浓度环孢素 (0 ,2 5 0 ,5 0 0 ,10 0 0ng/ml)作用 2 4h对细胞表达血管紧张素 1型受... 目的 :探讨免疫抑制剂环孢素对肾脏系膜细胞表达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的影响 ,并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系膜细胞株 ,用RT -PCR方法测定不同浓度环孢素 (0 ,2 5 0 ,5 0 0 ,10 0 0ng/ml)作用 2 4h对细胞表达血管紧张素 1型受体 (AT1)mRNA的影响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不同浓度环孢素作用 2 4hAT1蛋白的表达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环孢素 (10 0 0ng/ml)作用 2 4h细胞表达AT1的阳性率。 结果 :环孢素可以促进系膜细胞AT1受体mRNA的表达 ,呈明显剂量依赖效应。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提示环孢素刺激 2 4h细胞表达AT1明显增强 ,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 ,环孢素作用后 ,环孢素组细胞AT1阳性率 (43.4± 4 .0 5 ) % ,较对照组 (2 5 .1± 3.4 2 ) %明显增加 ,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环孢素可以上调系膜细胞血管紧张素 1型受体的表达 ,这可能是体内环孢素激活RAS系统并使其参与肾小球病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孢素 系膜细胞 血管紧张素Ⅱl型受体 表达 影响 体外培养 大鼠 流式细胞术 肾脏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析患者伴发抽搐的病因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于青 张辰珠 姚建 《中国血液净化》 2002年第7期10-12,共3页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伴发神经系统损害的病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36名死亡的慢性肾衰透析患者伴发抽搐的原因。结果 共有15例患者在其疾病发展过程中有抽搐发作,其中6例患者因尿毒症脑病、7例因脑血管意外、2例因严重低钙血...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伴发神经系统损害的病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36名死亡的慢性肾衰透析患者伴发抽搐的原因。结果 共有15例患者在其疾病发展过程中有抽搐发作,其中6例患者因尿毒症脑病、7例因脑血管意外、2例因严重低钙血症引起抽搐。尿毒症脑病多发生于反复腹腔感染,透析不充分的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脑血管意外尤其是脑出血多发生于血液透析患者。结论 透析患者伴发抽搐主要是与中分子物质在体内蓄积、脑血管意外和严重低钙血症有关。应保证透析充分性,积极纠正急慢性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搐 终末期肾病 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物质在脓毒症引发急性肾损伤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佳珺 袁伟杰 《中国血液净化》 2017年第1期11-13,共3页
脓毒症引发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过程中,炎症因子发挥了重要作用。P物质(substance P,SP)具有很强的促炎作用。研究发现脓毒症患者血清中SP明显高于对照组。并有研究发现SP通过增强氧化应激和巨噬细胞浸润促进肾损伤,... 脓毒症引发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过程中,炎症因子发挥了重要作用。P物质(substance P,SP)具有很强的促炎作用。研究发现脓毒症患者血清中SP明显高于对照组。并有研究发现SP通过增强氧化应激和巨噬细胞浸润促进肾损伤,NK1受体(NK1 receptor,NK1R)抑制剂能阻止以上肾损伤。推测SP在脓毒症引发AKI的过程中,通过招募和激活中性粒细胞,促进炎症反应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产生;通过调控不同类型的巨噬细胞,促进炎症、ROS生成,增加免疫抑制;促进肾小管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物质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