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5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原生与野生维管束植物区系特征及其城市化响应
1
作者 张弛 《园林》 2025年第6期122-131,共10页
作为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的典型代表,上海地区的植物区系长期面临高强度人类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的交互胁迫。然而,针对该区域城市化背景下植物区系演变机制的定量解析不足,制约了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的科学制定。基于多源数据整合,对... 作为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的典型代表,上海地区的植物区系长期面临高强度人类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的交互胁迫。然而,针对该区域城市化背景下植物区系演变机制的定量解析不足,制约了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的科学制定。基于多源数据整合,对上海植物区系及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进行调查,通过对现有数据的深入调研,共记录1507种原生与野生维管束植物,隶属于171科、779属。植物科的统计分析显示,禾本科(Gramineae)和菊科(Compositea)构成物种多样性核心贡献类群,各自包含100种以上的植物。在属的统计分析中,薹草属(Carex)和蓼属(Polygonum)是较大的属,分别包含15~29种植物。区系地理成分解析揭示,上海植物区系以温带性质的植物为主,同时也受到一定热带植物区系的影响。在植物的生活型方面,草本植物占据主导地位。通过聚类和对应分析,将上海的植物区系划分为10个评价单元,并对其生活型进行分析。上海植物区系主要可以分为针叶林、阔叶林、竹林、沼泽和水生植被以及滨海草甸等类型。旨在系统性地揭示上海地区的植物多样性及其分布模式,填补该领域研究的现有空白,并为城市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管理与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区系 植物多样性 生物地理格局 生活型谱 上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典型精细化工场地污染特征及优先污染物甄别
2
作者 叶春梅 刘芳 杨洁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671-2680,共10页
基于上海市47个典型精细化工在产企业的监测数据,系统分析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特征,评估污染物的健康风险,并筛选优先污染物.结果表明:污染风险最高的行业为基础化学原料制造、农药制造、涂料及类似产品制造和专用化学产品制造,污染地块... 基于上海市47个典型精细化工在产企业的监测数据,系统分析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特征,评估污染物的健康风险,并筛选优先污染物.结果表明:污染风险最高的行业为基础化学原料制造、农药制造、涂料及类似产品制造和专用化学产品制造,污染地块占比超70%,其次为化学药品原料制造业(54.55%),日用化学品制造业污染风险最低(0%).土壤或地下水中普遍检出的污染物为砷、铅、汞、镍、锌和石油烃,污染程度较轻.苯系物、多环芳烃和多数氯代烃在部分地块中小范围检出,污染较重.氰化物、锑、锰、四氯乙烯在部分地块中大范围检出,污染最重.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污染最复杂,包括氰化物、锑、砷、锰、汞、氯代烃、多环芳烃和总石油烃等污染物.农药制造、涂料及类似产品制造、专用化学产品制造等行业的主要污染物为氯代烃和苯系物.化学药品原料制造业污染较轻,主要污染物为砷、铅、氯代烃.氯代烃和苯系物存在明显的水土复合污染现象.综合评估污染物的环境暴露和人体健康风险,明确土壤高优先级污染物为砷、三氯甲烷、1,2-二氯乙烷、苯并[a]芘、锑、钒、三氯乙烯、铅、四氯化碳和萘,地下水高优先级污染物为三氯甲烷、四氯乙烯、氰化物、1,2-二氯乙烷、苯、二氯甲烷、镍、锑、锰和三氯乙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化工 土壤 地下水 污染特征 空间分布 优先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生态环境功能区划研究中的两个重要指标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敏 黄沈发 鄢忠纯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02-105,共4页
通过对上海生态环境功能区划研究中两个指标的较详细阐述,表明了上海在区划工作中的基本依据。其中,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指标,主要从4个方面入手,即:水环境敏感性,大气环境敏感性,生境敏感性和城市热岛敏感性;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 通过对上海生态环境功能区划研究中两个指标的较详细阐述,表明了上海在区划工作中的基本依据。其中,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指标,主要从4个方面入手,即:水环境敏感性,大气环境敏感性,生境敏感性和城市热岛敏感性;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指标则包括:生物多样性维持与保护,饮用水源供给,自然人文景观保护,初级生产功能等。上海属于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生态区,根据地貌和生态系统类型全市划分为3个二级区(即生态亚区),再根据生态环境敏感性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的评价结果划分为8个三级区(即生态功能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生态功能 区划 敏感性 服务功能 上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园区外存量工业用地环境准入管控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思佳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938-1946,共9页
为探索在新产业布局及发展形势下的产业园区外存量工业用地环境准入分类管控模式,采用空间叠图分析和承载力评估方法,基于“三线一单”分区管控要求对上海市产业园区外存量工业用地的空间布局约束、资源环境承载和环境风险防控进行评估... 为探索在新产业布局及发展形势下的产业园区外存量工业用地环境准入分类管控模式,采用空间叠图分析和承载力评估方法,基于“三线一单”分区管控要求对上海市产业园区外存量工业用地的空间布局约束、资源环境承载和环境风险防控进行评估。综合评估结果、新法规要求和规划方向的指引,梳理典型区环境准入管理的试点经验,提出以下建议:生态环境及产业、规划相关部门对产业园区外存量工业用地的现状及规划实施动态排摸;结合各地块资源环境特征、规划发展意向等因素,对不同规划导向的地块实施差异化分类管控;针对近中期保留的产业园区外存量工业用地,通过开展区域环评强化环境准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园区 存量工业用地 环境准入 三线一单 分类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典型行业退役场地土壤和地下水石油烃污染碳链组分特征及风险评估
5
作者 吉敏 杨洁 +2 位作者 张施阳 李晓曼 李青青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547-2556,共10页
我国目前对石油烃污染场地的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在风评规范中并未明确,为探究不同行业退役场地石油烃污染特征及其对健康风险评估结果的影响,本研究在上海市目前主要工业行业类型中选取其中5类数量较多的典型行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机械... 我国目前对石油烃污染场地的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在风评规范中并未明确,为探究不同行业退役场地石油烃污染特征及其对健康风险评估结果的影响,本研究在上海市目前主要工业行业类型中选取其中5类数量较多的典型行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机械制造业、香料制造业、涂料制造业、金属结构制造业)退役场地,开展重点污染区域土壤和地下水石油烃(C_(5)~C_(40))含量水平和碳链组分分析。结果表明:在所选5类典型行业退役场地中,石油烃在土壤和地下水中有明显积累,土壤石油烃C_(5)~C_(40)检出范围为165~10105.6 mg/kg,地下水石油烃C_(5)~C_(40)检出范围为0.098~17634 mg/L。从石油烃碳链分配比例来看,以使用润滑油为主的机械制造业和金属结构制造业土壤与地下水石油烃分布趋势一致,均以高碳链的芳香烃和脂肪烃为主;以油品作为原料的涂料制造业、香料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土壤石油烃均以高碳链脂肪烃为主,地下水石油烃则以低碳链芳香烃为主。蒙特卡罗模拟结果显示,各类型污染场地土壤石油烃中脂肪烃和芳香烃的C10~C12含量占比对场地的风险水平影响最大,地下水石油烃中脂肪烃C13~C16的含量占比对场地风险水平影响较大,土壤和地下水石油烃均为低碳链(C16以下)含量占比对场地风险水平的敏感性较强。研究显示,不同类型石油烃污染场地土壤和地下水石油烃碳链分配情况并不一致,应分别对土壤和地下水开展石油烃碳链含量精细化检测,这对摸清污染场地的石油烃的污染类型以及制定合理的石油烃的风险控制值是非常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役场地 石油烃污染 碳链组分 风险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上市公司环境绩效及碳信息披露研究——基于社会责任报告的视角 被引量:8
6
作者 戴洁 钱美尹 +1 位作者 任煊静 胡静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87-92,104,共7页
探索构建了一套针对上海市上市公司环境绩效及碳信息披露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上海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典型行业开展相应评价,结果表明:上海市上市公司第二产业平均得分为46.75,第三产业平均得分为38.40,第二产业的得分整体高于第... 探索构建了一套针对上海市上市公司环境绩效及碳信息披露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上海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典型行业开展相应评价,结果表明:上海市上市公司第二产业平均得分为46.75,第三产业平均得分为38.40,第二产业的得分整体高于第三产业,但总体披露质量不甚理想。在此基础上,对上海市上市公司环境绩效及碳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政府如何促进企业披露环境绩效及碳信息提出相应实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绩效 碳排放 信息披露 上海上市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城市热岛景观格局演变特征研究 被引量:30
7
作者 白杨 孟浩 +3 位作者 王敏 苏敬华 沙晨燕 阮俊杰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96-201,共6页
城市热岛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内在驱动机制的研究可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城市规划与产业布局提供科学依据,目前这方面研究还比较少,相关机制并没有得到完全的揭示。该研究以上海市为研究对象,采用1987、1996、2002和2010年4景Landsat TM/E... 城市热岛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内在驱动机制的研究可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城市规划与产业布局提供科学依据,目前这方面研究还比较少,相关机制并没有得到完全的揭示。该研究以上海市为研究对象,采用1987、1996、2002和2010年4景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对城市地表温度进行了反演与分级。借助景观格局指数,分析了上海市城市热岛景观格局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随着1987-2010年上海市不断城市化,各级热岛景观类型斑块数量持续增加,高等级的城市热岛景观类型面积也持续增加,整个城市热岛景观趋于破碎化。热岛景观总体聚集度下降,连通性下降,但是低等级热岛景观向高等级热岛景观转移的面积逐渐增加,景观类型之间面积差异逐渐减小,景观均匀度和多样性增加。城市化过程中,人口数量的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城市热岛景观格局的形成和演变具有重要的影响。研究结果揭示了城市热岛格局随城市化进程的时空演变特征,可以为制定有效的热岛效应缓解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热岛 景观格局 城市化 上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主体功能区划分技术方法研究 被引量:24
8
作者 王敏 熊丽君 黄沈发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05-209,共5页
根据上海市地域特征,研究了该地区开展主体功能区划的方法学问题.为解决基础数据划分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异的矛盾,提出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划分技术路线.以国家编制的《省级主体功能区划分技术规程》为基础,通过对可利用水资... 根据上海市地域特征,研究了该地区开展主体功能区划的方法学问题.为解决基础数据划分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异的矛盾,提出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划分技术路线.以国家编制的《省级主体功能区划分技术规程》为基础,通过对可利用水资源、生态系统脆弱性、生态功能重要性和自然灾害危险性4项指标内容的修改或补充,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1 km×1km网格为划分基础单元,分析指标的数据处理与计算方法,包括指标赋值、等级划分、数据归一化处理和权重确定方法.根据技术路线,分析了主体功能区的3种试划方法,并提出上海市主体功能区划分时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划 区域 指标体系 GIS 单元网格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与地表温度关系研究 被引量:41
9
作者 王敏 孟浩 +3 位作者 白杨 苏敬华 沙晨燕 张敏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43-350,共8页
以上海市外环内区域为研究对象,利用2011年TM和航空影像数据,研究城市土地利用类型、格局特征与地表热环境分异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城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地表温度差异较大,平均地表温度最低的是河流,为23.12℃;最高的为工业用地... 以上海市外环内区域为研究对象,利用2011年TM和航空影像数据,研究城市土地利用类型、格局特征与地表热环境分异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城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地表温度差异较大,平均地表温度最低的是河流,为23.12℃;最高的为工业用地,为35.89℃。工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和居住用地等的平均地表温度明显高于河流、公园和林地的平均地表温度。从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温度等级的分布情况来看,低温区主要由河流和公园构成,分别占低温区总面积的70.05%和10.23%;高温区主要由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和道路广场组成,分别占高温区总面积的78.15%、6.42%和5.58%,其中河流、湖泊和别墅式住宅均没有分布在高温区域内,说明水体、公园和林地具有明显的降温效应。尽管草地也具有一定的降温效应,但其降温效果没有水体、公园等明显。城市建筑物高度与地表温度的Pearson相关性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性(Sig.=0.012),说明地表温度随着城市建筑物的增高而降低。新式住宅、别墅式住宅地表平均温度显著低于旧式住宅。研究城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特征与地表温度的关系表明,地表温度与斑块数、斑块密度等表现出极显著的相关性,与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不透水率、斑块聚集度和斑块数等共同作用,影响着城市的地表温度。其中对地表温度影响最为严重的是城市不透水率,其次是斑块的聚集程度,斑块的形状特征对地表温度影响程度稍弱。上述分析表明增加景观中绿地和水体比例,提高景观多样性与复杂度,借助绿化用地对不透水地表进行分割可以明显降低地表温度。该结论可用于城市格局优化、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温度 空间格局 景观指数 不透水地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突发环境事故近10年变化及统计学分析 被引量:18
10
作者 汤庆合 蒋文燕 +1 位作者 李怀正 陈伟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6-89,共4页
基于2000—2008年突发环境事故资料及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研究了上海市近10年突发环境事故的动态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格局;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及回归分析法,探讨了引发突发环境事故的内外部因素。研究发现:(1)上海市近10年的突发环境事故逐... 基于2000—2008年突发环境事故资料及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研究了上海市近10年突发环境事故的动态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格局;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及回归分析法,探讨了引发突发环境事故的内外部因素。研究发现:(1)上海市近10年的突发环境事故逐年递增,年均增加率总体呈先升后降趋势,平均87.9%的事故为水污染和大气污染2类事故;(2)从污染源上看,48.8%的事故由有毒物质泄漏引发的,最常见化学品是二甲苯、氨和氯;(3)从空间分布看,事故集中在上海东北部与西南部区县,以郊区为主,其中宝山区事故发生最为频繁;(4)道路交通事故是上海市风险程度最高的突发环境事故动因,其次为企业管理不善、违反操作规程和规定、操作失误等安全事故以及放射源丢失、被盗事故;(5)监管上的缺陷使工业总产值、人口数、GDP、载货车数、货物运输量、废气排放量和固体废物排放量等社会经济指标与突发环境事故发生次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行之有效的突发环境事故削减措施是加强对污染物或具有环境风险的化学品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处置等各个环节中的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环境事故 趋势分析 空间分布 原因 影响因素 上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夏季臭氧生成与其前体物控制模拟研究 被引量:20
11
作者 严茹莎 李莉 +3 位作者 安静宇 黄成 黄海英 卢清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0-35,40,共7页
基于WRF-CMAQ模型,结合长三角地区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设计9组预测情景,模拟分析上海市2012年7月臭氧生成与臭氧前体物(NOX、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之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1)上海城区臭氧生成属VOCs控制型,控制VOCs的排放可降低... 基于WRF-CMAQ模型,结合长三角地区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设计9组预测情景,模拟分析上海市2012年7月臭氧生成与臭氧前体物(NOX、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之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1)上海城区臭氧生成属VOCs控制型,控制VOCs的排放可降低臭氧浓度。(2)减少臭氧前体物排放对日间高浓度臭氧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夜间则相反。(3)徐汇、静安站点控制VOCs排放对降低臭氧浓度效果较显著,当VOCs削减比例为75%时,两个站点的臭氧浓度超标小时数分别下降了45.5%以上、50.0%以上。青浦淀山湖及浦东川沙站点控制NOX排放对降低臭氧浓度效果较好,当NOX削减比例为75%时,两个站点的臭氧1h浓度超标小时数分别降低75.0%、100.0%。(4)在最大控制力度(即NOX和VOCs均削减75%)下,徐汇、静安、青浦淀山湖、浦东川沙站点的臭氧1h浓度超标小时数也从基准情景的11、8、16、6h下降至0、3、4、0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臭氧前体物 WRF—CMAQ预测情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居民生活用水主要污染物产生系数的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朱环 李怀正 +1 位作者 叶建锋 傅威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7-41,共5页
通过抽样、调研和取样监测,得到了各季节上海市人均自来水用量和居民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浓度的数据,计算出各季节上海市居民生活用水主要污染物产生系数.结果表明,COD产生系数在冬季最高,夏季与春(秋)季较为接近.氨氮、总氮、总磷则是... 通过抽样、调研和取样监测,得到了各季节上海市人均自来水用量和居民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浓度的数据,计算出各季节上海市居民生活用水主要污染物产生系数.结果表明,COD产生系数在冬季最高,夏季与春(秋)季较为接近.氨氮、总氮、总磷则是冬季和春(秋)季较为接近,夏季较低.全年平均COD、氨氮、总氮、总磷产生系数分别为54.5,6.4,8.8,0.7g/(人·d).上海市各区按照单位面积居民生活用水主要污染物负荷数值大小划分为4个层次,根据所在层次可采用密集管道集中收集,分片收集,小规模生态处理等污染物削减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污水 污染物产生系数 上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地表温度与地表覆盖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白杨 王敏 +4 位作者 孟浩 黄沈发 苏敬华 沙晨燕 阮俊杰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9-54,77,共7页
城市热岛是城市化过程带来的生态环境效应之一。城市温度升高不仅使得资源消耗增加,而且影响城市居民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热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显得尤为重要。采用Landsat TM影像数据,以上海市外环内区... 城市热岛是城市化过程带来的生态环境效应之一。城市温度升高不仅使得资源消耗增加,而且影响城市居民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热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显得尤为重要。采用Landsat TM影像数据,以上海市外环内区域为研究对象,反演了5、11月的城市地表温度、归一化植被指数、改进的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和不透水面率,定量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城市地表温度与归一化植被指数、改进的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具有显著的负相关,与不透水面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2)城市地表温度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5月地表温度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北部区域,而11月地表温度较高的区域在整个研究范围内均有分布。(3)季节因素对城市地表温度与地表覆盖参数的相关性影响较明显。多元回归结果表明,5月城市地表温度与归一化植被指数相关性最大,降温效果绿地大于水体大于城市不透水面;11月城市地表温度与改进的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相关性最大,降温效果水体大于城市不透水面大于绿地。(4)城市绿地和水体对于调节城市地表温度具有显著作用,该结果可用于优化城市格局,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热岛 不透水面率 归一化植被指数 改进的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生态系统质量评价及其演变特征分析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张敏 王敏 +1 位作者 白杨 黄沈发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6-51,共6页
城市化发展引起的土地利用方式和生态系统质量的变化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已经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造成了很大影响。以上海市为研究对象,从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胁迫3个方面构建生态系统质量评价模型,研究了2000年... 城市化发展引起的土地利用方式和生态系统质量的变化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已经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造成了很大影响。以上海市为研究对象,从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胁迫3个方面构建生态系统质量评价模型,研究了2000年、2005年、2010年3个时期生态系统质量变化、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崇明县和中心城区生态结构指数最高;崇明县功能指数最高,中心城区最低;崇明县受城市化胁迫最小,中心城区胁迫最大。崇明县是上海市生态系统质量最好的区域,3个时期生态系统质量指数均处于1级水平,中心城区生态系统质量最差。提供了一种生态系统质量评价的方法,研究结果揭示了上海市2000-2010年生态系统质量演变趋势,可以为上海市生态系统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市 生态系统质量 城市化 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b of Science的环境科学领域多环芳烃研究动态 被引量:5
15
作者 顾笑迎 吴健 +4 位作者 王敏 吴建强 徐志豪 唐浩 苏敬华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96-204,共9页
多环芳烃是一类普遍存在于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由于其难降解危害性大等特点,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深入了解环境中多环芳烃研究的全球状况和前沿动态,比较客观地反映相关国家在该领域的科学能力和科学影响,采用ISI Web of Knowl... 多环芳烃是一类普遍存在于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由于其难降解危害性大等特点,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深入了解环境中多环芳烃研究的全球状况和前沿动态,比较客观地反映相关国家在该领域的科学能力和科学影响,采用ISI Web of Knowledge的Web of Science引文数据库,选用普通检索方式,以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或PAH or PAHs作为检索主题词,对1962-2014年之间该库收录的相关文献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美国发文量居榜首,占全部发文量的28.06%;发文机构中,中国科学研究院位列第一;主要的发文期刊有《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emosphere》及《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Chemistry》。此外,通过对近5 a关键词的分析,指出了环境领域多环芳烃研究的热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计量分析 多环芳烃 WEB of SCIE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郊不同耕地类型土壤微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朱英 沈根祥 +2 位作者 钱晓雍 李金文 柳杨青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18,116,共5页
该文利用土壤酶学法和土壤呼吸监测方法,分析了上海市郊不同耕地类型土壤的微生物活性,并对其相关影响因子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除水稻田外,其他3种旱地作物的土壤FDA(荧光素双乙酸酯)水解酶活性和土壤呼吸速率均呈由高到低的趋势,即... 该文利用土壤酶学法和土壤呼吸监测方法,分析了上海市郊不同耕地类型土壤的微生物活性,并对其相关影响因子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除水稻田外,其他3种旱地作物的土壤FDA(荧光素双乙酸酯)水解酶活性和土壤呼吸速率均呈由高到低的趋势,即西瓜地>设施菜地>花菜地;土壤FDA水解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全盐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土壤呼吸速率与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含水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3种旱地作物土壤FDA水解酶活性与土壤呼吸速率显著正相关(P<0.05),两者均可反映土壤微生物活性,但土壤呼吸速率不适合用于监测水稻土壤的微生物活性变化,表明FDA水解酶活性在土壤微生物活性监测方面的适用性更为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类型 微生物活性 FDA水解酶活性 土壤呼吸速率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生态资产核算体系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敏 江波 +4 位作者 白杨 JuhaM.Alatalo 王晓媛 黄沈发 谭娟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84-490,共7页
自然资源资产是具有商业或交换价值的自然环境要素,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生态资产是自然资源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以生态资产为研究对象,从存量和流量两个方面构建核算体系,并以上海市为案例,探讨了生态资产核... 自然资源资产是具有商业或交换价值的自然环境要素,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生态资产是自然资源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以生态资产为研究对象,从存量和流量两个方面构建核算体系,并以上海市为案例,探讨了生态资产核算体系的核算方法,评价了上海市2013年的生态资产状况与价值总量。结果显示,存量核算方面,林地的质量等级主要为中,占林地总面积的45.62%;河流的质量等级主要为劣,占总长度的54.65%。2013年生态资产流量总价值量为5 002.76亿元,其中,直接产品价值为866.12亿元,间接服务价值为4 136.64亿元。结果表明,生态资产核算体系体现了生态资产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可以用来定量评估和核算区域的生态资产状况及其变化特征,可以为区域的生态系统管理与绩效考核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资产 生态资产 价值 核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P模型的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研究——以上海市闵行区为例 被引量:20
18
作者 黄宇驰 苏敬华 吕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124-127,共4页
近年来,在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土地资源瓶颈与生态环境矛盾也日益显现,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区域土地资源承载力,并主要从经济、社会、环境等角度对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优化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决策依据。本... 近年来,在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土地资源瓶颈与生态环境矛盾也日益显现,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区域土地资源承载力,并主要从经济、社会、环境等角度对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优化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决策依据。本文从土地资源承载的能力测度出发,基于土地资源承载强度(Strength)、效率(Efficiency)、潜力(Potential)三个方面,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土地资源承载力SEP评价模型并对上海市闵行区土地资源承载力开展了评估。评估结果表明,自2000年以来闵行区的土地资源承载力总体处于警戒与一般水平,其中承载强度自2005年以来一直处在警戒水平,是限制闵行土地资源承载力水平提升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承载力 SEP模型 模糊评价 上海市闵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大气污染物排放现状评价、预测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孙从军 张明旭 +1 位作者 程曦 陈漫漫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05年第4期33-37,共5页
通过对1985—2001年间上海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的考察,分析了SO2排放强度和人均SO2排放量等大气污染物排放指标变化的原因;与国内主要城市和美国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指标对比情况表明,上海市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在国内处于较低的水平,但与... 通过对1985—2001年间上海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的考察,分析了SO2排放强度和人均SO2排放量等大气污染物排放指标变化的原因;与国内主要城市和美国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指标对比情况表明,上海市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在国内处于较低的水平,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采用Sigmoid模型对上海市大气污染物排放进行了预测;提出了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几点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物 排放 评价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截流外排工程污水扩散影响数值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矫吉珍 林卫青 卢士强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48-452,456,共6页
城市污水截流外排工程是上海市城市水环境整治的重大战略。文章以CODCr为例,数值模拟研究了上海近岸水域东、南、西三大截流外排干线不同排污方案下污染物的输移扩散规律。结果表明,长江口的水动力条件有利于污水的稀释扩散;在现状排污... 城市污水截流外排工程是上海市城市水环境整治的重大战略。文章以CODCr为例,数值模拟研究了上海近岸水域东、南、西三大截流外排干线不同排污方案下污染物的输移扩散规律。结果表明,长江口的水动力条件有利于污水的稀释扩散;在现状排污条件下,无论洪枯季,引起的环境水体污染物CODCr浓度增量均不大,能够满足长江口水环境容量的要求;对于规划排放量的污水,预处理和一级处理条件下引起的环境水体污染物CODCr浓度增量较为显著,对周围敏感目标的影响也比较大;二级处理条件下所引起的污染浓度增量比较小,对水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因此,在规划城市污水外排工程时,建议必须近期和远期相结合,合理充分利用水体自净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外排污水 输移扩散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