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江区种植业结构调整优化研究
1
作者 夏雄勤 封坚强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3年第3期126-128,共3页
回顾总结了1997年以来松江区农业结构调整的特点,就当前松江农业结构推进所面临的问题进 行了分析,提出了优化种植业结构的目标及措施。
关键词 松江区 种植业 结构调整 农业结构 配套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地区设施基质栽培对彩色马蹄莲种球生长和开花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杨柳燕 张永春 +3 位作者 孙翊 顾俊杰 王晖 蒋刚伟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15年第3期40-43,共4页
通过上海地区设施基质栽培试验,对彩色马蹄莲品种‘MajesticRed'种球生长和开花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40%进口草炭+30%珍珠岩+30%进口椰糠的混合基质有利于种球围径和重量的增长;随着种球GA,浸泡浓度的增加,花朵数量增多,花梗长... 通过上海地区设施基质栽培试验,对彩色马蹄莲品种‘MajesticRed'种球生长和开花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40%进口草炭+30%珍珠岩+30%进口椰糠的混合基质有利于种球围径和重量的增长;随着种球GA,浸泡浓度的增加,花朵数量增多,花梗长度加长,但畸形花比例也随之增加,适宜的GA_3质量浓度为100—150 mg/L。上海地区冬春季设施基质栽培的种球,围径和重量增幅比夏秋栽培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马蹄莲 栽培基质 GA3 栽培季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外促调 发展农业
3
作者 夏雄勤 《上海农业科技》 2001年第5期8-8,共1页
关键词 上海 松江区 农业结构调整 政府 龙头企业 招商引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经济效益看农业结构调整
4
作者 夏雄勤 《上海农业科技》 2001年第5期6-7,共2页
关键词 上海 松江区 农业结构调整 经济效益 因地制宜 科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豆育种研究进展(Ⅱ) 蚕豆育种目标、方法及展望 被引量:9
5
作者 吴春芳 唐益其 +4 位作者 姜永平 钱海民 唐纪华 俞雪美 吴菊芳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3期113-116,共4页
从蚕豆数量性状的遗传特点、育种目标、育种方法、育种程序4个方面,介绍了近年来取得的进展,并提出了改进蚕豆育种的设想。
关键词 蚕豆 遗传 育种目标 育种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豆育种研究进展(Ⅰ)——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吴春芳 唐益其 +4 位作者 姜永平 钱海民 唐纪华 俞雪美 吴菊芳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2期119-122,共4页
从蚕豆数量性状的遗传特点、育种目标、育种方法、育种程序四个方面,介绍了近年来取得的进展,并提出了改进蚕豆育种的设想。
关键词 蚕豆 遗传 育种目标 育种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食饲草兼用型蚕豆的品种筛选及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吴春芳 唐益其 +5 位作者 张芳 张金云 姜永平 徐泉方 张银环 吴菊芳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2期28-32,共5页
通过对不同品种蚕豆进行鲜食、饲草产量及相关性状的筛选研究,结果表明:大粒菜用蚕豆通鲜1号和通鲜2号的鲜荚、干籽、饲草综合产量高,是目前生产上鲜食饲草兼用的较为理想的品种。通过品质分析得出:①青刈蚕豆干物质中总能量和粗蛋白均... 通过对不同品种蚕豆进行鲜食、饲草产量及相关性状的筛选研究,结果表明:大粒菜用蚕豆通鲜1号和通鲜2号的鲜荚、干籽、饲草综合产量高,是目前生产上鲜食饲草兼用的较为理想的品种。通过品质分析得出:①青刈蚕豆干物质中总能量和粗蛋白均比青刈苜蓿高,是很好的青刈饲草资源;②鲜食蚕豆籽,味甘鲜酥,富含营养,是重要的蔬菜作物。由此可见,它虽是小作物,却存在有潜力可挖的大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 鲜食饲草兼用型 品种筛选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城市郊区畜牧业发展的目标与方向 被引量:2
8
作者 杨再 钱锋 +2 位作者 徐林根 徐润霖 杨自立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01年第3期38-38,共1页
关键词 大城市郊区 畜牧业 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辐麦4号小麦不同产量群体氮素吸收利用特性 被引量:7
9
作者 李春燕 于倩倩 +4 位作者 贾晴晴 张玉雪 朱新开 封超年 郭文善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96-1203,共8页
【目的】分析扬辐麦4号小麦不同产量群体氮素吸收利用特性,为高产群体氮肥调控提供技术依据。【方法】2008~2010年,在稻麦两熟条件下,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以施氮量为主区,设N 187.5、225和262.5kg/hm^2 3水平,以氮肥运筹比例为裂区,设基... 【目的】分析扬辐麦4号小麦不同产量群体氮素吸收利用特性,为高产群体氮肥调控提供技术依据。【方法】2008~2010年,在稻麦两熟条件下,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以施氮量为主区,设N 187.5、225和262.5kg/hm^2 3水平,以氮肥运筹比例为裂区,设基肥:壮蘖肥:拔节肥:孕穗肥为7:1:2:0、5:1:2:2和3:1:3:3三个水平。分析了不同产量群体阶段氮素积累量、花后氮素输出量与氮肥利用率。【结果】扬辐麦4号小麦高产群体(产量≥7500 kg/hm^2)与中高产群体(7000~7500 kg/hm2)和中低产群体(产量≤7000 kg/hm^2)相比,出苗至越冬期、越冬期至拔节期和拔节期至开花期氮素积累量适宜,开花期至成熟期氮素积累量高;高产群体100 kg籽粒吸氮量2.87~3.01 kg、氮收获指数0.71~0.80、氮肥吸收利用率为44%~47%;其氮肥农学效率(17.69~17.96 kg/kg)和偏生产力(34.70~36.07 kg/kg)较高。【结论】扬辐麦4号采用基本苗150×104/hm^2,施氮量225 kg/hm2条件下,采用基肥:壮蘖肥:拔节肥:孕穗肥分配比例为5:1:2:2、3:1:3:3的氮肥运筹方式,可获得最高的花后氮积累量、氮肥利用率以及氮收获指数,较高的氮肥农学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实现高产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茬小麦 高产群体 氮素吸收 氮素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有机矿物质CAO对肉猪增重、胴体瘦肉率和猪肉品质等影响试验
10
作者 姚水平 曹火仁 +2 位作者 林卫东 陈德良 秦国龙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5-17,共3页
关键词 CAO 矿物添加剂 肉猪 肉品质 增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