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骨科患者术后不同模式镇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刘松 陆蓉 +2 位作者 黄成泉 张家新 王慧萍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97-999,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镇痛模式在老年骨科患者术后镇痛的应用。方法择期髋关节或股骨手术老年患者120例。根据不同术后镇痛模式,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F组)、地佐辛组(DZX组)和左布比卡因组(ZB组),每组40例。术后镇痛模式分别为:SF组:静脉注射舒... 目的探讨不同镇痛模式在老年骨科患者术后镇痛的应用。方法择期髋关节或股骨手术老年患者120例。根据不同术后镇痛模式,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F组)、地佐辛组(DZX组)和左布比卡因组(ZB组),每组40例。术后镇痛模式分别为:SF组:静脉注射舒芬太尼100μg+生理盐水100ml(PCIA);DZX组:静脉注射地佐辛10mg+生理盐水100ml(PCIA);ZB组:硬膜外注射0.125%左布比卡因+舒芬太尼100μg+生理盐水至100ml(PCEA)。观察记录术后4、8、20、24、48h的VAS疼痛评分、布氏舒适评分(BCS)、改良Bromage分级。记录PCA 24、48h内实际按压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记录第一次肛门排气时间、恶心呕吐、嗜睡、呼吸抑制、低血压等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0、24h时,DZX组VAS评分明显高于SF组和ZB组(P<0.05);术后4、8h时,ZB组Bromage分级明显高于SF组和DZX组(P<0.05);三组患者不同时点B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48hDZX组实际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多于SF组和ZB组(P<0.05)。SF组发生术后恶心呕吐12例,明显多于DZX组的5例和ZB组的3例(P<0.05)。结论老年髋关节或股骨手术患者术后镇痛,0.125%左布比卡因+舒芬太尼100μg硬膜外镇痛的模式优于静脉注射舒芬太尼100μg或地佐辛10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骨科手术 静脉镇痛 硬膜外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围麻醉期胰岛素抵抗临床观察的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陆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82-84,共3页
目的对临床2型糖尿病患者在进行围麻醉期干预的过程中其胰岛素抵抗表现以及其葡萄糖代谢率情况进行观察,以比较和评价其在围麻醉期之中是否有这些指标的改变。方法在本院所有收治的2型糖尿病进行手术治疗处于围麻醉期的患者中,选取60例... 目的对临床2型糖尿病患者在进行围麻醉期干预的过程中其胰岛素抵抗表现以及其葡萄糖代谢率情况进行观察,以比较和评价其在围麻醉期之中是否有这些指标的改变。方法在本院所有收治的2型糖尿病进行手术治疗处于围麻醉期的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研究群体,然后对照其进行麻醉前后的K1、K2、R1、R2数值,并且观察围麻醉期麻醉前后的围麻醉期血糖(G值)、围麻醉期血胰岛素(I值)相关指标,对整体的临床糖代谢情况以及胰岛素抵抗情况进行比较,观察其围麻醉期的相关指标变化,评价最终的疾病改变等特点。结果经过临床结果对比发现,60例患者在麻醉前G值、I值明显更低,而麻醉后明显升高(P<0.05);而葡萄糖代谢率方面,麻醉后明显降低(P<0.05)。在麻醉前K1、K2和R1数值明显要高于麻醉前,但R2数值则明显发生反比例改变,麻醉后的数值明显要更高一些(P<0.05),证明其葡萄糖代谢率等方面因麻醉而发生了较大的改变。结论临床2型糖尿病患者处于围麻醉期阶段会出现明显的胰岛素抵抗和整体的葡萄糖代谢率改变,患者会出现胰岛素敏感程度降低、受体抵抗的现象,同时葡萄糖代谢率也会因此而发生减少的问题,临床改变相对较为明显,还需要应对这样的特点进行胰岛素剂量等方面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围麻醉期 胰岛素抵抗 临床观察 特点 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马区血小板活化因子合酶及其受体的表达对选择性神经损伤大鼠痛觉敏化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杨京利 张力 +1 位作者 向勇 马国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59-461,497,共4页
目的探讨海马区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合酶(LPCAT1、LPCAT2)及其受体(PAFR)在大鼠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神经损伤(SNI)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海马区置管成功的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n=10):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SNI... 目的探讨海马区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合酶(LPCAT1、LPCAT2)及其受体(PAFR)在大鼠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神经损伤(SNI)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海马区置管成功的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n=10):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SNI组),模型+银杏内酯B组(SNI+BN52021组)和溶剂对照组(SNI+HBC组)。SNI+BN52021组在SNI手术后2d通过海马区微量注射给予银杏内酯B 10μg(溶解于1μL的HBC溶液),SNI+HBC组则给予1μL的HBC溶液。分别于术前1d和术后1、3、5、7、10、14d记录各组动物的机械缩爪阈值(PWMT)和辐射热缩爪潜伏期(PWTL);第15天取大鼠新鲜海马组织,RT-PCR检测LPCAT1、LPCAT2以及PAFR的表达。结果SNI大鼠PWMT值术后第1天开始明显降低(P<0.05),海马组织中LPCAT2及PAFR的表达增强(均P<0.05),LPCAT1的表达变化不明显(P>0.05);海马区微量注射BN52021组大鼠的PWMT值升高,海马组织中LPCAT2及PAFR的表达下降(均P<0.05)。结论海马区微量注射银杏内酯B可减轻SNI大鼠的机械性痛敏,抑制海马区LPCAT2和PAFR的表达,海马区PAF/PAFR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SNI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内酯B 神经病理性疼痛 海马 血小板活化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马区微量注射银杏内酯B对选择性神经损伤大鼠血小板活化因子合酶和促炎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杨京利 张力 +1 位作者 向勇 马国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27-430,共4页
目的观察海马区微量注射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受体拮抗剂银杏内酯B(BN52021)对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神经损伤(SNI)大鼠机械缩爪阈值以及海马PAF合酶LPCAT2和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海马区置管的雄性SD大鼠40只,... 目的观察海马区微量注射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受体拮抗剂银杏内酯B(BN52021)对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神经损伤(SNI)大鼠机械缩爪阈值以及海马PAF合酶LPCAT2和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海马区置管的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n=10):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手术组(SNI组)、BN52021治疗组、羟丙基-β-环糊精(HBC)对照组;海马区置管术后1周建立SNI疼痛模型,SNI手术后1d行海马区微量药物注射:BN52021治疗组给予银杏内酯B 10μg(1μL),HBC对照组给予HBC溶液1μL。SNI手术前1d和手术后1、7、14d检测大鼠机械缩爪阈值,第15天处死大鼠并取新鲜海马组织冻存,ELISA法检测海马TNF-α、IL-1β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LPCAT2的表达。结果 SNI组大鼠机械缩爪阈值明显降低(P<0.05),ELISA法检测海马TNF-α、IL-1β表达升高(均P<0.05),免疫荧光显示LPCAT2的表达增强(P<0.05);海马区微量注射银杏内酯B减轻大鼠触觉性异常痛敏,同时伴有海马区LPCAT2和TNF-α、IL-1β的表达下降(均P<0.05)。结论海马区微量注射银杏内酯B可减轻SNI大鼠的神经病理性疼痛,LPCAT2和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的表达下降可能与其镇痛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内酯B 选择性神经损伤 海马 微量注射 促炎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利多卡因5ml局麻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并发声音嘶哑一例 被引量:2
5
作者 马国平 刘松 +2 位作者 杨京利 顾懿 黄成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01-901,共1页
患者,女性,71岁,50kg,术前诊断为右股骨头坏死,拟行右侧髋关节全关节置换术。无药物过敏史。术前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均为正常。
关键词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 声音嘶哑 利多卡因 并发 局麻 右股骨头坏死 全关节置换术 术前体格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型气管导管内壁气道夹层形成致梗阻一例 被引量:5
6
作者 马国平 张家新 +1 位作者 吴金萍 杨京利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76-876,共1页
患者,男,25岁,身高198cm,体重98kg,术前诊断为L3椎体压缩骨折,拟在全身麻醉下行闭合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术前各项检查无异常。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5mg和苯巴比妥钠100mg。入室时呼吸循环稳定,常规监测ECG、HR、NIBP和SpO2,清醒状... 患者,男,25岁,身高198cm,体重98kg,术前诊断为L3椎体压缩骨折,拟在全身麻醉下行闭合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术前各项检查无异常。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5mg和苯巴比妥钠100mg。入室时呼吸循环稳定,常规监测ECG、HR、NIBP和SpO2,清醒状态下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麻醉诱导:静脉推注地塞米松10mg、咪达唑仑10mg、丙泊酚150mg、顺式阿曲库铵10mg和舒芬太尼50μg快速诱导,经口明视下行气管内插管,插ID 8.5带钢丝加强型气管导管,操作顺利,导管置入深度25cm,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晰对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导管 夹层形成 椎弓根钉内固定术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 梗阻 气道 内壁 椎体压缩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达拉奉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所致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7
作者 邹锋 郭乃良 +2 位作者 马国平 刘松 赵邦娥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74-376,共3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所致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依达拉奉组(E组)。Sham组只分离肠系膜上动脉,不做其他处理;IR组分离肠系膜上动脉,从大鼠尾静脉注...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所致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依达拉奉组(E组)。Sham组只分离肠系膜上动脉,不做其他处理;IR组分离肠系膜上动脉,从大鼠尾静脉注射与E组等量的生理盐水后,用无创动脉夹夹闭120min后移去动脉夹,再灌注120min;E组在缺血-再灌注前静脉注射依达拉奉6mg/kg。再灌注120min后采集标本。肺组织HE染色后病理学检测,采集腹主动脉血液检测大鼠血清中TNF-α和IL-6浓度,取肺组织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和丙二醛(MDA)浓度。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肺泡上皮细胞广泛水肿、炎性细胞浸润、肺泡肺萎陷、肺毛细血管扩张出血;E组肺组织病理改变较IR组明显改善,肺泡炎性渗出减少;E组病理评分为(2.1±0.7)分,明显低于IR组的(5.7±1.1)分,IR组病理评分明显高于Sham组的(1.5±0.2)分(P<0.01);血清中TNF-α和IL-6的浓度明显少于IR组,肺组织中MPO活性和MDA浓度明显低于IR组(P<0.01)。结论依达拉奉能够明显改善小肠缺血-再灌注性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 缺血-再灌注损伤 依达拉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