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状腺单发结节三维超声定性诊断及其ROC曲线分析 被引量:33
1
作者 张渊 江泉 +2 位作者 陈剑 顾晓鸣 章建全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单发结节三维超声定性诊断价值。方法:对128例甲状腺单发结节患者行三维超声检查,评价甲状腺结节的三维灰阶特征及三维血管的形态及分布特征,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甲... 目的:探讨甲状腺单发结节三维超声定性诊断价值。方法:对128例甲状腺单发结节患者行三维超声检查,评价甲状腺结节的三维灰阶特征及三维血管的形态及分布特征,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在三维灰阶超声特征、结节内部三维血管形态及分布、结节周边三维血管形态特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三维灰阶超声特征来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ROC曲线下面积为0.9218,诊断价值较高;以结节周围血管形态来鉴别结节良恶性,ROC曲线下面积为0.8131,诊断价值中等;以三维超声灰阶和血管三维能量图整体评价结节良恶性,ROC曲线下面积为0.9608,诊断价值最高。结论:三维超声成像能评价甲状腺结节的灰阶特征及结节内部及周边血管的形态及分布特征,可以提高甲状腺单发结节的鉴别诊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成像 三维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ROC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肿块血管结构的超声三维灰阶容积、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及灰阶血流成像表现 被引量:28
2
作者 江泉 赵玉华 +4 位作者 张渊 张婉莹 陈剑 何竹 张云霄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00-1103,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肿块血管结构的三维超声成像表现及特征。方法用超声三维灰阶容积成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或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及灰阶血流(B-Flow)成像检查50例乳腺病变,动态观察病灶形态、血管结构及分布。结果容积成像中,&qu... 目的探讨乳腺肿块血管结构的三维超声成像表现及特征。方法用超声三维灰阶容积成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或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及灰阶血流(B-Flow)成像检查50例乳腺病变,动态观察病灶形态、血管结构及分布。结果容积成像中,"汇聚征"为恶性肿瘤主要特征,其中典型"汇聚征"占75.00%(15/20),不典型占15.00%(3/20);CDE及B-Flow示血管结构以病灶为中心,主干有分支,血管分支局部增多;血管明显增生25.00%,中等增生40.00%,少量增生35.00%。良性肿瘤、炎症病变亦可出现"汇聚征"(2/30,6.67%)。良性肿瘤血管进入肿块内分支细密,动静脉伴行,血流丰富;明显增生26.32%,中度和少许增生各36.84%。乳腺其他病变血管增粗,血管显著增生达80.00%。结论乳腺良恶性肿瘤、炎性病变超声三维成像表现为"汇聚征",血管结构不同程度增生;B-Flow血管纹理清楚、真实、自然,对乳腺疾病诊断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疾病 成像 三维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癌实时超声造影增强特征与肿瘤大小的关系 被引量:35
3
作者 张渊 江泉 +4 位作者 陈剑 张云霄 何竹 顾晓鸣 徐智章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2-85,共4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实时CEUS增强特征与结节大小的关系。方法将6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癌患者按肿瘤最大直径分为〈10 mm1、0~20 mm、〉20 mm 3组,分析各组肿瘤的绝对始增时间、相对始增时间、增强的均匀性、有无灌注缺损、增强顺序...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实时CEUS增强特征与结节大小的关系。方法将6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癌患者按肿瘤最大直径分为〈10 mm1、0~20 mm、〉20 mm 3组,分析各组肿瘤的绝对始增时间、相对始增时间、增强的均匀性、有无灌注缺损、增强顺序、增强强度及增强时病灶边界。结果甲状腺癌增强多晚于周围甲状腺实质,以不均匀、向心性增强为主,且增强时病灶边界多数不清或欠清,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径〈10 mm及10~20 mm甲状腺癌以低增强为主;直径〉20 mm的甲状腺癌以高增强为主。随着肿瘤直径增大,其内出现灌注缺损的概率增加,在3组中分别为28.57%(6/21)、54.29%(19/35)和75.00%(9/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癌CEUS增强特征与肿瘤大小有一定关系;实时CEUS可为临床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超声检查 肿瘤大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增强模式诊断甲状腺单发结节 被引量:20
4
作者 张渊 江泉 +2 位作者 赵玉华 陈剑 张云霄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057-2059,共3页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对良、恶性甲状腺单发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78例甲状腺单发结节患者(恶性37例、良性41例)均接受超声造影检查,观察造影增强模式,并从以下6方面进行评价:①增强程度;②增强方式;③是否均匀增强;④是否...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对良、恶性甲状腺单发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78例甲状腺单发结节患者(恶性37例、良性41例)均接受超声造影检查,观察造影增强模式,并从以下6方面进行评价:①增强程度;②增强方式;③是否均匀增强;④是否完全增强;⑤增强时病灶边界是否清晰;⑥增强时病灶形态是否规则。结果除增强方式外,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其他增强模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恶性病灶增强时形态多不规则(94.59%),边界不清(86.49%),无明显增强(78.38%),恶性病灶中不均匀增强、不完全增强的病灶占多数,分别为78.38%和70.27%。结论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存在显著差异,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增强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超声造影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张渊 江泉 +4 位作者 陈剑 张云霄 何竹 龚丽萍 徐智章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03-805,共3页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造影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超声造影增强特征和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参数,并比较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准确率。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造影增强时多表现为病...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造影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超声造影增强特征和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参数,并比较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准确率。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造影增强时多表现为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病灶无明显增强,不均匀增强,出现局灶性灌注缺损区,分别占86.8%、82.4%、83.8%、91.2%、72.1%。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造影增强前后结节的平均大小分别为(12.8±8.6)mm、(18.6±9.5)mm,造影增强后显示的病灶明显增大(P<0.05)。本组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造影的诊断准确率达91.2%。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具有较典型的恶性造影增强特征。超声造影有助于提高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触诊组织量化和弹性成像技术评价乳腺良、恶性肿瘤 被引量:26
6
作者 张渊 江泉 +3 位作者 陈剑 张云霄 何竹 顾晓鸣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6-209,共4页
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VTQ)和弹性成像技术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价值。方法对86例乳腺病变患者术前分别进行常规超声、弹性超声及VTQ检查,对各病灶进行弹性成像评分和VTQ速度分组,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乳腺良、恶性肿瘤弹性超声... 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VTQ)和弹性成像技术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价值。方法对86例乳腺病变患者术前分别进行常规超声、弹性超声及VTQ检查,对各病灶进行弹性成像评分和VTQ速度分组,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乳腺良、恶性肿瘤弹性超声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肿瘤中弹性超声评分为1~3分者占为68.09%(32/47),恶性肿瘤中弹性超声4~5分者占82.05%(32/39)。乳腺良、恶性肿瘤的VTQ速度值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超声、弹性超声、VTQ技术联合应用的诊断准确率达91.86%。结论联合应用常规超声、弹性成像、VTQ技术,可显著提高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超声检查 弹性成像技术 声触诊组织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rcSys型输尿管管路封堵器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盛畅 江泉 王大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10期896-898,共3页
目的探讨PercSys型输尿管管路封堵器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价值和安全性。方法2011年9月~2012年5月,83例单侧输尿管结石(下段12例,中段21例,上段50例),Wolf F8.0/9.8输尿管镜在斑马导丝引导下进入输尿管见到结石... 目的探讨PercSys型输尿管管路封堵器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价值和安全性。方法2011年9月~2012年5月,83例单侧输尿管结石(下段12例,中段21例,上段50例),Wolf F8.0/9.8输尿管镜在斑马导丝引导下进入输尿管见到结石后,于输尿管镜工作通道内放置PercSys型输尿管管路封堵器,封堵叶片完全超越结石后操作体外手柄使叶片折叠成球状防止结石上移,科医人钬激光完全粉碎结石至直径1~2mm碎片后松开封堵器,拔除封堵器后留置双J管。所有患者术后留置双J管2周。术后4周复查泌尿系彩超或上尿路螺旋CT平扫,残留结石直径〉3mm为有意义的结石残留。结果所有患者均通过输尿管镜工作通道成功放置输尿管管路封堵器并行钬激光碎石。放置管路封堵器时间1~3min,碎石时间3~10min。术中未发生输尿管穿孔或输尿管黏膜撕脱,术后无发热及菌血症发生。术后第4周复查泌尿彩超或泌尿系螺旋CT,除5例输尿管上段有较大碎石漂移人肾盏未排空外,其余78例无结石残留,结石清除率为93.9%(78/83)。所有封堵器均未发生封堵折叠和松开退出不成功机械故障。结论PercSys型输尿管管路封堵器操作简单、方便,可对输尿管结石产生有效封堵,预防输尿管结石碎石术中结石漂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镜 输尿管结石 钬激光 PercSys型输尿管管路封堵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触诊组织定量技术对乳腺癌诊断的局限性 被引量:1
8
作者 栾丽娜 吴蓉 +2 位作者 徐光 刘卉 赵丽霞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5期35-38,共4页
目的分析声触诊组织定量(virtual touch tissue quantification,VTQ)技术诊断乳腺癌的相关特征,阐明临床应用VTQ技术评价乳腺癌的潜在误诊原因。方法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收集的15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常规... 目的分析声触诊组织定量(virtual touch tissue quantification,VTQ)技术诊断乳腺癌的相关特征,阐明临床应用VTQ技术评价乳腺癌的潜在误诊原因。方法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收集的15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常规超声和VTQ检查。以VTQ检查中乳腺病灶剪切波速度(SWV)为7.303 m/s作为良/恶性占位的诊断截断值。比较36例误诊患者和116例正确诊断患者的相关特征。采用χ2检验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52例乳腺癌患者中,浸润性癌142例,导管内癌10例。142例浸润性癌中,误诊27例(SWV<7.303 m/s)。10例导管内癌中,误诊9例(SWV<7.303 m/s)。导管内癌(9/10)相对于浸润性癌(27/142)更易被误诊为良性肿块(P<0.01)。浸润性癌的各项特征分析发现:肿块最大直径与浸润性乳腺癌的误诊有明显相关性,而患者年龄、肿块深度与浸润性乳腺癌的误诊无显著差异。结论应用VTQ技术评价乳腺癌,导管内癌相对于浸润性癌更易被误诊为良性肿块,肿块最大直径与浸润性乳腺癌的误诊有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触诊组织定量 乳腺癌 乳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