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综合康复治疗作用的观察 被引量:5
1
作者 路微波 胡永善 +2 位作者 徐丽丽 孙宏伟 张海林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18-719,734,共3页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的疗效。方法:选择2002年12月—200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两组:对照组术后接受常规治疗,康复治疗组在接受术后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综合康...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的疗效。方法:选择2002年12月—200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两组:对照组术后接受常规治疗,康复治疗组在接受术后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综合康复治疗。分别在术后第6周、12周观察两组间疼痛程度、Singh指数、下床时间、骨折愈合等情况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康复治疗组骨痛程度轻(VAS评分对照组为2.74±0.45,4.12±0.23),下床早(平均下床时间38d,对照组为65d),并发症少(0例,对照组为7例),Singh指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可有效地预防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的骨质疏松的进一步发展,促进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 老年 骨折术后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范的社区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2
2
作者 于健君 胡永善 +7 位作者 吴毅 陈文华 崔晓 路微波 朱玉连 祁奇 瞿珮育 沈小花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08-311,共4页
目的:探讨规范的社区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737例脑卒中患者在脑梗塞和脑出血二个层次上按社区随机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给予规范的社区康复治疗,对照组不给予规范的社区康复治疗,但一般的常规内科治疗与中医... 目的:探讨规范的社区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737例脑卒中患者在脑梗塞和脑出血二个层次上按社区随机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给予规范的社区康复治疗,对照组不给予规范的社区康复治疗,但一般的常规内科治疗与中医治疗两组相同。分别于入选时,入选2个月末和5个月末采用运动功能评分进行评价。结果:规范的社区康复治疗5个月后,康复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虽然康复组、对照组的运动功能积分在随访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康复组患者各阶段运动功能评分积分的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5个月后,康复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改善了17.40分,而对照组改善了7.27分。结论:5个月规范的社区康复治疗对于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具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康复治疗 脑卒中 运动功能 随机对照 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训练改善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2
3
作者 路微波 胡永善 +4 位作者 吴毅 白玉龙 姜鹭春 朱秉 沈小花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22-624,共3页
目的:研究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8例合并有认知障碍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训练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认知康复训练,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训练时间为2个月。在训练前、训练后1个月及... 目的:研究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8例合并有认知障碍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训练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认知康复训练,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训练时间为2个月。在训练前、训练后1个月及2个月分别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量表、Fugl-Meyer量表及改良Barthel指数对患者认知、运动功能分级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训练前认知、运动功能分级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训练1个月时Fugl-Meyer量表评分及Barthel指数无明显差异(P>0.05),MMSE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2个月时,两组患者之间MMSE、Fugl-Meyer量表及Barthel指数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合并认知障碍的脑卒中患者,同时给予认知康复训练和常规康复训练,有利于其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认知训练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训练和针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8
4
作者 李丽 白玉龙 +7 位作者 胡永善 吴毅 崔晓 谢蓓菁 朱秉 徐一鸣 虞先敏 张荣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81-284,共4页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和针刺两种治疗手段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针刺组。根据患者偏瘫恢复的不同阶段,康复组采用具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方案,针刺组采用头针加体针进...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和针刺两种治疗手段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针刺组。根据患者偏瘫恢复的不同阶段,康复组采用具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方案,针刺组采用头针加体针进行治疗,两组均治疗28天。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8天后以及治疗后56天随访时对患者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运动功能评分,并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前康复组和针刺组NDS、FCA运动功能评分在统计学上均未见显著性差异。治疗后28天和第56天随访时,两组NDS、FCA运动功能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28天时,两组间NDS、FCA运动功能评分与治疗前的差值无显著性差异,而在第56天随访时,两组间NDS、FCA运动功能评分与治疗前差值有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康复训练与针刺均可降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提高患者运动功能,且在第56天随访时康复训练组恢复程度高于针刺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训练 针刺 缺血性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号式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功能独立性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张安静 白玉龙 +7 位作者 胡永善 吴毅 姜鹭春 李丽 路微波 徐一鸣 朱秉 田威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26-329,共4页
目的:探讨信号式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4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4组,即信号式功能性电刺激治疗组(简称信号组)、传统低频电刺激治疗组(简称低频组)、肌电反馈电刺激治疗组(简称肌电组)以及无电刺激治疗... 目的:探讨信号式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4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4组,即信号式功能性电刺激治疗组(简称信号组)、传统低频电刺激治疗组(简称低频组)、肌电反馈电刺激治疗组(简称肌电组)以及无电刺激治疗组。入组后,所有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包括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和基础的康复治疗。此外,各电刺激组患者予以相应的电刺激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20天时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上肢部分)和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对患者功能进行评定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前各组两项评分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0天时,各组上肢运动功能都有不同程度恢复,但肌电组、低频组、信号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电刺激治疗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20天后,肌电组、信号组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上肢部分)和FCA评分与无电刺激组、低频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信号组与肌电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信号式功能电刺激促进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FCA恢复的效果近似于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但好于国产低频电刺激和无电刺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治疗 脑卒中 信号式功能性电刺激 运动功能 功能独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损伤后发作性自主神经不稳定伴肌张力障碍:2例报告 被引量:1
6
作者 吴军发 吴毅 +3 位作者 白玉龙 李放 路微波 胡永善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8-180,共3页
脑损伤后发作性自主神经不稳定伴肌张力障碍(paroxysmal autonomic instability with dystonia after brain injury,PAID)是脑损伤后康复阶段相对少见的一个并发症,该症的主要表现由于临床上其症状类似于癫痫、败血症及恶性综合征等... 脑损伤后发作性自主神经不稳定伴肌张力障碍(paroxysmal autonomic instability with dystonia after brain injury,PAID)是脑损伤后康复阶段相对少见的一个并发症,该症的主要表现由于临床上其症状类似于癫痫、败血症及恶性综合征等临床急症,常不被康复医学科医护人员认识,而导致误诊误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张力障碍 脑损伤后 自主神经 发作性 临床急症 brain 恶性综合征 康复医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