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联合应用SWI与3D ASL成像对轻型颅脑损伤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0
1
作者 谢秀海 赵振国 +3 位作者 钱帮伟 隋海晶 杨柳青 杨文进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27-230,共4页
目的:联合应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与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3D ASL)技术,探讨其对轻型颅脑损伤(mTBl)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45例符合急性轻型颅脑损伤的患者与25例正常体检者纳入本项研究,两组均行常规MRI及SWI与3DASL检査,并... 目的:联合应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与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3D ASL)技术,探讨其对轻型颅脑损伤(mTBl)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45例符合急性轻型颅脑损伤的患者与25例正常体检者纳入本项研究,两组均行常规MRI及SWI与3DASL检査,并在检査3个月后进行脑震荡综合征问卷(RPQ)评分,观察影像表现及其与脑震荡综合征(PCS)发生率的关系。结果:本组患者PCS阳性15例,SWI检出微出血灶13例,其中8例⑹.53%)PCS阳性;出现局部脑血流灌注减低区21例,其中12例(57.14%)PCS阳性。存在脑微出血及(或)局部灌注异常组出现PCS阳性概率明显高于无明显异常组(P<0.01)。结论:联合SWI、3D ASL可检出轻型颅脑损伤患者出现的脑微出血及脑血流灌注异常,出现这些异常的患者较易迁延成脑震荡综合征,及时检出与处理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型颅脑损伤 磁敏感加权成像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 脑震荡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急诊快速评价在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2
作者 谢秀海 白青科 +4 位作者 赵振国 隋海晶 陈娟 陈翠荣 杨娟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09-312,共4页
目的:探讨MRI急诊快速评价在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313例发病<12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先行CT平扫,排除有明显低密度梗死灶后行MR快速成像序列检查[包括弥散加权成像(DWI),时飞法三维血管成像(3D TOF-MRA... 目的:探讨MRI急诊快速评价在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313例发病<12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先行CT平扫,排除有明显低密度梗死灶后行MR快速成像序列检查[包括弥散加权成像(DWI),时飞法三维血管成像(3D TOF-MRA)及T2加权成像(T2WI)],约5min完成;筛选超急性期脑梗死(DWI略高信号,而T2 WI未见明显高信号)158例(52.1%),并对其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及预后评估.结果:发病<4.5 h组、4.5~≤9h组及>9~12h组的患者中分别75.4%(43/57例)、54.1% (73/135)及34.7% (31/121例)患者符合超急性期脑梗死;其中136例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后发生非症状性颅内出血12例(8.8%),症状性颅内出血4例(2.9%),1例(0.74%)死亡;90 d评估预后良好125例(91.9%).结论:急诊MRI快速评价界定超急性期脑梗死指导的静脉溶栓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方法,能排除发病<4.5 h但梗死灶已非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及界定发病>4.5h或不明确时间窗的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磁共振成像 静脉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大动脉狭窄对MRI指导的超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杨娟 白青科 +6 位作者 赵振国 隋海晶 谢秀海 赵晓晖 陆练军 沈健 陈娟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90-493,共4页
目的:探讨有无合并颅内大动脉狭窄对MRI指导下超急性期脑梗死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疗效影响。方法:选择发病12h以内头颅CT阴性且多模式MRI筛选符合溶栓标准的148例脑梗死患者,给予rt-PA 0.9mg/kg静脉溶栓治疗,采... 目的:探讨有无合并颅内大动脉狭窄对MRI指导下超急性期脑梗死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疗效影响。方法:选择发病12h以内头颅CT阴性且多模式MRI筛选符合溶栓标准的148例脑梗死患者,给予rt-PA 0.9mg/kg静脉溶栓治疗,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Barthel指数(B1)及90d改良Rankin评分(mRS),评定溶栓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结果:颅内大动脉有狭窄的患者57例,溶栓治疗后7d NIHSS评分预后良好32例(56%),90d预后良好49例(86.0%);颅内大动脉无狭窄的患者91例,7d NIHSS评分疗效良好51例(56.0%),90d疗效良好81例(89.0%)。在7d时间点和190d时间点,颅内大动脉有狭窄和无狭窄两组预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神经功能评分均为90d优于7d时间点。90dBI指数及mRS评分无狭窄组均较有狭窄组预后良好(P<0.01)。对颅内大动脉狭窄患者而言,不同发病时间段的患者行rt-PA静脉溶栓后NIHSS评分、BI指数及mRS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指导下对发病12h内超急性期脑梗死行rt-PA静脉溶栓疗效良好率无显著性差异,颅内大动脉无狭窄者预后更好;且颅内大动脉狭窄组<4.5h及4.5~12h时间窗静脉溶栓疗效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磁共振成像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血栓溶解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曲面重建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4
作者 钱帮伟 王培军 +4 位作者 赵振国 谢秀海 陈恩龙 隋海晶 徐海峰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44-346,共3页
目的:探讨MSCT曲面重建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本院300例急性阑尾炎病例,分析在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以及曲面重建显示方法下对阑尾全程显示率。结果:在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以及曲面重建阑尾全程显示率分别约为5.67%、5... 目的:探讨MSCT曲面重建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本院300例急性阑尾炎病例,分析在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以及曲面重建显示方法下对阑尾全程显示率。结果:在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以及曲面重建阑尾全程显示率分别约为5.67%、5.00%、7.33%和98.67%,曲面重建与其他方法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曲面重建对急性阑尾炎时阑尾的全程显示率明显高于横断面、矢状面以及冠状面重建,曲面重建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具有较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面重建 急性阑尾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在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治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5
5
作者 隋海晶 赵振国 +3 位作者 白青科 杨娟 谢秀海 陈娟 《放射学实践》 2013年第9期947-950,共4页
目的:探讨MRI在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前后的价值。方法:83例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在MRI指导下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记录患者治疗前后颅内动脉狭窄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BI评分)及功... 目的:探讨MRI在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前后的价值。方法:83例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在MRI指导下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记录患者治疗前后颅内动脉狭窄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BI评分)及功能恢复评分(mRS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3例患者治疗后颅内动脉狭窄评分、NIHSS评分、BI评分及m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溶栓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在12h内不同时间段(≤4.5h和〉4.5h)的脑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前后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指导的中青年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4.5h和4.5~12.oh脑梗死患者在MRI界定下具有相同的组织窗时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准确而及时的MRI评估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血栓溶解疗法 预后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束CT急性胰腺炎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钱学群 陈九如 +1 位作者 叶强 王约青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1999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研究急性胰腺炎不同胰腺病变区CT“时间-密度曲线”(T—D曲线)特征对各病变区作定性和定量诊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采用电子束CT(EBCT)Flow扫描程序扫描5条急性胰腺炎模型犬的胰腺正常区、水肿区和坏死区各... 目的:研究急性胰腺炎不同胰腺病变区CT“时间-密度曲线”(T—D曲线)特征对各病变区作定性和定量诊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采用电子束CT(EBCT)Flow扫描程序扫描5条急性胰腺炎模型犬的胰腺正常区、水肿区和坏死区各12个、13个和12个,对照病理分析所获得的T—D曲线和相应的CT值。结果:实验犬胰腺正常区、水肿区和坏死区T—D曲线的特征分别表现为“尖峰型”、“斜坡型”和“平坦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CT 急性 胰腺炎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_(1~4)椎间盘ADC值、腰动脉血供与椎间盘退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李跃华 孙万驹 +2 位作者 赵振国 隋海晶 杨昀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9-172,共4页
目的分析可疑腰椎病变患者L1-4椎间盘ADC值、腰动脉血供与相应平面椎间盘退变程度的相关性,评价ADC值对椎间盘退变的可能诊断价值,并探讨椎间盘退变的血供因素。方法可疑腰椎病变患者65例,年龄16-76岁,平均(52.3±28.5)岁;其中下... 目的分析可疑腰椎病变患者L1-4椎间盘ADC值、腰动脉血供与相应平面椎间盘退变程度的相关性,评价ADC值对椎间盘退变的可能诊断价值,并探讨椎间盘退变的血供因素。方法可疑腰椎病变患者65例,年龄16-76岁,平均(52.3±28.5)岁;其中下腰痛并坐骨神经痛11例,下腰痛无坐骨神经痛16例,坐骨神经痛无下腰痛33例,跛行5例;病程1-57周,平均(13.4±6.3)周。对所有患者采用椎间盘弥散成像测定L1-4椎间盘ADC值,采用腰动脉MRA进行腰动脉成像,分析椎间盘ADC值、腰动脉血供与相应平面椎间盘退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L1-4平面ADC值与各自平面椎间盘退变分级明显相关(P〈0.05),退变程度越大,椎间盘ADC值越小。L1、L2、L3平面腰动脉血供分级与各自平面(L1-2、L2-3、L3-4)椎间盘退变程度分级明显相关(rs=0.823,P=0.016 3;rs=0.791,P=0.019 2;rs=0.835,P=0.010 3);L4平面腰动脉血供分级与L4-5椎间盘退变程度分级无明显相关(rs=0.306,P=0.209 2)。结论MR弥散成像测得的腰椎间盘ADC值能反映L1-4腰椎退变程度;血供因素是部分节段椎间盘(L1-2、L2-3、L3-4)退变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腰动脉 椎间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8
作者 文峰 郭亮 《放射学实践》 2007年第4期368-370,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相关责任病灶的检出率及其较常规MRI检查的优势。方法前瞻性对连续的41例资料完整的TIA患者行常规MRI和DWI检查,分别记录各序列的检出率,并对不同序列检出率进行χ2检验。...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相关责任病灶的检出率及其较常规MRI检查的优势。方法前瞻性对连续的41例资料完整的TIA患者行常规MRI和DWI检查,分别记录各序列的检出率,并对不同序列检出率进行χ2检验。所有患者MRI检查均在TIA发作5天内进行。结果TIA患者的DWI表现为点状的异常高信号。DWI、FLAIR和T2WI各序列对TIA责任病灶的检出率分别为36.6%(15/41)、19.5%(8/41)和12.2%(5/41)。各序列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7.31,P<0.05)。DWI共发现15例患者中的18个TIA责任病灶影,病灶多在基底节区,占50%(9/18)。结论DWI序列对TIA责任病灶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MRI,DWI序列在区分急性和慢性病灶方面有很大价值,对临床诊治和疗效评价很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