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抓住重点 综合发展 全面提高经济效益——上海市松江水产良种场增效措施介绍
1
作者 张友良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68-68,共1页
上海市松江水产良种场作为国家级水产良种场,主要进行团头鲂"浦江1号"的选育及繁殖.几年来共选育了团头鲂"浦江1号"亲本9000组,为全国15个省市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养殖户提供了5000多万尾的优质团头鲂苗种,为社会增... 上海市松江水产良种场作为国家级水产良种场,主要进行团头鲂"浦江1号"的选育及繁殖.几年来共选育了团头鲂"浦江1号"亲本9000组,为全国15个省市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养殖户提供了5000多万尾的优质团头鲂苗种,为社会增加效益近亿元,并且由于养殖了优良苗种,使环境得到了保护,节约了水资源及土地资源,使生产能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效益 良种场 上海市 综合发展 增效措施 水产 松江 浦江1号 中西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级团头鲂“浦江1号”良种场的创建
2
作者 张友良 张飞明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6-67,共2页
关键词 团头鲂 浦江1号品种 保种基地 上海市松江区水产良种场 组织领导 投入 经营管理制度 良种繁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江鲈鱼养殖技术之六 松江鲈鱼常见疾病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4
3
作者 张飞明 张友良 +2 位作者 张国奇 谢志强 张煜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18,93,共2页
松江鲈鱼喜欢在清沽、有微流水的水体里活动,白天潜伏于水底,夜间四处觅食,喜静怕闹,喜阴怕光,稍有异常情况便附着于和体色接近的物体上或进入洞穴等,且在苗种培育阶段有海水淡化过程。
关键词 松江鲈鱼 常见疾病 养殖技术 防治 海水淡化 培育阶段 微流水 觅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江鲈鱼养殖技术之五松江鲈鱼成鱼养殖技术 被引量:6
4
作者 张飞明 张友良 谢志强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4-16,共3页
5月下旬,松江鲈鱼苗种培育工作结束,淡化后的松江鲈鱼鱼种可继续在室内或放入室外池塘进行成鱼养殖,养殖期为6—12月。
关键词 成鱼养殖技术 松江鲈鱼 培育工作 鱼苗种 养殖期 池塘 鱼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江鲈鱼养殖技术之四 松江鲈鱼苗种培育技术 被引量:3
5
作者 张飞明 张友良 +2 位作者 谢志强 张煜 金一春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4-16,共3页
上海市松江区水产良种场于2011年3月对松江鲈鱼亲本进行人工催产,获得受精卵680906粒,孵化鱼苗355390尾。随后进行为期50天(4月上旬至5月下旬)的松江鲈鱼苗种培育,成功培育全长30毫米左右的松江鲈鱼鱼种约30万尾,苗种成活率约为84... 上海市松江区水产良种场于2011年3月对松江鲈鱼亲本进行人工催产,获得受精卵680906粒,孵化鱼苗355390尾。随后进行为期50天(4月上旬至5月下旬)的松江鲈鱼苗种培育,成功培育全长30毫米左右的松江鲈鱼鱼种约30万尾,苗种成活率约为84.4%。培育分育苗箱培育及育苗池培育两阶段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种培育技术 松江鲈鱼 苗种成活率 人工催产 良种场 松江区 上海 受精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江鲈鱼养殖技术之一 松江鲈鱼亲本培育技术 被引量:3
6
作者 张飞明 张友良 张煜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4-15,85,共2页
松江鲈鱼(Trachidermus fasciatus Heckel)隶属于鲈形总目(Percomorpha)、鲉形目(Scorpaeniformes)、杜父鱼科(Cottidae)、松江鲈鱼属(Trachidermus),为小型、底层、肉食、降海溯河洄游性鱼类,古时以盛产于吴淞江(今上海松... 松江鲈鱼(Trachidermus fasciatus Heckel)隶属于鲈形总目(Percomorpha)、鲉形目(Scorpaeniformes)、杜父鱼科(Cottidae)、松江鲈鱼属(Trachidermus),为小型、底层、肉食、降海溯河洄游性鱼类,古时以盛产于吴淞江(今上海松江)而得名。因其肉嫩味美、营养丰富,被誉为“中国四大淡水名鱼”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江鲈鱼 养殖技术 培育技术 亲本 洄游性鱼类 营养丰富 吴淞江 肉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江鲈鱼养殖技术之三 松江鲈鱼受精卵孵化技术 被引量:2
7
作者 张飞明 张友良 张煜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4-15,共2页
上海市松江区水产良种场于201i年3月对松江鲈鱼亲本进行人工催产,通过自然受精获受精卵680906粒,受精率70.5%;孵化鱼苗355390尾,孵化率52.2%。详叙如下:
关键词 孵化技术 松江鲈鱼 受精卵 人工催产 良种场 松江区 上海市 受精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江鲈鱼养殖技术之二 松江鲈鱼人工催产技术 被引量:2
8
作者 张飞明 张友良 张煜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4-15,28,共2页
我们于2010年9月--2011年2月成功培育松江鲈鱼亲本224组,亲本平均规格达50.57克,性腺发育至Ⅳ末,在此基础上于2011年3月对松江鲈鱼亲本进行人工催产,获卵159窝、965612粒。详述如下: 一、催产池 1.催产池 催产池除原2^#、3^#松... 我们于2010年9月--2011年2月成功培育松江鲈鱼亲本224组,亲本平均规格达50.57克,性腺发育至Ⅳ末,在此基础上于2011年3月对松江鲈鱼亲本进行人工催产,获卵159窝、965612粒。详述如下: 一、催产池 1.催产池 催产池除原2^#、3^#松江鲈鱼亲本培育池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催产技术 松江鲈鱼 养殖技术 性腺发育 培育池 亲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江鲈苗种转食驯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毕详 张飞明 +3 位作者 张友良 巩广伟 谢志强 张云平 《水产科技情报》 2018年第3期137-140,共4页
为了探索松江鲈转食驯化技术,将松江鲈苗种培育划分为6个阶段,并在每个驯化阶段设置3个不同的养殖密度,以期得到松江鲈不同培育阶段、不同养殖密度下转食配合饲料的驯化效果。结果显示,不同培育阶段松江鲈转食驯化的成功率呈现出由低到... 为了探索松江鲈转食驯化技术,将松江鲈苗种培育划分为6个阶段,并在每个驯化阶段设置3个不同的养殖密度,以期得到松江鲈不同培育阶段、不同养殖密度下转食配合饲料的驯化效果。结果显示,不同培育阶段松江鲈转食驯化的成功率呈现出由低到高、又逐渐降低的趋势,淡化期(31~45日龄)的驯食成功率最高,为89.3%。驯食成功率与养殖密度有关,在试验养殖密度范围内,养殖密度越高,驯食成功率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江鲈 配合饲料 转食驯化 苗种培育 养殖密度 驯食成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配合饲料与生物活饵养殖松江鲈鱼的对比试验
10
作者 张飞明 毕详 +5 位作者 张友良 巩广伟 谢志强 张云平 顾春新 高桂明 《中国水产》 2017年第10期88-91,共4页
上世纪80年代后松江鲈鱼濒临灭绝,1994年被列为国家Ⅱ级水生野生保护动物,为恢复这一珍贵生物资源,相关学者开展了大量松江鲈鱼人工繁养殖技术的研究。上海市松江区水产良种场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松江鲈鱼人工配合饲料的筛选与投喂试验,并... 上世纪80年代后松江鲈鱼濒临灭绝,1994年被列为国家Ⅱ级水生野生保护动物,为恢复这一珍贵生物资源,相关学者开展了大量松江鲈鱼人工繁养殖技术的研究。上海市松江区水产良种场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松江鲈鱼人工配合饲料的筛选与投喂试验,并取得重大突破,本试验进行配合饲料与生物活饵的松江鲈鱼养殖效果比较,旨在为开展松江鲈鱼人工配合饲料养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江鲈 配合饲料 活饵 水产良种场 人工配合 濒临灭绝 野生保护动物 青虾 饵料系数 养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头鲂3个选育群体遗传潜力的微卫星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唐首杰 毕详 +3 位作者 王成辉 张飞明 张友良 谢志强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9-68,共10页
为从遗传多样性的角度了解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3个选育群体的遗传潜力,该研究以团头鲂"浦江1号"选育奠基群体(F_0)为对照组,采用14个多态性转录组微卫星标记评估了团头鲂3个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其遗传潜... 为从遗传多样性的角度了解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3个选育群体的遗传潜力,该研究以团头鲂"浦江1号"选育奠基群体(F_0)为对照组,采用14个多态性转录组微卫星标记评估了团头鲂3个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其遗传潜力。结果显示,3个选育群体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A)为7.928 6~8.785 7,有效等位基因数(A_E)为4.409 4~4.878 4,观察杂合度(H_O)为0.491 1~0.574 4,期望杂合度(HE)为0.741 3~0.751 8,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691 2~0.705 2,近交系数(FIS)为0.229~0.352。3个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AE、HE)均高于F0群体,但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3个选育群体的有效群体大小(N_e)为11.0~29.3,在近期可能经历过遗传瓶颈。3个选育群体间D_A、D_(SW)遗传距离分别为0.175 4~0.358 8、0.804 7~1.054 4。该结果表明,3个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高,遗传潜力较大,但因有效群体数量较少和瓶颈效应的影响,存在杂合度下降和近交衰退的风险,今后需采取科学措施来保护选育群体的遗传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选育群体 遗传潜力 微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模式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空间变化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晓蕾 王强 +4 位作者 张国奇 周陆 李廷发 张玉 赵思雅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6-45,共10页
基于集约化生产的池塘循环流水养殖系统(In-pond raceway system,IPRS)是一种新兴的养殖模式,为进一步了解该系统水体循环过程中的生态结构动态,揭示系统内净水区水质的变化特点,文章研究了养殖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的池塘循... 基于集约化生产的池塘循环流水养殖系统(In-pond raceway system,IPRS)是一种新兴的养殖模式,为进一步了解该系统水体循环过程中的生态结构动态,揭示系统内净水区水质的变化特点,文章研究了养殖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的池塘循环流水系统中生长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空间变化特征,并通过冗余分析研究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该系统在生长季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99种,主要由蓝藻门、绿藻门、硅藻门、裸藻门、隐藻门、甲藻门和金藻门组成。其中绿藻门种类数最多(54种),其次为蓝藻门(18种)。系统中不同区域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不同,净化区中段浮游植物的密度及生物量最高,净化区蓝藻门的密度及生物量较养殖区有所增加。池塘不同区域的蓝藻门相对密度均远高于绿藻门及硅藻门。从净化区前端至后端,蓝藻门的相对密度逐渐增加,绿藻及硅藻的相对密度逐渐下降。冗余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循环系统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温度和氮、磷营养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循环流水养殖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冗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三代减数分裂雌核发育团头鲂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和RAPD鉴别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
13
作者 唐首杰 毕详 +1 位作者 张飞明 张友良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57-1271,共15页
为评估连续三代减数分裂雌核发育团头鲂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纯合度,寻找区分不同团头鲂育种群体(团头鲂浦江1号选育系、连续三代减数分裂雌核发育团头鲂群体)的稳定的分子遗传标记,本研究以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浦江1号... 为评估连续三代减数分裂雌核发育团头鲂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纯合度,寻找区分不同团头鲂育种群体(团头鲂浦江1号选育系、连续三代减数分裂雌核发育团头鲂群体)的稳定的分子遗传标记,本研究以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浦江1号选育系F 9群体为对照组,利用39条多态性RAPD随机引物比较分析了团头鲂人工减数分裂雌核发育一代群体(G 1)、二代群体(G 2)和三代群体(G 3)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获得了用于鉴别不同团头鲂育种群体(F 9、G 1、G 2、G 3)的稳定的RAPD分子遗传标记,探讨了连续多代诱导减数分裂雌核发育对团头鲂基因纯化的效果。结果显示,39条RAPD随机引物在F 9、G 1、G 2和G 3群体中扩增条带总数分别为213条、202条、200条和190条,F 9、G 1、G 2和G 3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36.15%、35.64%、27.00%和26.84%,F 9、G 1、G 2和G 3群体的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0.207 9、0.185 7、0.146 1和0.138 3。3个雌核发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多态位点比例、Shannon信息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F 9群体,随着雌核发育世代数的增加,遗传多样性水平呈现逐代降低的趋势,即G 1>G 2>G 3。4个群体的群体内个体间的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828 5~0.906 0,3个雌核发育群体的群体内个体间平均遗传相似系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F 9群体;群体内个体间的平均遗传相似系数呈现随雌核发育世代数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即G 3>G 2>G 1。群体间成对F ST值为0.269 2~0.419 5,经置换检验得到的F ST值的P值为0.000 0~0.009 0,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表明4个群体间存在极显著的遗传分化。有5条随机引物在群体间产生了特异DNA片段,其中,4条随机引物(S3、S40、S58和S75)可用于区分G 3群体和其他3个群体(F 9、G 1和G 2),引物S3的鉴别可靠性最高;仅1条随机引物(S71)能用于区分G 2群体和其他3个群体(F 9、G 1和G 3)。本研究结果表明,连续多代的人工减数分裂雌核发育诱导已对团头鲂育种群体产生以下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遗传多样性明显降低,并呈现逐代降低的趋势;另一方面,遗传纯度明显升高,并呈现逐代升高的趋势。连续多代减数分裂雌核发育能显著加快团头鲂基因的纯合速度,雌核发育三代群体(G 3)已经是一个遗传一致性较高的高纯品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雌核发育 遗传多样性 RAPD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头鲂“浦江1号”商品鱼健康养殖技术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飞明 张国奇 +1 位作者 张友良 谢志强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8-49,共2页
团头鲂“浦江1号”是上海海洋大学水产种质资源与养殖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李思发教授从淤泥湖团头鲂群体中,经16年的选育而获得的一个优良品种,具有生长快(比原种长势快30%)、体型好、抗逆力强、适应性广等特点。
关键词 浦江1号 健康养殖技术 团头鲂 商品鱼 重点开放实验室 养殖生态 种质资源 海洋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标记方法比较不同群体团头鲂的生长情况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飞明 史建华 +4 位作者 施顺昌 张友良 薛渊 巩广伟 张煜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0-43,共4页
以电子标记和剪鳍标记方法分别对4个相同数量、不同群体的团头鲂鱼种进行标记,放入同一池塘进行养殖,并测定其初始及试验结束时的生长指标,以研究不同群体团头鲂生长性能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团头鲂"浦江1号"3个群体间生长速... 以电子标记和剪鳍标记方法分别对4个相同数量、不同群体的团头鲂鱼种进行标记,放入同一池塘进行养殖,并测定其初始及试验结束时的生长指标,以研究不同群体团头鲂生长性能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团头鲂"浦江1号"3个群体间生长速度的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极显著大于普通鲂(P<0.01);生长速度的顺序为:09 z2鲂>09 z1鲂>自产鲂>普通鲂。"浦江1号"3个群体间体长/体高的比值差异不显著(P>0.05),但普通鲂体长/体高的比值极显著大于09 z2鲂(P<0.01),显著大于自产鲂和09 z1鲂(P<0.05)。体型性状对团头鲂鱼种的生长有一定影响,体型优良的团头鲂生长优势明显。采用电子标记法和剪鳍标记法的试验结果一致,且这两种标记方法均对团头鲂鱼种的生长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群体 生长 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头鲂3个选育群体的选择压力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唐首杰 毕详 +3 位作者 王成辉 张飞明 张友良 谢志强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82-289,共8页
团头鲂选育群体基因组选择信号的检测有助于研究人工选育条件下基因组的进化机制,为团头鲂的进一步遗传改良提供依据。以团头鲂"浦江1号"选育奠基群体(F0)为对照组,以3个团头鲂选育群体为试验组,采用经典的Ewens-Watterson中... 团头鲂选育群体基因组选择信号的检测有助于研究人工选育条件下基因组的进化机制,为团头鲂的进一步遗传改良提供依据。以团头鲂"浦江1号"选育奠基群体(F0)为对照组,以3个团头鲂选育群体为试验组,采用经典的Ewens-Watterson中性检验和基于3种算法(岛屿模型、分级岛屿模型、贝叶斯似然法)的FST-离群值点检验,在14个转录组微卫星位点上进行选择信号检测。结果显示,F0群体中所有位点均为中性位点,选育群体A在Mac927位点和Mac158位点受到了正向选择压力,选育群体B在Mac158位点受到了正向选择压力,选育群体C在Mac927位点和Mac158位点受到了正向选择压力。由此可见,自1985年起的连续世代人工选育已在团头鲂基因组中留下了可检测到的选择信号。3个选育群体均在Mac158位点检测到选择信号,表明3个选育群体受到的人工选择方向比较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选育群体 选择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食料对胭脂鱼鱼种生长的影响试验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友良 张飞明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9-60,共2页
关键词 影响试验 鱼种生长 胭脂鱼 食料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经济价值 珍稀鱼类 学术研究 过度捕捞 苗种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头鲂5个选育群体2龄阶段生长性能比较 被引量:3
18
作者 唐首杰 毕详 +3 位作者 王成辉 张飞明 张友良 张云平 《水产养殖》 CAS 2017年第1期21-24,共4页
为评估团头鲂5个选育群体的配套系育种潜力,采用剪鳍标志和同池比较法对5个团头鲂选育群体(编号A^E)进行了为期12个月的2龄阶段生长性能比较。结果显示,5个选育群体2龄鱼试验末体质量为925.64~1123.86 g;5个选育群体的特定增重率为0.44~... 为评估团头鲂5个选育群体的配套系育种潜力,采用剪鳍标志和同池比较法对5个团头鲂选育群体(编号A^E)进行了为期12个月的2龄阶段生长性能比较。结果显示,5个选育群体2龄鱼试验末体质量为925.64~1123.86 g;5个选育群体的特定增重率为0.44~0.49%/d,绝对增重率为2.03~2.56 g/d,体质量变异系数为13.35%~22.01%,成活率为73.33%~93.00%。LSD多重比较分析表明,A群体、B群体、C群体在特定增重率、绝对增重率、体质量变异系数和成活率等方面的表现均显著(P<0.05)优于D群体和E群体。本研究结果表明A群体、B群体和C群体具备用作配套系育种亲本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选育群体 2龄 生长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头鲂“浦江1号”子代生长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施顺昌 史建华 +2 位作者 张飞明 张友良 李燕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2-53,共2页
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浦江1号"是上海海洋大学1986年从湖北省引进的淤泥湖团头鲂原种,经过连续15年系统选育、培育而成的一个优良品种。
关键词 浦江1号 团头鲂 生长对比 子代 海洋大学 系统选育 优良品种 淤泥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孵化桶孵化斑点叉尾鱼卵技术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国奇 张文华 张飞明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1-11,共1页
关键词 斑点又尾鮰 鱼卵 斑点叉尾鮰 繁殖特性 技术总结 孵化率 水冲 卵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