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妆品皮肤保湿功能评价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37
1
作者 王学民 江以宏 +5 位作者 周玉田 张明 张清祥 王海俊 林银芬 乐嘉豫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3-75,共3页
为了寻找一种操作简便和科学性较强的化妆品原料及成品人体皮肤保湿功能评价方法 ,作者运用Corneometer 在 6组共 175名健康受试者中对 2 7种试验物 (7种具有保湿功能的化妆品原料和 5种有保湿功能的成品 )进行检测并将结果分析研究 ,... 为了寻找一种操作简便和科学性较强的化妆品原料及成品人体皮肤保湿功能评价方法 ,作者运用Corneometer 在 6组共 175名健康受试者中对 2 7种试验物 (7种具有保湿功能的化妆品原料和 5种有保湿功能的成品 )进行检测并将结果分析研究 ,建立了一种皮肤保湿功能的客观评价方法。发现该方法完全能分辨各种不同原料和成品保湿功能的大小 ,而且适用于各种剂型。提示用Corneometer 来评价保湿功能是一种具有较高敏感性、重复性和适用性的客观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妆品 皮肤保湿功能 评价方法 研究 原料 护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umann皮肤分型问卷在中国的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学民 谈益妹 +4 位作者 周玉田 吴琰瑜 邹颖 程英 叶曼莉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550-552,共3页
目的:用Baumann皮肤分型问卷判定皮肤类型和对相应客观参数的测试,验证其准确性和适用性。方法:选取326名符合要求的健康女性志愿者,分5个年龄组,分别用Baumann皮肤分型的4套问卷进行皮肤分型调查和单一问题自我皮肤类型判定,分别测定... 目的:用Baumann皮肤分型问卷判定皮肤类型和对相应客观参数的测试,验证其准确性和适用性。方法:选取326名符合要求的健康女性志愿者,分5个年龄组,分别用Baumann皮肤分型的4套问卷进行皮肤分型调查和单一问题自我皮肤类型判定,分别测定客观参数。用SPSS11.5软件分析问卷/问题调查结果和客观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油性/干性问卷判定的皮肤类型和皮脂测定有良好的相关性(P<0.01),其余3套评定结果和对应的皮肤生物物理参数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单一问题调查中,油性/干性皮肤分型和皮肤水分测定结果、敏感型/耐受型皮肤分型和刺痛试验分值呈现良好的相关性(P<0.05),而色素型/非色素型、皱纹型/紧致型皮肤和黑色素指数、皱纹参数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Baumann皮肤分型问卷并不适合中国人的皮肤分型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umann皮肤分型问卷 皮肤水分/油分/黑色素/皱纹/敏感性 适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对紫外线红斑反应敏感度的季节因素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袁肖海 王学民 +3 位作者 周玉田 吴佩兰 谈益妹 袁超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45-147,共3页
目的:比较春夏秋冬4个季节不同部位皮肤对紫外线红斑反应的敏感性,了解皮肤紫外线红斑反应敏感度的影响因素。方法:春夏秋冬4个季节分别在40名受试者的前臂伸侧(曝光部位)和上臂屈侧(非曝光部位)使用中波紫外线(UVB)(181.44、140.40、88... 目的:比较春夏秋冬4个季节不同部位皮肤对紫外线红斑反应的敏感性,了解皮肤紫外线红斑反应敏感度的影响因素。方法:春夏秋冬4个季节分别在40名受试者的前臂伸侧(曝光部位)和上臂屈侧(非曝光部位)使用中波紫外线(UVB)(181.44、140.40、88.56、56.16mJ)及长波紫外线(UVA)+UVB(13.49J/364.80mJ,9.91J/273.60mJ,6.62J/190.00mJ,4.45J/125.40mJ)各4个剂量进行照射。照射前及照射后10min、24h、48h、第7天、第14天进行临床评分和使用Mexameter(皮肤黑素和血红素测定仪)进行检测,计算皮肤红斑指数改变率(EIR)。结果:①非曝光部位红斑反应强度在春季显著大于其他季节(P<0.05),与非曝光部位的四季皮肤基础色素情况完全一致,且具有相关性(P<0.05)。②春季和其他3个季节间曝光部位红斑反应强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季中春季对紫外线红斑反应的敏感性最高。表皮中黑素含量会影响皮肤对紫外线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线 色素 皮肤 季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图像分析在轻度皮肤刺激反应评判中的运用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学民 江以红 +4 位作者 王海俊 周玉田 张清祥 林银芬 乐嘉豫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37-339,共3页
作者借助Photoshop来分析评判轻度皮肤刺激反应。每个受试区用皮肤分光光度测量仪检测,并在试验前后在设定的条件下摄取图像,临床评估则按ICDRG标准。所有图像用图像分析表在GreyscaleRGB,CMYK和Lab模式下进行。结果在各个光亮度或... 作者借助Photoshop来分析评判轻度皮肤刺激反应。每个受试区用皮肤分光光度测量仪检测,并在试验前后在设定的条件下摄取图像,临床评估则按ICDRG标准。所有图像用图像分析表在GreyscaleRGB,CMYK和Lab模式下进行。结果在各个光亮度或灰度值同皮肤反应程度呈良好的线性相关(r<-0.996,p<0.05)。同样皮肤分光光度测量仪所测L和a值与各种模式的光亮度和RGB模式和R和Lab的a值也是呈很好的线性相关r>0.990,P<0.05)。作者认为用Photoshop进行图像分析和皮肤分光光度测量仪同样敏感和科学,不失为一种简便易行的皮肤客观评价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刺激反应 分光光度法 计算机图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地区敏感性皮肤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9
5
作者 余玲玲 王学民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03-406,共4页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敏感性皮肤(SS)在正常人群的发病率、人们的认知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上海地区年满18岁的正常人群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1 272例,44.4%的被调查者觉得自己不是SS,25.8%不确定自己是否是SS,29.8...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敏感性皮肤(SS)在正常人群的发病率、人们的认知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上海地区年满18岁的正常人群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1 272例,44.4%的被调查者觉得自己不是SS,25.8%不确定自己是否是SS,29.8%自我评估是SS:其中20.6%觉得自己是轻度SS,9.0%自我评估为中度SS,只有0.2%觉得自己是重度SS。18.2%男性自我评估为SS,31.9%女性自我评估为SS,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自我评估为SS的人群年龄在18~29岁、30~49岁和≥50岁3个年龄组的比例分别为32.6%、26.6%和21.6%,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海地区人群较为敏感的影响因素为在冬季使用洁面剂、酒精饮料、风、温度的变化和光照。结论:女性自我评估为SS的比例高于男性,随着年龄的增大,自我评估为SS的比例降低:问卷是评价SS较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敏感性皮肤 问卷调查 上海地区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地区女性自我感知性头皮与面部皮肤敏感的差异性调查 被引量:12
6
作者 孙丽囡 王学民 +1 位作者 李秀玲 马亚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57-160,共4页
目的:了解在上海女性人群中自我感知性面部皮肤敏感(self-perceived sensitive facial skin,SPSS)与自我感知性头皮敏感(self-perceived sensitive scalp,SPSP)的发生率、症状、诱因及严重程度的差异。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337名... 目的:了解在上海女性人群中自我感知性面部皮肤敏感(self-perceived sensitive facial skin,SPSS)与自我感知性头皮敏感(self-perceived sensitive scalp,SPSP)的发生率、症状、诱因及严重程度的差异。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337名上海地区18~60岁健康的女性进行调查,使用通用量化标尺(generalLabeled Magnitude Scale,gLMS)对二者的严重程度进行自我评估。结果:总共完成337例调查。SPSP的发生率略高于SPSS,二者在各年龄段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SS最主要的诱发因素是干燥(78.16%),最主要的症状是紧绷感(73.56%);SPSP最常见的诱发因素也是干燥(60.50%),最常见的症状是瘙痒(79.83%);SPSS自我评估的严重程度高于SPSP(P<0.05),但对于既有SPSS又有SPSP的同一人群而言,二者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SS和SPSP的严重程度与年龄无相关性。结论:在上海地区健康的女性人群中近一半自我感知其皮肤有一定程度敏感,而该人群中近半数既有SPSS又有SPSP。SPSP的发生率略高于SPSS,二者的诱发因素及表现亦存在差异,但SPSS自我评估的严重程度高于SPS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gLMS可以精确地评估皮肤的敏感程度并进行有效的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敏感性皮肤 敏感性头皮 通用量化标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地区化妆品所致接触性皮炎的致病成分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秦鸥 王学民 +2 位作者 谈益妹 胡蔚毅 程英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625-627,共3页
目的 :明确上海地区化妆品不良反应的主要致病成分,为化妆品不良反应起到预警作用并提供客观的风险评估依据。方法:于2013—2015年在上海使用化妆品变应原C-1000系列对343例调查对象进行斑贴试验,包括125例化妆品皮肤病患者和218例化妆... 目的 :明确上海地区化妆品不良反应的主要致病成分,为化妆品不良反应起到预警作用并提供客观的风险评估依据。方法:于2013—2015年在上海使用化妆品变应原C-1000系列对343例调查对象进行斑贴试验,包括125例化妆品皮肤病患者和218例化妆品消费者。结果:阳性率前5位的变应原分别为甲基异噻唑啉酮、硫柳汞、Cl+Me-异噻唑、虫胶和六氢-1,3,5,-三(2-羟乙基)三嗪。将化妆品变应原系列分为14个类别,阳性率前5位的类别分别为着色剂、防腐剂、芳香剂、表面活性剂和杀菌剂。≤45岁人群的变应原阳性率显著高于>45岁人群。结论:上海地区最易引起化妆品皮肤病的变应原分别为甲基异噻唑啉酮、硫柳汞、Cl+Me-异噻唑、虫胶和六氢-1,3,5,-三(2-羟乙基)三嗪。≤45岁人群为化妆品皮肤病的高危发病人群,应避免接触化妆品变应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妆品不良反应 化妆品皮肤病 斑贴试验 化妆品系列变应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颜色客观评估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8
8
作者 程英 王学民 袁肖海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24-426,共3页
目的:通过比较皮肤科学和化妆品研究领域常用的两种皮肤颜色仪器测量方法,为临床和科研提供实际应用指导。方法:应用三刺激值色度计(MinoltaChromameterCR200)和窄谱反射分光光度计(MexameterMX16及MX18)先定量测定标准色板和志愿者皮... 目的:通过比较皮肤科学和化妆品研究领域常用的两种皮肤颜色仪器测量方法,为临床和科研提供实际应用指导。方法:应用三刺激值色度计(MinoltaChromameterCR200)和窄谱反射分光光度计(MexameterMX16及MX18)先定量测定标准色板和志愿者皮肤颜色,然后再比较这些仪器在体内外测定的重复性、敏感性以及相关性。结果:这3种仪器在体内外都表现出重复性高(CV=0.01%~3.32%)、敏感性好。MexameterMX16及MX18在体外及人体都有显著相关性(P<0.01)。两种型号的Mexameter与ChromameterCR200间也显著相关(P<0.01)。结论:3种仪器都能准确地表现皮肤颜色。L*、b*、MI适合色素沉着测定,而a*、EI则更适合测定皮肤的红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色 皮肤 三刺激值色度计 窄谱反射分光光度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流感觉阈值在诊断神经源性敏感性皮肤中的意义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淑媛 王学民 +4 位作者 高延瑞 陈双瑜 刘小萍 董亚琪 樊国彪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电流感觉阈值(CPT)在诊断神经源性敏感性皮肤中的意义。方法:初步筛选60名自我感知为敏感性皮肤的受试者,再分别采用乳酸试验、辣椒素试验半主观评判阳性和阴性结果进行分组,乳酸试验或辣椒素试验阳性为敏感性皮肤,二者均为阴... 目的:探讨电流感觉阈值(CPT)在诊断神经源性敏感性皮肤中的意义。方法:初步筛选60名自我感知为敏感性皮肤的受试者,再分别采用乳酸试验、辣椒素试验半主观评判阳性和阴性结果进行分组,乳酸试验或辣椒素试验阳性为敏感性皮肤,二者均为阴性为正常对照组。其中辣椒素试验阳性提示神经源性敏感性皮肤,并采用CPT检测方法评估各组神经敏感性。结果:辣椒素试验阳性组和正常对照组CPT值在5Hz频率下分别为(6.67±6.37)和(11.90±8.37),250Hz频率下分别为(12.67±7.61)和(26.33±13.75),2个频率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辣椒素试验可以反映皮肤神经敏感性的改变,CPT测试可以客观地反映皮肤神经敏感性改变的程度。故辣椒素试验结合CPT测试可以评估皮肤神经敏感性。敏感性皮肤与无髓鞘C和有髓鞘Aδ两种神经纤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试验 辣椒素试验 电流感觉阈值 皮肤神经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刺痛反应对玫瑰痤疮患者局部皮肤敏感性的评价 被引量:14
10
作者 吴琰瑜 王学民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39-440,共2页
关键词 玫瑰痤疮 乳酸刺痛试验 敏感性皮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生物物理参数与UVB皮肤反应的相互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学民 周玉田 +1 位作者 谈益妹 江以宏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41-143,共3页
关键词 中波紫外线 皮肤反应 生物物理参数 皮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微生物群系的形成、发展及免疫调节 被引量:11
12
作者 高延瑞 王学民 刘小萍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771-773,共3页
皮肤作为机体与外环境的直接界面,不仅起着重要的屏障作用,同时也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该文通过相关文献系统回顾,阐述了皮肤微生物群系的组成、特点,探讨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旨在为今后皮肤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皮肤屏障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地区女性不同年龄和部位的头皮生物物理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马黎 秦鸥 +1 位作者 王学民 谈益妹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555-558,共4页
目的:探讨上海地区女性不同年龄和部位的头皮生物物理特性。方法:将志愿者分为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使用非创伤检测仪器分别检测头皮的顶部和枕部生理参数,包括经表皮水分丢失、角质层含水量、pH值、油脂分泌、经皮氧气和二氧化碳分... 目的:探讨上海地区女性不同年龄和部位的头皮生物物理特性。方法:将志愿者分为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使用非创伤检测仪器分别检测头皮的顶部和枕部生理参数,包括经表皮水分丢失、角质层含水量、pH值、油脂分泌、经皮氧气和二氧化碳分压。结果:头皮枕部的经表皮水分丢失、pH值和油脂分泌低于顶部,角质层含水量和经皮氧分压高于顶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头皮顶部角质层含水量随年龄增加而增高,油脂分泌随年龄增加而降低。结论:上海地区女性头皮在不同年龄和部位具有特征性的生物及物理参数,应根据具体情况对头皮进行日常护理,以预防头皮相关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皮 生物及物理特性 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多芬乳霜香块安全性和功能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学民 周玉田 +5 位作者 谈益妹 江以宏 张清祥 袁肖海 林银芬 储蕙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01-303,共3页
对多芬乳霜香块通过皮肤封闭型斑贴试验和人体模拟皮肤使用试验,借助经典的皮肤科医师临床评判法和皮肤非创伤性检查方法进行全面评估,并以其它两种市售润肤香皂进行对照临床研究,采用pH值、皮肤表面皮脂量、表皮水合量及经表皮失水率... 对多芬乳霜香块通过皮肤封闭型斑贴试验和人体模拟皮肤使用试验,借助经典的皮肤科医师临床评判法和皮肤非创伤性检查方法进行全面评估,并以其它两种市售润肤香皂进行对照临床研究,采用pH值、皮肤表面皮脂量、表皮水合量及经表皮失水率来评判多芬乳霜香块对皮肤酸碱度、皮肤亲水性脂膜、皮肤水份含量以及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再配合临床经验评判,提示多芬乳霜香块具有可靠的安全性和明显的润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芬乳霜香块 皮肤斑贴试验 模拟皮肤使用试验 安全性 皮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37与白介素-18在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邹颖 顾军 王学民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71-273,共3页
目的 :探讨特应性皮炎(AD)患者的血清白介素(IL)-18及IL-37与AD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45例AD患者和30例健康人外周血IL-18和IL-37浓度,分析其水平差异及与疾病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D组与... 目的 :探讨特应性皮炎(AD)患者的血清白介素(IL)-18及IL-37与AD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45例AD患者和30例健康人外周血IL-18和IL-37浓度,分析其水平差异及与疾病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D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血清IL-18和IL-37水平显著增高,与欧洲特应性皮炎评分标准(SCORAD)评分呈正相关。IL-18和IL-37水平呈正相关。在轻、中及重度AD患者组中,IL-18水平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L-37在轻度与重度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L-18和IL-37水平可能是AD病情发展的重要指标,二者在AD病程中共同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炎 特应性 白介素-18 白介素-3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性检测技术在寻常型痤疮疗效早期评价中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江文才 徐雅菲 +2 位作者 周宏 江长清 谈益妹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601-605,共5页
目的:探讨无创性检测技术在轻、中度寻常型痤疮治疗早期效果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Pillsbury分级标准,招募Ⅰ级和Ⅱ级寻常型痤疮患者120例,按要求使用一款祛痘护肤品7 d,并分别于使用前、使用3 d和7 d后应用无创性技术检测皮肤生... 目的:探讨无创性检测技术在轻、中度寻常型痤疮治疗早期效果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Pillsbury分级标准,招募Ⅰ级和Ⅱ级寻常型痤疮患者120例,按要求使用一款祛痘护肤品7 d,并分别于使用前、使用3 d和7 d后应用无创性技术检测皮肤生理参数,并计数炎性丘疹数量。结果:共有90例合格志愿者完成了试验,其中Ⅰ级48例,Ⅱ级42例。治疗7 d后,炎性丘疹数量呈下降趋势,其中Ⅰ级痤疮患者与治疗前比较炎性丘疹数量显著减少(P<0.05)。Ⅰ级和Ⅱ级患者治疗7 d后,经皮水分丢失(TEWL)值分别由治疗前的(18.8±7.9)g·m^-2·h^-1和(17.5±6.2)g·m^-2·h^-1降至(14.7±4.5)g·m^-2·h^-1和(15.7±4.6)g·m^-2·h^-1,紫外线诱导红色荧光(UVRF)累积吸光度分别由治疗前的812 898.0±807 662.7和703 267.1±432 438.2降至610 595.2±455 990.8和546 291.3±309 966.4,与治疗前比较,二者TEWL值和UVRF累积吸光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TEWL值和UVRF累积吸光度,轻、中度痤疮患者治疗3 d后,浅表皮肤血流灌注量和真皮厚度均低于治疗前(P<0.05),而表皮和真皮密度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性检测技术能够及时和准确地检测轻、中度痤疮治疗后皮肤生理参数的变化,在痤疮治疗早期疗效评价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寻常型 皮肤生理 疗效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纹的评价方法学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邹颖 王学民 +2 位作者 吴琰瑜 谈益妹 程英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399-402,共4页
目的:通过临床评判和仪器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妊娠纹修复的评价方法学进行研究。方法:在32位受试者使用某妊娠纹修复产品前后,用临床评判的方法对妊娠纹的严重程度、颜色、松弛度及靶皮损面积进行评分,并用皮肤扫描仪、皮肤色度仪、皮... 目的:通过临床评判和仪器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妊娠纹修复的评价方法学进行研究。方法:在32位受试者使用某妊娠纹修复产品前后,用临床评判的方法对妊娠纹的严重程度、颜色、松弛度及靶皮损面积进行评分,并用皮肤扫描仪、皮肤色度仪、皮肤弹性检测仪和扫描图像分析的方法对靶皮损进行客观参数检测。结果:试验前后妊娠纹颜色、面积、松弛度及弹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评判与仪器检测结果一致。靶皮损的临床评估及面积计算结果具有相关性。皮肤扫描结果显示靶皮损的纹理变化参数(VAR)、表面参数(surface)及皮肤粗糙度参数(C-R1)的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评判与仪器检测结果一致,皮肤扫描的部分指标可发现临床评判无法察觉的微观变化,并提供各参数的客观依据,二者相结合可为妊娠纹的相关研究提供较为系统的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纹 评价 临床评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4在特应性皮炎发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江文才 王学民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42-745,共4页
白细胞介素(IL)-4-主要由活化的Th2细胞产生一种细胞因子,广泛参与特应性皮炎(AD)的炎症形成。研究表明,AD患者血清及皮肤中IL-4的水平显著增高,高浓度的IL-4诱导Th0极化成Th2细胞,并抑制Th1细胞产生,导致Th1/Th2细胞分化失衡。同时,IL-... 白细胞介素(IL)-4-主要由活化的Th2细胞产生一种细胞因子,广泛参与特应性皮炎(AD)的炎症形成。研究表明,AD患者血清及皮肤中IL-4的水平显著增高,高浓度的IL-4诱导Th0极化成Th2细胞,并抑制Th1细胞产生,导致Th1/Th2细胞分化失衡。同时,IL-4还会促进B细胞合成Ig E;影响胸腺活化调节趋化因子、IL-10和IL-31等多种细胞因子的表达;以及降低表皮中间丝聚蛋白、兜甲蛋白和内披蛋白等结构蛋白的产生,促进AD发生。因此,该文对IL-4在AD屏障功能、免疫学反应以及临床症状和转归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4 细胞因子 皮炎 特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用抗真菌剂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及头皮屑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小萍 王学民 +3 位作者 高延瑞 董亚琦 张洢祎 王婷婷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468-471,共4页
目的:评价外用抗真菌剂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及头皮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MEDLINE、CBM和CNKI等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收集所有外用抗真菌剂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及头皮屑的临床安慰剂对照... 目的:评价外用抗真菌剂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及头皮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MEDLINE、CBM和CNKI等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收集所有外用抗真菌剂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及头皮屑的临床安慰剂对照试验(RCT)。对纳入研究按照Cochrane协作网推荐标准进行质量评估,并使用RevMan 5.2对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个符合标准的RCT研究(酮康唑6个和环吡酮胺5个)。结果显示,酮康唑疗效明显优于安慰剂[RR合并=2.60,95%CI(2.14,3.15),P<0.000 01],环吡酮胺也较对照组有效[RR合并=1.81,95%CI(1.58,2.06),P<0.00001],有统计学意义。常见的不良反应类型包括烧灼感和瘙痒等,试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酮康唑和环吡酮胺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及头皮屑效果优于安慰剂。目前临床上外用环吡酮胺和酮康唑是安全的,可以作为头皮脂溢性皮炎及头皮屑的替代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酮康唑 环吡酮胺 脂溢性皮炎 头皮屑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底对轻中度痤疮治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娜 张志明 +4 位作者 谈益妹 周玉田 谈亦 张佶 王学民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411-413,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含抗痤疮成分的粉状粉底对轻中度痤疮疗效的影响。方法:根据痤疮整体严重度的评分标准,65名符合轻中度痤疮标准的18~35岁健康女性作为本研究的受试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使用粉底的同时接受过氧化苯甲酰凝胶... 目的:研究不含抗痤疮成分的粉状粉底对轻中度痤疮疗效的影响。方法:根据痤疮整体严重度的评分标准,65名符合轻中度痤疮标准的18~35岁健康女性作为本研究的受试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使用粉底的同时接受过氧化苯甲酰凝胶治疗,而对照组只接受过氧化苯甲酰凝胶治疗。临床评估、拍照及受试者自我问卷评估分别在试验开始前、试验开始后第3天、1周、2周和4周时进行。结果:经过4周试验后,2组受试者的痤疮严重程度得到改善。无论是试验开始前还是试验结束时,痤疮的严重程度两组间均未见明显差异。两组受试者自我评估均为痤疮的严重程度得到改善。结论:轻中度痤疮患者在接受抗痤疮治疗的同时使用粉底并不影响其疗效,而且有益于提高患者的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底 过氧化苯甲酰 痤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