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某医疗联合体区域内护士胰岛素注射知信行现状及培训需求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艳梅 万娅姣 +2 位作者 陆静 潘欣欣 胡雁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5-78,共4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某医疗联合体区域内护士胰岛素注射知识、态度、行为及培训需求。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9-10月上海市某二级综合医院及区域内社区护士340名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胰岛素注射知信行及培训需求调查表对... 目的了解上海市某医疗联合体区域内护士胰岛素注射知识、态度、行为及培训需求。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9-10月上海市某二级综合医院及区域内社区护士340名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胰岛素注射知信行及培训需求调查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护士胰岛素注射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及总分分别为(5.69±0.94)、(43.49±4.83)、(5.00±1.51)及(54.20±5.49)分;培训需求得分为(27.36±3.35)分,其中51.8%护士的培训需求非常强烈。不同医院等级、职称、工作年限的护士,胰岛素注射行为得分差异有统计学(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医院等级和工作年限是护士胰岛素注射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上海市某医疗联合体区域内护士胰岛素注射行为水平参差不齐,对胰岛素药物知识等有强烈培训需求;管理者应根据医院等级及护士情况制定培训策略,以规范护士的胰岛素注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联合体 护士 胰岛素注射 知信行 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滋肾养阴汤对去卵巢大鼠性激素水平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文艳 吴昆仑 +2 位作者 姚佳晨 都乐亦 刘艳辉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73-676,共4页
目的研究滋肾养阴汤(生地、山茱萸、淮山药、丹皮、泽泻、黄精、菟丝子、茯苓、女贞子、旱莲草)对去卵巢大鼠性激素水平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除对照组外,切除成年雌性大鼠双侧卵巢,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滋肾养阴... 目的研究滋肾养阴汤(生地、山茱萸、淮山药、丹皮、泽泻、黄精、菟丝子、茯苓、女贞子、旱莲草)对去卵巢大鼠性激素水平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除对照组外,切除成年雌性大鼠双侧卵巢,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滋肾养阴汤高、中、低剂量给药组。采用放免法(RIA)测定给药四周后大鼠血清雌二醇、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生成素和孕酮水平的变化。同时检测大鼠体质量及血清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结果滋肾养阴汤可以显著减少去卵巢大鼠的体质量增加;显著升高血清中雌二醇、孕酮水平,降低促卵泡生成素、促黄体生成素水平;还可以显著升高血清中SOD、GSH-Px水平,降低MDA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滋肾养阴汤可抑制去卵巢大鼠肥胖,对体内雌激素水平有一定调节作用,并提高其抗氧化能力,可以用于改善女性围绝经期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肾养阴汤 更年期 性激素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开秘方治疗功能性便秘46例 被引量:8
3
作者 郑振麟 陆金根 +1 位作者 郭修田 张旗 《世界中医药》 CAS 2011年第1期42-42,共1页
功能性便秘是临床常见病。据国外资料报道,慢性便秘的发病率,年轻人为3%,中年人为8%,老年人为20%[1-2]。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慢性功能性便秘的发病率为6.07%[3]。我们自2009年1月-2010年7月,使用益气开秘方治疗便秘,取得满意疗效,... 功能性便秘是临床常见病。据国外资料报道,慢性便秘的发病率,年轻人为3%,中年人为8%,老年人为20%[1-2]。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慢性功能性便秘的发病率为6.07%[3]。我们自2009年1月-2010年7月,使用益气开秘方治疗便秘,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便秘/中医药疗法 益气开秘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覆花汤对高脂高果糖高胆固醇饮食诱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小鼠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辛一敬 陈逸云 +3 位作者 杨海琳 卓蕴慧 张定棋 周峰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40-1350,共11页
目的探讨旋覆花汤对高脂高果糖高胆固醇饮食诱导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干预作用。方法32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旋覆花汤组和奥贝胆酸组,每组8只。高脂高果糖高胆固醇饮食造模第24周开始,各组给予相应药... 目的探讨旋覆花汤对高脂高果糖高胆固醇饮食诱导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干预作用。方法32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旋覆花汤组和奥贝胆酸组,每组8只。高脂高果糖高胆固醇饮食造模第24周开始,各组给予相应药物干预,旋覆花汤组给药剂量为14.19 g/kg灌胃,奥贝胆酸组给药剂量为10 mg/kg灌胃,灌胃体积均为20 mL/kg,每天给药1次,连续6周。HE染色、油红O染色、天狼星红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脂质沉积及胶原沉积;试剂盒检测血清ALT、AST、TC、TG、LDL-C和葡萄糖水平,肝组织TG及羟脯氨酸(Hyp)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肝组织脂质代谢相关、炎症相关以及纤维化相关基因的表达;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肝组织F4/80和α-SMA阳性表达。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质量、肝湿重、血清AST、ALT、TC、TG、LDL-C和葡萄糖水平均显著增高(P值均<0.01);HE染色显示,模型组小鼠肝组织可见肝细胞脂肪变,大量脂肪空泡,肝细胞气球样变以及炎症细胞浸润,且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活动度评分(NAS)较正常组显著增加(P<0.01);油红O染色显示,模型组小鼠肝细胞内有大量红色脂滴沉积,大小不一,油红O染色面积百分比和肝脏TG含量较正常组均显著增加(P值均<0.01);天狼星红染色和Masson染色显示,模型组小鼠窦周、中央静脉以及汇管区胶原纤维增生明显,且肝组织Hyp含量较正常组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旋覆花汤组小鼠血清AST、ALT、TC、TG、LDL-C及葡萄糖水平均明显降低(P值均<0.05);肝组织脂肪变、炎症浸润、脂滴沉积以及胶原纤维增生明显改善,且NAS、油红O染色面积百分比、肝脏TG含量及Hyp含量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肝组织脂质代谢相关基因SREBP-1c、FASN、SCD1、PPARγ和CD36,炎症相关基因F4/80、TNFα、CCL2和CD11b,以及纤维化相关基因α-SMA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P值均<0.0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F4/80和α-SMA阳性表达显著增加(P值均<0.01)。与模型组比较,旋覆花汤组小鼠肝组织SREBP-1c、FASN、SCD1、PPARγ、CD36、F4/80、TNFα、CCL2、CD11b及α-SMA 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免疫组化染色F4/80和α-SMA阳性表达明显减少(P值均<0.01)。结论旋覆花汤对高脂高果糖高胆固醇诱导的小鼠NASH具有良好的干预作用,其可显著抑制肝脏脂质沉积、炎症反应及肝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旋覆花汤 小鼠 近交C57B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门静脉高压改善的组织学因素分析
5
作者 李盟 郭亚楠 +5 位作者 黄恺 孙鑫 李正鑫 赵志敏 吕靖 刘成海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5年第8期1563-1570,共8页
目的 通过观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PH)患者治疗前后的肝组织学变化,发现影响PH好转的组织学及细胞学基础,为临床药物研发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8年10月在12个省20家医院招募的完成48周抗病毒或联合抗肝纤维化治疗的乙型肝炎... 目的 通过观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PH)患者治疗前后的肝组织学变化,发现影响PH好转的组织学及细胞学基础,为临床药物研发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8年10月在12个省20家医院招募的完成48周抗病毒或联合抗肝纤维化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322例,使用BavenoⅦ中临床显著门静脉高压(CSPH)无创诊断标准评价PH水平,根据治疗前肝硬度值≥25 kPa筛选出43例确诊CSPH的患者,以治疗后PH水平下降是否≥2个等级分为PH改善组(n=19)及PH未改善组(n=24)。收集人口学、实验室检查资料,并进行肝纤维化评价(HE染色及网状纤维染色)和肝组织微血管病变评价[包括闭塞性门静脉病变(OPV)、结节性再生性增生(NRH)及不完全间隔纤维化(ISF)]。免疫组化检测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的表达水平;多重荧光免疫组化检测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CD32b、CD3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水平。计量资料的两组间比较使用成组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的两组间比较使用χ^(2)检验。结果 经过48周治疗,RBC、ALT、AST、APRI评分、肝纤维化等级与PH等级发生好转(P值均<0.05),其中19例患者PH等级下降≥2个等级,为PH改善组,其余为PH未改善组。两组患者间肝纤维化结局并无统计学差异(χ^(2)=3.380,P=0.066)。微血管病变评价发现,治疗后PH改善组OPV程度、vWF表达水平及Fibronectin表达量显著低于PH未改善组(P值均<0.05),而NRH程度、ISF程度及Fibrinogen表达量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细胞学评价发现,治疗前及治疗后两组间CD32b、CD31、α-SMA表达量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显示PH改善组CD32b表达量显著增加(t=-2.007,P=0.045),而α-SMA表达量显著减少(t=2.628,P=0.013)。结论 PH改善的病理特征与肝纤维化逆转和肝微血管改善有关,其细胞学基础与肝窦内皮细胞去分化及肝星状细胞活化表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硬化 高血压 门静脉 组织学 微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