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洼田饮水试验在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05
1
作者 武文娟 毕霞 +3 位作者 宋磊 刘志浩 张金明 黄茜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49-1053,共5页
目的探讨洼田饮水试验对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误吸筛查及吞咽障碍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11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45例,分别进行洼田饮水试验评估和吞咽造影检查(VFSS)... 目的探讨洼田饮水试验对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误吸筛查及吞咽障碍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11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45例,分别进行洼田饮水试验评估和吞咽造影检查(VFSS)。评估洼田饮水试验筛查误吸和诊断吞咽障碍的可靠性及两种方法的一致性,同时对比洼田饮水试验筛查误吸和诊断吞咽障碍的阳性检出率。结果以VFSS为"金标准",洼田饮水试验筛查误吸的灵敏度为43.75%,特异度为69.23%,阳性预测值为77.78%,阴性预测值为31.03%,洼田饮水试验和VFSS法一致性检验的Kappa值为0.098,两者不存在一致性(P=0.420);洼田饮水试验诊断吞咽障碍的灵敏度为97.50%,特异度为20.00%,阳性预测值为90.70%,阴性预测值为50.00%,两者之间的Kappa值为0.237,不存在一致性(P=0.073);洼田饮水试验筛查误吸的阳性检出率(40.00%)低于诊断吞咽障碍的阳性检出率(95.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洼田饮水试验筛查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误吸结果可能不可靠,但诊断吞咽障碍结果较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洼田饮水试验 吞咽造影 脑卒中 吞咽障碍 误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肌电技术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评估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9
2
作者 武文娟 毕霞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32-934,共3页
吞咽障碍是指患者不能将食物安全有效地输送到胃内的过程,引起吞咽障碍的疾病种类较多,其中脑卒中占很大比例。国内外学者报道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62.5%和30%-78%,易引起误吸、营养不良、心理与社会交往障碍等并发症,... 吞咽障碍是指患者不能将食物安全有效地输送到胃内的过程,引起吞咽障碍的疾病种类较多,其中脑卒中占很大比例。国内外学者报道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62.5%和30%-78%,易引起误吸、营养不良、心理与社会交往障碍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肌电技术 应用 评估 社会交往障碍 食物安全 疾病种类 中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等速肌力训练模式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37
3
作者 张学慧 毕霞 +3 位作者 孙丹 邵静雯 汪敏 张礼礼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83-585,共3页
肌肉无力是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期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等速技术是目前安全、有效的肌力训练方法,研究证实等速肌力训练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患侧运动及平衡功能脚。但目前研究多集中在下肢单一关节开链模式训练,对于多个... 肌肉无力是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期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等速技术是目前安全、有效的肌力训练方法,研究证实等速肌力训练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患侧运动及平衡功能脚。但目前研究多集中在下肢单一关节开链模式训练,对于多个关节共同参与的下肢等速闭链模式训练鲜见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患者 下肢功能恢复 等速肌力训练 训练模式 下肢运动功能障碍 肌肉无力 等速技术 训练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闭链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肌肉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0
4
作者 张学慧 邵静雯 +3 位作者 孙丹 顾浩 张弛 毕霞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93-697,共5页
目的:观察下肢闭链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下肢肌肉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60例初次发病的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Bobath为主的神经发育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 目的:观察下肢闭链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下肢肌肉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60例初次发病的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Bobath为主的神经发育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偏瘫下肢闭链肌力训练,训练模式为普通等速离心/离心模式,连续治疗8周,每周治疗3次。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等速肌力测试训练仪的峰力矩(peak torque,PT)、相对峰力矩(peak torque/body weight,PT/BW)、屈膝肌峰力矩与伸膝肌峰力矩比值(Hamstring/quadriceps,H/Q)、总功率(total work,TW)、平均功率(average power,AP)对患肢肌肉功能情况进行分析;利用30秒坐起测试(30s chair-stand test,30CST)、计时站立起步测试(time-up-and-go,TUG)评价患者步态、步行能力。结果:连续训练8周后,2组患者膝关节伸屈肌肌肉功能评定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相比对照组,治疗组提高更明显(P<0.05)。TUG结果提示两种治疗方式都可以改进患者步行能力(P<0.05),但治疗组效果更明显(P<0.05)。30CST结果显示,两种治疗方式在治疗后都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采用闭链等速肌力训练方式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下肢肌肉功能和步行能力,是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链等速肌力训练 脑卒中 肌力 步行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