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个性化护理在促进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36
1
作者 王玲 俞玮 +2 位作者 孙喜蓉 瞿正万 杨振东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5年第11期6-9,共4页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促进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康复的效果。方法 2013年1-12月,便利抽样法选择上海市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13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抗精神病对症治疗,按入院先后将137例患者分为观察组(68例...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促进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康复的效果。方法 2013年1-12月,便利抽样法选择上海市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13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抗精神病对症治疗,按入院先后将137例患者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9例),分别给予为期24周的个性化护理及常规护理。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和住院患者护士观察量表(nurses’observation scale for inpatient evaluation,NOSIE-30)在干预前及干预后第4、12、24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前及干预后4周,两组患者的PANSS、NOSIE-30量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12(除阳性症状、精神病表现及抑郁)、24周(除阳性症状及抑郁),观察组患者的PANSS、NOSIE-30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个性化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促进其心理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护理 精神分裂 心理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认知治疗技术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8
2
作者 闵海瑛 王玲 +2 位作者 施美丽 沈燕敏 张少君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7年第14期68-70,共3页
目的探讨系统认知治疗技术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便利抽样法选择在上海市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治疗的30例新入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在常规心理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认知治疗... 目的探讨系统认知治疗技术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便利抽样法选择在上海市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治疗的30例新入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在常规心理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认知治疗技术进行护理。在人院初及治疗8周时,采用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urses'observation scale for inpatient evaluation,NOSIE)对其进行评定,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干预后8周时,患者的NOSIE总分高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8周时,积极因素中的社会兴趣因子和个人整洁因子评分均高于入院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消极因素中的激惹、精神病表现因子评分均低于入院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精神科临床心理护理中结合运用系统认知治疗技术,可增强心理护理的作用,协同达到心理护理预期的目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治疗技术 心理护理 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体绘画艺术治疗对稳定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2
3
作者 俞玮 杨振东 +3 位作者 童捷 丁霞兰 邱静 王璟 《护士进修杂志》 2019年第18期1651-1654,共4页
目的探讨团体绘画艺术治疗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0名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接受团体绘画艺术干预、药物治疗和其他康复活动,对照组仅予药物治疗和... 目的探讨团体绘画艺术治疗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0名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接受团体绘画艺术干预、药物治疗和其他康复活动,对照组仅予药物治疗和其他康复活动;在接受绘画艺术干预之前和之后两组患者都分别接受精神科评定和心理测验。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SQLS量表总分、各因子分后测评分均降低,且前测-后测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SPI量表总分、各因子分较干预前均增加,且前测-后测差值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体绘画艺术干预可以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社会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体绘画艺术治疗 精神分裂症 精神病患者生活质量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所医院住院精神病人精神药物使用情况调查 被引量:12
4
作者 陈美娣 陆明康 +3 位作者 李朝 张六平 范雪祥 袁杰 《上海精神医学》 1999年第3期158-159,共2页
随着精神医学的发展,精神药物也出现了许多新品种。五、六十年代,氯丙嗪是临床上使用最多的药物。但到八、九十年代,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使用逐渐增多,成为精神科中继氯丙嗪后的又一常用药物。维思通作为新型药物,也已在临床推... 随着精神医学的发展,精神药物也出现了许多新品种。五、六十年代,氯丙嗪是临床上使用最多的药物。但到八、九十年代,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使用逐渐增多,成为精神科中继氯丙嗪后的又一常用药物。维思通作为新型药物,也已在临床推广使用。本研究通过对住院患者精神药物使用情况的时点调查,了解目前精神科临床用药的分布及频率,为精神临床医生选择有效安全药物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药物 合理用药 分布 频率 安全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丙嗪或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代谢综合征风险的1年观察 被引量:8
5
作者 秦虹云 瞿正万 《上海精神医学》 2010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比较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氯丙嗪或利培酮治疗1年后发生代谢综合征的风险,探索干预新模式以降低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综合征。方法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分别给予氯丙嗪或利培酮治疗。于入组时、治疗第1、3、6及12个月末,检测... 目的比较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氯丙嗪或利培酮治疗1年后发生代谢综合征的风险,探索干预新模式以降低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综合征。方法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分别给予氯丙嗪或利培酮治疗。于入组时、治疗第1、3、6及12个月末,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和血压、体重等。结果共入组198例患者。入院时及治疗第12个月末代谢综合征阳性分别为22例(11.1%)和28例(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21,P<0.01)。氯丙嗪组,入组时和治疗1年后发生代谢综合征阳性人数分别为12例(11.7%)和17例(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校正χ2=20.85,P<0.01)。利培酮组分别为10例(10.5%)和11例(11.6%),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校正χ2=1.97,P=0.16)。治疗第12个月末,利培酮组血浆三酰甘油水平、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氯丙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代谢综合征的发生与患者入组时的代谢异常(r=0.36,P<0.01)和男性(r=0.17,P=0.02)有关,与治疗药物无关(r=0.07,P=0.32)。结论氯丙嗪和利培酮可引起或加重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抗精神病药物对患者的影响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丙嗪 利培酮 首发 精神分裂症 代谢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专科TTT护理模式的构建及对患者社区康复的介入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王玲 秦虹云 +2 位作者 顾静莲 唐敏捷 陈燕华 《护士进修杂志》 2021年第13期1206-1209,共4页
目的探讨Train-The-Trainer(TTT)护理模式在改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动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依据对患者家属需求调查的结果设计培训内容。于2019年8月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上海市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病区14名在岗临床护士为培训授课... 目的探讨Train-The-Trainer(TTT)护理模式在改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动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依据对患者家属需求调查的结果设计培训内容。于2019年8月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上海市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病区14名在岗临床护士为培训授课者候选人,由副高职称以上护理专家对其进行培训并考察合格后列为培训授课者。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上海市5个街镇在社区登记在册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主要照顾者137名为研究对象,接受培训授课者培训,共计5次。使用系统家庭动力学量表(Sales of the family dynamics,SSFD)对患者进行评估,以评价家庭动力的变化。结果14名培训授课者授课素质在培训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37名首要照顾者在经过培训授课者培训后家庭的SSFD总分为(74.58±10.01)分,与培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其中疾病观念、家庭气氛维度评分分别为(13.62±2.55)、(28.57±5.30)分,与培训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1=0.002,P2=0.020)。结论TTT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家庭的疾病观念以及家庭氛围,在实践中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in-The-Trainer护理模式 精神分裂症 家庭动力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调节功能损害临床调查 被引量:1
7
作者 袁杰 瞿正万 +4 位作者 江琦 傅伟忠 王豪 朱莉娜 瞿嘉兴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303-305,共3页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对中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将62例40a~59a的中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设为中年组,62例20a~29a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设为青年组,两组患者根据病情口服利培酮或氯丙嗪治疗,观察1a。于入院时、治疗1mo、2mo、3m...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对中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将62例40a~59a的中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设为中年组,62例20a~29a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设为青年组,两组患者根据病情口服利培酮或氯丙嗪治疗,观察1a。于入院时、治疗1mo、2mo、3mo、6mo及1a末,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2h糖耐量试验及餐后2h血糖,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1a末,中年组血糖调节功能受损发生率为29.0%、青年组为8.1%,中年组显著高于青年组(χ2=9.021,P<0.05)。中年组治疗前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2h糖耐量试验及餐后2h血糖浓度均显著高于青年组,治疗1a末这种差异依然存在(P<0.05或0.01),且中年组2h糖耐量试验及餐后2h血糖与治疗前的差异绝对值均显著高于青年组(P<0.05)。同一种药物不同日剂量的血糖调节功能受损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浓度与2h糖耐量试验及餐后2h血糖浓度变化呈负相关(P<0.01)。结论抗精神病药物对中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代谢影响更大,治疗时应定期检测血糖代谢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抗精神病药物 血糖 调节功能 中年 青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次使用氯丙嗪和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袁杰 瞿正万 《四川精神卫生》 2006年第4期197-199,共3页
目的探讨首次使用氯丙嗪和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代谢的影响。方法114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氯丙嗪组和利培酮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3、6个月及12个月后分别测定多项血糖指标浓度,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治疗3个月时的... 目的探讨首次使用氯丙嗪和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代谢的影响。方法114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氯丙嗪组和利培酮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3、6个月及12个月后分别测定多项血糖指标浓度,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治疗3个月时的空腹血糖(FPG)、2小时糖耐量(2HPG)及餐后2小时血糖(2HPBG),以及治疗6个月时的糖化血红蛋白(HbA lc)浓度明显高于治疗前;治疗12个月后有15.79%的患者发生血糖调节功能受损(IGR),其中氯丙嗪组为11.65%,明显高于利培酮组6.32%;随着精神病发病年龄的增长,上述血糖浓度也逐步提高;发病年龄、疗前糖耐量及脂蛋白β浓度接近正常上限可能是IGR的诱因。结论首次使用氯丙嗪和利培酮即可影响糖代谢,应早期监测血糖,早期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丙嗪 利培酮 血糖 血糖调节功能受损(IG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培酮、氯丙嗪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甘油三酯浓度的影响
9
作者 傅红梅 瞿正万 +14 位作者 陈美娣 古嘉琪 傅伟忠 王涛 顾立铭 江琦 王豪 袁杰 杨振东 李亚明 胡承平 曹凤妹 瞿嘉兴 尹端六 陆明康 《四川精神卫生》 2006年第4期218-219,共2页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患者 血清甘油三酯 利培酮 氯丙嗪 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境促进协作医疗”模式对社区老年抑郁症生活质量影响及初步卫生经济学评价
10
作者 孙一颖 陈定华 +3 位作者 孙喜蓉 梅久红 张明 傅伟忠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第21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心境-促进协作医疗"(IMPACT)管理模式对社区老年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及卫生经济学价值。方法对30名社区老年抑郁症患者实施为期2年的IMPACT管理治疗,按1:1配对另30例作为对照组,对其实施常规的社区精神病康复管... 目的探讨"心境-促进协作医疗"(IMPACT)管理模式对社区老年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及卫生经济学价值。方法对30名社区老年抑郁症患者实施为期2年的IMPACT管理治疗,按1:1配对另30例作为对照组,对其实施常规的社区精神病康复管理。在干预第一年末及第二年末使用汉密尔顿量表(HAMD)、家庭负担表(FIS)、生活满意度(LSR)进行评定并观察费用成本。结果在实施干预的第一年末和第二年末,干预组患者的HAMD和FIS得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干预组患者LSR得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列联表卡方检验结果中,χ2均大于5.9,P值均<0.05)。2年内干预组患者总费用低于对照组,表现在门诊费用、住院费用、社区防治费用和家属误工费用等方面干预者患者的支出要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t检验结果中,P值均<0.05);同时,两者患者在药物费用支出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 IMPACT管理模式能有效减轻社区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并显著降低患者因疾病产生的各项费用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境-促进协作医疗 老年抑郁症 生活质量 卫生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丙嗪和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血糖调节功能的早期影响
11
作者 王文玲 张怀惠 +3 位作者 陈晨 陈志敏 周慧静 瞿正万 《四川精神卫生》 2006年第2期75-78,共4页
目的探讨氯丙嗪和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血糖调节功能的早期影响。方法对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诊断标准,且未曾接受精神药物治疗的精神分裂症198例,按入院顺序分为氯丙嗪组(103例)和利培酮组(95例)。于治疗前及治... 目的探讨氯丙嗪和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血糖调节功能的早期影响。方法对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诊断标准,且未曾接受精神药物治疗的精神分裂症198例,按入院顺序分为氯丙嗪组(103例)和利培酮组(95例)。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及6个月末分别测定空腹血糖(FPG)、2h糖耐量试验(2hPG)、血脂及体重指数。结果氯丙嗪组在治疗6个月时,其血糖调节功能受损(IGR)为15.53%、利培酮为7.37%;随着治疗时间延长,FPG和2hPG浓度有逐渐增高趋势;同时,≥40岁组明显高于<40岁组,并与胆固醇、甘油三酯浓度及体重指数呈正相关。结论FPG和2hPG浓度增高是IGR的早期表现,选择影响糖代谢较小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可减少其IGR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丙嗪 利培酮 血糖 血脂 血葡萄糖调节受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思通与氯丙嗪对精神分裂患者脑电图的影响
12
作者 黄瑛 孙喜蓉 +1 位作者 龚恒芬 金莹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第1期68-69,共2页
目的:探讨维思通与氯丙嗪对精神分裂患者脑电图的影响。方法:收治脑电图异常的精神分裂患者64例,随机分为维思通组与氯丙嗪组,比较两组脑电图异常率、PANSS评分、TESS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维思通组脑电图异常率为53.1%,明显低于氯丙嗪... 目的:探讨维思通与氯丙嗪对精神分裂患者脑电图的影响。方法:收治脑电图异常的精神分裂患者64例,随机分为维思通组与氯丙嗪组,比较两组脑电图异常率、PANSS评分、TESS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维思通组脑电图异常率为53.1%,明显低于氯丙嗪组(P<0.05)。两组治疗后PAN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维思通组治疗后PANSS评分低于氯丙嗪组(P<0.05)。治疗后维思通组TESS评分低于氯丙嗪组(P<0.05)。结论:与氯丙嗪相比,维思通能更好地改善精神分裂患者脑电图的异常状况和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思通 氯丙嗪 精神分裂 脑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药物维持治疗及影响因素的城乡比较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圣福 傅伟忠 +5 位作者 唐强 瞿嘉兴 王美珍 陈颖 裴瑜 张洁 《上海精神医学》 2005年第B09期51-51,47,共2页
目的了解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药物维持治疗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城乡差异,为制定有效措施、提高治疗依从性、减少复发率提供依据。方法对228例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维持治疗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影响治疗的有关因素并作城乡比较。结果城区... 目的了解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药物维持治疗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城乡差异,为制定有效措施、提高治疗依从性、减少复发率提供依据。方法对228例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维持治疗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影响治疗的有关因素并作城乡比较。结果城区和农村维持治疗率分别为57.3%和58.4%。城区维持治疗完全依从性比例和平均治疗剂量高于农村,合用抗胆碱药物和抗失眠药物的比例低于农村。维持治疗主要影响因素城区为年龄和住院次数,农村为文化程度和经济状况。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院外康复期药物维持治疗受多种因素影响,制定有效措施提高其维持治疗率和用药合理性是精神病社区防治康复的一项重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维持治疗 影响因素 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 药物维持治疗 城乡比较 高治疗依从性 精神分裂症患者 治疗状况 抗失眠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功所致精神病与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对照研究
14
作者 单怀海 陶明毅 +9 位作者 徐一峰 瞿正万 陈银娣 杨佩娣 陈圣祺 韩鹤松 李文杰 沈文龙 宋立升 李亚明 《四川精神卫生》 2002年第4期216-219,共4页
目的 比较气功所致精神病与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方法 比较分析按CCMD - 2诊断为气功所致精神病 84例、气功所致精神分裂样障碍 4 4例和精神分裂症 37例的临床特征。结果 气功所致精神病平均发病年龄大于精神分裂症。三组BPRS总分... 目的 比较气功所致精神病与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方法 比较分析按CCMD - 2诊断为气功所致精神病 84例、气功所致精神分裂样障碍 4 4例和精神分裂症 37例的临床特征。结果 气功所致精神病平均发病年龄大于精神分裂症。三组BPRS总分均值比较 ,说明初次精神病发作时症状严重程度没有差别。抗精神病药平均日剂量 ,气精组 <分裂样组 <分裂症组 ,而显效率分别为 88.1%、75 .0 %、32 .4 %。结论 气功所致的精神病初次发作严重程度与分裂症没有明显差异 ,且抗精神病药物能有效地控制其精神病发作 ;短期治疗效果比分裂症要好 ;发病有独特的文化基础与病因。如果属于气功诱发精神分裂样精神障碍 ,而短期内又不能确诊者 ,笔者倾向于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功 精神病 精神分裂症 临床特征 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心养气操对改善老年稳定性心绞痛住院患者失眠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谭红阳 胡丽 +4 位作者 高利民 张雅丽 黄凤 张敏夏 陈俊艳 《护士进修杂志》 2018年第8期675-680,共6页
目的探讨舒心养气操对改善老年稳定性心绞痛住院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8月我院收治的76例老年稳定性心绞痛住院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辅以舒心养气操... 目的探讨舒心养气操对改善老年稳定性心绞痛住院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8月我院收治的76例老年稳定性心绞痛住院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辅以舒心养气操。应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心绞痛症状积分量表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分别于干预前后对患者睡眠质量、心绞痛症状、焦虑抑郁情绪等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睡眠药物的应用和PSQI总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失眠疗效、HADS的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心养气操能有效提高老年稳定性心绞痛住院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缓解其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心养气操 老年住院患者 稳定性心绞痛 失眠 睡眠质量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老年抑郁症患者中医体质与辨证分型临床特征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陈定华 张明 +3 位作者 瞿正万 江琦 付伟忠 孙喜蓉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38-41,共4页
目的研究社区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中医证候学特征临床,为抑郁症的临床治疗和健康保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样调查上海市浦东新区5个街镇25个村居委会55岁以上常住人口,筛查老年抑郁症,再对抑郁症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 目的研究社区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中医证候学特征临床,为抑郁症的临床治疗和健康保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样调查上海市浦东新区5个街镇25个村居委会55岁以上常住人口,筛查老年抑郁症,再对抑郁症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和辨证分型,考察其中医体质类型、证型、临床分型的关系。结果抽样4 600例,回收有效问卷4 047份,筛查出抑郁症患者519例,其体质类型以气郁质、阳虚质、气虚质最多,分别是122、99、99例,此3类体质占抑郁症总数的61.66%,其次是平和质、阴虚质、血瘀质、痰湿质、湿热质、特禀质,分别为94、37、26、18、17、7例。中医证型以肝郁气滞型最多,为141例,其次是肝郁脾虚型、心脾两虚型、肝肾阴虚型,分别是132、77、59例。结论老年抑郁症多为"情志之郁,因郁而病",初起以气滞气郁为主,多为实证,久则由实转虚,导致脏腑气血阴阳亏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 老年人 抑郁症 中医体质 辨证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比较 被引量:3
17
作者 江琦 瞿正万 +4 位作者 陈美娣 王豪 朱丽娜 钱丽娜 杨振东 《上海精神医学》 2008年第3期143-145,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浓度和阿尔茨海默病(AD)与血管性痴呆(VaD)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将入组病例分成AD组和VaD组,分别测定血浆Hcy、SOD水平并进行比较;采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定...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浓度和阿尔茨海默病(AD)与血管性痴呆(VaD)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将入组病例分成AD组和VaD组,分别测定血浆Hcy、SOD水平并进行比较;采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定认知功能水平。结果AD组Hcy浓度为(16.24±6.62)μmol/L,VaD组为(25.81±11.81)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D组SOD浓度为(165.94±35.92)μmol/L,VaD组为(167.76±29.86)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组Hcy浓度与SOD水平呈负相关(r=-0.346,P<0.05),VaD组SOD水平与年龄呈负相关(r=-0.358,P<0.05),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与Hcy浓度呈负相关(r=-0.263,P<0.01)。结论血浆Hcy、SOD水平可能是预测认知功能损害程度的一个重要生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超氧化物歧化酶 阿尔茨海默病 血管性痴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浆SOD、CHE浓度和认知功能 被引量:7
18
作者 秦虹云 瞿正万 《上海精神医学》 2008年第6期339-341,366,共4页
目的通过石杉碱甲治疗痴呆,探讨血浆胆碱酯酶(CH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浓度变化与认知功能改善的关系。方法对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诊断标准的阿尔茨海默病(简称AD)39例,血管性痴呆(简称VaD)37例,随机分为石杉碱甲治疗... 目的通过石杉碱甲治疗痴呆,探讨血浆胆碱酯酶(CH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浓度变化与认知功能改善的关系。方法对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诊断标准的阿尔茨海默病(简称AD)39例,血管性痴呆(简称VaD)37例,随机分为石杉碱甲治疗组44例,对照组32例,在入组前、观察第2、4、8及12周时,测定其血浆胆碱酯酶(CH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浓度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结果治疗12周时,治疗组的CHE血浆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209.2±51.4)mg/L,(282.9±49.7)mg/L,t=6.26,P<0.01],治疗组SOD血浆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206.2±29.4)mmol/L,(167.6±27.7)mmol/L,t=-5.80,P<0.01];其中,治疗组内,VaD患者比AD患者的血浆SOD浓度高[(228.0±24.3)mmol/L,(196.0±26.0)mmol/L,t=-3.99,P<0.01]、MMSE评分改善明显(20.1±5.8,15.6±5.6,t=-3.48,P<0.01),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的痴呆病因可能具有不同的抗氧化物代谢过程,胆碱酯酶抑制剂(石杉碱甲)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效果优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血管性痴呆 石杉碱甲 超氧化物歧化酶 胆碱酯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与相关脑区血流量的关系 被引量:2
19
作者 傅红梅 瞿正万 +6 位作者 唐震 陈美娣 施玲华 陈峰 江琦 朱莉娜 蔡正宜 《上海精神医学》 2010年第6期367-370,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患者额、颞、基底节、海马区CT血流灌注水平及其与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60例AD患者及30名健康老人,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MMSE)及韦氏记忆量表(...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患者额、颞、基底节、海马区CT血流灌注水平及其与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60例AD患者及30名健康老人,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MMSE)及韦氏记忆量表(Wechsler Memory Scale,WMS)进行认知功能检查,并选取海马区层面进行CT血流灌注扫描,获得感兴趣区的血流灌注值。采用临床痴呆量表将AD组分为轻、中、重度痴呆3组。结果轻、中、重度AD组与健康组MMSE总分、长时、短时及瞬时记忆测验量表分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比较4组患者的双侧额、颞、基底节、海马区血流灌注参数,发现右额叶、右颞叶及左基底节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度AD组较轻度组、对照组CBV明显升高;重度AD组与各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认知功能与左海马、右基底节CBV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AD患者局部脑区的CBV变化,反映了不同程度痴呆患者的大脑认知储备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认知功能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明治疗大肠癌经验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瑞玲 张明 高利民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3期438-441,共4页
张明主任认为,在疾病治疗的过程中应当遵循天人相应、四时合参理念,辨病结合辨证,注意扶正结合祛邪。他认为脾胃虚弱、阴津耗伤、肠络瘀阻、毒邪内蕴是大肠癌前病变的病机;而大肠癌的辨病特征多以湿热瘀毒为主,虽病在大肠,但与脾胃肾的... 张明主任认为,在疾病治疗的过程中应当遵循天人相应、四时合参理念,辨病结合辨证,注意扶正结合祛邪。他认为脾胃虚弱、阴津耗伤、肠络瘀阻、毒邪内蕴是大肠癌前病变的病机;而大肠癌的辨病特征多以湿热瘀毒为主,虽病在大肠,但与脾胃肾的虚弱有关,为邪实正虚之病。因此,在大肠癌的中医药治疗中要以六腑以通为用,清热利湿为主,同时把健脾贯穿始终,兼以利胆。肿瘤疾病对患者的心理影响比较大,所以予以药物治疗的同时要重视心理疏导,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中医药疗法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