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情况调查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李娅玲 顾燕峰 +4 位作者 郑艳玲 蔡学民 王伟 余海燕 杜兆辉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66-1172,共7页
背景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近20年,但有关其发展情况、取得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等缺乏系统性研究。目的通过分析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情况,为推动其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课题组于2022年10月采用便利抽样法在东、中、... 背景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近20年,但有关其发展情况、取得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等缺乏系统性研究。目的通过分析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情况,为推动其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课题组于2022年10月采用便利抽样法在东、中、西部13个省份选出5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以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考核的关键核心指标为基础自制调研问卷。调研问卷分为基础数据和评估内容两部分:基础数据包括辖区面积、职工人数、门诊人次数等;评估内容包含4项Ⅰ级指标(机构设置、服务功能、服务方式、服务支持)、13项Ⅱ级指标及33项Ⅲ级指标。选取2006年或建院首年的数据和2021年的数据进行对比,通过“问卷星”上报调研结果。结果(1)基本数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院时间在2006年之前的有24家(48.00%),在2006年之后的有26家(52.00%)。2006年或建院首年、2021年职工人数分别为67.00(40.00,101.00)人、94.00(62.00,162.00)人;门诊人次数分别为39324.00(22620.00,118384.00)人次数、106259.00(44999.00,225851.00)人次数;调研问卷总分分别为36.50(28.13,46.00)分、69.00(56.38,76.00)分。(2)Ⅰ级指标“机构设置”“服务功能”“服务方式”“服务支持”2021年中位数得分均高于2006年或建院首年,不同年份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21年相对得分率分别是“机构设置”[77.27%(25.50/33.00)],“服务功能”[61.84%(23.50/38.00)],“服务方式”[76.92%(10.00/13.00)],“服务支持”[47.37%(9.00/19.00)]。“机构设置”中“建筑面积”中位数得分均为0分。“服务功能”中“社区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诊治”“住院服务内容”相对得分率均为100.00%;“住院床位使用率”相对得分率均为25.00%(1.00/4.00)。(3)服务功能、服务方式及服务支持的Ⅱ、Ⅲ级指标得分:“服务功能”中“公共卫生项目”中位数得分从2006年或建院首年的2.00分上升到2021年的9.50分,不同年份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2021年相对得分率为59.38%(9.50/16.00)。“服务方式”中“资源整合”相对得分率2021年为100.00%。“服务支持”中“全科医师”“公共卫生医师”、“科研任务”中位数得分均为0分,“全科医师”“科研任务”不同年份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持续发展在机构设置、服务功能、服务方式、服务支持相对得分率的逐步提升方面有所体现。建筑面积、住院服务能力、人员配比严重不足等问题导致服务能力增长缓慢,已成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的掣肘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资源配置 社区卫生中心 社区卫生服务 高质量 问卷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F-12量表评价上海市社区老年人生命质量的信效度研究 被引量:74
2
作者 王海棠 寿涓 +1 位作者 任利民 刘瑶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57-1061,共5页
背景目前我国有超过200种不同用途的生命质量测评量表。国内大多数量表是在国外人群的研究基础上不断修正、改良得到的,但由于语言、文化、生活习惯的差异,如果将量表直接应用到我国人群中,其信效度可能会受到影响。目的分析SF-12量表... 背景目前我国有超过200种不同用途的生命质量测评量表。国内大多数量表是在国外人群的研究基础上不断修正、改良得到的,但由于语言、文化、生活习惯的差异,如果将量表直接应用到我国人群中,其信效度可能会受到影响。目的分析SF-12量表评价上海市社区老年人生命质量的信效度。方法 2014年8—10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上海市徐汇区徐家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市浦东新区花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市嘉定工业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档案登记在册的60岁以上老年人4 714例,其中上海市徐汇区徐家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 493例,上海市浦东新区花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 489例,上海市嘉定工业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 732例。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共选取4 395例老年人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SF-12量表对其进行调查,同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从调查对象中抽取300例老年人填写SF-36量表。采用内部一致性信度和折半信度评价SF-12量表的信度,采用结构效度、集合效度、区分效度、效标效度评价SF-12量表的效度。结果 SF-12量表各维度校正的项总计相关系数为0.485~0.637(P<0.05);SF-12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28,删除相应维度后的Cronbach'sα系数也均>0.700。SF-12量表的Spearman-Brown系数为0.797。SF-12量表的KMO=0.847,Bartlett's球形检验的χ~2=10 405.294,P<0.001,表明可以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采用最大方差正交旋转法共提取2个特征根>1.000的公因子,分别命名为生理总评分(PCS)和心理总评分(MCS),其贡献率分别为32.3%和24.8%,累积贡献率为57.1%;除情感职能(RE)维度外,其余维度均与理论模型结果一致。验证性因子分析的规范拟合指数(NFI)=0.967,比较拟合指数(CFI)=0.944,拟合优度指数(GFI)=0.957,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0.038。SF-12量表集合效度相关系数为0.703~1.000(P<0.05),区分效度相关系数为0.217~0.637(P<0.05);集合、区分效度定标试验成功率均为100.0%。SF-36量表的PCS、MCS与SF-12量表的PCS、MCS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51、0.802(P值均<0.001)。结论 SF-12量表评价上海市社区老年人生命质量的信效度良好,可以将其用于评估基层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并在国内初级卫生保健系统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质量 老年人 社区卫生中心 上海 SF-12量表 信度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科医生能力评价分级指标体系及TSH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19
3
作者 王海棠 李娅玲 +3 位作者 刘平阳 丁燕 单梅青 杜兆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2077-2084,共8页
背景全科医生能力评价体系在国外发展已趋于成熟。但在国内,仍以医疗机构自行考核为主要方式,由于各个机构标准不一,评价方法不一,其结果的权威性、客观性等无法保证。因此需要构建符合目前全科医学发展的统一标准。目的通过德尔菲法制... 背景全科医生能力评价体系在国外发展已趋于成熟。但在国内,仍以医疗机构自行考核为主要方式,由于各个机构标准不一,评价方法不一,其结果的权威性、客观性等无法保证。因此需要构建符合目前全科医学发展的统一标准。目的通过德尔菲法制定全科医生能力评价分级指标体系,根据指标结果构建“全科医生能力评价分级TSH立方体模型”,推动全科医生能力评价同质化进程,更准确、客观地评价全科医生能力。方法2019年4-5月,通过文献分析、专题小组讨论,初步确立了全科医生能力评价分级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3个(全科理论知识、全科临床技能、全科人文素养),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各44个。2019-07-01至2019-09-10通过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家问询(n=28),将其建议进行归纳整理,最终确定并形成全科医生能力评价分级指标体系。记录专家基本资料、专家积极性、专家修改建议、专家权威程度、专家意见集中程度、专家意见协调程度。结果第一轮专家咨询的熟悉程度和判断系数为0.900和0.936,第二轮为0.948和0.956;两轮权威系数分别为0.918和0.952,均在0.70以上;第一轮专家咨询重要性、可得性协调系数为0.471、0.409,第二轮为0.363、0.386。最终确定了包含全科理论知识、全科临床技能、全科人文素养3个维度,43条考核指标的全科医生能力评价分级指标体系。根据指标结果及前期所获专利完成“全科医生能力评价分级TSH立方体模型”构建。结论本研究构建了包括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各43个的全科医生能力评价分级指标体系,经统计分析,专家积极系数、权威程度较高,意见较集中,函询结果科学性、可信度和可靠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科医生 能力评价 指标体系 TSH模型 德尔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行为改变轮及行为改变技术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行为、动态血压及生命质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余海燕 王海棠 杜兆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2714-2723,共10页
背景目前高血压控制率较低,高血压患者生命质量较正常人低。通过行为干预改善高血压患者血压、提高其生命质量是研究热点。基于理论的行为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行为方式改善更为有效和持久。行为改变轮(BCW)及行为改变技术(BCTs)可充分挖... 背景目前高血压控制率较低,高血压患者生命质量较正常人低。通过行为干预改善高血压患者血压、提高其生命质量是研究热点。基于理论的行为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行为方式改善更为有效和持久。行为改变轮(BCW)及行为改变技术(BCTs)可充分挖掘可干预因素在国外被广泛应用于慢性病管理中。国内基于BCW及BCTs理论行为干预对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及生命质量影响研究相对较少,需进一步研究。目的研究基于BCW及BCTs制定干预模式,研究其对高血压患者行为、动态血压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2月—2022年8月符合入选标准的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50例只接受常规的门诊药物及健康教育生活方式指导,干预组50例在接受常规药物干预基础上进行BCW+BCTs模式的干预指导。干预前后采用高血压知识水平量表、Morisky中文修订版用药依从性量表、国际体力活动量表短问卷、健康问卷抑郁自评量表、广泛性焦虑障碍问卷、动态血压监测及健康调查简表进行评分,比较干预前后患者各项行为指标、动态血压数据、生命质量评分差异。结果干预后,干预组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知识水平、服药依从性、生命质量评分、高服药依从性及中等体力活动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干预组高血压患者日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平均值、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平均值、清晨收缩压和舒张压平均值、24h收缩压和舒张压平均值、24h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异系数、BMI、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焦虑比例、抑郁比例、高钠摄入及过量饮酒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BCW+BCTs干预模式对高血压患者的行为干预效果良好,能够改善高血压患者行为方式,降低患者血压水平,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可在高血压慢性病管理当中推荐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行为改变 健康干预 动态血压 生命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