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组架螺钉与环形钢板治疗Sanders ⅢAB型跟骨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潘红元 孔德伟 +7 位作者 刘粤 龚璐璐 赵一丁 孔德策 汪嘉琪 王治 杨铁毅 范鑫斌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5-441,共7页
目的 探讨三维组架螺钉与环形钢板对SandersⅢAB型跟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收集1名26岁志愿者跟骨CT和MRI数据,建立SandersⅢAB型跟骨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使用三维组架螺钉与环形钢板固定,施加700 N纵向载荷,比较... 目的 探讨三维组架螺钉与环形钢板对SandersⅢAB型跟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收集1名26岁志愿者跟骨CT和MRI数据,建立SandersⅢAB型跟骨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使用三维组架螺钉与环形钢板固定,施加700 N纵向载荷,比较不同模型骨块及内固定应力与位移变化情况。结果 在700 N纵向载荷下,两组模型骨块最大位移以及骨块与内固定最大应力均集中于后距关节面内固定与骨折线相交处。三维组架螺钉模型与环形钢板模型骨块整体位移相近。相较于环形钢板模型,三维组架螺钉模型骨块及内固定的最大应力和平均应力更小,位移与应力变化情况更接近完整跟骨模型。结论 SandersⅢAB型跟骨骨折固定时,三维组架螺钉与环形钢板两种固定方式均能提供良好稳定性。三维组架螺钉的生物力学性能优于环形钢板,更符合生物力学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三维组架螺钉 环形钢板 骨块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致股骨头坏死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5
2
作者 艾自胜 张长青 +2 位作者 刘粤 王刚 陈圣宝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350-1354,共5页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致股骨头坏死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1999年5月至2004年4月期间收治的患者,进行术后门诊随访和通讯手段随访相结合的形式获得有完整随访资料者99例,运用SPSS14.0建立数据库,并进...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致股骨头坏死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1999年5月至2004年4月期间收治的患者,进行术后门诊随访和通讯手段随访相结合的形式获得有完整随访资料者99例,运用SPSS14.0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到2006年1月为止,99例患者术后随访共有15例出现坏死,坏死率为15.2%。交互作用分析得出:年龄与内固定是否取出、性别与复位时间存在交互作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年龄、骨折是否移位、复位质量和内固定是否取出是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得出:年龄、年龄与内固定是否取出、复位质量是股骨头坏死的相关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后的精细分析得出:56~85岁患者中,内固定取出组股骨头坏死是未取出组的26.00倍(95%CI=3.076~219.747)。结论:股骨颈骨折患者内固定术手术时年龄越大,越不易并发股骨头坏死;对于老年患者,取出内固定可能会增加股骨头坏死和塌陷的风险;解剖复位有助于降低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股骨头坏死 危险因素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诱导因子-1α参与骨发育及骨代谢调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3
作者 邵进 张岩 +1 位作者 王治 杨铁毅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49-355,共7页
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是组织细胞在低氧状态下激活相应基因转录的核心调节因子之一,在骨发育和代谢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敲除Vhl基因高表达HIF-1α可以促进血管和骨组织的生成,但这一过程... 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是组织细胞在低氧状态下激活相应基因转录的核心调节因子之一,在骨发育和代谢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敲除Vhl基因高表达HIF-1α可以促进血管和骨组织的生成,但这一过程的分子机制依然不明确。目前已知HIF-1α在骨的发育过程中可以调节多种蛋白因子和信号通路,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经典Wnt信号通路,而这些蛋白因子和信号通路大多能对细胞的分化、增殖及功能进行调节。本文综述骨组织发育和代谢过程中HIF-1α、Wnt信号通路、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等所起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从而进一步探讨HIF-1α在骨发育及骨代谢调控中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F-1 OPG WNT信号通路 骨发育 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载荷下3种固定方式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张岩 范鑫斌 +4 位作者 梁旭 杨铁毅 叶维光 邵进 龚璐璐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2-67,共6页
目的探索不同轴向载荷下3种固定方式(外侧钢板螺钉组、后侧钢板螺钉组、前后拉力螺钉组)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差异。方法利用胫骨平台CT图片的相关数据建立胫骨平台后外侧1/2和1/4骨折3种固定方式的实体模型,进行网格... 目的探索不同轴向载荷下3种固定方式(外侧钢板螺钉组、后侧钢板螺钉组、前后拉力螺钉组)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差异。方法利用胫骨平台CT图片的相关数据建立胫骨平台后外侧1/2和1/4骨折3种固定方式的实体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分析不同轴向载荷作用下,3种固定方式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1/2和1/4骨折模型的受力状况。结果 1 k N轴向载荷下,对于1/2骨折固定模型,外侧钢板螺钉组、后侧钢板螺钉组、前后拉力螺钉组骨折块的位移分别为552.082、67.964、54.085μm,内固定物的应力分别为306.745、231.844、73.047 MPa;对于1/4骨折固定模型,外侧钢板螺钉组、后侧钢板螺钉组、前后拉力螺钉组骨折块的位移分别为416.072、302.107、150.639μm,内固定的应力分别为306.673、208.467、73.607 MPa。1.5 k N轴向载荷下,各种固定方式下骨折块的位移和内固定物的应力都相应增加,数据的变化趋势同1 k N载荷情况相似。结论两种载荷下,不同骨折模型均显示前后拉力螺钉组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最具优势,后侧钢板螺钉亦可以获得相近的力学特性。在临床工作中,对于移位不明显的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前后拉力螺钉固定方式可以作为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 后外侧骨折 固定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内固定方式固定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范鑫斌 张岩 +6 位作者 杨铁毅 梁旭 罗从风 刘粤 吴亮 叶维光 应辉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7-173,共7页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合理有效的内固定方式。方法制作成年男性尸体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模型12个,随机平均分为3组,分别使用前侧6.5 mm拉力螺钉、胫骨平台外侧L型4.5 mm解剖锁定钢板、后侧T型3.5 mm锁定钢板固定。对标本模型进行...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合理有效的内固定方式。方法制作成年男性尸体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模型12个,随机平均分为3组,分别使用前侧6.5 mm拉力螺钉、胫骨平台外侧L型4.5 mm解剖锁定钢板、后侧T型3.5 mm锁定钢板固定。对标本模型进行轴向加压250、500、750、1000 N,检测其轴向位移及应力。结果在相同应力下,前侧螺钉组轴向Y轴位移最小,分别与外侧钢板组和后侧钢板组存在显著差异,而外侧钢板组与后侧钢板组之间Y轴位移没有显著差异;前侧螺钉组在标识点的应力分布最为均衡。结论在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固定中,前侧螺钉能够有效增加轴向稳定,骨折块周围应力分布均衡,是一种有效的力学固定方式,外侧钢板在横向的稳定性控制上具有一定优势,后侧钢板对于后方需要复位的平台骨折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 骨折 内固定 螺钉 钢板 应力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用重建带微创治疗锁骨中段骨折 被引量:5
6
作者 杨铁毅 刘树义 +5 位作者 刘粤 吴亮 宋炜中 张岩 王治 王铭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503-1506,共4页
目的探讨运用通用重建带微创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方法对利用通用重建带经皮微创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包括X线检查和功能恢复情况,观察是否存在并发症。结果51例患者随访时间... 目的探讨运用通用重建带微创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方法对利用通用重建带经皮微创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包括X线检查和功能恢复情况,观察是否存在并发症。结果51例患者随访时间为3~30个月,平均18.3个月。经X线片证实,51例全部愈合,时间为2~4个月,平均2.8个月;其中有2例出现骨折近端螺钉松动。随访终点,患者未出现骨不连和感染等不良并发症;皮肤切口短小且愈合良好;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通用重建带微创固定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切口美观、并发症少的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重建带 锁骨骨折 接骨术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侧副韧带修补与冠状突骨折固定对恐怖三联征肘关节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范鑫斌 宋超 +7 位作者 丁志宏 吴亮 周文超 冯刚 刘粤 孔德策 杨铁毅 张岩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08-413,共6页
目的探讨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修补与冠状突骨折固定(Regan-Morrey II型)对"恐怖三联征"肘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1名28岁成年健康男性志愿者的肘关节CT、MRI数据,建立肘关节实体模型。制作3种肘... 目的探讨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修补与冠状突骨折固定(Regan-Morrey II型)对"恐怖三联征"肘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1名28岁成年健康男性志愿者的肘关节CT、MRI数据,建立肘关节实体模型。制作3种肘关节模型。模型A:正常模型;模型B:修补冠状突骨折块,不修补MCL;模型C:修补MCL,不修补冠状突骨折块。并且对3种模型分别施加纵向载荷,分析各种工况条件下肘关节关节面的位移、应力分布,比较肘关节的稳定性。结果 3种模型的位移、应力分布类似,关节面最大位移和最大应力均位于尺骨滑车切迹处,最小位移分布在尺骨冠状突及冠状突偏内侧附近区域,而最小应力分布在尺骨冠状突下方偏外侧附近区域。各模型最大位移与最大应力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在外侧柱稳定的情况下,修复MCL与修复固定尺骨冠状突骨折块效果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副韧带 尺骨冠状突骨折 恐怖三联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辅助下治疗胫骨平台骨折38例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铭春 王治 +2 位作者 杨铁毅 王思辉 宋炜中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10期776-777,795,共3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效果。方法胫骨平台骨折38例,包括Schatzker Ⅰ型8例,Ⅱ型10例,Ⅲ型11例,Ⅳ型4例,Ⅴ型3例,Ⅵ型2例。常规膝关节镜检查,合并半月板损伤15例,前交叉韧带部分或完全断裂12例,内侧副韧带损...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效果。方法胫骨平台骨折38例,包括Schatzker Ⅰ型8例,Ⅱ型10例,Ⅲ型11例,Ⅳ型4例,Ⅴ型3例,Ⅵ型2例。常规膝关节镜检查,合并半月板损伤15例,前交叉韧带部分或完全断裂12例,内侧副韧带损伤7例,在关节镜监视下进行复位和固定。对于Ⅰ~Ⅲ型骨折选用松质骨拉力螺钉固定,Ⅳ~Ⅵ型骨折则应用微创法植入支持钢板。结果本组手术时间30~72min,平均40min,术中出血量均少于20ml。术后36例随访4个月~3年,平均15个月。术后3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均愈合,无切口及关节感染、皮肤坏死或创口延迟愈合。术后3个月HSS评分:优28例,良6例,中2例。此期主要表现为肌力不够及膝关节主动伸屈功能较差。术后6个月HSS评分:优33例,良3例。结论关节镜辅助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有助于骨折的正确复位和固定,并早期发现和处理关节内其他结构损伤。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选用不同的内固定,能较好地微创处理多种类型的胫骨平台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 骨折 关节镜 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内固定系统在膝关节周围复杂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7
9
作者 王铭春 王治 +2 位作者 郑士伟 杨铁毅 宋炜中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9期707-709,共3页
目的探讨AO微创内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治疗膝关节周围复杂骨折的效果。方法2004年4月~2005年6月对15例干骺端闭合性膝关节周围复杂骨折(左侧9例,右侧6例),分别应用股骨远端LISS或胫骨近端LISS行... 目的探讨AO微创内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治疗膝关节周围复杂骨折的效果。方法2004年4月~2005年6月对15例干骺端闭合性膝关节周围复杂骨折(左侧9例,右侧6例),分别应用股骨远端LISS或胫骨近端LISS行内固定治疗。结果15例随访5~26个月,平均13.2月。完全负重时间为12~26周,X线骨愈合时间11~24周,无延迟愈合及骨不连。浅表感染1例,皮肤水疱2例,经换药后愈合。无深部感染及皮肤坏死,无骨筋膜室综合征。Johner-Wruhs方法评价功能优11例、良3例、中1例,以优良为满意标准,本组满意率为93.3%(14/15)。1例C3型胫骨平台骨折在术后2周出现胫骨内侧骨块明显移位伴髁间分离,二次手术在胫骨平台内侧加以支撑钢板固定,术后20周骨折愈合,功能评价为良;1例C3型胫骨平台骨折在术后8周出现膝内翻(胫骨平台内翻角为82°),术后20周骨折愈合,功能评价为中。结论LISS适用于单处股骨远端、胫骨近端骨折及骨质疏松性股骨干远端骨折的治疗;对于胫骨平台C3型骨折内侧平台粉碎严重时,不能过分依赖LISS系统,或将接骨板置于内侧,而应该考虑在内侧辅助支撑钢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内固定系统 复杂骨折 股骨 胫骨 膝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ble-Pin系统与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28
10
作者 宋炜中 丁志宏 杨铁毅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72-675,共4页
目的比较研究切开复位Cable-Pin系统与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闭合性横行髌骨骨折患者79例中,35例采用切开复位Cable-Pin系统固定,44例采用切开复位张力带固定,随访13~39个月,平均26.8个月。观察指标包括切口长度、手... 目的比较研究切开复位Cable-Pin系统与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闭合性横行髌骨骨折患者79例中,35例采用切开复位Cable-Pin系统固定,44例采用切开复位张力带固定,随访13~39个月,平均26.8个月。观察指标包括切口长度、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手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膝关节HSS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able-Pin系统固定组与张力带固定组切口长度(t=0.339,P=0.735)及手术时间(t=1.821,P=0.073)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骨折愈合时间(t=-3.827,P=0.000)、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χ2=4.298,P=0.038)及术后膝关节功能(χ2=4.871,P=0.027)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able-Pin系统固定组优于张力带固定组。结论对于髌骨横行骨折的内固定,与张力带固定组相比,Cable-Pin系统固定组具有术后并发症少、膝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这种方法符合生物力学内固定的原则且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 骨折 CABLE-PIN系统 张力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