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农村社区老年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 被引量:9
1
作者 邓秋琼 高黎黎 +6 位作者 付建辉 潘丹红 肖伟忠 李清华 丁玎 潘雪君 余波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22-726,共5页
目的研究上海市农村社区老年人群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的患病率和分布特征,并分析其主要相关因素。方法以上海市浦东新区大团社区≥60岁老年人群为研究对象,通过横断面调查检测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 目的研究上海市农村社区老年人群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的患病率和分布特征,并分析其主要相关因素。方法以上海市浦东新区大团社区≥60岁老年人群为研究对象,通过横断面调查检测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及分布特征,并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cy水平的高危因素。结果在1 621例≥60岁的老年人群中,男性血浆Hcy平均水平高于女性[(15.72±9.22)μmol/L vs.(14.08±7.55)μmol/L,P〈0.001],男性HHcy患病率高于女性(43.6%vs.29.5%,P〈0.001)。〈70岁、70-80岁、〉80岁的老年人血浆Hcy值分别为(13.75±5.43)、(15.26±9.72)和(15.55±9.12)μmol/L(P=0.001);HHcy患病率分别为23.9%、40.5%和46.3%(P〈0.001)。吸烟组和不吸烟组Hcy水平分别为(16.14±8.05)和(14.60±8.31)μmol/L(P=0.037),HHcy患病率分别为44.9%和34.2%(P=0.011)。高血压组和无高血压组Hcy水平分别为(15.24±9.72)和(14.20±6.42)μmol/L(P=0.012),HHcy患病率分别为39.7%和30.3%(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年龄和高血压是HHcy的危险因素,优势比(odds ratio,OR)分别为1.92(95%CI为1.46-2.54,P〈0.001)、1.89(95%CI为1.55-2.29,P〈0.001)和1.57(95%CI为1.20-2.05,P=0.001)。结论上海大团社区老年人群中Hcy血浆水平存在性别、年龄差异,HHcy的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和高血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农村社区 老年人群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支动脉疾病型脑梗死的临床特点与预后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于海芙 付建辉 +1 位作者 张斌 余波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53-356,共4页
目的探讨穿支动脉疾病(penetrating artery disease,PAD)型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影像特点及其转归。方法经头颅MRI和头颈CTA、颈部大动脉彩超或DSA证实,将前瞻性收集的脑梗死病例100例,分为PAD组44例与对照组即大动脉粥样硬化(large arter... 目的探讨穿支动脉疾病(penetrating artery disease,PAD)型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影像特点及其转归。方法经头颅MRI和头颈CTA、颈部大动脉彩超或DSA证实,将前瞻性收集的脑梗死病例100例,分为PAD组44例与对照组即大动脉粥样硬化(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型脑梗死组56例,两组通过比较,分析PAD型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影像特点及其转归。观察发病早期(7 d内)出现进展性运动障碍(progressive motordeficits,PMD)的发生率。结果根据2011年中国脑梗死分型(Chinese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ification,CISS)诊断标准,100例脑梗死患者中,PAD型44例(44%),LAA型56例(56%)。与LAA型相比,PAD型吸烟及饮酒的患者更少(P值分别为0.021及0.023),且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史者也更低(P=0.025)。PAD型出现PMD的现象较LAA型更常见(56.82%vs.30.36%,P=0.008);PAD型发病部位多位于侧脑室旁,与LAA型比较有显著差异(52.27%vs.21.43%,P=0.001)。随访两组患者发病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Rankin Scale,mR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1.43±1.17 vs.1.43±1.45,P=0.99)。结论 PAD型脑梗死早期多出现PMD,但发病3个月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动脉疾病 脑梗死 进展性运动障碍 侧脑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苯磺酸钙通过抑制慢性偏头痛大鼠内耳炎症反应减少otoconin-90的表达
3
作者 杨化兰 冯美艳 +4 位作者 涂志兰 杨丹 金芃芃 余波 侯双兴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27-430,共4页
目的探讨偏头痛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发病密切相关的前庭周围机制。方法我们采用反复臀部皮下注射硝酸甘油的慢性偏头痛大鼠模型,通过Western Blot的方法观察对照组、单纯慢性偏头痛模型... 目的探讨偏头痛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发病密切相关的前庭周围机制。方法我们采用反复臀部皮下注射硝酸甘油的慢性偏头痛大鼠模型,通过Western Blot的方法观察对照组、单纯慢性偏头痛模型组、羟苯磺酸钙干预组的内耳炎症因子表达,以及三组内耳耳石蛋白otoconin 90(OC90)的表达。并用扫描电镜观察耳石的形态。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偏头痛模型大鼠中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发生明确相关的内耳耳石蛋白OC90表达明显减少,内耳炎症因子IL-6、TNF-α表达明显增多,进一步发现,羟苯磺酸钙可以抑制慢性偏头痛模型的炎症因子IL-6、TNF-α表达,且与偏头痛组大鼠相比,应用羟苯磺酸钙灌胃后的偏头痛大鼠内耳OC90表达明显增多。结论偏头痛会引起内耳炎症性改变以及耳石蛋白减少,羟苯磺酸钙可以干预这种改变,对偏头痛相关眩晕的发生机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并且提示羟苯磺酸钙对于偏头痛相关眩晕的治疗方面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otoconin-90 偏头痛 羟苯磺酸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减容颈动脉粥样斑块可行性研究的体外实验:形态学及产物分析
4
作者 杨凯 谭晋韵 +2 位作者 邓颖 史伟浩 余波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13-320,共8页
目的探究准分子激光应用于颈动脉狭窄的可行性。方法使用6F和8F激光导管,利用308纳米的氯化氙准分子激光对6例颈动脉粥样斑块进行体外减容实验。通过比较斑块管腔面积与径线的变化来评估减容效率,观察减容的产物及颈动脉粥样斑块减容后... 目的探究准分子激光应用于颈动脉狭窄的可行性。方法使用6F和8F激光导管,利用308纳米的氯化氙准分子激光对6例颈动脉粥样斑块进行体外减容实验。通过比较斑块管腔面积与径线的变化来评估减容效率,观察减容的产物及颈动脉粥样斑块减容后的管腔面微观形态。减容前后管腔数据由术前颈动脉CTA图像与颈动脉粥样斑块减容后Micro CT图像获得。结果准分子激光对颈动脉斑块进行减容后能够显著增加管腔面积[6F激光导管:1.08(0.88~1.19)μm^(2)vs.5.92(3.51~7.21)μm^(2),Z=-5.410,P<0.001;8F激光导管:7.01(0.69~13.83)μm^(2)vs.12.11(7.49~20.32)μm^(2),Z=-2.678,P=0.007]。增加激光导管直径与推进次数可以获得更大的管腔面积增加[6F激光导管4.86(2.40~6.68)μm^(2)vs.8F激光导管6.73(6.34~8.01)μm^(2),Z=-2.976,P=0.002]。超过95%的准分子激光减容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碎屑产物的面积集中在0~10μm^(2),最大卡钳直径集中在0~5μm。准分子激光减容后斑块及血管内膜下纤维暴露,并未造成热损伤。结论准分子激光应用于体外减容颈动脉粥样斑块可显著增加斑块管腔面积,具有良好的解除颈动脉硬化狭窄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准分子激光 粥样硬化斑块 腔内减容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