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液化刚性排水桩振动台试验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陈育民 刘汉龙 赵楠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4-119,共6页
抗液化刚性排水桩的基本原理是,在桩身部分范围内设置排水体,以便形成良好的排水通道,在地震作用下,桩周土体积累的超孔隙水压力可以由桩身的排水体快速排出,从而增大桩周土体的有效应力,达到抗液化的目的。利用小型振动台,对刚性排水... 抗液化刚性排水桩的基本原理是,在桩身部分范围内设置排水体,以便形成良好的排水通道,在地震作用下,桩周土体积累的超孔隙水压力可以由桩身的排水体快速排出,从而增大桩周土体的有效应力,达到抗液化的目的。利用小型振动台,对刚性排水桩和未设置排水体的普通桩在振动荷载作用下的抗液化性状进行研究,得到抗液化刚性排水桩的基本特性。基于试验结果,建立排水桩和普通桩振动台试验的三维数值分析模型,通过振动台试验与数值分析的比较,发现两者在土体超孔隙水压力发展和分布的主要规律方面表现一致,进一步验证了抗液化刚性排水桩的抗液化特性。数值分析结果还表明,在动力作用下,排水桩工况由于排水体的存在,形成良好的排水通道,孔隙水得以及时排出,桩身附近一定范围内土体的超孔隙水压力得到及时有效的消散,其消散作用随着与桩体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减弱。桩周土体的孔压分布呈漏斗状,渗流矢量指向桩体,桩身附近土体的超孔压比峰值较小且在达到峰值后有明显的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性排水桩 抗液化 振动台试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厂房岩锚吊车梁三维有限差分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巍 董小卓 《水电能源科学》 2007年第6期68-71,共4页
应用三维有限差分法,采用FLAC3D程序对洪屏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的岩锚吊车梁进行数值模拟。对锚杆受力情况、轮压荷载影响范围、锚杆与接触面关系、接触面受力状况、梁体受力及位移情况进行了分析,得出有意义的结论和建议,对岩锚吊车... 应用三维有限差分法,采用FLAC3D程序对洪屏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的岩锚吊车梁进行数值模拟。对锚杆受力情况、轮压荷载影响范围、锚杆与接触面关系、接触面受力状况、梁体受力及位移情况进行了分析,得出有意义的结论和建议,对岩锚吊车梁的设计提供了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有限差分法 岩锚吊车梁 锚杆 接触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浦江干流新增防洪工程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翟一春 殷建军 《水利经济》 2006年第4期24-27,共4页
贯穿上海市中心城区的黄浦江洪潮水位可高出市区地面2~3m,给上海市造成极大的威胁。针对上海市目前实施的黄浦江干流新增防洪工程,在分析财产淹没损失的基础上较系统地分析计算了工程的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经过国民经济评... 贯穿上海市中心城区的黄浦江洪潮水位可高出市区地面2~3m,给上海市造成极大的威胁。针对上海市目前实施的黄浦江干流新增防洪工程,在分析财产淹没损失的基础上较系统地分析计算了工程的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经过国民经济评价得出结论:该工程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且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浦江 防洪效益 损失率 经济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北支咸潮倒灌控制工程水动力数值模拟 被引量:14
4
作者 吴继伟 刘新成 潘丽红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3-45,55,共4页
运用水流数学模型对长江口北支咸潮倒灌控制工程方案进行模拟,分析了3个控制工程方案实施后的效果及对周边区域的影响。结果表明,综合咸潮倒灌的控制效果、防洪排涝影响及对南支的影响等,中束窄方案为本研究的推荐方案。
关键词 长江口 咸潮倒灌 控制工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草沙避咸蓄淡水库库容与特征水位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小梅 王晓鹏 +2 位作者 关许为 孔令婷 苏爱平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8,48,共5页
青草沙水库具有规模大、地理位置特殊、地形、水动力条件及咸潮入侵规律复杂等特点。综合考虑工程特点,在分析研究规划水平年供水规模、供水保证率、原水含氯度标准、咸潮期含氯度变化过程与最长不宜取水天数、水库蓄水方式等关键控制... 青草沙水库具有规模大、地理位置特殊、地形、水动力条件及咸潮入侵规律复杂等特点。综合考虑工程特点,在分析研究规划水平年供水规模、供水保证率、原水含氯度标准、咸潮期含氯度变化过程与最长不宜取水天数、水库蓄水方式等关键控制因素基础上,阐述了水库库容与特征水位的论证思路、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和研究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青草沙水库 避咸蓄淡 咸潮入侵 库容 特征水位 上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水蓄能电站可逆机组三段折线关闭规律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卢伟华 陆健辉 沈波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86-89,共4页
根据可逆机组独特的过流特性,对原有可逆机组三段折线关闭规律进行了改进,将第2个折点位置改为由机组最大转速上升信号反馈值来决定。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多工况的导叶关闭规律优化,而且也可以实现同一工况下不同机组的... 根据可逆机组独特的过流特性,对原有可逆机组三段折线关闭规律进行了改进,将第2个折点位置改为由机组最大转速上升信号反馈值来决定。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多工况的导叶关闭规律优化,而且也可以实现同一工况下不同机组的导叶关闭规律优化,能有效地避免抽水蓄能电站机组由于导叶关闭与转速上升的联合作用所引起的过大水锤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机组 关闭规律 水锤 抽水蓄能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两种数学模型的水力—机械系统小波动稳定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俞晓东 李高会 卢伟华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72-175,共4页
采用不考虑水体弹性的状态空间法和考虑水体弹性的非线性整体系统数值模拟法,比较了某水电站小波动过渡过程中的调压室波动情况和调节品质指标。结果表明,两种计算模型的计算结果基本吻合,前者可先分析系统小波动稳定性,再利用后者校核... 采用不考虑水体弹性的状态空间法和考虑水体弹性的非线性整体系统数值模拟法,比较了某水电站小波动过渡过程中的调压室波动情况和调节品质指标。结果表明,两种计算模型的计算结果基本吻合,前者可先分析系统小波动稳定性,再利用后者校核,共同优化调速器参数,以确保系统小波动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站 小波动 数学模型 稳定性分析 水体弹性 状态空间法 非线性整体系统数值模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GA的BP神经网络及其在一维河网模拟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辛小康 肖洋 +2 位作者 朱晓丹 曹刚 吕升奇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13,共5页
考虑到BP神经网络的计算精度和稳定性依赖于初始权、阈值,首先对标准遗传算法进行改进,然后用改进的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初始权、阈值。将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结合起来建立河网BP模型,把实测资料或者水动力数学模型的计算结果作为... 考虑到BP神经网络的计算精度和稳定性依赖于初始权、阈值,首先对标准遗传算法进行改进,然后用改进的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初始权、阈值。将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结合起来建立河网BP模型,把实测资料或者水动力数学模型的计算结果作为学习样本对模型进行训练。将河网BP模型运用于西江三角洲河网,发现该模型与水动力模型的计算结果吻合较好,表明优化后的BP网络用于河网水力模拟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算法 BP神经网络 BP模型 河网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层次分析法选择黄浦江河口挡潮闸闸址 被引量:4
9
作者 陈峰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9-62,共4页
针对黄浦江河口挡潮闸闸址各方案,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多影响因素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建立了判断矩阵,计算各指标的权重,以评价各因素对闸址的影响程度,从而选择出最优闸址方案.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指标体系 权重 闸址选择 黄浦江河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弱夹层对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的动力影响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晓燕 任旭华 邵勇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4-97,共4页
针对含有软弱夹层的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的抗震问题,采用反应谱法计算在地震作用下大坝结构的动力响应。并与不考虑软弱夹层的模型的动力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没有模拟夹泥层的动位移和动应力值比模拟了夹泥... 针对含有软弱夹层的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的抗震问题,采用反应谱法计算在地震作用下大坝结构的动力响应。并与不考虑软弱夹层的模型的动力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没有模拟夹泥层的动位移和动应力值比模拟了夹泥层的小了约24%~48%,从而量化地基中软弱夹层对大坝动力的具体影响,软弱夹层对大坝的动位移和动应力均有不利影响,需要进行工程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夹层 碾压混凝土 重力坝 反应谱 地震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泵阀开启方式下水泵起动水锤计算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红芳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7-108,118,共3页
针对某循环水供水系统的特点,应用水锤基本理论和特征线方法,对泵出口阀不同开启方式对应的泵出口阀后起动水锤压力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了较合理的泵阀开启方式。从计算结果看,最大起动水锤压力发生在泵吸水室最高水位对应的工况,本系... 针对某循环水供水系统的特点,应用水锤基本理论和特征线方法,对泵出口阀不同开启方式对应的泵出口阀后起动水锤压力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了较合理的泵阀开启方式。从计算结果看,最大起动水锤压力发生在泵吸水室最高水位对应的工况,本系统采用泵起动后再60s开阀这种泵阀开启方式,无大的起动水锤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水供水系统 泵阀开启方式 起动水锤 特征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