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电镀企业周边地表水中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s)的污染特征 被引量:5
1
作者 郑平平 陈晓倩 +2 位作者 沈璐 吴强 刘敏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067-2076,共10页
电镀是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s)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目前关于电镀企业周边地表水中的PFASs污染特征报道较为缺乏.为了解上海市电镀企业周边地表水中PFASs的污染特征与生态风险水平,选取全氟烷基羧酸(PFCAs)、全氟烷基磺酸(PFSAs)、磺... 电镀是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s)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目前关于电镀企业周边地表水中的PFASs污染特征报道较为缺乏.为了解上海市电镀企业周边地表水中PFASs的污染特征与生态风险水平,选取全氟烷基羧酸(PFCAs)、全氟烷基磺酸(PFSAs)、磺酸调聚物以及1-氯-全氟烷基醚磺酸钾(F-53B)等26种典型PFASs为对象,调查其在上海市电镀企业周边地表水中的污染特征,探讨其污染来源并开展初步的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上海市电镀企业周边地表水中ΣPFASs浓度范围为93.3~1334 ng/L,其中大部分地表水中ΣPFASs浓度小于300 ng/L,污染最严重的地表水分布于金山区,ΣPFASs浓度是背景值的14.8倍.地表水中全氟辛酸(PFOA)为普遍的主要污染物,其次为短链PFCAs和PFSAs.1H,1H,2H,2H-全氟辛烷磺酸钠(6∶2 FTS)和F-53B也普遍存在于地表水中,但只在少数地表水中具有较高浓度,尤其是F-53B,其中金山区采样点浓度高达968 ng/L,主要与镀铬业务有关.这表明短链PFCAs和PFSAs、PFOA、6∶2 FTS及F-53B等均可能已应用于电镀领域.据污染源特征分析,地表水中PFASs除了受电镀行业的污染外,同时还可能来源于表面处理工业、前体化合物生物降解等.初步的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上海市大部分电镀企业周边地表水中生态风险较低,但个别镀铬企业周边地表水中F-53B污染可能产生高生态风险.研究显示,上海市电镀企业周边地表水中存在一定程度的PFASs污染,污染水平与特征差异较大;其中PFOA是电镀企业周边地表水中普遍存在的主要污染物,但生态风险较低;而F-53B在个别采样点中具有高残留、高生态风险,需加强污染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 地表水 电镀 全氟辛酸(PFOA) 1-氯-全氟烷基醚磺酸钾(F-53B) 替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有鮈鲫作为化学品生态毒性测试鱼类模式生物的标准化实践 被引量:10
2
作者 梁艺怀 张京佶 +7 位作者 石利利 刘济宁 杨海荣 赵榆 杨鸿波 李俊 赵玉艳 殷浩文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0,共9页
鱼类模式生物在化学品生态毒性测试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尚没有合适的标准化本土实验鱼种。国家环境保护部第7号令《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办法》对本土受试生物用于生态毒性测试提出了要求。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是一种我国特有的... 鱼类模式生物在化学品生态毒性测试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尚没有合适的标准化本土实验鱼种。国家环境保护部第7号令《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办法》对本土受试生物用于生态毒性测试提出了要求。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是一种我国特有的小型淡水鲤科鱼类,具有成为标准试验鱼种的潜能。首个以稀有鮈鲫为标准供试生物的化学品鱼类急性毒性试验国家标准已经发布实施,其他测试方法的标准化工作正在持续进行中。本文阐述了研发稀有鮈鲫为标准供试生物的依据,对相关标准化研究工作进行了分析、归纳和总结,并提出了未来工作的方向和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品 稀有鮈鲫 生态毒性 模式生物 标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FOS及其替代品对摇蚊的急性毒性研究
3
作者 刘亚楠 陈文静 +2 位作者 沈璐 刘敏 陈晓倩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5-384,共10页
全氟辛烷磺酸(PFOS)作为一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在全球范围内已被限制生产和使用,世界各国已加紧PFOS替代品的开发和评价。为了评估PFOS及其替代品对底栖生物的急性毒性,按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的《摇蚊急性活动抑制试验》(OEC... 全氟辛烷磺酸(PFOS)作为一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在全球范围内已被限制生产和使用,世界各国已加紧PFOS替代品的开发和评价。为了评估PFOS及其替代品对底栖生物的急性毒性,按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的《摇蚊急性活动抑制试验》(OECD No.235)方法,开展PFOS及其替代品6:2氟调聚物磺酰胺(6:2 FtSaAm)、6:2氯代多氟烷醚磺酸(F-53B)、6:2氟调聚物磺酰胺烷基甜菜碱(6:2 FTAB)和6:2氟调聚物磺酸盐(6:2 FTS)对本土物种花翅摇蚊(Chironomus striatipennis Kieffer)和黄色羽摇蚊(Chironomus flaviplumus Tokunaga)一龄期幼虫的48 h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PFOS及其替代品对花翅摇蚊和黄色羽摇蚊的48 h急性毒性大小排序均为6:2 FTAB≈6:2 FTS<PFOS≈6:2 FtSaAm≈F-53B。其中,PFOS、6:2 FtSaAm和F-53B对2种摇蚊具有中等或高等急性毒性,其对花翅摇蚊48 h-LC_(50)(95%置信限)分别为9.11 mg·L^(-1)(6.83~12.4 mg·L^(-1))、14.2 mg·L^(-1)(11.4~17.5 mg·L^(-1))和14.4 mg·L^(-1)(12.5~16.4 mg·L^(-1)),而对黄色羽摇蚊48 h-LC_(50)(95%置信限)分别为48.6 mg·L^(-1)(42.1~56.6 mg·L^(-1))、27.4 mg·L^(-1)(22.5~32.8 mg·L^(-1))和25.6 mg·L^(-1)(21.1~30.6 mg·L^(-1))。相比之下,6:2 FTAB和6:2 FTS对2种摇蚊均无显著急性毒性效应,48 h-LC_(50)均大于100 mg·L^(-1)。与黄色羽摇蚊相比,花翅摇蚊对PFOS敏感性更高。此外,6:2 FTAB和6:2 FTS对2种摇蚊幼虫的急性毒性均低于PFOS,而6:2 FtSaAm和F-53B对2种摇蚊幼虫的急性毒性与PFOS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FOS 替代品 花翅摇蚊 黄色羽摇蚊 急性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港区船舶防污漆中Irgarol 1051的环境风险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梁艺怀 刘敏 +3 位作者 邓芸芸 丁琼 乔彦玲 殷浩文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2-190,共9页
Irgarol 1051是一种常用于船舶防污漆的杀生活性物质。为了评价船舶防污漆杀生活性物质Irgarol 1051的海洋环境风险,根据ISO 13073-1的评价原则和程序,对其进行环境危害评价、环境暴露评价和风险表征。通过对公共数据库的文献检索获取数... Irgarol 1051是一种常用于船舶防污漆的杀生活性物质。为了评价船舶防污漆杀生活性物质Irgarol 1051的海洋环境风险,根据ISO 13073-1的评价原则和程序,对其进行环境危害评价、环境暴露评价和风险表征。通过对公共数据库的文献检索获取数据,从理化性质、环境行为、生态毒性3个方面评价Irgarol 1051的环境危害。采用评估因子法计算Irgarol 1051的预测无效应浓度(PNEC)。采用质量守恒法计算Irgarol 1051在海水中的释放率,通过MAMPEC v3.0模型推导上海洋山深水港的集装箱船区、码头、航道等暴露场景的预测环境浓度(PEC)。经过比较上述暴露场景的风险商值(PEC/PNEC)发现,港口的海水相风险商值大于1,Irgarol 1051的环境风险需要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污漆 Irgar01 1051 风险评价 海洋环境 上海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产类型制药废水的综合毒性评估
5
作者 许敏 陈晓倩 +2 位作者 陆一峰 林明月 修光利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1-108,I0023,共9页
采用费氏弧菌(Vibrio fischeri)、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大型溞(Daphnia magna)和斑马鱼(Danio rerio)胚胎4种受试生物评估了8家制药企业排放不同类型废水的急性毒性水平。结果表明,不同生产类型的制药废水对4种受试生物的... 采用费氏弧菌(Vibrio fischeri)、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大型溞(Daphnia magna)和斑马鱼(Danio rerio)胚胎4种受试生物评估了8家制药企业排放不同类型废水的急性毒性水平。结果表明,不同生产类型的制药废水对4种受试生物的急性毒性存在显著差异。大型溞和斑马鱼胚胎对大部分制药废水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是评估制药废水急性毒性的理想指示生物。尽管制药企业采用厌氧/缺氧/好氧(A^(2)/O)工艺和臭氧消毒技术明显降低了部分污染物的毒性水平,但是两家生物制药企业出水对受试生物的毒性仍然比较高,说明当前废水处理工艺在降低废水毒性方面仍存在不足。因此,建议未来优化废水处理工艺,以进一步提高难降解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同时,对废水的毒性水平加强监测和评估,以更全面地保障水体生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药废水 受试生物 综合急性毒性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污泥呼吸抑制试验的微生物接种物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杨婧 陈晓倩 殷浩文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6-40,共5页
研究了污泥接种物中微生物活性差异对活性污泥呼吸抑制试验结果的影响。用17组不同来源、批次及相同干重质量浓度的污泥作为接种物进行3 h活性污泥呼吸抑制试验,根据满足EC_(50)值5~30 mg/L质控要求的数据组拟合呼吸速率-EC_(50)值曲线... 研究了污泥接种物中微生物活性差异对活性污泥呼吸抑制试验结果的影响。用17组不同来源、批次及相同干重质量浓度的污泥作为接种物进行3 h活性污泥呼吸抑制试验,根据满足EC_(50)值5~30 mg/L质控要求的数据组拟合呼吸速率-EC_(50)值曲线;对不同来源、批次及不同干重的20组活性污泥悬液中的活细菌数量及其3 h后的呼吸速率进行测定,建立了活细菌数量与呼吸速率间的函数关系。根据活细菌数-呼吸速率的拟合方程,结合呼吸抑制试验结果,认为在呼吸抑制试验中应控制每升污泥接种悬液中的活菌数在10^(10)数量级以上,推荐将每批污泥中微生物接种物用量控制在每升污泥悬液1.50×10^(10)-2.53×10^(10)个活细胞之间,以进一步保证试验结果间的可比性及化学品安全评估研究的标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毒理学 微生物接种物 活细菌数 呼吸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马鱼饲养循环装置中的水生环境微生物群落代谢 被引量:4
7
作者 陈晓倩 殷浩文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110-114,共5页
目的在斑马鱼标准化养殖中,建立饲养环境中微生物群落代谢指纹数据库,用于分析和判断饲养环境是否出现病原菌感染。方法在不当的饲养过程中,斑马鱼会出现死亡或疾病,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病原菌感染。采用MicroStation细菌鉴定系统,微生... 目的在斑马鱼标准化养殖中,建立饲养环境中微生物群落代谢指纹数据库,用于分析和判断饲养环境是否出现病原菌感染。方法在不当的饲养过程中,斑马鱼会出现死亡或疾病,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病原菌感染。采用MicroStation细菌鉴定系统,微生物群落将鉴定板上的95种碳源作为唯一可利用碳源,当各孔中微生物利用碳源底物时,呼吸作用引起了氧化还原反应指示剂颜色变化,板上出现的颜色反应作为鉴定的指纹。结果多变量分析代谢的类型与程度,得出健康的斑马鱼饲养环境的微生物群落对GN和GP板上的22种有共同利用的模式。结论本文通过微生物群落代谢单碳源方法分析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变化,多变量分析后定位健康的斑马鱼饲养环境中的微生物群落代谢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MICROSTATION 病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标准化呼吸法评估苏州河河水微生物自净能力 被引量:3
8
作者 陈璘 殷浩文 周忠良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62-263,共2页
河流的自净能力是河流非常重要的系统功能,也是表征其生态系统功能的主要参数,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自净方式保证物质在系统中的循环与平衡.
关键词 自净能力 微生物 苏州河 呼吸法 标准化 生态系统功能 河水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关稀有鮈鲫作为本土模式生物的争议及辨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张京佶 殷浩文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4-45,共2页
在化学品环境管理中,一般采用具有代表性的模式生物作为实验材料获取毒性数据,进而判定化学品的毒性等级以及评价其对环境造成的风险。迄今为止,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美国环境保护署(US EPA)、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已经推荐... 在化学品环境管理中,一般采用具有代表性的模式生物作为实验材料获取毒性数据,进而判定化学品的毒性等级以及评价其对环境造成的风险。迄今为止,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美国环境保护署(US EPA)、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已经推荐了大量可用于生态毒理测试的模式生物。以OECD为例,41个生态毒性测试方法涉及了近90种不同营养级、不同环境介质的模式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鮈鲫 模式生物 生态毒性 生态毒理 毒性测试 环境保护署 环境管理 实验生物 测试方法 营养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废水综合毒性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高品 于晓霏 +1 位作者 杨婧 陈晓倩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29,共11页
我国目前实施的工业废水处理排放标准无法客观而准确地评价废水水质安全性。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废水综合毒性评价方法体系的特点和应用状况,其中重点探讨了废水综合毒性检测(WET)、直接毒性评估(DTA)、废水综合评估(WEA)的特点和应用。对... 我国目前实施的工业废水处理排放标准无法客观而准确地评价废水水质安全性。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废水综合毒性评价方法体系的特点和应用状况,其中重点探讨了废水综合毒性检测(WET)、直接毒性评估(DTA)、废水综合评估(WEA)的特点和应用。对比分析并总结了我国在废水综合毒性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等方面的不足,从物种选择、试验流程和评价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建立废水综合毒性评价体系的合理化建议,指出我国应综合考虑废水污染物特征、排放方式、受纳水环境质量等实际状况,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废水综合毒性控制指标和评价方法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废水 综合毒性评价 水生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在线监测时间序列数据的水质预测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秦艳 徐庆 +3 位作者 陈晓倩 刘振鸿 唐亦舜 高品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6-122,共7页
当前地表水突发性污染事件频发,已造成严重的环境和社会影响,对环境监管部门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地表水水质在线监测数据具有高频率和高时效等特点,系统论述了基于在线监测时间序列数据的水质预测模型的研究现状和进... 当前地表水突发性污染事件频发,已造成严重的环境和社会影响,对环境监管部门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地表水水质在线监测数据具有高频率和高时效等特点,系统论述了基于在线监测时间序列数据的水质预测模型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包括数据软测量、预处理方法和水质预测模型等,分析了不同水质预测模型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水质预测预警和环境监管提供技术支持和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预测模型 在线监测 时间序列分析 自回归模型 人工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萍生长抑制试验对稀脉浮萍的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梁艺怀 张琨 +3 位作者 张京佶 刘敏 赵华清 殷浩文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05-311,共7页
为了验证我国本土常见的稀脉浮萍(Lemna aequinoctialis)是否适用于以青萍(Lemna minor)作为标准试验生物的生长抑制试验,对两种浮萍的毒性效应终点和毒性响应差异进行比较.通过对两种浮萍的总叶面积、干重、鲜重同叶状体数之间的... 为了验证我国本土常见的稀脉浮萍(Lemna aequinoctialis)是否适用于以青萍(Lemna minor)作为标准试验生物的生长抑制试验,对两种浮萍的毒性效应终点和毒性响应差异进行比较.通过对两种浮萍的总叶面积、干重、鲜重同叶状体数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根据《OECD化学品测试准则No.221浮萍生长抑制试验》,遵从良好实验室规范(GLP),将两种浮萍暴露于参比物质3,5-二氯苯酚,进行7d更新式毒性试验,暴露浓度为(1.0 ~ 10) mg·L^-1.结果表明,青萍的培养条件、试验方法以及毒性效应终点均适用于稀脉浮萍,两种浮萍的毒性试验呈现出相似的时间-效应关系和剂量-效应关系,两者的毒性效应浓度具有可比性,且数值上接近.以上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稀脉浮萍适用于生长抑制试验;鉴于稀脉浮萍在我国分布广泛、容易获取,稀脉浮萍可作为毒性测试的国家标准试验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5-二氯苯酚 稀脉浮萍 青萍 生长抑郁 叶状体数 总叶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土壤中的有机氯农药 被引量:33
13
作者 贾丽娟 邓芸芸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97-703,共7页
建立了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方法,同时测定了上海郊区的20个农业土壤。样品前处理包括加速溶剂萃取(弗罗里硅土池内净化)和凝胶渗透色谱净化在线浓缩。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有机氯农药,降低了... 建立了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方法,同时测定了上海郊区的20个农业土壤。样品前处理包括加速溶剂萃取(弗罗里硅土池内净化)和凝胶渗透色谱净化在线浓缩。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有机氯农药,降低了背景干扰,提高了分析的灵敏度。在0.001~2mg/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各种农药标准溶液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5。分别向3种实际土壤样品中添加农药的混合标准溶液,所测定的有机氯农药的平均回收率为65.9%~140.0%,相对标准偏差为1.5%~20.3%(n=5)。有机氯农药的检出限(S/N=3)为0.1~3.0μg/kg,定量限(S/N=10)为0.3~8.0μg/kg。实际土壤样品的测定结果表明:六六六(1.82~3.70μg/kg)和六氯苯(0.94~9.8μg/kg)有少量检出,滴滴涕的检出率高达100%,其含量范围较宽(1.08~308.76μg/kg),平均值为53.28μg/kg,其中85%的样品中滴滴涕含量/(滴滴伊+滴滴滴)含量的比值小于1,表明滴滴涕主要来自于早期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 多反应监测 有机氯农药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性二噁英筛选-确认技术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康 戎志毅 +2 位作者 邓芸芸 贾丽娟 殷浩文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99-804,共6页
以酶联免疫分析(EIA)方法筛选和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HRGC-HRMS)技术确认相结合的方式,对上海地区土壤二噁英水平进行了研究.以w(二噁英)的区域筛选值19.0 ng/kg(以EIA-TEQ计)作为筛选标准,以文献上限值... 以酶联免疫分析(EIA)方法筛选和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HRGC-HRMS)技术确认相结合的方式,对上海地区土壤二噁英水平进行了研究.以w(二噁英)的区域筛选值19.0 ng/kg(以EIA-TEQ计)作为筛选标准,以文献上限值10.0 ng/kg作为确认标准,对超过筛选标准的样品进行确认,并对高于确认标准的样品进行了化学组分分析.共筛选了包括农业土壤、林地、绿地在内的145个样品,其中高于筛选标准的样品有7个,经HRGC-HRMS确认后有3个样品高于确认标准,其w(二噁英)为10.2-61.2 ng/kg(以I-TEQ计).这些样品来自工业区和垃圾焚烧厂周围.组成模式分析结果显示,它们可能受到焚烧输入源的影响,但是否直接由潜在排放源引起还需进一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相对快速和成本较低的筛选-评估体系适用于较大范围区域性二噁英污染的快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DD/FS 筛选-评估体系 酶联免疫分析方法 HRGC-HRMS 土壤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河沉积物中的PCDD/Fs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康 戎志毅 +1 位作者 贾丽娟 殷浩文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55-59,共5页
用酶联免疫检测方法对苏州河沉积物PCDD/Fs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CDD/Fs水平在3.6~13.7TEQpg/gdw之间(平均值为8.4TEQpg/gdw)。PCDD/Fs含量的空间分布差异较大,中游含量高于上游和下游。对柱状沉积物的分析显示,沉积物PCDD/Fs含量在9.0~... 用酶联免疫检测方法对苏州河沉积物PCDD/Fs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CDD/Fs水平在3.6~13.7TEQpg/gdw之间(平均值为8.4TEQpg/gdw)。PCDD/Fs含量的空间分布差异较大,中游含量高于上游和下游。对柱状沉积物的分析显示,沉积物PCDD/Fs含量在9.0~18.8TEQpg/gdw之间(平均值为13.8TEQpg/gdw),1996年前后达到峰值。通过对苏州河PCDD/Fs组成模式进行主分量分析发现,河流沉积物的PCDD/Fs为混合来源,其中污水排放的贡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DD/FS 沉积物 苏州河 主分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有鮈鲫作为鱼类幼体生长试验受试鱼种的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梁艺怀 张京佶 +2 位作者 张琨 王绿平 殷浩文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18-623,共6页
目的通过验证稀有鮈鲫作是否适用于幼体生长试验,为相关化学品测试国家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以重铬酸钾和3,4-二氯苯胺为参比物质,按照《OECD化学品测试准则No.215鱼类幼体生长试验》,分别开展三次实验室内稀有鮈鲫幼体生长试验以... 目的通过验证稀有鮈鲫作是否适用于幼体生长试验,为相关化学品测试国家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以重铬酸钾和3,4-二氯苯胺为参比物质,按照《OECD化学品测试准则No.215鱼类幼体生长试验》,分别开展三次实验室内稀有鮈鲫幼体生长试验以评价试验结果的重复性,进行实验室间比对试验以评价试验结果的再现性。结果实验室内重复试验中,重铬酸钾和3,4-二氯苯胺对稀有鮈鲫生长抑制效应(EC_(20))平均值分别为30.9 mg/L和163μg/L,变异系数均小于15%;实验室间比对试验中,虽然变异系数增大,但是各实验室的28 d EC_(20)均在【math14】±2s范围之内。结论稀有鮈鲫幼体生长试验结果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再现性,且稀有鮈鲫对3,4-二氯苯胺的敏感性与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相当,因此稀有鮈鲫可作为鱼类幼体生长试验的本土受试鱼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鮈鲫 鱼类幼体生长试验 重复性 再现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有鮈鲫作为鱼类胚胎急性毒性试验受试鱼种的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绿平 张京佶 赵华清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2-112,共11页
通过验证稀有鮈鲫在鱼类胚胎急性毒性试验中的敏感性,评价其在鱼类替代试验中的应用潜力,为相关化学品测试国家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选取3,4-二氯苯胺(3,4-DCA)、五水硫酸铜(CSP)、2,3,6-三甲基苯酚(2,3,6-TMP)、二甲基亚砜(DMSO)、七... 通过验证稀有鮈鲫在鱼类胚胎急性毒性试验中的敏感性,评价其在鱼类替代试验中的应用潜力,为相关化学品测试国家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选取3,4-二氯苯胺(3,4-DCA)、五水硫酸铜(CSP)、2,3,6-三甲基苯酚(2,3,6-TMP)、二甲基亚砜(DMSO)、七水硫酸锌(ZSH)、三甘醇(TEG)、氯化钠(SC)、十二烷基硫酸钠(SDS)、重铬酸钾(PD)、甲基异噻唑啉酮(MIT)、二苯甲酮(BP)、二氯苯氧氯酚(TCS)、1,2-苯并异噻唑啉-3-酮(BIT)、三唑酮(T)、多菌灵(C)和N-(4-氯苯基)-N’-(3,4-二氯苯基)脲(三氯卡班,TCC)16种化学品,按照《OECD化学品测试准则No.236鱼类胚胎急性毒性试验》,分别进行稀有鮈鲫胚胎急性毒性试验,将结果与稀有鮈鲫成鱼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比较,评价稀有鮈鲫在不同生命周期对同一化学品的敏感性差异;同时与已有的或试验所得的斑马鱼胚胎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比较,评估稀有鮈鲫胚胎与国际标准试验鱼种胚胎间的敏感性差异。稀有鮈鲫胚胎急性毒性试验96 h半数致死浓度(96 h-LC_(50))值与其成鱼及斑马鱼相比,敏感性类似,毒性值差异均未超过一个数量级。稀有鮈鲫作为一种中国本土的标准试验鱼种,其胚胎生物学特征与斑马鱼类似,其胚胎敏感性不亚于成鱼和其他国际标准鱼种,适宜进行鱼类胚胎急性毒性试验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鮈鲫 胚胎 急性毒性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乃近代谢产物4-乙酰氨基安替比林的水生急性毒性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敏 殷浩文 +3 位作者 王绿平 王樱芝 沈璐 朱慧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8-115,共8页
在地表水中检出高浓度的安乃近代谢产物4-乙酰氨基安替比林(4-AAA),但目前缺乏对4-AAA的生态毒性研究,故无法评价其生态风险。采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标准测试方法,研究4-AAA对藻、大型溞和鱼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在1500 mg&... 在地表水中检出高浓度的安乃近代谢产物4-乙酰氨基安替比林(4-AAA),但目前缺乏对4-AAA的生态毒性研究,故无法评价其生态风险。采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标准测试方法,研究4-AAA对藻、大型溞和鱼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在1500 mg·L^-1(配制浓度)4-AAA的暴露条件下,近头状伪蹄形藻(Pseudokirchneriella subcapitata)的生长并没有受到明显抑制效应;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没有发现死亡现象。这表明,藻类生长量和生长率的72 h无可观察效应浓度(NOEC)均≥1502 mg·L^-1(实测浓度),96 h鱼类急性毒性的半致死浓度(LC50)≥1532 mg·L^-1(实测浓度)。当大型溞(Daphnia magna)暴露于一系列不同浓度4-AAA(188、375、750、1500和3000 mg·L^-1),24 h后发现750 mg·L^-1的暴露组开始出现运动抑制现象;最高浓度组中,80%大型溞的运动能力明显受到抑制。48 h后抑制效应增加,750 mg·L^-1暴露组中,40%的大型溞活动能力受到抑制;最高浓度组仅20%大型溞活动能力保持正常。这表明,高浓度4-AAA对大型溞的活动能力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4 h和48 h大型溞活动能力的抑制效应达一半的浓度(EC50)分别为1538 mg·L^-1(1217~2017 mg·L^-1)和1041 mg·L^-1(834~1304 mg·L^-1)。根据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分类,4-AAA的水生急性毒性不归类。尽管地表水中检出高浓度(3675 ng·L^-1)的4-AAA,但最高风险商值仅为3.53×10-3,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乙酰氨基安替比林 近头状伪蹄形藻 大型溞 稀有鮈鲫 水生急性毒性 生态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类急性毒性体外替代标准试验方法的应用与适用性评价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婧 陈晓倩 +4 位作者 刘敏 沈璐 赵华清 殷浩文 杨雪菲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5-56,共12页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2021年颁布虹鳟鱼鳃上皮细胞系RTgill-W1急性毒性试验标准方法(OECD 249,2021)作为鱼类急性毒性试验或其预试验的体外替代方法,因试验体系小、通量高...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2021年颁布虹鳟鱼鳃上皮细胞系RTgill-W1急性毒性试验标准方法(OECD 249,2021)作为鱼类急性毒性试验或其预试验的体外替代方法,因试验体系小、通量高、周期短而具良好的应用潜能。但方法被认为对神经毒物可能存在预测偏差,尚无对金属化合物的应用报道。此外,细胞毒性数据与鱼体内数据的相关性未知。目前尚无采用该标准方法的实际应用报道,故方法实际适用性不明确。因此,采用涵盖水生毒性试验常用参比物、金属化合物、神经毒物在内的10种化学品进行该方法应用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参照标准方法,同一实验室结果具可重复性及再现性。除通过细胞凋亡途径导致毒性效应的多菌灵外,其余化学品细胞急性毒性EC 50值与标准鱼种(OECD 203推荐鱼种及稀有鮈鲫)急性毒性LC_(50)值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 2)为0.7009~0.7975)。细胞急性毒性EC 50与鱼类急性毒性LC_(50)存在数值差异(差异在10倍以内),但同一实验室采用标准方法建立化学品细胞毒性与标准鱼种的体内急性毒性良好转换关系后,可通过细胞急性毒性准确预测鱼体内急性毒性。此外,OECD 249方法可拓展用于评估高分子量、难溶化学品是否可透过生物膜并产生毒性,决定其登记申报时是否可豁免水生毒性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急性毒性 体外替代试验 RTgill-W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河生态恢复初期自净能力的综合评估方法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婧 殷浩文 +1 位作者 陈晓倩 李康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449-454,共6页
利用苏州河水的化学及生物学参数,以及水样对几种添加化学品的降解延滞期及降解率,综合评估了水体自净能力,并探讨了苏州河生态恢复初期自净能力的评估方法。对比2008年上、下游水样对醋酸钠、苯酚、苯胺、二甘醇、乙二醇、三聚乙醛等6... 利用苏州河水的化学及生物学参数,以及水样对几种添加化学品的降解延滞期及降解率,综合评估了水体自净能力,并探讨了苏州河生态恢复初期自净能力的评估方法。对比2008年上、下游水样对醋酸钠、苯酚、苯胺、二甘醇、乙二醇、三聚乙醛等6种化学品的降解情况,比较分析了2006年及2008年两年度间苏州河自净能力的变化。相对2006年而言,2008年水体的氧化还原电位急剧下降,上、下游水体对化学品降解能力整体减弱,三聚乙醛降解能力的减弱尤为明显,降解率从2006年的77.82%和88.73%降至2008年的35.83%和65.86%。在外部有机物输入量无明显变化的情况下,上游的好氧异养菌数由2006年的4.7×104CFU/mL降为2008年的2.2×103CFU/mL。2008年苏州河上游水体对化学品(二甘醇除外)降解能力较下游水体更弱,且延滞期长。与2006年相比,2008年苏州河水体的自净能力整体减弱,上游水体自净能力的损失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河 微生物降解 自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