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电镀企业周边地表水中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s)的污染特征 被引量:5
1
作者 郑平平 陈晓倩 +2 位作者 沈璐 吴强 刘敏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067-2076,共10页
电镀是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s)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目前关于电镀企业周边地表水中的PFASs污染特征报道较为缺乏.为了解上海市电镀企业周边地表水中PFASs的污染特征与生态风险水平,选取全氟烷基羧酸(PFCAs)、全氟烷基磺酸(PFSAs)、磺... 电镀是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s)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目前关于电镀企业周边地表水中的PFASs污染特征报道较为缺乏.为了解上海市电镀企业周边地表水中PFASs的污染特征与生态风险水平,选取全氟烷基羧酸(PFCAs)、全氟烷基磺酸(PFSAs)、磺酸调聚物以及1-氯-全氟烷基醚磺酸钾(F-53B)等26种典型PFASs为对象,调查其在上海市电镀企业周边地表水中的污染特征,探讨其污染来源并开展初步的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上海市电镀企业周边地表水中ΣPFASs浓度范围为93.3~1334 ng/L,其中大部分地表水中ΣPFASs浓度小于300 ng/L,污染最严重的地表水分布于金山区,ΣPFASs浓度是背景值的14.8倍.地表水中全氟辛酸(PFOA)为普遍的主要污染物,其次为短链PFCAs和PFSAs.1H,1H,2H,2H-全氟辛烷磺酸钠(6∶2 FTS)和F-53B也普遍存在于地表水中,但只在少数地表水中具有较高浓度,尤其是F-53B,其中金山区采样点浓度高达968 ng/L,主要与镀铬业务有关.这表明短链PFCAs和PFSAs、PFOA、6∶2 FTS及F-53B等均可能已应用于电镀领域.据污染源特征分析,地表水中PFASs除了受电镀行业的污染外,同时还可能来源于表面处理工业、前体化合物生物降解等.初步的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上海市大部分电镀企业周边地表水中生态风险较低,但个别镀铬企业周边地表水中F-53B污染可能产生高生态风险.研究显示,上海市电镀企业周边地表水中存在一定程度的PFASs污染,污染水平与特征差异较大;其中PFOA是电镀企业周边地表水中普遍存在的主要污染物,但生态风险较低;而F-53B在个别采样点中具有高残留、高生态风险,需加强污染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 地表水 电镀 全氟辛酸(PFOA) 1-氯-全氟烷基醚磺酸钾(F-53B) 替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离子识别能力的新型有机光致变色材料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婉冬 徐舒炜 邹祺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41-48,56,共9页
有机光致变色材料是在特定波长的光照射下,生成同分异构体,同时在另一波长光照射或加热的条件下,该异构体可发生逆反应并伴随着明显的光物理化学性能变化的有机材料。将超分子化学的分子识别和光致变色相结合,可以实现客体操控材料的光... 有机光致变色材料是在特定波长的光照射下,生成同分异构体,同时在另一波长光照射或加热的条件下,该异构体可发生逆反应并伴随着明显的光物理化学性能变化的有机材料。将超分子化学的分子识别和光致变色相结合,可以实现客体操控材料的光致变色性能。基于其特殊的光切换性质,人们已开发出多种多响应、多功能材料并将其广泛应用于分子开关、分子逻辑门、分子机器、化学传感、生物成像等诸多领域。其中,具有离子识别能力的光致变色化合物因其易操作和廉价而成为最理想的该类材料之一。该类化合物不仅光致变色性质可以被离子所调节,同时也可以作为特异检测离子的新型光控探针。着重介绍近几年具有离子识别能力的光致变色材料的研究进展。最后结合现阶段的研究情况,对其前景和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致变色材料 分子开关 离子识别 探针 光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环境下电网设备金属材料的腐蚀及服役寿命预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3
作者 陈云翔 倪清钊 +3 位作者 林德源 戴念维 洪毅成 张俊喜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89-96,108,共9页
电网安全是电力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随着电网的不断发展,对电网的安全性、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电网运行过程中安全形势依然面临严重威胁,其中,由于电网设备金属材料的腐蚀造成的设备安全问题较为普遍,输电网中金属部件的腐... 电网安全是电力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随着电网的不断发展,对电网的安全性、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电网运行过程中安全形势依然面临严重威胁,其中,由于电网设备金属材料的腐蚀造成的设备安全问题较为普遍,输电网中金属部件的腐蚀失效、防护技术,以及服役寿命预测的研究日趋受到各地区电力部门的重视。结合电网设备金属部件的服役环境和腐蚀失效情况,综述了当前电网金属部件大气腐蚀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规律,介绍了当前大气环境下电网金属部件材料的服役寿命预测的分析方法,及在预测电网设备金属部件于大气环境中服役寿命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网设备 金属部件 大气腐蚀规律 服役寿命 预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4
作者 周罗增 徐群杰 +2 位作者 汤卫平 靳雪 袁小磊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8-144,共7页
随着新能源如电动汽车、储能电站的蓬勃发展,人们对下一代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和循环寿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富锂锰基正极材料xLi2Mn03·(1-x)LiM02(O〈x〈1,M=Mn、Co、Ni…)具有可逆比容量高(240~280mA... 随着新能源如电动汽车、储能电站的蓬勃发展,人们对下一代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和循环寿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富锂锰基正极材料xLi2Mn03·(1-x)LiM02(O〈x〈1,M=Mn、Co、Ni…)具有可逆比容量高(240~280mAh·g^-1,2.0~4.8V)、电化学性能较佳、成本较低等优点,已吸引了研究者的关注,有望成为下一代锂离子电池用正极材料.本实验室采用固相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备不同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其中,溶胶-凝胶法制得的Li[Li0.2Mn0.54Ni0.13C0.13]O2电极首周期放电比容量277.3mAh·g^-1,50周期循环后容量272.8mAh·g^-1,容量保持率98.4%.本文重点结合本实验室的研究工作,对新型富锂锰基正极材料xLi2MnO3·(1-x)LiMO2的结构、合成、电化学性能改性和充放电机理等进行总结与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富锂正极材料 共沉淀法 xLi2MnO3·(1-x)LiM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片状五氧化二铌的制备及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和顺 高立新 +1 位作者 张大全 林童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59-161,共3页
Nb_2O_5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近几年来得到人们的重视。在水热条件下,通过采用Ostwald熟化方法,制备出厚度约为40nm的Nb_2O_5薄片。电化学测试结果显示,该种结构能够显著地提高Nb_2O_5的放电容量,尤其是提高该种材料在大电流放电工作条... Nb_2O_5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近几年来得到人们的重视。在水热条件下,通过采用Ostwald熟化方法,制备出厚度约为40nm的Nb_2O_5薄片。电化学测试结果显示,该种结构能够显著地提高Nb_2O_5的放电容量,尤其是提高该种材料在大电流放电工作条件下的放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氧化二铌 超级电容器 Ostwald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汽器材料的耐磨蚀性能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2
6
作者 梁磊 赵阳 +2 位作者 刘世宏 吕楠楠 张建良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17-720,共4页
模拟电厂凝汽器工况,采用自行研制的磨蚀试验机比较了不锈钢板材304、316L、Sea-Cure、日本钛板以及管材Sea-Cure、白铜管B10、B30和产于中国、美国、日本三地的钛管的耐磨蚀性能,进行了材料的维氏(HV)硬度分析和磨蚀腐蚀电化学试验。... 模拟电厂凝汽器工况,采用自行研制的磨蚀试验机比较了不锈钢板材304、316L、Sea-Cure、日本钛板以及管材Sea-Cure、白铜管B10、B30和产于中国、美国、日本三地的钛管的耐磨蚀性能,进行了材料的维氏(HV)硬度分析和磨蚀腐蚀电化学试验。结果表明,各板材的耐磨蚀性能依次为Sea-Cure>日本Ti>304>316L,管材为Sea-Cure>中国Ti>美国Ti>日本Ti>>B30>B10,且国内外不同产地钛管的耐磨蚀性能稍有差异。材料的耐磨蚀性能主要由基底金属硬度与钝化膜修复能力决定,硬度对应于机械冲刷作用,钝化膜则对应于腐蚀作用。建议在含砂量较高的沿海电厂凝汽器可优先选用耐磨蚀性能更佳的Sea-Cure管代替钛管作为冷却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汽器 不锈钢 白铜 磨蚀腐蚀 钝化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_3V_2(PO_4)_3-MCNTs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2
7
作者 赖春艳 魏娇娇 王保峰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4-36,42,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一固相法制备LijV2(P04)3-MCNTs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对其物理性能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和热重分析法(TGA)对其晶型结构、形貌特征等物理性... 采用溶胶凝胶一固相法制备LijV2(P04)3-MCNTs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对其物理性能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和热重分析法(TGA)对其晶型结构、形貌特征等物理性能进行了表征;采用循环伏安、交流阻抗、恒流充放电测试等方法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发现。磷酸钒锂在800oc高温处理后为单斜结构,三维网络结构MWCNT负载磷酸钒锂[Li3V2(P04)3-MCNTs]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在充放电倍率为0.1C。电压窗口为3~4.4V时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30.5mAh/g,库仑效率为99.7%。倍率性能测试显示。在0.5C、1.0C、2C下,Lj3V2(PO4)3/VICNTs仍保持优越的循环稳定性。由此可见,Li3V2(P04)3-MCNTs复合材料对正极材料的容量、倍率性能及循环稳定性都具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3V2(PO4)3-MCNTs复合材料 溶胶凝胶法 正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亚胺/氮化硼导热绝缘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8
作者 尹传根 范金辰 +1 位作者 闵宇霖 徐群杰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4-40,共7页
聚酰亚胺以其优异的电气、力学及热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封装等领域。由于其本征热导率较低,提升聚酰亚胺的导热性能以满足现代电气系统的散热需求显得更加重要。本文综述了以氮化硼为导热填料,聚酰亚胺为基体制备导热绝缘复合材料的研... 聚酰亚胺以其优异的电气、力学及热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封装等领域。由于其本征热导率较低,提升聚酰亚胺的导热性能以满足现代电气系统的散热需求显得更加重要。本文综述了以氮化硼为导热填料,聚酰亚胺为基体制备导热绝缘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填料尺寸、填料处理和复合填料对聚酰亚胺/氮化硼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展望了复合填料多样化以及填料网络化在聚酰亚胺复合材料中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热 绝缘 复合材料 聚酰亚胺 氮化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乙二醇燃料电池阳极催化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赵亚飞 马宪印 +1 位作者 李云华 李巧霞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8-51,共4页
综述直接乙二醇燃料电池催化剂的催化反应机理,以及不同载体负载Pt、Pd单金属催化剂,掺杂金属Ru、Sn、Ni、Rh及金属氧化物WO3、Ti O2等合成二元和多元Pt系和非Pt系阳极电催化材料对乙二醇电催化氧化性能的研究现状,并对乙二醇电催化剂... 综述直接乙二醇燃料电池催化剂的催化反应机理,以及不同载体负载Pt、Pd单金属催化剂,掺杂金属Ru、Sn、Ni、Rh及金属氧化物WO3、Ti O2等合成二元和多元Pt系和非Pt系阳极电催化材料对乙二醇电催化氧化性能的研究现状,并对乙二醇电催化剂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乙二醇燃料电池 乙二醇电氧化 阳极电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乳液法合成Fe_(0.94)Mn_(0.06)PO_4@MCNT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瑶 张俊喜 +1 位作者 张世明 周义荣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14062-14066,14070,共6页
采用微乳液法合成了Fe0.94 Mn0.06PO4 @MCNT 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采用XRD 和SEM/EDS对材料的结构、表面形貌及成分进行了分析.采用电化学测量方法对组装的钠离子电池进行恒流充放电和电化学阻抗谱的测试. 结果表明,Fe0.94 Mn0.06PO4@... 采用微乳液法合成了Fe0.94 Mn0.06PO4 @MCNT 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采用XRD 和SEM/EDS对材料的结构、表面形貌及成分进行了分析.采用电化学测量方法对组装的钠离子电池进行恒流充放电和电化学阻抗谱的测试. 结果表明,Fe0.94 Mn0.06PO4@MCNT复合材料以0.1,0.2,0.5和1.0C倍率在电化学窗口1.5-4.2V 充放电,放电比容量分别达160.6,147.9,137.5和106.8mAh/g.Fe0.94Mn0.06PO4@MCNT 电化学性能比FePO4@MCNT 和纯的FeGPO4 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铁 锰离子 多壁碳纳米管 微乳液 钠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茚修饰的蒽类荧光材料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保卫 张志云 邹祺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2期67-71,共5页
合成了一种茚修饰的蒽类衍生物(INAN)——9,10-二[4-(1,1-二甲基-3-苯基-1H-茚)苯基]蒽,经核磁共振氢谱、碳谱以及高分辨质谱等手段表征了其结构。应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循环伏安法和热重分析研究了其光物理、电化学和热稳... 合成了一种茚修饰的蒽类衍生物(INAN)——9,10-二[4-(1,1-二甲基-3-苯基-1H-茚)苯基]蒽,经核磁共振氢谱、碳谱以及高分辨质谱等手段表征了其结构。应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循环伏安法和热重分析研究了其光物理、电化学和热稳定性能,计算了其HOMO、LUMO能级和电化学能隙。并将其与工业应用的9,10-二(4-(2,2-二苯乙烯基)苯)蒽进行性能比对,发现该材料的荧光发生蓝移,同时在热稳定性和发光量子产率上均有改善。该类化合物可作为高效的蓝光荧光材料,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生物显像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茚蒽 荧光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储能材料及储能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12
作者 朱晟 彭怡婷 +2 位作者 闵宇霖 刘海梅 徐群杰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837-4852,共16页
电化学储能材料及储能技术是新能源利用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本文结合上海电力大学上海市电力材料防护与新材料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成果,综述了近年来电化学储能材料及储能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锂硫电池和超... 电化学储能材料及储能技术是新能源利用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本文结合上海电力大学上海市电力材料防护与新材料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成果,综述了近年来电化学储能材料及储能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锂硫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等,分析了各电化学储能技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电化学储能机理的角度出发,介绍了正负电极、隔膜、电解质和集流体等电化学储能材料组成和结构的改进方法,为开发大容量、长寿命、高安全、低成本的电化学储能器件提供新的思路。最后,对电化学储能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展望,即探索全固态电池、金属-空气电池等新一代储能器件,拓展电化学储能器件在全温度、柔性条件下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储能 锂离子电池 钠离子电池 锂硫电池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垃圾焚烧电站低温烟气侧腐蚀环境中几种金属材料的耐蚀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葛放 葛红花 +3 位作者 于华强 李骥 张嘉琳 刘家满 《腐蚀与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86,共7页
采用极化曲线、微区电化学测试和表面微观形貌观察等方法研究了两种双相不锈钢2205 DSS和2507 DSS、两种钛合金TA2和TA10在垃圾焚烧电站低温余热利用段换热器烟气侧灰水混合液中的腐蚀行为,比较了这4种金属材料的耐蚀性。结果表明:两种... 采用极化曲线、微区电化学测试和表面微观形貌观察等方法研究了两种双相不锈钢2205 DSS和2507 DSS、两种钛合金TA2和TA10在垃圾焚烧电站低温余热利用段换热器烟气侧灰水混合液中的腐蚀行为,比较了这4种金属材料的耐蚀性。结果表明:两种双相不锈钢的耐蚀性均随浸泡时间的增加而下降,浸泡3 d后表面均出现电流密度突增的活性位点,表面发生点蚀;2205 DSS在浸泡8 d后出现了全面腐蚀,其耐蚀性最差;在试验过程中,两种钛合金未见明显腐蚀,其耐蚀性能明显优于两种双相不锈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不锈钢 钛合金 垃圾焚烧电站 灰水混合液 点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锡@化学掺杂聚苯胺负极材料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杏云 艾进进 +1 位作者 王晶晶 赖春艳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89-992,1000,共5页
为了提高二氧化锡(SnO_(2))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通过化学氧化法合成了化学掺杂聚苯胺包覆SnO_(2)(SnO_(2)@PANI)的复合材料。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吸收光谱、比表面积分析、热重分析和电化学测试对... 为了提高二氧化锡(SnO_(2))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通过化学氧化法合成了化学掺杂聚苯胺包覆SnO_(2)(SnO_(2)@PANI)的复合材料。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吸收光谱、比表面积分析、热重分析和电化学测试对复合材料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化学掺杂的聚苯胺包覆在SnO_(2)表面,没有影响SnO_(2)的晶体结构。电化学测试结果显示,随着聚苯胺含量的变化,SnO_(2)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当聚苯胺含量为23%时,SnO_(2)@PANI复合材料表现出较好的循环稳定性:在100 mA/g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00次后依然可以保持594 mAh/g的可逆比容量。这表明化学掺杂聚苯胺的包覆对SnO_(2)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改善作用是明显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二氧化锡 聚苯胺 包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长循环锌离子电池双金属氧化物ZnMnO_(3)正极材料 被引量:1
15
作者 庄强强 王保峰 +2 位作者 吴宝柱 汪浩立 吴茜凯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0-35,共6页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种锰基双金属氧化物ZnMnO_(3)纳米颗粒材料,首次将其应用于水系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在300 mA/g的电流密度下表现出高的放电比容量(175 mA·h/g)。在1000 mA/g的电流密度下放电比容量仍然高达134 mA·h/...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种锰基双金属氧化物ZnMnO_(3)纳米颗粒材料,首次将其应用于水系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在300 mA/g的电流密度下表现出高的放电比容量(175 mA·h/g)。在1000 mA/g的电流密度下放电比容量仍然高达134 mA·h/g。与单金属氧化物相比,ZnMnO_(3)表现出更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和更好的倍率性能。通过非原位的电极表面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形貌表征,ZnMnO_(3)在循环过程中能够保持结构的稳定性,从而具有稳定的长循环性能。通过非原位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ZnMnO_(3)的储锌行为符合嵌入脱出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锌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双金属氧化物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电线路镀锌铁塔塔脚局部腐蚀失效分析及防护 被引量:19
16
作者 陈彤 庄建煌 +2 位作者 黄伟林 谈天 张俊喜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9-143,共5页
输电杆塔是否牢固关系到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针对输电线路铁塔塔脚局部腐蚀现象,应用电化学试验方法对塔脚特殊环境的腐蚀行为进行模拟试验与腐蚀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塔脚处的特殊结构及环境因素是导致其局部腐蚀失效的主要原因。在此... 输电杆塔是否牢固关系到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针对输电线路铁塔塔脚局部腐蚀现象,应用电化学试验方法对塔脚特殊环境的腐蚀行为进行模拟试验与腐蚀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塔脚处的特殊结构及环境因素是导致其局部腐蚀失效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防护措施并在输电线路的铁塔上加以应用,经复查取得了良好的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塔 塔脚 局部腐蚀 失效分析 防护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弛豫电压曲线的磷酸铁锂电池模组SOH评估
17
作者 陈鑫 马慧敏 +2 位作者 郄晶晶 郭志鹏 廖强强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17-127,共11页
电池健康状态(SOH)的评估是电池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其准确性对电池系统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弛豫电压曲线含有丰富的电池信息,而且弛豫时间短,适用于非恒定工况下的电池健康状态评估。本文利用弛豫电压曲线来评估磷酸铁锂电池模组的健... 电池健康状态(SOH)的评估是电池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其准确性对电池系统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弛豫电压曲线含有丰富的电池信息,而且弛豫时间短,适用于非恒定工况下的电池健康状态评估。本文利用弛豫电压曲线来评估磷酸铁锂电池模组的健康状态。首先,建立了基于时间常数与弛豫时间线性相关的磷酸铁锂(LFP)电池模组的弛豫电压模型,并采用粒子群优化(PSO)算法对弛豫电压曲线参数辨识,提取健康因子。其次,开发了基于鹈鹕算法(POA)优化的卷积神经网络(CNN)和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LSTM)的混合模型,用来评估电池的SOH。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采用1/2 C倍率还是1 C倍率充放电获得的弛豫电压曲线,经过PSO算法参数辨识得到的变时间常数电压值与真实弛豫电压值的相对误差(RE)均不超过±0.12%,表明PSO方法对不同倍率下的弛豫电压具有良好的参数辨识效果。采用1/2 C倍率充放电后的弛豫电压曲线,在训练集低至5%的情况下,测试集利用POA-CNN-BiLSTM模型得到的SOH评估相对误差仍不超过±1.2%;而在1 C充放电倍率下,训练集低至5%时,测试集利用POA-CNN-BiLSTM模型得到的SOH评估相对误差仍不超过±1.6%,表明POA-CNN-BiLSTM模型评估电池SOH具有较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状态 参数辨识 电池模组 鹈鹕算法 卷积神经网络 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沉积 Zn-Si_(3)N_(4) 复合镀层的组织结构和腐蚀行为
18
作者 朱闫绍佐 沈喜训 +2 位作者 张大全 盛俊威 张晓唤 《腐蚀与防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18,共8页
采用直流电沉积在碳钢表面制备了9种Zn-Si_(3)N_(4)复合镀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光谱(EDS)、X射线衍射(XRD)对镀层的表面形貌、成分和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电化学试验测试了镀层的耐蚀性,采用数显显微硬度计测试了... 采用直流电沉积在碳钢表面制备了9种Zn-Si_(3)N_(4)复合镀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光谱(EDS)、X射线衍射(XRD)对镀层的表面形貌、成分和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电化学试验测试了镀层的耐蚀性,采用数显显微硬度计测试了镀层的显微硬度。结果表明,Si_(3)N_(4)纳米粒子的引入细化了锌镀层的晶粒尺寸,镀层的微观形貌和生长织构发生改变。随着Si_(3)N_(4)含量的提高,复合镀层的微观形态从枝晶组织先转变成近似等轴多边形结晶组织,最终形成近似球形的包晶组织;复合镀层的择优生长方向从初始沿着(100)和(101)晶面优先生长逐渐转变为沿着(100)、(101)、(110)和(200)四个晶面优先生长;Zn-Si_(3)N_(4)复合镀层比纯Zn镀层具有更好的耐蚀性,且含0.2 g/L Si_(3)N_(4)复合镀层具有最优的耐蚀性,同时Si_(3)N_(4)纳米粒子的引入还提高了镀层的硬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蚀 电沉积 纳米粒子 复合镀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温碱性水溶液中联氨对20钢腐蚀行为的影响
19
作者 苟锦宇 花立存 +1 位作者 于华强 葛红花 《腐蚀与防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共6页
为了在停炉保护中摆脱对联氨的依赖并寻找其替代方案,通过电化学试验研究了在不同pH的常温氨水溶液中联氨对20钢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含联氨的氨水溶液中,20钢的腐蚀速率随着pH的升高而下降,其表面逐渐发生钝化,当pH为10.5时,2... 为了在停炉保护中摆脱对联氨的依赖并寻找其替代方案,通过电化学试验研究了在不同pH的常温氨水溶液中联氨对20钢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含联氨的氨水溶液中,20钢的腐蚀速率随着pH的升高而下降,其表面逐渐发生钝化,当pH为10.5时,20钢具有最小的腐蚀速率和最大的阻抗模;在pH为9.5和10.0的氨水-联氨溶液中,随着联氨含量的增加,20钢的腐蚀速率下降,联氨通过吸附和替代氧化可对20钢起到较好的缓蚀作用;在pH为10.5和11.0的氨水-联氨溶液中,随着联氨含量的增加,20钢的腐蚀速率反而增大,此时联氨的存在促进了20钢的腐蚀,联氨对钝化膜形成的抑制作用是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在试验范围内,20钢在pH 10.5不含联氨的氨水溶液中和pH 9.5含200 mg/L联氨的氨水溶液中具有最低的腐蚀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钢 联氨 PH 电化学测试 停炉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风电用42CrMo轴承钢的电化学行为
20
作者 何武豪 郭同翰 +4 位作者 冯宇芹 孙美慧 杨思懿 周溢 吴伟 《腐蚀与防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15,21,共8页
采用开路电位、电化学阻抗谱和动电位极化测试等手段研究了42CrMo轴承钢在3.5%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并研究了温度和腐蚀时间对其电化学过程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42CrMo轴承钢在3.5%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过程以活化溶解为主;且随着温... 采用开路电位、电化学阻抗谱和动电位极化测试等手段研究了42CrMo轴承钢在3.5%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并研究了温度和腐蚀时间对其电化学过程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42CrMo轴承钢在3.5%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过程以活化溶解为主;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浸泡时间的延长,42CrMo钢的电化学活性显著增加,其电荷转移电阻Rct显著降低,自腐蚀电流密度Jcorr则显著提高,表明其耐蚀性下降。腐蚀形貌分析发现,42CrMo轴承钢的表面以局部腐蚀为主,伴随着点蚀坑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轴承钢 电化学 腐蚀形貌 动电位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