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食源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子特征及耐药性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鹏飞 张杰 +6 位作者 刘心雨 付雪婷 张萌 许学斌 吴聪明 姬华 王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285-291,共7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不同类型食品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流行情况及其分子特征和耐药性。方法:以2011—2016年从上海市收集到的184株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研究对象,通过检测其m... 目的:了解上海市不同类型食品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流行情况及其分子特征和耐药性。方法:以2011—2016年从上海市收集到的184株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研究对象,通过检测其mecA基因筛选出MRSA菌株,对筛选出的MRSA菌株进行葡萄球菌A蛋白分型、多位点序列分型和葡萄球菌染色体基因盒mec分型以及毒素基因和耐药性检测。结果:184株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共检测到9株MRSA菌株,检出率为4.9%(9/184),其中1株来源于鸡蛋样本,1株来源于凉拌菜样本,3株来源于生肉制品和4株来源于熟肉制品。所有的MRSA菌株均表现为多重耐药,其中,对氨苄西林和青霉素的耐药最为普遍(100.0%,9/9),其次为头孢西丁和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88.9%,8/9)、红霉素(55.6%,5/9)、阿莫西林/克拉维酸(33.3%,3/9)、四环素和苯唑西林(22.2%,2/9)和环丙沙星(11.1%,1/9)。所有的MRSA菌株除对溶血素基因(hla、hlb和hld)和杀白细胞素基因(pvl)携带率较高外,对所有肠毒素基因的携带率都呈现较低水平。所有的MRSA菌株共涵盖6种分子型,主要分子型为ST59-IVa-t437(33.3%,3/9)和ST88-III-t14340(22.2%,2/9),其次为ST398-IVa-t034、ST630-III-t4549、ST5-II-t002和ST4495-t10738(11.1%,1/9)。结论:上海市食源性MRSA主要污染食源性动物制品和手工食品,其污染率较低;与动物源、社区获得性和医院获得性MRSA菌株均存在相同的分子型,虽然检出率不高,但其仍然存在通过食物链进行传播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毒素基因 耐药性 分子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地区2006-2009年分离的大肠埃希菌O157特征分析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盛跃颖 陈敏 +3 位作者 陈洪友 姜华 张曦 吴凡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25-228,232,共5页
目的分析2006年至2009年在上海地区各监测点从病人、动物粪便及食品中分离的13株大肠埃希菌O157(E.coliO157)携带毒力基因的情况,分子分型特征及各菌株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结合生化鉴... 目的分析2006年至2009年在上海地区各监测点从病人、动物粪便及食品中分离的13株大肠埃希菌O157(E.coliO157)携带毒力基因的情况,分子分型特征及各菌株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结合生化鉴定、血清学分型的表型分析方法及Vero细胞毒性试验对上海地区分离的13株E.coliO157进行研究。结果 PCR结果显示有9株菌株的菌体抗原基因O157,鞭毛抗原基因H7及毒力基因stx2,hly,eaeA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其中1株食品分离株的stx1基因检测结果也为阳性;9株菌均对Vero细胞有毒性作用。其余4株牛粪分离株,除O157基因检测结果为阳性外,其他检测结果均为阴性。13株上海分离株可分成6个PFGE型别。其中1株食品分离株与同样带有stx1基因的德国分离株的图谱最为接近;2株腹泻病人分离株属于同一PFGE型别;6株牛粪分离株的PFGE型别相同或高度相似。其余4株不携带毒力基因的牛粪分离株为不相关菌株。结论上海地区从病人、动物粪便和食品中都分离获得了能产生stx毒素的E.coliO157,提示需加强对该菌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O157 聚合酶链反应 脉冲场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emm基因型化脓性链球菌的菌落形态 被引量:2
3
作者 欧阳霖 王小光 +2 位作者 宋驰萍 陈明亮 张颖华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58-561,共4页
为探究不同emm基因型的化脓性链球菌的特异性菌落形态,对2019年1—12月从猩红热儿科患者中分离的179株化脓性链球菌进行emm基因测序与分型,观察不同emm基因型的菌落形态。结果表明4种emm基因型(emm12,emm1,emm3和emm4)的菌落特点明显不... 为探究不同emm基因型的化脓性链球菌的特异性菌落形态,对2019年1—12月从猩红热儿科患者中分离的179株化脓性链球菌进行emm基因测序与分型,观察不同emm基因型的菌落形态。结果表明4种emm基因型(emm12,emm1,emm3和emm4)的菌落特点明显不同,emm12型及亚型菌落为光滑型或粗糙型,直径较小,约0.5 mm。emm1型及亚型均为光滑型,明显区别于emm1的是肉眼可见的菌落大小差异,emm1型菌落较大,大小约为emm12型的2倍。emm3型菌落为所有基因型里最大的,直径3~4 mm,属于黏液型,明显不同于其他3种菌落特点。emm4型大小约0.5 mm,表面光滑或粗糙,溶血不典型。化脓性链球菌的菌落形态有明显的emm基因型特异性,不同emm基因型菌株的菌落特点不同,同一基因型的各亚型菌落特征相同,不同菌落形态可以辅助早期辨别化脓性链球菌的emm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脓性链球菌 菌落形态 emm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