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听障儿童构音训练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张芳 朱湘枝 +3 位作者 李永勤 宋彩凤 张磊 李红涛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7-170,共4页
目的探讨构音训练在听障儿童言语康复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收治的60例听障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是否接受构音训练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个性化训练,试验... 目的探讨构音训练在听障儿童言语康复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收治的60例听障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是否接受构音训练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个性化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接受构音训练。治疗前后用构音语音能力评估量表评定两组疗效。结果治疗6个月后,试验组总体构音语音清晰度、声母清晰度、韵母清晰度治疗后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73±0.18 vs 0.63±0.15、0.62±0.16 vs 0.50±0.13、0.88±0.15 vs 0.78±0.18,P<0.05,P<0.01);儿童构音语音清晰度的变异系数随康复进展越来越小。结论构音训练有助于提高听障儿童的构音清晰度,改善听障儿童的言语功能,增强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音训练 听障儿童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汉语为母语的学前听障儿童与健听儿童的视听言语知觉反应研究
2
作者 周爱然 林海英 +1 位作者 陶仁霞 刘巧云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3-147,共5页
目的探讨学前听障儿童与健听儿童的视听言语知觉反应,以及不同辅听模式的听障儿童的视听言语知觉反应。方法以汉语为母语的4~7岁学龄前健听儿童40例和听障儿童37例(双模式11例,双侧人工耳蜗植入12例,22例佩戴助听器14例)为研究对象,采... 目的探讨学前听障儿童与健听儿童的视听言语知觉反应,以及不同辅听模式的听障儿童的视听言语知觉反应。方法以汉语为母语的4~7岁学龄前健听儿童40例和听障儿童37例(双模式11例,双侧人工耳蜗植入12例,22例佩戴助听器1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经典的McGurk研究范式的实验材料对两组儿童分别在纯听、视听一致、视听不一致三种条件下进行视听言语知觉反应测试,要求被试报告自己听到的声音,比较两组结果。结果(1)两类儿童在单音节的辨识中都受到了视觉信息的影响,但听障儿童受视觉信息的影响显著大于健听儿童(P<0.001);(2)在单音节识别中,双侧佩戴助听器的听障儿童的言语辨识正确率低于双侧人工耳蜗植入的听障儿童(P<0.05);(3)McGurk效应在以汉语为母语的学龄前儿童中普遍存在。结论不论是听障儿童和还是健听儿童,在视听双通道条件下,视听言语知觉反应都会受到视觉信息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听言语感知 McGurk效应 听障儿童 健听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全脑静息态功能连接的特征分析
3
作者 骆丹丹 沈敏 +4 位作者 王素娟 邱翁歆 张宇轩 吴蕴 王圣虓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5年第9期1023-1031,共9页
目的采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NIRS)探究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DD)儿童和典型发育(TD)的健康儿童在静息态下全脑网络的连接特征。方法2024年11月至12月,选取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6~12岁DD儿童19例(DD组),同时招募年龄和性别匹配的TD儿... 目的采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NIRS)探究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DD)儿童和典型发育(TD)的健康儿童在静息态下全脑网络的连接特征。方法2024年11月至12月,选取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6~12岁DD儿童19例(DD组),同时招募年龄和性别匹配的TD儿童18例(TD组),选取额叶皮质(FC)、颞叶皮质(TL)、枕叶皮质(OL)和顶叶皮质(PL)脑区为感兴趣区,采用fNIRS采集两组全脑静息态数据,持续5 min。基于氧合血红蛋白在时间序列上的浓度,计算两组静息态下的功能连接强度,比较两组功能连接强度和脑网络的差异。结果DD组全脑功能连接强度高于TD组(t=2.100,P<0.05)。DD组右侧OL-右侧FC(t=2.426,P<0.05)、右侧OL-左侧FC(t=2.483,P<0.05)、右侧TL-右侧FC(t=2.568,P<0.05)和右侧TL-左侧FC(t=2.304,P<0.05)功能连接强度大于TD组。两组全脑功能连接差异的主要区域位于右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右侧视觉联合皮质、右侧额叶皮质、左侧额眶区、左侧视觉联合皮质、左侧初级视觉皮质和右侧初级皮质运动区。结论DD儿童静息态下右侧枕叶、颞叶及二者与前额叶之间的连接强度较强,提示可能存在右脑代偿左脑阅读网络功能不足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性阅读障碍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 静息态 全脑功能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