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动想象训练促进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功能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孙莉敏 吴毅 +5 位作者 尹大志 范明霞 臧丽丽 胡永善 朱秉 徐一鸣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17-1222,1242,共7页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f MRI)研究脑卒中患者运动想象训练后上肢功能重组潜在的脑重塑机制,为临床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选择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运动想象训练每周5次,每次约30min,共4周,并进行常规康复训练...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f MRI)研究脑卒中患者运动想象训练后上肢功能重组潜在的脑重塑机制,为临床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选择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运动想象训练每周5次,每次约30min,共4周,并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应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量表(FMA-UL)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评估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在4周康复干预前后对患者进行患手被动握拳任务下的f MRI检查,采用组块设计,利用SPM8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感兴趣区(ROI)的个体化分析,统计各ROI区的脑皮质激活情况,比较干预前后对侧感觉运动区(c SMC)的激活变化,分析脑卒中患者的脑重塑模式。结果:4周运动想象干预后脑卒中患者的FM-UL评分从(22.44±11.59)分提高到(39.78±14.03)分(P=0.011)。比较干预前后两次f MRI检查脑皮质SMC区的激活情况,发现9例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呈现出两种不同的皮质重塑模式:一种模式为募集激活,即大部分患者第二次f MRI检查,患手被动任务下c SMC的激活增加(有6例患者);另一种模式是集中激活,即小部分患者第二次f MRI检查,患手被动任务下c SMC的激活虽然是减少的,但其偏侧指数(LI-SMC)却是显著增加的(有3例患者)。结论:运动想象训练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经过4周干预后脑卒中患者存在损伤同侧SMC区的募集激活和集中激活两种脑重塑模式,随着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脑重塑机制逐渐倾向于损伤侧SMC的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磁共振 运动想象训练 脑卒中 感觉运动区 脑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共振脑功能和脑结构成像的TMS线圈定位方法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慧 胡瑞萍 +3 位作者 王梦星 张记磊 陆海锋 杜小霞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6年第11期861-866,共6页
经颅磁刺激(TMS)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TMS线圈准确地定位于相应的脑功能区,是TMS疗效以及对TMS疗效评估的关键。近年来,随着神经导航系统与TMS的结合,极大提高了TMS线圈定位的准确性,但这种多设备的组合有些环境下无法使用,如磁共振扫... 经颅磁刺激(TMS)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TMS线圈准确地定位于相应的脑功能区,是TMS疗效以及对TMS疗效评估的关键。近年来,随着神经导航系统与TMS的结合,极大提高了TMS线圈定位的准确性,但这种多设备的组合有些环境下无法使用,如磁共振扫描时就无法使用导航。由于导航系统价格昂贵,在实际应用中许多TMS并没有整合导航系统,则TMS线圈的定位就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作者在MRI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TMS线圈定位方法。以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MS,rTMS)治疗失语为例,1例脑卒中后失语患者,采集其高分辨率T1结构像以及言语任务功能MRI图像。使用SPM8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得到言语任务相应激活脑区,再用MRIcron软件加入T1结构像和脑激活图,从而构建大脑3D激活图,并在其上确定rTMS刺激部位,标记该部位在MRIcron中坐标,另外在头皮标记一个参照点并记下坐标。根据标记点及其坐标则可确定rTMS刺激部位在头皮的对应点。该方法确定TMS刺激点的整个过程都是在个体自身结构图上进行,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操作简单,便于实现,节约成本,可以灵活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 线圈定位 脑功能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敏性纤维素/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复合水凝胶的固体核磁共振表征及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敏 葛昊 +1 位作者 宋建会 徐敏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422-1430,共9页
利用半互穿网络方法将具有温度响应的高分子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与天然纤维素复合得到温敏性水凝胶.通过固体核磁共振的1H,13C CP/MAS(交叉极化/魔角旋转)和QCP(定量交叉极化)等实验手段对复合凝胶的结构进行了定性及定量研究,... 利用半互穿网络方法将具有温度响应的高分子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与天然纤维素复合得到温敏性水凝胶.通过固体核磁共振的1H,13C CP/MAS(交叉极化/魔角旋转)和QCP(定量交叉极化)等实验手段对复合凝胶的结构进行了定性及定量研究,并利用固体静态变温核磁共振实验和偶极滤波-自旋扩散实验研究了复合凝胶中PNIPAM分子链段的动力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核磁共振 温敏性水凝胶 纤维素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 分子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精度磁共振梯度卡的数字涡流预补偿方法 被引量:2
4
作者 杨帆 徐俊成 +2 位作者 姚守权 李建奇 蒋瑜 《磁共振成像》 CAS 2020年第5期354-359,共6页
目的介绍一种基于高精度梯度卡的数字涡流预补偿方法。材料与方法使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对序列设计的标准梯度波形进行实时计算得到补偿波形,将标准梯度波形和补偿波形分别送入两片独立的数模转换器... 目的介绍一种基于高精度梯度卡的数字涡流预补偿方法。材料与方法使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对序列设计的标准梯度波形进行实时计算得到补偿波形,将标准梯度波形和补偿波形分别送入两片独立的数模转换器(digital-to-analog converter,DAC),对模拟信号进行叠加产生补偿后波形;采用高速时钟和同步触发设计方法,对包含五组时间常数的预补偿波形进行了实时计算。结果在20 bit的DAC基础上实现了优于23 bit的高精度数字涡流预补偿方法;大大缩短了预补偿波形相对触发信号的延时,并保证每次的延时恒定不变。结论经过实验验证,相较于模拟与传统数字涡流预补偿方法,高精度数字方法在涡流预补偿上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梯度 涡流预补偿 预加重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数模转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边核磁共振技术的乳制品品质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苗志英 夏天 +2 位作者 陈珊珊 汪红志 马军山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155-159,共5页
运用单边全开放式核磁共振技术对常见掺假牛乳进行快速检测,并对室温条件下贮藏的市售盒装酸奶进行跟踪监测。在非均匀磁场下采用SGSE-CPMG(static gradient spin echo carr-purcell-meiboom-gill)序列测量各个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记为T... 运用单边全开放式核磁共振技术对常见掺假牛乳进行快速检测,并对室温条件下贮藏的市售盒装酸奶进行跟踪监测。在非均匀磁场下采用SGSE-CPMG(static gradient spin echo carr-purcell-meiboom-gill)序列测量各个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记为T_(2CPMG)),经弛豫校正可得到测试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T_2。研究表明,在恒定梯度磁场中不同掺假比例样品随掺假质量浓度的升高其T_(2CPMG)逐渐增大,经弛豫矫正后盒装酸奶样品T_2峰位的变化可间接反映其新鲜度。运用单边核磁共振技术可实现乳制品品质的快速无损检测,被测样品无需复杂预处理,其系统硬件结构简单可便携(或安装)至现场进行实时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边核磁共振 无损检测 乳制品 横向弛豫时间T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影像中心磁共振成像数据的半监督膝盖异常分类 被引量:1
6
作者 吴洁 张师天 +1 位作者 谢海滨 杨光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16-324,共9页
针对大量数据手工标记的繁重性和单一影像中心磁共振成像(MRI)数据的有限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多影像中心有标签与无标签MRI数据的用于磁共振的半监督学习(MRSSL)方法,并将其应用在膝盖异常分类任务中。首先,运用了数据扩增方法来提供... 针对大量数据手工标记的繁重性和单一影像中心磁共振成像(MRI)数据的有限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多影像中心有标签与无标签MRI数据的用于磁共振的半监督学习(MRSSL)方法,并将其应用在膝盖异常分类任务中。首先,运用了数据扩增方法来提供模型所需的归纳偏置;接着,融合了分类损失项和一致性损失项来约束人工神经网络并使之从数据中提取出具有辨别力的特征;然后,将这些特征用于MRI膝盖异常分类。此外,也提出了对应的仅利用有标签数据的完全监督学习(MRSL)方法。在给出同样的有标签样本时,将MRSL与MRSSL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MRSSL的模型分类性能与泛化性能明显优于MRSL。最后,将MRSSL与其他半监督学习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数据扩增在性能提升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且MRSSL凭借更强的MRI数据包容性取得了最优的膝盖异常分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半监督学习 磁共振成像 多影像中心数据 膝盖异常分类 MRNet数据集 OAI数据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分子钆磁共振对比剂代谢曲线的精确描绘 被引量:1
7
作者 门卫伟 李娜 +3 位作者 余家会 罗淑芳 李建奇 范明霞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0年第3期320-324,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对比剂在祼鼠体内代谢曲线的精确描绘。方法使用ImageJ从DICOM图像中获取裸鼠肝脏感兴趣区信噪比;利用Matlab编程从DICOM Header中读取精确的采集时间;利用水模得到线圈接收信号在轴向空间的校正系数对肝脏信号进行空间... 目的探讨磁共振对比剂在祼鼠体内代谢曲线的精确描绘。方法使用ImageJ从DICOM图像中获取裸鼠肝脏感兴趣区信噪比;利用Matlab编程从DICOM Header中读取精确的采集时间;利用水模得到线圈接收信号在轴向空间的校正系数对肝脏信号进行空间校正。结果实验绘得校正后能正确反映裸鼠肝脏代谢的4类曲线:信号强度、信噪比、信号强度增强率和信噪比增强率代谢曲线。结论经过精确代谢时间测定和空间校正后,信噪比增强率代谢曲线最能反映对比剂在裸鼠体内的实际代谢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代谢曲线 对比剂 空间校正 表面线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M与AFNI在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处理中的应用与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黎才源 马树华 +1 位作者 王兆新 胡治国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77-979,共3页
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在脑功能研究方面应用广泛。目前用于fMRI数据处理与分析的软件很多,以统计参数图(SPM)与功能神经影像分析(AFNI)软件应用最为广泛。本文就SPM和AFNI在fMRI中的应用及二者间的差异作一综述。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统计参数图 功能神经影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度非均匀磁场下的低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苗志英 夏天 +1 位作者 汪红志 马军山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5-228,共14页
传统的磁共振成像设备系统庞大笨重、价格昂贵、检查噪声大、摆位困难等,因此限制其普及应用,而低场可移动式磁共振成像设备可以克服这些缺点。传统核磁共振成像采取大磁体包围小样品的模式,对高度均匀磁场环境(<5×10^(-6)/40 m... 传统的磁共振成像设备系统庞大笨重、价格昂贵、检查噪声大、摆位困难等,因此限制其普及应用,而低场可移动式磁共振成像设备可以克服这些缺点。传统核磁共振成像采取大磁体包围小样品的模式,对高度均匀磁场环境(<5×10^(-6)/40 mm DSV)中的样品进行成像,相应的硬件设计和许可技术相对都比较成熟和完善。开放式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基于极度不均匀的磁场条件(>1 000×10^(-6)/mm DSV),相关的硬件设计、成像技术与传统的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差距很大,难度也急剧增加。全面论述低场开放式磁共振成像技术的起源、发展、关键技术,包括磁体、射频线圈、梯度线圈等硬件和射频脉冲设计、成像序列、图像后处理等方法,旨在为可移动式核磁共振成像设备的研发抛砖引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度非均匀场核磁共振成像 低场核磁共振成像 非常规核磁共振成像 低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功能成像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9
10
作者 杜小霞 秦朝霞 《磁共振成像》 CAS 2019年第10期721-726,共6页
磁共振功能成像一般指基于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它反映了任务诱导或自发调节神经代谢引起的脱氧血红蛋白浓度变化.自1990年成立以来,功能磁共振成像作为一种具有良好空间分辨率的非侵入性工具,被广泛应用于认知神经科学、临... 磁共振功能成像一般指基于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它反映了任务诱导或自发调节神经代谢引起的脱氧血红蛋白浓度变化.自1990年成立以来,功能磁共振成像作为一种具有良好空间分辨率的非侵入性工具,被广泛应用于认知神经科学、临床精神病学/心理学和手术前规划等领域的大量研究中;功能磁共振成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并应用于监测治疗或研究药理作用.最近,模式分类和其他统计方法也应用于功能成像的数据分析,磁共振功能成像在实时反馈中快速发展,未来将更多地参与临床医学.笔者综述了功能磁共振成像的方法、功能磁共振的应用和未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磁共振成像 脑功能 认知神经科学 精神疾病 血氧水平依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离子电池中的磁共振:从核磁共振(NMR)到电子顺磁共振(EPR)
11
作者 胡炳文 李超 +1 位作者 耿福山 沈明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8-112,共15页
金属离子电池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金属离子电池里的电极材料研究是提高电池性能的关键。因此,深刻理解电极材料的结构-性能关系,有助于提高材料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磁共振,包括核磁共振(NMR)和电子顺磁共振(EPR),在过去的三十年... 金属离子电池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金属离子电池里的电极材料研究是提高电池性能的关键。因此,深刻理解电极材料的结构-性能关系,有助于提高材料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磁共振,包括核磁共振(NMR)和电子顺磁共振(EPR),在过去的三十年中不断得到改进,并逐渐成为研究电极材料结构性能关系的重要技术之一。本文总结了我们课题组在几种有趣的电极材料上的磁共振研究进展,阐释了NMR和EPR在电极材料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将有助于把握磁共振技术对电池研究的重要价值,促进磁共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核磁共振 电子顺磁共振 电池 正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组学用于磁共振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与非显著性前列腺癌鉴别诊断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美玲 张敬 +4 位作者 张玉东 侯莹 宋阳 谢海滨 杨光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61-265,共5页
目的:本文研究不同的影像组学特征和多参数磁共振成像中不同序列的组合对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的影响。方法:利用开源数据集PROSTATEx,从T2加权图像、高b值扩散加权图像(DWI,b=800s/mm2)和表观扩散系数图像(ADC)中,分别提取灰... 目的:本文研究不同的影像组学特征和多参数磁共振成像中不同序列的组合对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的影响。方法:利用开源数据集PROSTATEx,从T2加权图像、高b值扩散加权图像(DWI,b=800s/mm2)和表观扩散系数图像(ADC)中,分别提取灰度和纹理两大类图像特征,使用177例数据(显著性癌:非显著性癌=48:129)进行建模,并用另外75例数据(显著性癌:非显著性癌=20;55)进行测试。针对训练集进行建模时,选用SMOTE方法进行数据均衡化,并用皮尔逊相干系数和方差分析进行特征选择,逻辑回归作为分类器,使用五折交叉验证法来选择确定模型。评价方法选用接收者操作特性曲线(ROC)和曲线下面积(AUC)。结果:本研究发现使用三个序列的灰度特征和纹理特征进行建模时,测试集的AUC能够达到0.82。结论:本研究发现弥散图像序列的灰度特征和纹理特征能建立较好的诊断模型,在临床中为显著性前列腺癌的诊断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前列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运动员脑白质的变化:基于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研究(英文) 被引量:3
13
作者 沈国华 张剑 +3 位作者 王慧 吴殷 曾雨雯 杜小霞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4-101,共8页
前人的研究发现运动技能的学习能够导致脑白质和灰质结构发生相应的改变.然而长期的篮球技能的学习是否能导致脑白质可塑性的变化,目前还不明确.本文利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研究了大学生篮球运动员和非运动员之间脑白质的差异.一共15名... 前人的研究发现运动技能的学习能够导致脑白质和灰质结构发生相应的改变.然而长期的篮球技能的学习是否能导致脑白质可塑性的变化,目前还不明确.本文利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研究了大学生篮球运动员和非运动员之间脑白质的差异.一共15名大学生篮球运动员和15名非运动员参与本次实验.利用FSL软件和TBSS方法分析磁共振数据,从而获得两组人群脑白质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相比非运动员,篮球运动员脑白质中的水分子扩散系数的各向异性参数FA表现为局部升高;这些显著升高的区域主要在右侧颞中回、双侧枕中回、右侧额中回、右侧额叶部分区域、右侧中央前回、左侧岛叶和海马旁回.而这些有变化的脑区域均参与运动训练和运动技能的学习.研究结果提示,这些脑白质的改变和运动训练存在内在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训练 扩散张量成像 白质 运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MHC方法的青少年网络成瘾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旻明 廖祥鹏 +2 位作者 赵智勇 范明霞 颜崇淮 《磁共振成像》 CAS 2019年第4期268-273,共6页
目的基于体素-镜像同伦连接(voxel-mirrored homotopic connectivity,VMHC)技术研究网络成瘾青少年大脑半球功能连接的改变。材料与方法收集18名网络成瘾青少年以及18名配对正常对照组被试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以及结构像数据,获... 目的基于体素-镜像同伦连接(voxel-mirrored homotopic connectivity,VMHC)技术研究网络成瘾青少年大脑半球功能连接的改变。材料与方法收集18名网络成瘾青少年以及18名配对正常对照组被试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以及结构像数据,获取基于VMHC方法计算的被试大脑半球间的功能连接,分析组间VMHC差异以及差异脑区平均VMHC值与被试上网时间的关系,并分析VMHC对网络成瘾的诊断意义。结果网瘾组内侧前额叶VMHC显著增强(VMHC值_(网瘾组)=0.45,VMHC值_(对照组)=0.29,P<0.001),该脑区平均VMHC值与网瘾组被试周上网时间具有显著正相关(r=0.48,P=0.003)。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结果显示内侧前额叶平均VMHC值对于网瘾青少年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0.86,最佳阈值=0.41,敏感度为72%,特异度为94%]。结论内侧前额叶增强的VMHC值提示网瘾青少年两半球间功能连接改变,并为网络成瘾的诊断提供了客观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成瘾 青少年 功能磁共振成像 体素-镜像同伦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注意力区域不同组分特征的磁共振成像前列腺癌包膜侵犯诊断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一鸿 侯莹 +4 位作者 包婕 王成龙 宋阳 张玉东 杨光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9-43,66,共6页
目的从磁共振图像中分别提取可能发生包膜侵犯区域的不同组分的组学特征,用来帮助诊断前列腺癌的包膜侵犯。材料与方法一共选取了718例前列腺癌患者的T2和ADC数据,分为训练集574例和测试集144例。手动勾画腺体和癌灶ROI,并根据两者位置... 目的从磁共振图像中分别提取可能发生包膜侵犯区域的不同组分的组学特征,用来帮助诊断前列腺癌的包膜侵犯。材料与方法一共选取了718例前列腺癌患者的T2和ADC数据,分为训练集574例和测试集144例。手动勾画腺体和癌灶ROI,并根据两者位置关系计算注意力ROI。将注意力ROI分为背景、腺体和癌灶三个部分分别提取组学特征组合建模。通过ROC、AUC、混淆矩阵和决策曲线对模型进行分析。结果使用腺体和癌灶ROI建立的模型在训练集上AUC为0.740和0.742,测试集上的AUC为0.746和0.755。注意力ROI模型AUC在训练集上为0.732,在测试集上提高到0.766。注意力子区域特征组合建模的结果最好,可以将训练集和测试集AUC提升到0.794和0.792。结论相较于通过腺体或癌灶建立的影像组学模型,使用可能侵犯区域子区域建模能更好地预测前列腺癌的包膜侵犯,可以为临床包膜侵犯的诊断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磁共振成像 前列腺癌 包膜侵犯 注意力感兴趣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夜间遗尿症儿童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高婷婷 王梦星 +4 位作者 汤伟 董辽 杨光 杜小霞 马骏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1-75,共5页
目的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来探究夜间遗尿症(nocturnal enuresis,NE)儿童的自发脑活动改变机制。材料和方法招募NE患者37例和性别、年龄和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对照(... 目的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来探究夜间遗尿症(nocturnal enuresis,NE)儿童的自发脑活动改变机制。材料和方法招募NE患者37例和性别、年龄和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对照(health control,HC)组37例,所有受试者接受rs-fMRI扫描,通过静息态数据计算NE患者组以及HC组的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和度中心性(degree centrality,DC),使用t检验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提取组间有差异脑区的DC值和ReHo值,与临床指标及《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hildren’s Sleep Habits Questionnaire,CSHQ)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HC组相比,NE患者组在前扣带回、海马旁回的DC值降低,前扣带回ReHo值降低。海马旁回的DC值与异态睡眠的评分呈正相关(P=0.045,r=0.256),与CSHQ总分呈正相关(P=0.010,r=0.062)。结论研究表明NE儿童其静息状态下局部脑功能活动降低,可能与NE的病理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遗尿症 局部一致性 度中心性 磁共振成像 海马旁回 前扣带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核磁共振观察白藜芦醇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急性期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曹瑞 吴毅 +4 位作者 张峰 贾杰 胡永善 范明霞 李建奇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59-364,共6页
目的:采用核磁共振(MRI)动态观测白藜芦醇预处理对大鼠局部脑缺血4h和24h时脑水肿和梗死脑组织体积的影响。方法: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白藜芦醇预处理组(简称预处理组,n=10)和对照组(n=10)。预处理组手术前10天,每日按照30 mg/kg腹腔注射... 目的:采用核磁共振(MRI)动态观测白藜芦醇预处理对大鼠局部脑缺血4h和24h时脑水肿和梗死脑组织体积的影响。方法: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白藜芦醇预处理组(简称预处理组,n=10)和对照组(n=10)。预处理组手术前10天,每日按照30 mg/kg腹腔注射白藜芦醇溶液。对照组给予同等体积的白藜芦醇溶剂注射10天。10日后行左侧大脑中动脉永久缺血术(MCAO)。术后4 h和24 h分别采用MRI对大鼠纹状体区和顶颞叶区进行T1-SE、T2-TSE、T2-map-SE以及DW-EPI序列的扫描。采用ImageJ软件分析扫描图像中4个感兴趣区域(左侧纹状体、顶颞叶,右侧纹状体、顶颞叶)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T2横向弛豫时间(T2-relaxation time,T2RT)值的变化。术后24 h处死大鼠,TTC(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脑片,UTHSCSA Image Tool软件计算梗死脑组织体积的比例。结果:①预处理组大鼠缺血4 h时纹状体和顶颞叶相对ADC值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左侧T2RT值显著减小(P<0.05)。②预处理组大鼠缺血24 h时纹状体和顶颞叶相对ADC值较对照组均显著增加(P<0.01),左侧T2RT值也显著减小(P<0.05)。③预处理组大鼠梗死组织脑体积比例为0.313±0.047,对照组为0.396±0.021。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白藜芦醇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后4 h和24 h时均有减轻脑水肿的作用,并且可以有效减少脑梗死体积,从而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脑缺血 DWI ADC T2R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U-Net的关节滑膜磁共振图像的分割 被引量:8
18
作者 魏小娜 邢嘉祺 +4 位作者 王振宇 王颖珊 石洁 赵地 汪红志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340-3345,共6页
为了准确诊断滑膜炎患者病情,医生主要依靠手工标注和勾画的方法来提取磁共振图像(MRI)中的滑膜增生区域,该方法耗时长、效率低,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且图像信息利用率低。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关节滑膜分割算法,即2D ResU-net分割... 为了准确诊断滑膜炎患者病情,医生主要依靠手工标注和勾画的方法来提取磁共振图像(MRI)中的滑膜增生区域,该方法耗时长、效率低,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且图像信息利用率低。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关节滑膜分割算法,即2D ResU-net分割算法。首先,将残差网络(ResNet)中的两层结构的残差块融入到U-Net中,构建2D ResU-net;然后,将样本数据集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而后对训练集进行数据增广;最后,将增广后的所有训练样本用于网络模型的训练。为了检测模型的分割效果,选取测试集中含滑膜炎的断层图像进行分割测试,最终平均分割精度指标可达到:Dice相似系数(DSC)69.98%,交并比(IOU)指标79.90%,体积重叠误差(VOE)系数12.11%。与U-Net算法相比,2D ResU-net算法的DSC系数提升了10.72%,IOU指标升高了4.24%,VOE系数降低了11.57%。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于MRI图像中的滑膜增生区域可以实现较好的分割效果,能够辅助医生对病情做出及时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膜炎 磁共振图像 医学图像分割 数据增广 U-N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核磁共振研究纤维素凝胶/聚ε-己内酯复合材料的结构与分子运动 被引量:1
19
作者 侯立峰 黄海龙 +1 位作者 杨仲丽 徐敏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85-594,共10页
利用固体核磁共振方法对纤维素凝胶(CG)/聚ε-己内酯(PCL)复合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研究了其在温度变化过程中的分子运动,阐释了CG与PCL之间的相互影响。变温氢谱显示,与纯PCL相比,复合材料的谱图存在明显的宽化现象,表明CG和PCL两种组... 利用固体核磁共振方法对纤维素凝胶(CG)/聚ε-己内酯(PCL)复合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研究了其在温度变化过程中的分子运动,阐释了CG与PCL之间的相互影响。变温氢谱显示,与纯PCL相比,复合材料的谱图存在明显的宽化现象,表明CG和PCL两种组分之间存在很强的偶极相互作用。质子的自旋-自旋弛豫时间表明,PCL与CG之间相互影响,PCL组分受到CG组分的限制,运动能力大大降低;而CG组分受到PCL组分的影响,分子运动反而变得稍有活跃。这种相互作用造成了复合材料强度、韧性以及耐热性的大幅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聚Ε-己内酯 固体核磁共振 分子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磁共振技术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堃 钱巧云 宁瑞鹏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20-1023,共4页
介入磁共振(MR)是一种借助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导引手术的新型治疗方式。尽管产品化MR介入系统早已问世,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面临许多技术挑战。该文先从MR兼容性、成像实时性和图像质量等方面进行探讨,然后以MR测温技术为例,具体分析了... 介入磁共振(MR)是一种借助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导引手术的新型治疗方式。尽管产品化MR介入系统早已问世,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面临许多技术挑战。该文先从MR兼容性、成像实时性和图像质量等方面进行探讨,然后以MR测温技术为例,具体分析了测温成像中面临的一些技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磁共振 磁共振兼容性 成像实时性 图像质量 磁共振测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