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平面上升对上海市沿岸设计高潮位的影响
1
作者 刘宏宽 李路 宋永港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6-49,121,共5页
为研究海平面上升对上海市沿岸设计高潮位的影响,选取石洞口、吴淞、金山嘴、芦潮港等7个典型潮位站,依据海平面上升速率及历史序列长度修正P-Ⅲ曲线参数,预估了各典型潮位站在3种温升情景下未来70年100~1000年一遇设计高潮位变化,并评... 为研究海平面上升对上海市沿岸设计高潮位的影响,选取石洞口、吴淞、金山嘴、芦潮港等7个典型潮位站,依据海平面上升速率及历史序列长度修正P-Ⅲ曲线参数,预估了各典型潮位站在3种温升情景下未来70年100~1000年一遇设计高潮位变化,并评估了海塘防御能力。结果表明,海平面上升速率与设计潮位增量显著相关,截至2035年,设计高潮位预计较现状抬升8~12 cm,海塘设计重现期降至100~130年一遇;截至2050年,设计高潮位预计较现状抬升18~26 cm,海塘设计重现期降至50~80年一遇;截至2100年,设计高潮位预计较现状抬升50~91 cm,海塘设计重现期降至5~12年一遇。研究成果可为上海市应对气候变化、加强防洪挡潮能力、持续提高超大城市整体韧性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平面上升 设计高潮位 上海市沿岸 改进参数法 气候变化 设计重现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丽乡村型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思路及方法——以上海朱泾镇西部郊野单元建设为例
2
作者 任华春 沈骏 张乐安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40-43,共4页
为了实现上海市水环境治理增能升级,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上海市全面启动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但以水为核心的系统建设如何落到实处,并实现综合效益,缺少经验参考。以朱泾镇西部郊野单元3个自然村治理单元作为研究对象,搭建小流域治... 为了实现上海市水环境治理增能升级,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上海市全面启动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但以水为核心的系统建设如何落到实处,并实现综合效益,缺少经验参考。以朱泾镇西部郊野单元3个自然村治理单元作为研究对象,搭建小流域治理模型,对照美丽乡村型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要求,梳理现状存在问题,提出分区治理策略,因地制宜,分析确定五大任务治理措施,基于美丽乡村建设方案,突出特色,实现水、居、景自然融合。相关建设思路与方法可为同类型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清洁小流域 河湖生态治理 水环境 分区治理 上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咸潮影响下长江口水源地优化布局及白茆沙水库建设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季永兴 李路 高晨晨 《水资源保护》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2,43,共9页
为提升远期上海原水水量、水质供应能力和应对突发咸潮入侵和水污染风险,在分析长江口水源现状和咸水入侵形势基础上,论证了长江口水源地优化布局的必要性,结合咸水入侵监测数据及反演成果提出在白茆沙新建水库方案及原水系统优化调度方... 为提升远期上海原水水量、水质供应能力和应对突发咸潮入侵和水污染风险,在分析长江口水源现状和咸水入侵形势基础上,论证了长江口水源地优化布局的必要性,结合咸水入侵监测数据及反演成果提出在白茆沙新建水库方案及原水系统优化调度方案,并分析了白茆沙水库建设对河势变化、行洪、通航、渔业资源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白茆沙新建水库是较可行的方案,可对上海境内的长江口水源地进行优化布局,扩大供水规模并上移取水口;拟建的白茆沙水库位于白茆沙整治工程内侧,既可确保围堤安全稳定,也不影响行洪、通航,对河势变化、渔业资源及生态环境影响微小;布置于水库南侧微弯水道处的取水口,既可避免淤积对取水口的影响,也可避免北支咸潮倒灌的影响;上岸后的输水管与崇明岛原水复线共建,增强了崇明岛原水的供水安全,与现有长江口和黄浦江水源地的原水系统互联互通,可实现上海原水系统“双源供水、一网调度”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潮入侵 供水工程 原水系统 水源地 长江口 白茆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陆海统筹的长江口杭州湾地区水质模拟
4
作者 刘宏宽 赵庚润 +3 位作者 李路 韩非非 陆倩 张庆民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7-61,共5页
为实现长江口杭州湾地区大尺度高精度水质模拟,摸清长江口杭州湾地区的水质要素时空变化规律,选取上海市陆域河网及长江口杭州湾1×10^(5)km^(2)水域范围,采用MIKE系列模型,通过建立BJ-54坐标系统与上海城市建设坐标系统转换关系,... 为实现长江口杭州湾地区大尺度高精度水质模拟,摸清长江口杭州湾地区的水质要素时空变化规律,选取上海市陆域河网及长江口杭州湾1×10^(5)km^(2)水域范围,采用MIKE系列模型,通过建立BJ-54坐标系统与上海城市建设坐标系统转换关系,完成了上海城市坐标系统科氏力映射,并统一淡咸水水质指标,实现上海市一维河网与长江口杭州湾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耦合联动。结果表明,上海市西部及东北部水质较好,中心城区及浦东中南部水质较差;钱塘江来水短期(丰水期单季度)无法进入上海市海域范围,长江口杭州湾地区水质污染物约90%由长江贡献;沿海排污口污水对区域内TP和DO影响不敏感,对氨氮和COD影响较为敏感;河道入汇对区域内氨氮、COD不敏感,对DO、TP较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海统筹 长江口 杭州湾 水质模拟 上海市河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汇区泵站放江水质特征及其关键驱动因素探究
5
作者 张力元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57,53,共5页
基于徐汇区2020~2023年20个强排系统泵站的放江水质监测数据,采用箱形图分析和随机森林回归模型探究了徐汇区放江水质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徐汇区泵站放江水质在时空分布上具有显著的变异性和不均匀性,其中肇嘉浜、长桥、梅陇等系统水质... 基于徐汇区2020~2023年20个强排系统泵站的放江水质监测数据,采用箱形图分析和随机森林回归模型探究了徐汇区放江水质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徐汇区泵站放江水质在时空分布上具有显著的变异性和不均匀性,其中肇嘉浜、长桥、梅陇等系统水质相对离散程度较高,浓度变化波动较大,桂平排水系统水质相对稳定;雨量和雨前旱天数为影响水质的关键驱动因素,同时,单位面积放江量、放江时长、放江总量、距离上次放江天数也对水质有重要影响;土地利用类型和排水体制对泵站放江水质的影响较小,地表冲刷对放江水质的影响有限,为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建议重点关注徐汇区泵站前池与管道的蓄存污染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泵站放江 水质特征 驱动因素 随机森林回归 徐汇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流BIM平台在水利工程设计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陈丽芳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8-131,136,共5页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设计与施工两者是对立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然而我国水利工程中设计与施工却普遍存在分割现象,导致建设周期、质量、成本不易控制。欲借助BIM技术助力设计施工一体化,提升项目管理精细度,那么将设计BIM模型顺利移交...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设计与施工两者是对立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然而我国水利工程中设计与施工却普遍存在分割现象,导致建设周期、质量、成本不易控制。欲借助BIM技术助力设计施工一体化,提升项目管理精细度,那么将设计BIM模型顺利移交至施工阶段应用是基础。依托上海市张泾河南延伸整治工程泵闸项目,对主流BIM平台Autodesk(简称A平台)及Bentley(简称B平台)在水利工程行业的对接及应用进行了研究,验证了运用B平台建立设计模型,延伸至A平台中进行施工应用的可行性,同时总结梳理了从设计模型传递至施工阶段应用的"最省钱"技术路线,节约了参建方盲目的二次开发或软件购买费用,可为企业BIM软件选择、设计到施工BIM技术一体化应用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施工一体化 BIM AUTODESK BENTLEY 泵闸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利工程BIM标准编码及清单计价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军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157-160,共4页
水利工程BIM模型在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都有所应用,但由于尚未普及使用水利工程的编码,导致各阶段的模型及其属性信息不能有效传递,造成重复劳动;算量是造价分析的基础,普遍采用人工算量和统计,未有效利用BIM模型天然具有几何和材料等... 水利工程BIM模型在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都有所应用,但由于尚未普及使用水利工程的编码,导致各阶段的模型及其属性信息不能有效传递,造成重复劳动;算量是造价分析的基础,普遍采用人工算量和统计,未有效利用BIM模型天然具有几何和材料等信息的优势,效率低下。对模型构件按标准编码,并从模型导出造价软件可直接使用的工程量清单,可以克服以上窘境,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以上海市张泾河泵闸工程的灌注桩为例,探索应用BIM标准编码和自动算量,导入项目管理平台及造价分析软件,实现一模多用,减少了工作量,也为今后项目全面集成一体化应用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 标准编码 工程量清单计价 水利工程 张泾河泵闸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山湖入湖污染量及水环境容量分析与计算 被引量:1
8
作者 韩非非 赵庚润 刘宏宽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81-82,84,共3页
淀山湖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省界湖泊。随着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内各类污染负荷对周边湖泊水质产生了一定影响。为了厘清淀山湖当前入湖污染情况与自身环境容量,计算了淀山湖直接和间接入湖污染量,及不同水质目标下淀山湖的水... 淀山湖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省界湖泊。随着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内各类污染负荷对周边湖泊水质产生了一定影响。为了厘清淀山湖当前入湖污染情况与自身环境容量,计算了淀山湖直接和间接入湖污染量,及不同水质目标下淀山湖的水环境容量。结果表明:在当前水环境功能区的水质目标(Ⅱ~Ⅲ类)下,若不削减现有污染物入湖量,淀山湖水质无法达标。建议从内源治理和外源管控两方面共同削减淀山湖入湖污染物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湖污染量 水环境容量 淀山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弯曲河道泵闸过闸流态改善措施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姜晓均 李凤珍 杜小弢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2-105,共4页
布置于弯曲河道的泵闸工程运行中的水流形态极为复杂,易对建筑物的安全运行、河床冲淤形态、通航水流条件产生不利影响。以上海地区某泵闸工程为例,结合数值模拟,研究比选泵闸布局方案及整流措施。结果表明,泵闸布局优化并设置合理的整... 布置于弯曲河道的泵闸工程运行中的水流形态极为复杂,易对建筑物的安全运行、河床冲淤形态、通航水流条件产生不利影响。以上海地区某泵闸工程为例,结合数值模拟,研究比选泵闸布局方案及整流措施。结果表明,泵闸布局优化并设置合理的整流设施可有效改善泵闸运行中的过闸水流流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曲河道 泵闸 数值模拟 流态改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装配式悬臂混凝土挡土墙承载性能试验 被引量:16
10
作者 刘曙光 方琦 +1 位作者 钟桂辉 王军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37-944,952,共9页
为了探究叠合型挡土墙的合理性和叠合面的有效连接方式,提出了3种新型装配式悬臂混凝土挡土墙(键槽叠合型、桁架筋叠合型和螺旋筋叠合型),并针对3种新型挡土墙和两组对照挡土墙进行了静力加载试验。结果表明,3种新型挡土墙较现浇挡土墙... 为了探究叠合型挡土墙的合理性和叠合面的有效连接方式,提出了3种新型装配式悬臂混凝土挡土墙(键槽叠合型、桁架筋叠合型和螺旋筋叠合型),并针对3种新型挡土墙和两组对照挡土墙进行了静力加载试验。结果表明,3种新型挡土墙较现浇挡土墙的承载性能劣化程度有限(15%以内),叠合型挡土墙是装配式挡土墙的有效形式,具有良好的适用性与可行性。其中桁架筋叠合型的叠合面连接可靠,抗裂性能好,整体性强,具有更佳的承载性能,故桁架筋是提高叠合面连接性能的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悬臂挡土墙 叠合型 叠合面连接方式 承载性能 静力加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原感潮地区雨型潮型组合对除涝规模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季永兴 刘水芹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2-27,40,共7页
以上海某感潮圩区水系除涝规模计算为例,采用水量平衡法和河网水动力数学模型法,研究了平原感潮地区的雨型潮型组合对圩区除涝规模的影响,并对涉及除涝标准的暴雨历时取值、涝水排除程度确定、起调水位与预降可能性、河道分期实施状况... 以上海某感潮圩区水系除涝规模计算为例,采用水量平衡法和河网水动力数学模型法,研究了平原感潮地区的雨型潮型组合对圩区除涝规模的影响,并对涉及除涝标准的暴雨历时取值、涝水排除程度确定、起调水位与预降可能性、河道分期实施状况、用地性质变化、水面率控制等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约100 km^2区域内,采用水量平衡法和河网水动力数学模型法计算的河道水力要素和除涝设施规模均可满足工程精度要求;对确定的除涝规模,不同雨型潮型组合情况下,内河最高水位和高水位持续时间不同,"麦莎"雨型潮型组合情况下内河最高水位较高,而"63年"雨型潮型组合情况下高水位持续时间较长,后期河道水位也较高;平原感潮圩区除涝标准的确定涉及设计暴雨重现期、设计暴雨历时、涝水排除时间、涝水排除程度、设计潮位与过程等因素,尤其是雨型潮型组合对除涝规模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感潮地区 圩区 雨型潮型组合 除涝标准 除涝规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原河网地区泵闸合建枢纽布置形式 被引量:16
12
作者 陆倩 崔冬 +1 位作者 田利勇 张婧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2-67,共6页
由于泵闸合建后易导致枢纽上下游水流流态复杂化,因此需要合理选择具体布置形式以减轻不利影响。以上海地区拟建的赵家沟东泵闸工程为例,采用平面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对工程附近的水流流态进行模拟计算,从水动力条件角度对平原河网地区... 由于泵闸合建后易导致枢纽上下游水流流态复杂化,因此需要合理选择具体布置形式以减轻不利影响。以上海地区拟建的赵家沟东泵闸工程为例,采用平面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对工程附近的水流流态进行模拟计算,从水动力条件角度对平原河网地区泵闸合建枢纽的不同平面布置形式进行比选分析。结果表明:从枢纽上下游总体流态看,泵闸对称布置形式的水动力条件优于不对称布置形式;从节制闸排涝时闸下流速分布看,对称布置形式中的"闸+泵+闸"形式比"泵+闸+泵"形式对减轻闸下冲刷更为有利;从节制闸引水时内河侧通航水流条件看,"闸+泵+闸"形式比"泵+闸+泵"形式对内河通航横流的影响明显减小,当采用相同内河侧通航横流限制条件时,"闸+泵+闸"形式比"泵+闸+泵"形式允许的过闸流量明显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河网 泵闸合建 布置形式 数值模拟 水动力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第十届花卉博览会区域生态水系修复设计综述 被引量:2
13
作者 闫训海 朱焱峰 +2 位作者 刘小梅 季永兴 韩非非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3-66,共4页
花博园地区属于平原河网,现状河网连通性差、动力弱、入河污染负荷强,水质提升难,河道流速缓,且会受外河水位影响,易导致涝灾。为此,采用数值模拟与工程经验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平原河网统筹解决水安全、水环境和水生态问题的水环境提升... 花博园地区属于平原河网,现状河网连通性差、动力弱、入河污染负荷强,水质提升难,河道流速缓,且会受外河水位影响,易导致涝灾。为此,采用数值模拟与工程经验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平原河网统筹解决水安全、水环境和水生态问题的水环境提升方案研究,提出了蓝绿交融截留过滤面源污染,万象水形态营造多样生境,设置可通可控水质控制区,优化水系布局活水畅流,构建水下森林净化体系等水环境综合提升措施。运行结果表明,水质由Ⅲ~Ⅴ类提升至Ⅲ类,为平原河网高标准区域生态水系修复设计提供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水系 水质提升 水系布局 活水畅流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浦江河口建闸研究40年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4
14
作者 季永兴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87,共10页
在简要阐述黄浦江历史演变、水文特性和历年风暴潮灾害的基础上,回顾了黄浦江河口建闸研究历程及相关成果,并提出了下一步主要研究方向。前期研究结果表明:黄浦江河口建闸是黄浦江防洪能力提升总体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上海永久防... 在简要阐述黄浦江历史演变、水文特性和历年风暴潮灾害的基础上,回顾了黄浦江河口建闸研究历程及相关成果,并提出了下一步主要研究方向。前期研究结果表明:黄浦江河口建闸是黄浦江防洪能力提升总体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上海永久防洪(潮)问题的必然选择;挡潮闸的基本功能是挡风暴潮、适应通航,合理调度挡潮闸对洪、潮共同作用引起的流域超标准高水位具有较大控制作用;挡潮闸设防标准建议为100年使用期末可防御千年一遇潮位,且闸孔单孔总净宽超过300 m,对行洪、航运、河势影响较小且能控制闸室淤积。下一步研究重点为弯道建闸对河势、航运的影响,关闸时机和频次对挡潮效果、航运的影响,挡潮闸闸型对功能、关闸时长、河道淤积的适应性以及突破跨度对受力的影响等。鉴于河口建闸并不能完全解决中上游堤防的防洪能力提标,建议同步实施中上游堤防加高加固,并在两项工作完成前做好防汛应急预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挡潮闸 风暴潮 城市防洪 黄浦江河口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原河网地区泵闸枢纽流态精细化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5
作者 陆倩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0-74,共5页
以典型平原河网地区上海市浦东新区拟建的赵家沟东泵闸工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准三维MIKE3和仿真三维FLOW-3D两种三维数值模拟软件对枢纽下泄水流流态进行模拟,并根据已有的平面二维MIKE21模拟结果和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对两种软件三维... 以典型平原河网地区上海市浦东新区拟建的赵家沟东泵闸工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准三维MIKE3和仿真三维FLOW-3D两种三维数值模拟软件对枢纽下泄水流流态进行模拟,并根据已有的平面二维MIKE21模拟结果和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对两种软件三维水动力数值模拟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准三维MIKE3无法满足泵闸流态精细化模拟的需求,其模拟结果与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存在差别,而仍与平面二维MIKE21模拟结果类似;仿真三维FLOW-3D模拟结果与物理模型试验结果接近,更加精细合理,可应用于类似水利工程设计研究中流态的精细化数值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泵闸枢纽 平原河网 流态模拟 三维模型 MIKE3 FLOW-3D 赵家沟东泵闸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原河网地区水资源调度效果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韩非非 赵庚润 李路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77-79,共3页
为研究平原河网地区水资源调度实践及调度效果,以上海市7个水利片水资源调度运行为例,通过实际调度数据分析,结合水资源调度数值模拟计算,指出上海市存在个别水利片引排水格局有待改善、部分引调水口门实际调度方式与管理部门要求不一... 为研究平原河网地区水资源调度实践及调度效果,以上海市7个水利片水资源调度运行为例,通过实际调度数据分析,结合水资源调度数值模拟计算,指出上海市存在个别水利片引排水格局有待改善、部分引调水口门实际调度方式与管理部门要求不一致等问题,特别是嘉宝北片和青松片,现有水资源调度格局对嘉宝北片横沥以西、桃浦河以西区域河道基本没有改善效果,对青松片淀浦河以北、油墩港以东区域改善效果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河网 河网数学模型 水资源调度 调水效果 上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池海口闸场地特征及抗震设防措施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国林 季永兴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2期59-63,共5页
海口闸是云南滇池外海唯一出口的控制建筑物,对滇池防洪安全、水资源利用、水环境综合治理等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分析了滇池海口河区域地质、河口地形、工程地质等限定条件,从工程选址、水闸型式、总体布置、基础处理和节点设计等方面... 海口闸是云南滇池外海唯一出口的控制建筑物,对滇池防洪安全、水资源利用、水环境综合治理等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分析了滇池海口河区域地质、河口地形、工程地质等限定条件,从工程选址、水闸型式、总体布置、基础处理和节点设计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抗震设防措施。1选择平缓地层作为水闸闸址,并采用换填毛石混凝土进行地基处理;2选用水下卧倒式闸门,降低结构重心高度,并满足灵活运行等其他功能要求;3采用6孔双数和对称的总体布置,闸墩分缝并设铜片止水;4平衡布置检修桥与闸门位置,加长桥梁搁置长度并嵌入闸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特性 抗震设计 海口闸 滇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固耦合方法的滑坡涌浪数值模拟 被引量:9
18
作者 司鹏飞 田利勇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8-32,共5页
以GMO流固耦合模型和k-ε紊流模型为基础,采用VOF方法追踪自由液面,利用FLOW-3D软件平台建立三维数值模型,模拟刚性滑坡体沿斜坡运动所引起的涌浪产生及其传播过程,将数值计算结果与观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数值模型研究此类问题的有效性... 以GMO流固耦合模型和k-ε紊流模型为基础,采用VOF方法追踪自由液面,利用FLOW-3D软件平台建立三维数值模型,模拟刚性滑坡体沿斜坡运动所引起的涌浪产生及其传播过程,将数值计算结果与观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数值模型研究此类问题的有效性,并分析流固耦合作用和滑坡体运动状态对涌浪生成和传播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观测数据吻合较好;忽略水体对滑坡体的作用会明显增加涌浪的首浪高度和传播速度,流固耦合作用主要影响滑坡体从接触水面到完全浸没的阶段(入水阶段)内涌浪的规模与传播特性;在滑坡体入水阶段采用流固耦合数学模型,而当滑坡体完全浸没于水下时采用指定滑坡体运动轨迹的计算模型,这样所得的结果亦能够准确反映涌浪的产生与传播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涌浪 流固耦合 分段模型 数值模拟 VOF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跨连续水闸底板结构的桩基布置方案优化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杨培杰 田利勇 司鹏飞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5-148,181,共5页
为减少不均匀沉降,提高上部结构整体景观性,上海市某水闸工程拟采用多跨连续整体式底板结构型式。针对多跨连续整体式结构受力机理复杂的特点,基于共同作用原理对均匀桩基布置、不均匀桩基布置等不同桩基布置方案进行Plaxis有限元数值... 为减少不均匀沉降,提高上部结构整体景观性,上海市某水闸工程拟采用多跨连续整体式底板结构型式。针对多跨连续整体式结构受力机理复杂的特点,基于共同作用原理对均匀桩基布置、不均匀桩基布置等不同桩基布置方案进行Plaxis有限元数值协同分析,研究各方案下底板内力、沉降值情况。结果表明,相比于桩基均匀布置,软土地区多跨连续水闸底板下桩基不均匀布置对控制底板弯矩、减小不均匀沉降更为有利。其中,桩基边侧加密布置方案较桩基均匀布置和墩下桩基集中布置情况更优,底板上部最大弯矩显著降低的同时,桩基受力更为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跨连续底板 Plaxis模拟 桩基布置 共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水基坑围护结构的变形控制措施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司鹏飞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152-154,共3页
相比传统的陆上基坑,临水基坑一侧邻近水域,会引起基坑两侧土压力不平衡,进而造成围护结构向临水侧偏移,不利于工程安全。有效控制临水基坑的不平衡位移变形,减轻其对周边护岸等建筑物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结合上海软土地区工程条... 相比传统的陆上基坑,临水基坑一侧邻近水域,会引起基坑两侧土压力不平衡,进而造成围护结构向临水侧偏移,不利于工程安全。有效控制临水基坑的不平衡位移变形,减轻其对周边护岸等建筑物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结合上海软土地区工程条件,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邻近水域的基坑支护模型,并探究了增强围护桩刚度、提高围护桩插入比、坑底加固和设置临时围堰等多种措施对控制临水基坑围护结构的变形所起到的作用。结果表明:增强围护桩刚度、坑底加固和设置临时围堰的方案能够较为有效地减小临水基坑的围护变形,降低临水基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水基坑 不平衡位移 变形控制 有限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