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验证稀有鮈鲫作是否适用于幼体生长试验,为相关化学品测试国家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以重铬酸钾和3,4-二氯苯胺为参比物质,按照《OECD化学品测试准则No.215鱼类幼体生长试验》,分别开展三次实验室内稀有鮈鲫幼体生长试验以...目的通过验证稀有鮈鲫作是否适用于幼体生长试验,为相关化学品测试国家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以重铬酸钾和3,4-二氯苯胺为参比物质,按照《OECD化学品测试准则No.215鱼类幼体生长试验》,分别开展三次实验室内稀有鮈鲫幼体生长试验以评价试验结果的重复性,进行实验室间比对试验以评价试验结果的再现性。结果实验室内重复试验中,重铬酸钾和3,4-二氯苯胺对稀有鮈鲫生长抑制效应(EC_(20))平均值分别为30.9 mg/L和163μg/L,变异系数均小于15%;实验室间比对试验中,虽然变异系数增大,但是各实验室的28 d EC_(20)均在【math14】±2s范围之内。结论稀有鮈鲫幼体生长试验结果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再现性,且稀有鮈鲫对3,4-二氯苯胺的敏感性与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相当,因此稀有鮈鲫可作为鱼类幼体生长试验的本土受试鱼种。展开更多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2021年颁布虹鳟鱼鳃上皮细胞系RTgill-W1急性毒性试验标准方法(OECD 249,2021)作为鱼类急性毒性试验或其预试验的体外替代方法,因试验体系小、通量高...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2021年颁布虹鳟鱼鳃上皮细胞系RTgill-W1急性毒性试验标准方法(OECD 249,2021)作为鱼类急性毒性试验或其预试验的体外替代方法,因试验体系小、通量高、周期短而具良好的应用潜能。但方法被认为对神经毒物可能存在预测偏差,尚无对金属化合物的应用报道。此外,细胞毒性数据与鱼体内数据的相关性未知。目前尚无采用该标准方法的实际应用报道,故方法实际适用性不明确。因此,采用涵盖水生毒性试验常用参比物、金属化合物、神经毒物在内的10种化学品进行该方法应用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参照标准方法,同一实验室结果具可重复性及再现性。除通过细胞凋亡途径导致毒性效应的多菌灵外,其余化学品细胞急性毒性EC 50值与标准鱼种(OECD 203推荐鱼种及稀有鮈鲫)急性毒性LC_(50)值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 2)为0.7009~0.7975)。细胞急性毒性EC 50与鱼类急性毒性LC_(50)存在数值差异(差异在10倍以内),但同一实验室采用标准方法建立化学品细胞毒性与标准鱼种的体内急性毒性良好转换关系后,可通过细胞急性毒性准确预测鱼体内急性毒性。此外,OECD 249方法可拓展用于评估高分子量、难溶化学品是否可透过生物膜并产生毒性,决定其登记申报时是否可豁免水生毒性试验。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通过验证稀有鮈鲫作是否适用于幼体生长试验,为相关化学品测试国家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以重铬酸钾和3,4-二氯苯胺为参比物质,按照《OECD化学品测试准则No.215鱼类幼体生长试验》,分别开展三次实验室内稀有鮈鲫幼体生长试验以评价试验结果的重复性,进行实验室间比对试验以评价试验结果的再现性。结果实验室内重复试验中,重铬酸钾和3,4-二氯苯胺对稀有鮈鲫生长抑制效应(EC_(20))平均值分别为30.9 mg/L和163μg/L,变异系数均小于15%;实验室间比对试验中,虽然变异系数增大,但是各实验室的28 d EC_(20)均在【math14】±2s范围之内。结论稀有鮈鲫幼体生长试验结果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再现性,且稀有鮈鲫对3,4-二氯苯胺的敏感性与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相当,因此稀有鮈鲫可作为鱼类幼体生长试验的本土受试鱼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