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肛门括约肌性能与生物相容性的动物实验 被引量:3
1
作者 克磊 颜国正 +3 位作者 刘志强 颜胜 王志武 王永兵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3-198,204,共7页
设计动物实验,验证优化设计后人工肛门括约肌系统功能性和生物相容性.实验分别在术前和术后第1、4d,第1、2、4、5周,从2条Beagle犬颈静脉抽取血样进行血清化学分析.分析参数包括:总蛋白,白蛋白,总胆红素,天冬氨酸转氨酶,尿素氮,肌酐酸... 设计动物实验,验证优化设计后人工肛门括约肌系统功能性和生物相容性.实验分别在术前和术后第1、4d,第1、2、4、5周,从2条Beagle犬颈静脉抽取血样进行血清化学分析.分析参数包括:总蛋白,白蛋白,总胆红素,天冬氨酸转氨酶,尿素氮,肌酐酸和高敏C反应蛋白.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各模块功能正常,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含量正常,天冬氨酸转氨酶术后略高于正常范围,术后2周恢复正常;肾功能指标尿素氮正常,肌酐酸含量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术后虽有波动,但均恢复至正常范围;炎性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含量未发生变化,表明体内无感染炎症现象;各血样指标显示人工肛门括约肌对Beagle犬生理功能并未造成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门失禁 人工肛门括约肌 生物相容性 经皮能量传输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内营养联合中药干预对兔重症急性胰腺炎炎症反应和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永兵 罗芸葆 +2 位作者 韩赤然 邱伟 朱正纲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78-982,共5页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联合中药干预对兔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炎症反应和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日本大耳白兔36只,随机分为3组(n=12):对照组(A组)、SAP组(B组)和SAP肠道干预组(C组),B、C两组采用胰管结扎联合胆汁注射法制成兔SAP模型,C...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联合中药干预对兔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炎症反应和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日本大耳白兔36只,随机分为3组(n=12):对照组(A组)、SAP组(B组)和SAP肠道干预组(C组),B、C两组采用胰管结扎联合胆汁注射法制成兔SAP模型,C组造模后滴注肠毒清和百普力。造模前及造模后6、12、24、72、120 h取静脉血测定并比较血清淀粉酶(AMY)、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水平。动物于实验后死亡或第5天处死动物,收集胰腺和小肠组织,观察胰腺和小肠组织病理学改变并进行病理学评分。制备小肠组织匀浆,测定并比较TNF-α、IL-6、和丙二醛(MDA)水平。结果除造模后120 h的IL-6水平,B、C组造模后各时点的血清AMY、TNF-α和IL-6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P<0.05);造模12 h后的血清AMY水平、24 h后的血清TNF-α水平以及24 h和72 h的血清IL-6水平,C组均显著低于B组(P<0.05)。胰腺和小肠组织病理学改变以B组最为严重,C组较B组明显减轻。C组小肠组织中TNF-α、IL-6和MDA水平较B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肠内营养联合中药干预可抑制SAP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肠黏膜损伤程度,从而保护肠黏膜屏障,有助于SAP的治疗及预后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屏障功能 急性重症胰腺炎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6 丙二醛 肠内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化mTOR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兆龙 韩策然 +5 位作者 阎波 罗芸葆 王永兵 宋安 朱振亚 于观贞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571-574,共4页
目的:探讨磷酸化雷帕霉素哺乳动物靶标(phosphorylate-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p-mTOR)在人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方法检测来自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外科和第二军医... 目的:探讨磷酸化雷帕霉素哺乳动物靶标(phosphorylate-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p-mTOR)在人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方法检测来自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外科和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肿瘤科2004-2007年间6例慢性胆囊炎、7例癌旁组织和59例胆囊癌组织中p-mTOR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胆囊癌浸润深度、分化、Nevin分期等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p-mTOR在慢性胆囊炎组织、癌旁组织和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0、0和47.5%,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mTOR在分化高、中和低/未分化的胆囊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1.4%、48.1%和66.7%(P<0.01);在浸润至黏膜层/肌层、浆膜层和周围组织的胆囊癌组织中, p-mTO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35.7%和71.4%(P<0.01);p-mTOR在Ⅰ/Ⅱ期、Ⅲ/Ⅳ期和Ⅴ期胆囊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1.1%、46.4%和66.7%,呈明显上升趋势(P<0.01)。结论:p-mTOR的表达与人胆囊癌的浸润深度、组织分化和Nevin分期密切相关,p-mTOR可能参与人胆囊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化雷帕霉素哺乳动物靶标 胆囊癌 组织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温热化疗预防胃肠道癌术后腹腔内复发 被引量:1
4
作者 朱振亚 张根福 刘天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3期245-246,共2页
目的 :评价腹腔温热化疗对进展期胃肠道癌根治术后预防肿瘤在腹腔内复发的效果。方法 :对 1994~ 1997年间的 45例可切除进展期胃肠道癌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 ,治疗组 2 5例 ,予以术终腹腔温热化疗 ,部分术后追加腹腔热化疗 1~ 2次... 目的 :评价腹腔温热化疗对进展期胃肠道癌根治术后预防肿瘤在腹腔内复发的效果。方法 :对 1994~ 1997年间的 45例可切除进展期胃肠道癌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 ,治疗组 2 5例 ,予以术终腹腔温热化疗 ,部分术后追加腹腔热化疗 1~ 2次。对照组 2 0例术中未作任何化疗措施 ,两组术后都予以氟脲嘧啶加亚叶酸碱化疗。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 3年生存率分别为 6 8% (17/ 2 5 )和 40 % (8/ 2 0 ) ;肿瘤腹腔内复发率分别为 8% (2 / 2 5 )和5 5 % (11/ 2 0 ) ,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腹腔温热化疗对于进展性胃肠癌术后复发有重要的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肿瘤 肿瘤复发 腹腔温热化疗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发作性脑炎为主要表现的成人散发性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一例
5
作者 李锦师 李兴 +3 位作者 颜静 杨娟 王永兵 赵晓晖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26-330,共5页
患者男性,68岁。因头痛、呕吐伴发热4天,于2021年7月22日急诊入院。患者于4天前(7月18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全头部剧烈疼痛,伴恶心和喷射状呕吐,但无头晕、视物旋转、肢体活动障碍等症状;之后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2℃,热型为回归热,自行... 患者男性,68岁。因头痛、呕吐伴发热4天,于2021年7月22日急诊入院。患者于4天前(7月18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全头部剧烈疼痛,伴恶心和喷射状呕吐,但无头晕、视物旋转、肢体活动障碍等症状;之后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2℃,热型为回归热,自行服用对乙酰氨基酚0.50 g/次(3次/d),连续3天后体温降至正常,未再呕吐但头痛不适感仍存在,7月22日至我院急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炎 神经元 核内包涵体 磁共振成像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