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发作性脑炎为主要表现的成人散发性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一例
1
作者 李锦师 李兴 +3 位作者 颜静 杨娟 王永兵 赵晓晖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26-330,共5页
患者男性,68岁。因头痛、呕吐伴发热4天,于2021年7月22日急诊入院。患者于4天前(7月18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全头部剧烈疼痛,伴恶心和喷射状呕吐,但无头晕、视物旋转、肢体活动障碍等症状;之后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2℃,热型为回归热,自行... 患者男性,68岁。因头痛、呕吐伴发热4天,于2021年7月22日急诊入院。患者于4天前(7月18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全头部剧烈疼痛,伴恶心和喷射状呕吐,但无头晕、视物旋转、肢体活动障碍等症状;之后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2℃,热型为回归热,自行服用对乙酰氨基酚0.50 g/次(3次/d),连续3天后体温降至正常,未再呕吐但头痛不适感仍存在,7月22日至我院急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炎 神经元 核内包涵体 磁共振成像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6
2
作者 陈蕊华 蒋晓真 +7 位作者 赵晓晖 秦玉兰 顾哲 顾佩莉 周斌 朱震宏 徐凌燕 邹宇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2758-2761,共4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危险因素。方法选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北京版量表作为认知功能的测评工具,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MCI组患者93例(MCI组)和2型糖尿病无MCI患者64例(NC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个人史、家族史,...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危险因素。方法选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北京版量表作为认知功能的测评工具,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MCI组患者93例(MCI组)和2型糖尿病无MCI患者64例(NC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个人史、家族史,检测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C肽、血脂、血压及颈动脉彩超。结果 MCI组患者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程及C肽水平、最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最小颈动脉阻力指数(RI)与N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高脂血症病史及其病程、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病程、性别构成、年龄、BMI、WHR、血压、血糖(FPG、HbA1c)及血脂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C肽水平与MoCA量表评分呈正相关(P<0.01),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程、最大IMT、最小RI与MoC量表评分呈负相关(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史、C肽水平及最小RI是MoCA量表评分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 2型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史、C肽、颈动脉IMT及颈动脉RI可能是患者发生MCI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认知障碍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界定的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与发病时间窗的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陆练军 白青科 +7 位作者 赵振国 陈娟 隋海晶 谢秀海 赵晓晖 沈健 周媛 杨娟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98-402,共5页
目的:探讨MRI快速评价界定的超急性脑梗死与发病时间窗的关系。方法:分析发病12h内526例缺血性脑卒中,197例(37.5%)因cT平扫显示明显低密度改变而除外超急性期脑梗死。初筛后的329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MR快速成像序列检查,筛选... 目的:探讨MRI快速评价界定的超急性脑梗死与发病时间窗的关系。方法:分析发病12h内526例缺血性脑卒中,197例(37.5%)因cT平扫显示明显低密度改变而除外超急性期脑梗死。初筛后的329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MR快速成像序列检查,筛选符合超急性期脑梗死者,即DWI呈高信号,而T2WI、FLAIR无高信号改变及T1WI无低信号改变者186例(186/329,56.53%)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结果:MRI界定的发病12h内的超急性期脑梗死占35.4%(186/526),其中≤4.5h组为66.7%,4.5~12h组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MRI界定的超急性脑梗死逐渐减少,但4.5~12h时间窗仍可筛选出适合溶栓的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栓溶解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罗西汀对卒中后早期抑郁的疗效及血清白细胞介素类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杨娟 赵晓晖 +5 位作者 朱玉萍 白青科 陈娟 夏卫英 陈练军 林同顺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235-238,共4页
目的观察帕罗西汀对卒中后早期抑郁患者血清IL-1 β、IL-6水平的影响及对抑郁症状的改善情况。方法连续纳入发病<72h的卒中患者223例,选择发病后<72 h、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8的卒中后早期抑郁(PSD)患者42例。将其随机分... 目的观察帕罗西汀对卒中后早期抑郁患者血清IL-1 β、IL-6水平的影响及对抑郁症状的改善情况。方法连续纳入发病<72h的卒中患者223例,选择发病后<72 h、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8的卒中后早期抑郁(PSD)患者42例。将其随机分为帕罗西汀治疗组(简称治疗组)20例,对照组22例。治疗组在卒中后72h时间点开始给予帕罗西汀20mg/d,疗程≥3个月,其他治疗两组相同。比较两组发病后72 h,1、3个月时血清IL-1β、IL-6的浓度,以及各时间点的HAMD评分。结果①两组发病72 h时,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3个月时,治疗组HAMD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1个月与3个月HAMD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发病72 h,两组IL-1β、IL-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3个月,治疗组IL-1β及IL-6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IL-1β、IL-6均在治疗后1个月时达高峰,3个月时下降,但对照组仍高于72h时水平(P<0.01),治疗组则降至72 h时水平。结论血清IL-1 β、IL-6浓度升高可能参与卒中后早期抑郁患者的发病;帕罗西汀可能通过干预血清IL-1β、IL-6,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抑郁 帕罗西汀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6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急诊快速评价在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5
作者 谢秀海 白青科 +4 位作者 赵振国 隋海晶 陈娟 陈翠荣 杨娟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09-312,共4页
目的:探讨MRI急诊快速评价在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313例发病<12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先行CT平扫,排除有明显低密度梗死灶后行MR快速成像序列检查[包括弥散加权成像(DWI),时飞法三维血管成像(3D TOF-MRA... 目的:探讨MRI急诊快速评价在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313例发病<12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先行CT平扫,排除有明显低密度梗死灶后行MR快速成像序列检查[包括弥散加权成像(DWI),时飞法三维血管成像(3D TOF-MRA)及T2加权成像(T2WI)],约5min完成;筛选超急性期脑梗死(DWI略高信号,而T2 WI未见明显高信号)158例(52.1%),并对其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及预后评估.结果:发病<4.5 h组、4.5~≤9h组及>9~12h组的患者中分别75.4%(43/57例)、54.1% (73/135)及34.7% (31/121例)患者符合超急性期脑梗死;其中136例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后发生非症状性颅内出血12例(8.8%),症状性颅内出血4例(2.9%),1例(0.74%)死亡;90 d评估预后良好125例(91.9%).结论:急诊MRI快速评价界定超急性期脑梗死指导的静脉溶栓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方法,能排除发病<4.5 h但梗死灶已非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及界定发病>4.5h或不明确时间窗的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磁共振成像 静脉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在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治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5
6
作者 隋海晶 赵振国 +3 位作者 白青科 杨娟 谢秀海 陈娟 《放射学实践》 2013年第9期947-950,共4页
目的:探讨MRI在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前后的价值。方法:83例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在MRI指导下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记录患者治疗前后颅内动脉狭窄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BI评分)及功... 目的:探讨MRI在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前后的价值。方法:83例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在MRI指导下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记录患者治疗前后颅内动脉狭窄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BI评分)及功能恢复评分(mRS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3例患者治疗后颅内动脉狭窄评分、NIHSS评分、BI评分及m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溶栓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在12h内不同时间段(≤4.5h和〉4.5h)的脑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前后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指导的中青年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4.5h和4.5~12.oh脑梗死患者在MRI界定下具有相同的组织窗时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准确而及时的MRI评估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血栓溶解疗法 预后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内隐记忆启动效应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郭翠萍 白青科 +2 位作者 龚亮 赵振国 汪凯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98-200,共3页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Alzheimer disease,AD)内隐记忆概念性启动和知觉性启动损害的特征。方法采用分类产生和图片辨别对30例aMCI患者、30例AD和30名正常老年人的内隐记忆(概念性启动和知觉性启动)进行测试,同时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Alzheimer disease,AD)内隐记忆概念性启动和知觉性启动损害的特征。方法采用分类产生和图片辨别对30例aMCI患者、30例AD和30名正常老年人的内隐记忆(概念性启动和知觉性启动)进行测试,同时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DS、VFT、CTT干扰时间),并进行组间比较和分析。结果与正常老年组、aMCI相比,AD患者组DS、VFT、CTT干扰时间及概念性启动成绩均差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知觉性启动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患者DS、VFT、CTT干扰时间及内隐记忆概念性启动存在损害,提示与AD患者的额叶功能减退可能有关,并且内隐记忆概念启动损害,为早期发现AD患者提供一个新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内隐记忆 神经心理学 额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大动脉狭窄对MRI指导的超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疗效的影响
8
作者 杨娟 白青科 +6 位作者 赵振国 隋海晶 谢秀海 赵晓晖 陆练军 沈健 陈娟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90-493,共4页
目的:探讨有无合并颅内大动脉狭窄对MRI指导下超急性期脑梗死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疗效影响。方法:选择发病12h以内头颅CT阴性且多模式MRI筛选符合溶栓标准的148例脑梗死患者,给予rt-PA 0.9mg/kg静脉溶栓治疗,采... 目的:探讨有无合并颅内大动脉狭窄对MRI指导下超急性期脑梗死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疗效影响。方法:选择发病12h以内头颅CT阴性且多模式MRI筛选符合溶栓标准的148例脑梗死患者,给予rt-PA 0.9mg/kg静脉溶栓治疗,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Barthel指数(B1)及90d改良Rankin评分(mRS),评定溶栓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结果:颅内大动脉有狭窄的患者57例,溶栓治疗后7d NIHSS评分预后良好32例(56%),90d预后良好49例(86.0%);颅内大动脉无狭窄的患者91例,7d NIHSS评分疗效良好51例(56.0%),90d疗效良好81例(89.0%)。在7d时间点和190d时间点,颅内大动脉有狭窄和无狭窄两组预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神经功能评分均为90d优于7d时间点。90dBI指数及mRS评分无狭窄组均较有狭窄组预后良好(P<0.01)。对颅内大动脉狭窄患者而言,不同发病时间段的患者行rt-PA静脉溶栓后NIHSS评分、BI指数及mRS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指导下对发病12h内超急性期脑梗死行rt-PA静脉溶栓疗效良好率无显著性差异,颅内大动脉无狭窄者预后更好;且颅内大动脉狭窄组<4.5h及4.5~12h时间窗静脉溶栓疗效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磁共振成像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血栓溶解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与护理 被引量:8
9
作者 刘凤群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年第22期43-44,共2页
目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超早期溶栓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的致残率。方法对筛选出的1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重组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结果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良好;并在溶栓后6h、24h、7d、14dNIHSS评分... 目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超早期溶栓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的致残率。方法对筛选出的1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重组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结果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良好;并在溶栓后6h、24h、7d、14dNIHSS评分降低较明显;改良Rankin评分在治疗后90d的得分均≤2分,Barthal指数得分在治疗90d后的得分均≥80分。结论配合医生对超早期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观察护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患者的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超早期溶栓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周围间隙扩大与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10
作者 邢婷婷 严玉宁 魏文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32-736,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PVS)的危险因素,以及不同部位EPVS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ICAS)和颅外动脉粥样硬化狭窄(ECAS)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住院治疗且完善头颅MRI及颈动脉和脑血管影像学检查的脑梗死患者72例,根据脑血管狭...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PVS)的危险因素,以及不同部位EPVS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ICAS)和颅外动脉粥样硬化狭窄(ECAS)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住院治疗且完善头颅MRI及颈动脉和脑血管影像学检查的脑梗死患者72例,根据脑血管狭窄部位将患者分为无血管狭窄(NS)组37例、ICAS组25例和ECAS组10例,收集患者相关信息,根据头颅MRI分别对患者基底节区及脑白质区EPVS分级,将分级>2级为高分组,分级≤2级为低分组。比较不同部位EPVS的危险因素。结果 3组C反应蛋白和T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基底节区高分组年龄≥65岁比例明显高于低分组患者(94.44%vs 59.26%,P=0.006);ICAS组基底节区EPVS高分比例明显高于NS组(36.00%vs 13.51%,P=0.038),脑白质区高分组冠心病比例高于低分组(P=0.024),TG水平明显低于低分组(P=0.016)。脑白质区EPVS严重性与有无脑血管狭窄及部位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严重ICAS或许与基底节区严重的EPVS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硬化 脑血管障碍 动脉粥样硬化 磁共振成像 脑血管造影术 C反应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