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新泾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5年随访的前瞻性调查研究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黄斑水肿的好转及促进因素 被引量:7
1
作者 金佩瑶 彭金娟 +5 位作者 邹海东 许迅 张皙 王伟伟 傅炯 白雪林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25-1030,共6页
背景 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长期随访过程中发现,部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和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患者未经眼底激光光凝、内眼手术或眼内药物治疗眼底病变可好转,但其影响因素尚不清楚.目的 探讨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DR和DME自行好转的发... 背景 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长期随访过程中发现,部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和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患者未经眼底激光光凝、内眼手术或眼内药物治疗眼底病变可好转,但其影响因素尚不清楚.目的 探讨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DR和DME自行好转的发生率及促好转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方法,于2007-2012年对上海市新泾社区中符合纳入标准的77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连续5年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随访,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对患者行全身体格检查、实验室血生化指标检查、眼部检查和眼底照相,眼底照片读片采用盲法.采用国际临床分类方法和视网膜玻璃体增生情况将DR分为无明显DR和轻、中、重度非增生性DR及增生性DR;并将DME分为无、轻度、中度和重度DME.将DR好转和DME好转作为2个结局变量,好转为仅接受全身用药者至少一眼终末DR或DME分级较基线时下降至少1级且对侧眼DR无进展.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判断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糖尿病发病年龄、糖尿病病程、肥胖及血肌酐、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对结局变量的影响.结果 2007年基线调查时发现DR患者456例,其中139例患者5年后至少1眼DR好转,好转率为30.48%.基线检查低HbA1c水平和低血肌酐水平是DR好转的促进因素[HbA1c:优势比(OR)=0.53,95%可信区间(CI)]:0.45 -0.63,P<0.01;血肌酐:OR=0.98,95% CI:0.97 -0.99,P<0.01).基线调查时发现DME 158例,其中20例5年后至少1眼好转,好转率为12.66%.高基线血糖水平是DME好转的唯一、独立影响因素(OR=1.47,95% CI:1.14-1.91,P<0.01).结论 降低2型糖尿病DR患者的血糖和血肌酐水平有助于DR好转,快速降低血糖水平有助于DME的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涛 邹海东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51-654,共4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病理生理过程复杂,机制主要涉及有炎症、羰基化终产物、氧化应激和蛋白激酶C等通路。这些机制导致视网膜内各种反应呈瀑布样失控发生,最终引起视网膜病变。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PPAR-γ)作为代谢稳...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病理生理过程复杂,机制主要涉及有炎症、羰基化终产物、氧化应激和蛋白激酶C等通路。这些机制导致视网膜内各种反应呈瀑布样失控发生,最终引起视网膜病变。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PPAR-γ)作为代谢稳态与脂肪细胞分化重要的调节分子之一,其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子结构等都对其功能与作用方式产生重要影响,已被证明可以抑制炎症因子、抗新生血管及纤维化、抗氧化、胰岛素增敏、抗凋亡,延迟甚至预防DR发生及发展。本文就PPAR-γ的结构和功能与其在DR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作用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