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成药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李文轩 游丽萍 +8 位作者 张雨琴 郑超 张景豪 余卓 朱晓骏 高月求 王灵台 孔晓妮 孙学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1-145,共5页
原发性肝癌是常见的难治性肿瘤,且中晚期的肝癌患者预后差,生存质量低下且复发率高,病死率居于中国恶性肿瘤第二位,严重威胁着慢性肝病患者的生命安全。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具有一定优势,其中,中成药具有方便服用、依从性好等优点,拥... 原发性肝癌是常见的难治性肿瘤,且中晚期的肝癌患者预后差,生存质量低下且复发率高,病死率居于中国恶性肿瘤第二位,严重威胁着慢性肝病患者的生命安全。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具有一定优势,其中,中成药具有方便服用、依从性好等优点,拥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中成药在改善原发性肝癌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不良反应,提高联合治疗效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以及降低原发性肝癌复发率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机制上,中成药可通过调节肿瘤细胞的内外环境从而治疗原发性肝癌,即调控肿瘤免疫微环境及肠道菌群,调控肿瘤代谢模式并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调控肝癌细胞分子修饰并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以及诱导肿瘤细胞死亡。该文整理了对原发性肝癌具有潜在治疗作用的中成药,综合阐述并概括了相关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结果,归纳出中成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机制特点,以期为今后中药治疗肝癌策略探索和新药开发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成药 肝肿瘤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穿刺活组织病理检查在肝病诊治中的意义 被引量:9
2
作者 沈美蓉 李仲平 +2 位作者 丁晓红 储峰 胡德昌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2年第7期545-547,共3页
目的评价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在肝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浦东新区南华医院自2007年以来接受B超定位下行1秒钟(1s)肝穿刺诊断并指导治疗患者的情况。结果 16例不明原因肝损伤的患者经肝穿刺活组织检查明确诊断,药物性肝炎4例... 目的评价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在肝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浦东新区南华医院自2007年以来接受B超定位下行1秒钟(1s)肝穿刺诊断并指导治疗患者的情况。结果 16例不明原因肝损伤的患者经肝穿刺活组织检查明确诊断,药物性肝炎4例(4/16,25%),脂肪性肝炎4例(4/16,25%)自身免疫性肝炎2例(2/16,12.5%),乙型肝炎2例(2/16,12.5%),急性淤胆型肝炎、血吸虫性肝病各1例,2例经肝穿活检仍未能明确诊断。在20例反复肝功能异常半年以上、ALT<2倍正常上限值(2×ULN)、高病毒载量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有65%(13/20)肝脏炎症指数≥2级,需抗病毒治疗,且年龄20~40岁者占69.2%(9/13)。结论肝穿刺活检是诊断肝功能异常病因的重要手段,对明确诊断并确立最适当的治疗方案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组织检查 针吸 肝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7
3
作者 张雪华 李仲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365-369,共5页
目的探讨接受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南华医院肝科2007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的97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其中抗病毒组55例,未抗病毒组42例,两组各分为1组(乙型肝炎肝硬化)及2... 目的探讨接受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南华医院肝科2007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的97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其中抗病毒组55例,未抗病毒组42例,两组各分为1组(乙型肝炎肝硬化)及2组(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抗病毒组中第2组再分为2.1组(发现肝癌前抗病毒)、2.2组(发现肝癌后抗病毒),根据抗病毒时间分为A组(≤24周)、B组(24~48周)、C组(〉48周)。将各组肝炎病程、肝硬化病程、肝癌病程、生存率、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抗病毒组与未抗病毒组肝硬化病程分别为(53.27±58.16)和(30.76±46.70)个月,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58.2%、36.4%和33.3%、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抗病毒组中2.1组与2.2组肝癌病程分别为(3.93±3.39)和(21.58±23.2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肝硬化病程分别为(32.75±61.32)、(25.86±16.40)与(74.79±55.40)个月,肝癌病程为(2.55±2.72)、(10.43±7.25)、(17.71±24.2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3、5、7年生存率分别为35.0%、15.0%、5.0%,42.9%、14.3%、14.3%和78.6%、60.7%、3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抗病毒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能延长肝硬化及肝癌患者生存时间,提高3、5年的生存率,且抗病毒时间越长,疗效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肝硬化 抗病毒药 核酸类 核苷酸类和核苷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利加压素治疗Ⅱ型肝肾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6
4
作者 丁晓红 顾建英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745-748,共4页
目的观察国产特利加压素治疗Ⅱ型肝肾综合征(HRS)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4年6月上海市浦东新区南华医院收治的25例Ⅱ型HRS患者作为治疗组,2011年前用多巴胺治疗的28例Ⅱ型HRS患者作为对照组。治疗组随机分成两组,其中一组(12例)... 目的观察国产特利加压素治疗Ⅱ型肝肾综合征(HRS)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4年6月上海市浦东新区南华医院收治的25例Ⅱ型HRS患者作为治疗组,2011年前用多巴胺治疗的28例Ⅱ型HRS患者作为对照组。治疗组随机分成两组,其中一组(12例)每8 h给药1次,另一组(13例)每12 h给药1次。两组给药前均予以白蛋白(Alb)扩容,疗程均为7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尿素氮、血清肌酐、电解质、尿量、肝功能变化及腹水消退情况。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对照组患者症状改善不明显,治疗组患者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血清钠均无明显变化。治疗组患者腹水从大量减为中等量的病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05,P<0.05)。对照组多巴胺治疗后尿素氮、血肌酐与治疗前比较,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尿量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534,P<0.01)。治疗组用特利加压素治疗前后尿素氮、血肌酐、尿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535、9.941、19.685,P值均<0.01);两组治疗后比较尿素氮、血肌酐、尿量变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317、9.284、9.839,P值均<0.01)。治疗组特利加压素每8 h给药1次比每12 h给药1次尿素氮、血肌酐、尿量改善更明显,但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特利加压素不良反应轻微,患者基本能耐受。结论国产特利加压素联合Alb治疗Ⅱ型HRS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肾综合征 特利加压素 多巴胺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48周前后血清补体的变化 被引量:16
5
作者 张雪华 李仲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339-342,347,共5页
目的观察血清补体C3、C4在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48周前后的变化,探讨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补体的影响。方法 9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接受恩替卡韦治疗(10 mg口服,1次/d)48周,其中5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和48例代偿期肝硬化患... 目的观察血清补体C3、C4在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48周前后的变化,探讨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补体的影响。方法 9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接受恩替卡韦治疗(10 mg口服,1次/d)48周,其中5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和48例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以50例健康者为对照。9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按照HBV DNA载量分为三组:低度组(103~105IU/L),中度组(105~107IU/L),高度组(≥107IU/L)。根据应答情况分为:完全应答[ALT正常,HBV DNA降低至检测下限(<1000 IU/L)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血清转换];部分应答(有1项或2项完全应答);无应答(没有任何1项完全应答)。检测治疗前后补体C3、C4及ALT水平。通过配对t检验比较患者的治疗前后补体C3、C4的水平,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之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治疗前各组患者补体C3、C4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失代偿组低于代偿组(P<0.01),补体C3在低度组最低(P<0.05)、在完全应答组高于部分应答组(P<0.01);治疗后补体C3、C4在代偿组高于失代偿组(P<0.01)、完全应答组高于部分应答组(P<0.01),补体C3在低度组最低(P<0.05);治疗后补体C3、C4在代偿组及完全应答组、补体C3在部分应答组、补体C4在中度组较治疗前升高(P<0.05)。结论恩替卡韦通过抑制HBV复制,能提高代偿期肝硬化补体C3、C4水平,且治疗应答越好,补体恢复越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体C3 补体C4 恩替卡韦 肝炎 乙型 肝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铁蛋白与透明质酸和肝硬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9
6
作者 金宏慧 李仲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216-218,共3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铁蛋白(SF)与透明质酸(HA)间的相关性。方法 70例肝硬化患者,其中女性16例,男性54例,平均(46.93±13.34)岁,Child-Pugh A级15例,B级19例,C级36例,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SF及HA,对SF与HA水平进行统计并分析二者...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铁蛋白(SF)与透明质酸(HA)间的相关性。方法 70例肝硬化患者,其中女性16例,男性54例,平均(46.93±13.34)岁,Child-Pugh A级15例,B级19例,C级36例,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SF及HA,对SF与HA水平进行统计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SF在肝硬化中明显增高,随着肝硬化分级的加重,患者的SF也增高,在C级处于最高水平,不同分级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A在肝硬化中明显增高,随着肝硬化分级的加重,患者的HA也增高,不同分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分级患者的SF与HA呈显著正相关(r=0.828,P<0.001)。结论肝硬化患者中SF与HA有显著相关性,在反映肝硬化程度上SF与HA同等重要,是反映肝纤维化程度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蛋白质类 透明质酸 肝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小板计数与透明质酸对肝硬化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7
作者 金宏慧 丁晓红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456-458,共3页
目的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小板(PLT)计数与透明质酸(HA)对肝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77例慢性HBV感染者,分为慢性乙型肝炎组233例,乙型肝炎肝硬化组144例。化学发光法检测HA,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外周血的PLT计数,进行... 目的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小板(PLT)计数与透明质酸(HA)对肝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77例慢性HBV感染者,分为慢性乙型肝炎组233例,乙型肝炎肝硬化组144例。化学发光法检测HA,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外周血的PLT计数,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 (1)PLT计数诊断肝硬化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88±0.0165,截断值为91×109/L,以PLT计数≤91×109/L来预测肝硬化灵敏度为84.03%,特异度为82.83%。HA的AUC为0.920±0.0138,截断值为308nmol.ml-1.h-1),以HA>308 nmol.ml-1.h-1来预测肝硬化灵敏度为84.72%,特异度为88.84%。PLT与HA的AUC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9),二指标均为诊断肝硬化的优良指标。(2)以公式log10(PLT/HA)判断两个指标联合对肝硬化的诊断价值,所得AUC为0.945±0.0113,截断值为-0.595,以log10(PLT/HA)≤-0.595来预测肝硬化灵敏度为88.19%,特异度为89.7%。AUC两两比较显示log10(PLT/HA)与PLT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8);同样log10(PLT/HA)与HA之间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可见PLT与HA联合检测对肝硬化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更高。结论在慢性HBV感染者缺乏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时,联合检测PLT计数与HA对肝硬化的诊断比单一检测有更高灵敏度和特异度,临床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C曲线 血小板计数 透明质酸 肝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肝硬化伴第二性征发育异常1例报告 被引量:1
8
作者 胡晨波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063-2064,共2页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2岁,未婚,汉族。因“反复纳差、腹胀、尿少5年,加重伴下肢浮肿1周”于2015年3月14日入本院。患者5年前因“纳差、腹胀及尿少”在本院治疗,B超提示肝硬化腹水,肝炎病原学检查均阴性,经保肝、利尿、退黄(呋噻米、苦黄...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2岁,未婚,汉族。因“反复纳差、腹胀、尿少5年,加重伴下肢浮肿1周”于2015年3月14日入本院。患者5年前因“纳差、腹胀及尿少”在本院治疗,B超提示肝硬化腹水,肝炎病原学检查均阴性,经保肝、利尿、退黄(呋噻米、苦黄注射液、还原性谷胱甘肽)等治疗后肝功能好转出院,出院诊断“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病因不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空蝶鞍综合征 性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腺法新用于肺结核复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奚志鹰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3期744-745,共2页
目的了解胸腺法新用于肺结核复治的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肺结核复治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常规抗结核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胸腺法新治疗。观察治疗后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痰菌阴转情况... 目的了解胸腺法新用于肺结核复治的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肺结核复治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常规抗结核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胸腺法新治疗。观察治疗后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痰菌阴转情况、胸片吸收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症状缓解情况、痰菌阴转情况及胸片吸收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胸腺法新能提高肺结核复治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法新 肺结核复治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