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脑瘫儿童家庭康复训练指导需求调查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泽萍 沈敏 蒋德禹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8期764-765,共2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脑瘫儿童家庭康复训练指导需求,为指导家长开展家庭康复训练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通过预先设计的《脑瘫儿童家庭康复训练指导需求问卷调查表》,对本市300名脑瘫儿童实地调查,随后随机选择100名脑瘫儿童实施送康复上门服... 目的了解上海市脑瘫儿童家庭康复训练指导需求,为指导家长开展家庭康复训练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通过预先设计的《脑瘫儿童家庭康复训练指导需求问卷调查表》,对本市300名脑瘫儿童实地调查,随后随机选择100名脑瘫儿童实施送康复上门服务。结果经送康复上门服务后,脑瘫儿童家庭康复需求量由41.5%提高至92.7%(P<0.01),对服务的需求时间和需求次数亦明显增加(P<0.01)。结论上海市脑瘫儿童家庭对康复训练指导了解不够,上门康复服务对脑瘫儿童的全面康复和回归社会可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儿童 家庭康复训练指导 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构托养与非机构托养残疾人健康状况及卫生服务需求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徐纯鑫 赵菁 +4 位作者 王慧珠 张勇 蔡晓华 李泽萍 沈敏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24-328,共5页
目的:探索通过对上海市机构托养与非机构托养(家庭看护)残疾人的健康状况评价,以期卫生服务需求分析。方法:本研究从2013—2014年度期间我中心开展到托养机构上门体检的残疾人体检数据(试验组)中随机抽取415例与同年度的非机构托养残疾... 目的:探索通过对上海市机构托养与非机构托养(家庭看护)残疾人的健康状况评价,以期卫生服务需求分析。方法:本研究从2013—2014年度期间我中心开展到托养机构上门体检的残疾人体检数据(试验组)中随机抽取415例与同年度的非机构托养残疾人的体检数据(对照组)进行1∶1配对,配对标准为相同年龄、相同性别、相同残疾类别、相同残疾等级,总收集样本量830例,对体检结果中的血压、心电图、B超(肝脏、胆囊、胰脏、脾脏)、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葡萄糖、谷丙转氨酶、肌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机构托养残疾人组(试验组)的血压、心电图、B超、血红蛋白、甘油三酯、血葡萄糖指标优于非机构托养残疾人组(对照组)体检指标(P<0.05),而肌酐、谷丙转氨酶两组体检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从本研究830例样本中抽取316例精神类残疾患者,对其谷丙转氨酶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体检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托养机构残疾人一般健康状况优于非机构托养残疾人一般健康状况,精神类残疾患者因长期服用抗精神类药物,影响其肝肾功能,两组谷丙转氨酶指标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构托养 家庭看护 健康状况 卫生服务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康复中心建设和发展问题的思考
3
作者 黄蓥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2年第12期736-737,共2页
关键词 省级康复中心 康复机构建设 问题 对策 康复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运动训练系统结合综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下肢功能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4
作者 沈敏 李泽萍 +4 位作者 崔艳 康丽红 谢志蛟 姚雪华 顾秋燕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9期828-829,共2页
目的观察智能运动训练系统结合综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功能的疗效。方法痉挛型脑瘫患儿48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以智能运动训练系统结合综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仅运用综合康复训练。6个月后,以改良Ashworth痉挛评... 目的观察智能运动训练系统结合综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功能的疗效。方法痉挛型脑瘫患儿48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以智能运动训练系统结合综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仅运用综合康复训练。6个月后,以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肌力评定表评定疗效。结果6个月后,观察组患儿下肢的肌张力、肌力较对照组改善(P<0.05)。结论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可促进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的功能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运动训练系统 脑性瘫痪 康复 肌力 肌张力 痉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记忆障碍康复训练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高明明 恽晓平 +13 位作者 张慧丽 郭华珍 张新 牛秀莲 祁欣 乔颖欣 王建文 关晨霞 李芙英 任海 刘野 路亚娟 徐宝华 周若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6期527-530,共4页
目的研究记忆障碍康复训练的疗效,比较不同训练模式的疗效及优缺点,对可能影响疗效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将全国12家综合医院和专业康复机构144例记忆障碍患者分为仪器训练组、人工训练组和对照组。仪器和人工训练组患者进行以记忆为主... 目的研究记忆障碍康复训练的疗效,比较不同训练模式的疗效及优缺点,对可能影响疗效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将全国12家综合医院和专业康复机构144例记忆障碍患者分为仪器训练组、人工训练组和对照组。仪器和人工训练组患者进行以记忆为主的认知康复训练,1次/d,30 min/次,分别治疗6周和12周;对照组不参加训练。对训练前后的瞬时、短时和长时记忆进行评定;比较仪器训练组、人工训练组及对照组训练前后组内及组间成绩;并对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病程、损伤部位及昏迷时间对疗效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仪器训练组及人工训练组6周、12周成绩均较初评显著提高(P<0.001),并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仪器训练组成绩明显高于人工训练组(P<0.01);年龄与疗效呈负相关。结论记忆障碍康复的疗效显著;12周的康复训练可使患者的记忆功能显著提高;采用认知康复专业仪器进行认知训练模式的疗效明显优于人工训练模式,应予以普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忆障碍 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训练 脑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损伤后失算症的康复疗效观察 被引量:8
6
作者 张新 恽晓平 +13 位作者 高明明 郭华珍 张慧丽 沈敏 潘华舫 马兆丽 李冬 萧玉婷 李芙英 周若薇 孟静 路亚娟 任海 徐宝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6期531-534,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康复训练模式对脑损伤后失算症的疗效。方法应用随机表法将113例脑损伤后失算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仪器训练组(38例)和人工训练组(38例)。对照组接受失算症等认知障碍评定;仪器训练组和人工训练组进行认知康复训练,... 目的探讨不同康复训练模式对脑损伤后失算症的疗效。方法应用随机表法将113例脑损伤后失算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仪器训练组(38例)和人工训练组(38例)。对照组接受失算症等认知障碍评定;仪器训练组和人工训练组进行认知康复训练,30 min/d,5 d/周,共训练6周。从中抽取33例患者进行为期12周的训练与观察。入组患者分别于入组前、第6周、第12周进行EC301计算和数字加工成套测验汉语修订版(EC301-CR)测验。结果仪器训练组和人工训练组6周后成绩均有显著提高(P<0.001);6周、12周后疗效均为仪器训练组>人工训练组>对照组(P<0.001),且年龄与康复训练成绩呈负相关。结论认知康复专业设备的疗效显著优于人工训练;最初6周为失算症最佳康复期;年龄越小,康复疗效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算症 脑损伤 康复 评定 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记忆障碍远程康复训练模式的疗效 被引量:8
7
作者 高明明 恽晓平 +4 位作者 张慧丽 郭华珍 王科英 牛秀莲 乔颖欣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18-522,共5页
目的观察记忆障碍远程康复训练模式的疗效。方法 2010年8月~2015年4月,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记忆障碍患者8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6)、仪器组(n=33)和远程组(n=22)。所有入组患者均服用改善脑血管药物。仪器组和远程组分别采用认知康... 目的观察记忆障碍远程康复训练模式的疗效。方法 2010年8月~2015年4月,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记忆障碍患者8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6)、仪器组(n=33)和远程组(n=22)。所有入组患者均服用改善脑血管药物。仪器组和远程组分别采用认知康复系统或其远程康复版进行以记忆康复为主的训练,共6周。训练前后采用韦氏记忆量表、Rivermead行为记忆测验第2版和Rey听觉词语学习测验进行评定。结果训练后,仪器组和远程组各项成绩较治疗前明显提高(t〉3.795,P〈0.01),远程组与仪器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两次评定成绩无显著性差异(t〈0.771,P〉0.05)。结论记忆障碍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记忆能力,远程认知康复训练系统可以达到与本地训练相近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忆障碍 认知康复 远程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意障碍康复训练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慧丽 恽晓平 +9 位作者 高明明 张新 郭华珍 沈敏 潘华舫 张雨梅 郭刚花 寄婧 郑文权 李丹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6期535-538,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训练模式对注意障碍康复的疗效。方法按照训练模式将47例注意障碍患者分为仪器训练组(n=16)、人工训练组(n=21)和对照组(n=10)。训练组均进行每次30 min,每日1次的注意训练。3组在入组及6周后进行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定(MoCA... 目的探讨不同训练模式对注意障碍康复的疗效。方法按照训练模式将47例注意障碍患者分为仪器训练组(n=16)、人工训练组(n=21)和对照组(n=10)。训练组均进行每次30 min,每日1次的注意训练。3组在入组及6周后进行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定(MoCA)和洛文斯顿认知成套测验(LOTCA),分别比较3组训练前后注意评分及其差值。结果仪器训练组和人工训练组训练后注意评分提高(P<0.05),3组间注意评分的差值比较,仪器训练组注意评分差值最高(P<0.05)。结论采用认知康复工作站辅助注意障碍训练是一种高效的训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障碍 脑损伤 计算机辅助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配合康复技术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瘫痪肢体促分离运动疗效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林琳 楚佳梅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6期1251-1253,共3页
目的:研究探讨针灸配合促通技术对中风后遗症瘫痪肢体促分离运动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7例中风后遗症的患者进行综合组(针灸配合促通技术组)与针灸组、促通组治疗进行疗效观察与分析。结果:瘫痪肢体促分离运动综合组明显优于针灸组和促通... 目的:研究探讨针灸配合促通技术对中风后遗症瘫痪肢体促分离运动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7例中风后遗症的患者进行综合组(针灸配合促通技术组)与针灸组、促通组治疗进行疗效观察与分析。结果:瘫痪肢体促分离运动综合组明显优于针灸组和促通组,针灸组与促通组疗效差异性不显著。结论:针灸配合促通技术对于中风患者促分离运动非常有利,运用康复理论指导针灸治疗,把中医针灸疗法与西医经典康复手段相结合,突出中医治疗在中风后瘫痪肢体促分离运动中的优势,为针灸临床康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遗症 偏瘫 针灸 促通技术 分离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3岁脑性瘫痪儿童机构康复和家庭康复相结合模式应用现状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顾丽慧 沈敏 严隽陶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88-592,共5页
脑性瘫痪(以下简称脑瘫)是一组持续存在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常伴有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和行为障碍,以及癫痫和继发性肌肉、骨骼问题。随着围... 脑性瘫痪(以下简称脑瘫)是一组持续存在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常伴有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和行为障碍,以及癫痫和继发性肌肉、骨骼问题。随着围生期医学与新生儿抢救技术的发展,低体重儿及早产儿成活率的不断提高,小儿脑瘫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家庭康复 应用 儿童 发育障碍 小儿脑瘫 进行性损伤 围生期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康复结合机构康复对脑性瘫痪患儿早期康复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30
11
作者 顾丽慧 沈敏 +3 位作者 徐纯鑫 陈秀华 牛秀莲 严隽陶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56-660,共5页
目的:观察和探讨家庭康复结合机构康复对脑瘫患儿的早期康复疗效。方法:将本中心2014年10月-2016年3月所有在训的42例6-45个月龄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为期6个月的康复训练。对照组只进行机构康复,试验组除机构康复训练外... 目的:观察和探讨家庭康复结合机构康复对脑瘫患儿的早期康复疗效。方法:将本中心2014年10月-2016年3月所有在训的42例6-45个月龄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为期6个月的康复训练。对照组只进行机构康复,试验组除机构康复训练外,增加家庭康复,需进行家长康复指导和家庭康复记录、家长康复课程培训、家长心理辅导。采用儿童残疾量表(PEDI)、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66项)和Peabody精细运动评定量表(PDMS-FM)对两组患儿进行自理能力、移动、社交、粗大和精细运动功能的评定。结果:试验组PEDI各项评分均较前有显著提高(P<0.01),对照组在PEDI功能技巧自我照顾(P<0.01)和照顾者辅助下的自我照顾(P<0.05)方面较前有显著提高,在功能技巧和照顾者辅助下的活动和社交方面均无显著提高(P>0.05),且试验组较对照组各项分值提高更显著(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PDMS-FM抓握和视觉运动、GMFM-66项得分均较前提高显著(P<0.05),且试验组较对照组各项分值提高更显著(P<0.05)。结论:脑瘫患儿早期家庭康复结合机构康复使其在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移动能力、社会功能的康复效果更显著。专业人员需制定方案,有效督导家庭康复的实施,并给予家长心理支持,才可使脑瘫患儿得到更有效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康复 机构康复 脑瘫 早期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便携式外骨骼肘关节康复训练装置的设计及测试 被引量:1
12
作者 梅钊 何龙文 +1 位作者 吴磊 简卓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55-1157,共3页
上肢功能的康复训练与功能恢复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过程中最为困难的一项.现代康复理论与实践证明,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过程中,除了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外,科学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1-3].采用智能... 上肢功能的康复训练与功能恢复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过程中最为困难的一项.现代康复理论与实践证明,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过程中,除了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外,科学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1-3].采用智能康复装置进行康复训练,能解决传统康复训练方法中存在的如低效、枯燥、效果不一、缺乏评价等诸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训练装置 康复理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 康复训练方法 肘关节 便携式 测试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速向心和离心肌力训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57
13
作者 俞晓杰 吴毅 +1 位作者 白玉龙 李美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985-988,共4页
目的:比较等速向心和等速离心肌力训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患者的有效性。方法:45例膝OA患者随机分为向心训练组、离心训练组和对照组。向心训练组患者(n=15)接受等速向心肌力训练,离心训练组(n=15)患者接受等速离心肌力训练,每周... 目的:比较等速向心和等速离心肌力训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患者的有效性。方法:45例膝OA患者随机分为向心训练组、离心训练组和对照组。向心训练组患者(n=15)接受等速向心肌力训练,离心训练组(n=15)患者接受等速离心肌力训练,每周训练3次,共训练8周。用Biodex等速肌力测试训练系统评价膝OA患者训练前后的膝关节伸肌和屈肌的峰力矩改变。用目测类比评分法和Lequesne指数评价膝OA患者疼痛和功能障碍的改变。结果:两个训练组的膝OA患者的疼痛、功能障碍和肌肉峰力矩在训练后都有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8周后无明显改变。虽然不同的等速训练方法显示了一定的训练效果特异性,但在两个训练组之间各项参数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等速向心和等速离心肌力训练方案在膝OA的治疗中都是有效的。在等速向心和等速离心训练之间未观察到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骨关节炎 等速肌力训练 疼痛 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内效贴在改善脑瘫儿童步态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4
作者 程慧 赵菁 +2 位作者 牛秀莲 顾丽慧 沈敏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7-49,共3页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是指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1]。虽然脑性瘫痪被定义为一种非进行性的疾病,但是由此带来的肌肉骨骼系统的损害却是进行性的。而肌肉骨...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是指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1]。虽然脑性瘫痪被定义为一种非进行性的疾病,但是由此带来的肌肉骨骼系统的损害却是进行性的。而肌肉骨骼系统损害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患儿的异常步态,如何纠正异常步态,提高步行效能一直是儿童脑瘫康复关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步态 脑瘫儿童 肌肉骨骼系统 应用 肌内 脑性瘫痪 系统损害 进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trax平衡测试与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9
15
作者 沈敏 方栋 +2 位作者 顾秋燕 李宏杰 何龙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3期249-250,共2页
目的研究Tetrax平衡测试与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例脑梗死偏瘫伴有平衡功能障碍的患者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康复训练及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Tetrax平衡测试评估,并根据分析... 目的研究Tetrax平衡测试与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例脑梗死偏瘫伴有平衡功能障碍的患者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康复训练及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Tetrax平衡测试评估,并根据分析结论给予相应的平衡训练及运动功能训练。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8周、12周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下肢运动功能评定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表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平衡能力,下肢运动功能及ADL能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4周、8周、12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平衡能力及下肢运动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治疗组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Tetrax平衡功能测试评估可进一步了解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点,从而制订更合适的康复训练方法,更好地指导患者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功能 Tetrax平衡测试 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制运动疗法对脑卒中亚急性期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何龙文 沈光宇 +7 位作者 沈敏 徐胜林 倪隽 蔡俊燕 朱振杰 顾琦 蔡娴颖 方栋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2期165-167,共3页
目的评估强制运动疗法(CIMT)对脑卒中后亚急性期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选择上海市残疾人康复职业培训中心和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3例,按入院先后时间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均接受2周的常... 目的评估强制运动疗法(CIMT)对脑卒中后亚急性期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选择上海市残疾人康复职业培训中心和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3例,按入院先后时间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均接受2周的常规康复训练。然后,对照组继续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接受2周的CIMT治疗。两组均在治疗后第1天、第15天和第30天用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评分、Fugl-Meyer量表(FMA)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第30天CIMT组ARAT评分、FMA评分均显著高于该组第15天评分及常规康复组评分(P<0.001)。结论 CIMT是一种改善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有效治疗方法,优于常规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运动疗法 脑卒中 亚急性期 上肢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别训练联合小组游戏治疗脑瘫患儿语言障碍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5
17
作者 郑钦 沈敏 +2 位作者 吴燕秋 朱国丽 Kim Hakyung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79-382,共4页
目的探讨个别训练联合小组游戏治疗脑瘫合并语言障碍患儿的疗效。方法将65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男21例,女12例,年龄2.8~7岁,平均4.45±1.55岁;对照组32例,男22例,女10例,年龄3~7.1岁,平均4.32±1.16岁。对照组采用个... 目的探讨个别训练联合小组游戏治疗脑瘫合并语言障碍患儿的疗效。方法将65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男21例,女12例,年龄2.8~7岁,平均4.45±1.55岁;对照组32例,男22例,女10例,年龄3~7.1岁,平均4.32±1.16岁。对照组采用个别语言训练,观察组采用个别语言训练联合小组游戏训练,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采用S-S(sign-significate relations)语言发育迟缓评价法对两组患儿进行言语能力评估。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各语言发育阶段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显效18例,好转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94%(31/33);对照组显效7例,好转1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8.75%(22/32),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个别训练与个别训练联合小组游戏训练治疗脑瘫患儿语言障碍都有一定疗效,个别训练联合小组游戏方法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个别训练 小组游戏训练 语言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在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周璇 杜青 +7 位作者 陈佩杰 赵黎 梅钊 吴磊 潘华勇 杨晓颜 李孝洁 李海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40-842,共3页
目的:探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DMS-2)在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运动功能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岁以下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150例和正常健康儿童20例,应用Pirani评分方法评估足畸形,PDMS-2测定其粗大运动功能和精细运动功能。用粗... 目的:探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DMS-2)在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运动功能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岁以下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150例和正常健康儿童20例,应用Pirani评分方法评估足畸形,PDMS-2测定其粗大运动功能和精细运动功能。用粗大运动发育商(GMQ)、精细运动发育商(FMQ)、总体运动发育商(TMQ)进行分析。结果: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Pirani评分高于正常健康儿童,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GMQ、TMQ低于正常健康儿童,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FMQ低于正常健康儿童,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12—24个月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GMQ、TMQ低于1—11个月的患儿,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12—24个月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GMQ低于FMQ,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01)。GMQ、FMQ、TMQ在不同类型、不同性别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之间的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FMQ在不同年龄组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之间的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GMQ、FMQ、TMQ和Pirani评分的相关性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能区分小年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的运动功能正常与否,但不能有效地反映小年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的运动功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abody 运动发育量表 粗大运动功能 精细运动功能 评估 马蹄内翻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PT系统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赵菁 徐纯鑫 +2 位作者 方栋 赵义 沈敏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9-193,共5页
目的观察气阻系统训练与NPT系统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4年6月至2016年2月,本科脑卒中偏瘫患者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2)和实验组(n=22)。对照组采用常规卧位躯干肌训练和坐位气阻训练系统进行训练;实验组利用... 目的观察气阻系统训练与NPT系统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4年6月至2016年2月,本科脑卒中偏瘫患者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2)和实验组(n=22)。对照组采用常规卧位躯干肌训练和坐位气阻训练系统进行训练;实验组利用NPT系统进行训练。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下肢部分(FMA-LE),以及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患者运动和平衡功能。结果两组治疗前FMA-UE评分、FMA-LE评分、BBS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t<0.962,P>0.05),治疗后两组各评分均显著提高(t>12.248,P<0.001),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t>1.972,P<0.05)。结论 NPT系统训练可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和平衡功能,效果优于气阻系统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NPT系统训练 气阻系统训练 平衡功能 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异常步态使用肌内效贴布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20
作者 何龙文 赵菁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4-75,共2页
脑卒中是一组由不同病因引起的急性脑血管循环障碍(痉挛、闭塞或破裂)性疾病的总称。近年来,尽管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方法和技术水平逐步提高,但其致残率仍达70%-80%,给家庭和社会造成重大负担。由脑卒中引起的异常步态模式,影响... 脑卒中是一组由不同病因引起的急性脑血管循环障碍(痉挛、闭塞或破裂)性疾病的总称。近年来,尽管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方法和技术水平逐步提高,但其致残率仍达70%-80%,给家庭和社会造成重大负担。由脑卒中引起的异常步态模式,影响步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过多消耗能量,本课题针对脑卒中后引起的步态异常研究其改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 疗效观察 异常步态 临床 肌内 急性脑血管 循环障碍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