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模式的思考
1
作者 孙碧英 许瑾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1年第6期376-378,共3页
为探讨新时期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目标任务及今后的工作设想与发展方向 ,文章收集了近年来各级政府文件、会议精神及本单位职工的学历、职称资料 ,结合本区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 ,疾病控制中心职工 40岁~年龄组占 49.6 % ;学历 :... 为探讨新时期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目标任务及今后的工作设想与发展方向 ,文章收集了近年来各级政府文件、会议精神及本单位职工的学历、职称资料 ,结合本区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 ,疾病控制中心职工 40岁~年龄组占 49.6 % ;学历 :大专以上占 5 2 .5 % ,中专 /高中占 47.8% ,初中占 7.0 % ;专业技术职称 :高级占 5 .2 % ,中级占 2 4.4% ,初级占 70 .4%。通过分析认为为完成疾病控制中心防病目标任务 ,必须加强法制宣传 ,提高法制意识 ;动员全社会参与 ,树立预防为主“大卫生”观念 ,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增加筹资力度 ,发展防病事业 ;加速人才培养 ,实施优化组合 ;重视科技 ,喜结成果 ;深入基层 ,面向社区 ,开创防病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 预防 控制 工作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杨浦区涉禽及非涉禽从业人员禽流感防控知信行调查 被引量:1
2
作者 乔鹏 王琳 +2 位作者 张家琪 金玉琴 张宏伟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50-953,共4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杨浦区涉禽从业人员和非涉禽从业人员禽流感防控知识、信念和行为现状,为高危人群禽流感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入选对象进行调查,利用R 2.1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涉禽从业人员和非涉禽... 目的了解上海市杨浦区涉禽从业人员和非涉禽从业人员禽流感防控知识、信念和行为现状,为高危人群禽流感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入选对象进行调查,利用R 2.1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涉禽从业人员和非涉禽从业人员共330人,得到有效问卷300份,结果显示涉禽人员(147人)对人禽流感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高于非涉禽人员(153人),2组调查对象对人禽流感可以传染(χ2=7.65,P=0.006)、人禽流感的传染源(χ2=6.11,P=0.013)、人禽流感可防可治(χ2=9.35,P=0.002)、加强体育锻炼,保持室内通风可有助于预防人禽流感(χ2=5.89,P=0.015)的知晓情况存在差异。获取人禽流感防治知识的途径的多少与相应的人禽流感知识得分之间有关联(F=62.32,P<0.001)。77.55%的涉禽人员和60.13%的非涉禽人员宰杀活禽与切禽肉的器具会分开(χ2=10.57,P<0.001),25.17%的涉禽人员和9.80%的非涉禽人员会定期接种流感疫苗(χ2=12.35,P<0.001),93.88%的涉禽人员和79.08%的非涉禽人员在发现不明原因死亡的禽鸟后会上报(χ2=13.90,P<0.001)。结论杨浦区涉禽人员对人禽流感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较好,人禽流感防治行为存在薄弱环节,今后仍需加强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防治知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禽流感 知信行 健康教育 从业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杨浦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共患病分析
3
作者 程意 韩雪 +2 位作者 罗勇 韩锋锋 郭雪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2-85,96,共5页
目的分析上海市杨浦区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共患病的特点。方法根据上海市杨浦区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提供的数据,选择2003—2011年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中死亡年龄≥40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筛选COPD死亡病例。将直接死亡原因(医学... 目的分析上海市杨浦区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共患病的特点。方法根据上海市杨浦区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提供的数据,选择2003—2011年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中死亡年龄≥40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筛选COPD死亡病例。将直接死亡原因(医学证明书死亡原因的第一部分)和促进死亡原因(医学证明书死亡原因的第二部分)共同定为非根本死亡原因。结果 2003—2011年,上海市杨浦区年龄≥40岁居民死亡总人数为63 161。COPD全因死亡人数为8 838(根本死亡原因5 678人),平均年龄为(81.3±7.6)岁,其中男性5 555人,女性2 783人。当COPD作为非根本死亡原因时,常见根本死亡原因为缺血性心脏病(33.4%)、脑血管疾病(14.8%)、肺癌(14.4%)和糖尿病(3.6%);随年龄增长,癌症死亡原因所占比例逐渐降低而心血管疾病逐渐上升(P<0.05),脑血管疾病则无明显变化(P>0.05)。当COPD作为根本死亡原因时,常见非根本死亡原因为肺源性心脏病(25.3%)、缺血性心脏病(23.2%)、脑血管疾病(13.9%)、糖尿病(8.8%)和癌症(4.5%)。结论心血管疾病、癌症、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为上海市杨浦区COPD患者的常见伴随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共患病 死亡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2-2012年上海市杨浦区社区人群宫颈癌的发病和生存情况分析 被引量:18
4
作者 韩雪 黄辰曦 +3 位作者 赵佳 谭晓洁 张宏伟 曹广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阐明上海市杨浦区2002-2012年间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方法系统整理上海市肿瘤登记报告系统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杨浦区户籍人群宫颈癌发病和死亡资料,应用年均变化百分比(APC)模型分析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时间变化趋势... 目的阐明上海市杨浦区2002-2012年间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方法系统整理上海市肿瘤登记报告系统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杨浦区户籍人群宫颈癌发病和死亡资料,应用年均变化百分比(APC)模型分析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时间变化趋势,应用Kaplan-Meier模型结合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采用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女性人口年龄构成进行标化。结果2002-2012年间上海市杨浦区宫颈癌总新发患者628例,占同期全区女性恶性肿瘤的2.53%。宫颈癌年均粗发病率为10.80/10^5标化发病率为9.56/10^5。在此期间宫颈癌的粗发病率逐年增长(APC=11.10,P〈0.01),但是标化发病率没有明显改变(APC=1.05,P〉0.05)。以30-49岁女性人群宫颈癌发病率最高。2002—2012年问因宫颈癌死亡256例,占全区女性恶性肿瘤死亡患者的1.57%。宫颈癌年均粗死亡率为4.40/10^5,标化死亡率为2.02/10^5。宫颈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8.36年。接受手术治疗患者平均生存时间显著高于未接受手术者(9.22年vs7.06年,P〈0.01)。宫颈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75.45%,其中手术治疗组5年生存率为84.69%,显著高于非手术组60.89%(P〈0.01)。结论上海市杨浦区户籍女性人群宫颈癌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9.56/10^5和2.02/10^5,手术治疗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发病率 死亡率 存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2-2012年上海市杨浦区社区人群膀胱癌的发病和生存情况分析 被引量:16
5
作者 韩雪 赵佳 +6 位作者 黄辰曦 丁一波 侯建国 谭晓洁 韩一芳 张宏伟 曹广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20,共7页
目的阐明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上海市杨浦区户籍人群膀胱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方法系统整理上海市肿瘤登记报告系统中的杨浦区户籍人群膀胱癌发病和死亡资料,应用年均变化百分比(APC)模型分析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时间变化趋势,应用K... 目的阐明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上海市杨浦区户籍人群膀胱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方法系统整理上海市肿瘤登记报告系统中的杨浦区户籍人群膀胱癌发病和死亡资料,应用年均变化百分比(APC)模型分析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时间变化趋势,应用Kaplan-Meier模型结合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采用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人口年龄构成进行标化。结果 2002-2012年间膀胱癌新发患者1 252例,占同期全区新发恶性肿瘤的2.69%。膀胱癌年均粗发病率为10.51/105,其中男性为15.59/105,显著高于女性(5.18/105,P<0.01);标化发病率为4.83/105,其中男性标化发病率为7.26/105,高于女性(2.32/105,P<0.01)。2002-2012年间膀胱癌粗发病率明显上升(APC=4.14,P<0.01),但标化发病率无明显变化。50岁以后膀胱癌发病率迅速增加。因膀胱癌死亡690例。年均粗死亡率男性为8.61/105,女性为2.84/105(P<0.01);标化死亡率男性为3.64/105,女性为1.15/105(P<0.01)。2002-2012年间膀胱癌粗死亡率明显上升,标化死亡率未见明显改变。新发膀胱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63.15%,其中手术治疗组5年生存率为74.31%,高于非手术组(51.80%,P<0.01)。结论 2002-2012年间杨浦区户籍人群膀胱癌粗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明显的上升。手术治疗能显著提高患者生存期,提高膀胱癌早期诊断率和及时手术切除率有望提高患者整体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发病率 死亡率 存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2-2012年上海市杨浦区社区人群肾细胞癌发病和生存情况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韩雪 黄辰曦 +4 位作者 赵佳 谭晓洁 侯建国 张宏伟 曹广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13,共6页
目的阐明上海市杨浦区2002-2012年间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发病率和死亡率。方法整理上海市肿瘤登记报告系统中的杨浦区户籍人群RCC病例资料,应用年均变化百分比(APC)模型分析患者发病的时间趋势,应用Kaplan-Meier模型并结... 目的阐明上海市杨浦区2002-2012年间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发病率和死亡率。方法整理上海市肿瘤登记报告系统中的杨浦区户籍人群RCC病例资料,应用年均变化百分比(APC)模型分析患者发病的时间趋势,应用Kaplan-Meier模型并结合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采用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人口年龄构成进行标化。结果 2002-2012年间RCC新发患者1 092例,占同期全区新发恶性肿瘤的2.34%。RCC年均粗发病率为9.16/105,标化发病率为5.12/105。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粗发病率11.79/105 vs 6.41/105,P<0.01;标化发病率6.54/105 vs 3.61/105,P<0.01)。男性50岁,女性55岁以后RCC发病率迅速增加。2002-2012年间男性粗发病率逐年增长(APC=10.45),女性粗发病率也明显增长(APC=6.37)。因RCC死亡369例,年均粗死亡率为3.10/105,标化死亡率为1.33/105。40岁以上男性、55岁以上女性死亡率明显上升。男性5年生存率高于女性(71.80%vs 69.77%,P>0.01)。手术治疗组5年生存率高于非手术组(87.75%vs 53.69%,P<0.01)。结论年龄和性别是影响RCC发病率差异的主要因素,RCC死亡率低于发病率,手术治疗可有效提高RCC患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肾细胞癌 发病率 死亡率 存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2-2012年上海市杨浦区社区人群甲状腺癌的发病和生存情况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沈琪 倪翀 +5 位作者 乔鹏 陈蕾 赵佳 张蓉 韩雪 曹广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69-575,共7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杨浦区户籍人群2002-2012年间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探讨外科治疗对生存的影响。方法从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上海市肿瘤登记报告中抽取全部杨浦区户籍人群甲状腺癌发病和死亡资料,年度人口资料来自杨浦区公安局,... 目的了解上海市杨浦区户籍人群2002-2012年间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探讨外科治疗对生存的影响。方法从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上海市肿瘤登记报告中抽取全部杨浦区户籍人群甲状腺癌发病和死亡资料,年度人口资料来自杨浦区公安局,应用年均变化百分比(APC)模型分析患者发病的时间趋势,应用Kaplan-Meier模型并结合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2002-2012年间杨浦区共报告甲状腺癌新发病例1488例,占同期全区恶性肿瘤的3.19%。其中男性357例,女性1131例。甲状腺癌女性平均粗发病率为19.45/105,高于男性(5.85/10^5,P〈O.05);女性标化发病率为12.15/105,也高于男性(3.69/10^5,P〈0.05)。2002-2012年间杨浦区户籍人群甲状腺癌的发病趋势年均上升(APC=21.72%,P〈O.05)。11年间杨浦区因甲状腺癌死亡146例。年均粗死亡率男性为0.69/10^5,女性为1.79/105(P〈0.05);标化死亡率男性为0.35/105,女性为0.85/105(P〈O.05)。男性、女性的甲状腺癌死亡率均在60岁之后明显上升。甲状腺癌患者的1~5年生存率分别为97.20%、96.70%、96.1O%、95.40%和94.80%。手术治疗组1~5年生存率分别为99.20%、98.90%、98.70%、98.30%和97.90%,高于非手术治疗组(分别为91.9%、90.60%、89.00%、88.00%和86.70%,P〈O.05)。结论上海市杨浦区户籍人群甲状腺癌发病率远高于死亡率,2002-2012年间发病率显著升高而死亡率变化不明显。女性发病率与死亡率均高于男性,手术治疗可延长甲状腺癌患者的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发病率 死亡率 存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2-2012年上海市杨浦区社区人群前列腺癌的发病和生存情况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韩雪 黄辰曦 +4 位作者 赵佳 丁一波 侯建国 张宏伟 曹广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1-25,共5页
目的阐明上海市杨浦区2002-2012年间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发病率和死亡率。方法系统整理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杨浦区男性户籍人群PCa发病和死亡资料,应用年均变化百分比(APC)模型分析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时间变化趋势,应用Ka... 目的阐明上海市杨浦区2002-2012年间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发病率和死亡率。方法系统整理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杨浦区男性户籍人群PCa发病和死亡资料,应用年均变化百分比(APC)模型分析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时间变化趋势,应用Kaplan-Meier模型结合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采用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男性人口年龄构成进行标化。结果 2002-2012年间PCa新发病例1 578人,占同期全区男性新发恶性肿瘤的6.36%(1 578/24 800)。PCa年均粗发病率为25.87/105,标化发病率为10.60/105。2002-2012年间PCa粗发病率(APC=10.11,P<0.01)和标化发病率(APC=7.27,P<0.01)逐年增长。60岁以后PCa发病率迅速增加。因PCa死亡716例。年均粗死亡率为11.74/105,标化死亡率为3.92/105。65岁之后PCa死亡率明显上升。PCa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57.59%,其中手术治疗组5年生存率为67.56%,显著高于非手术治疗组50.40%(P<0.01)。结论年龄是PCa发病率升高的主要因素,PCa死亡率明显低于发病率,手术治疗是影响患者生存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发病率 死亡率 存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杨浦区2004-2008年胰腺癌流行现况与生存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赵佳 韩雪 +2 位作者 王建华 陈灵颖 谢梦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2-244,共3页
目的分析上海市杨浦区2004-2008年胰腺癌的发病和死亡情况,截至2013年12月31日,所有研究对象已随访满5年,分析其五年生存情况,研究杨浦区胰腺癌的流行趋势以及手术治疗对生存率的影响。方法收集上海市杨浦区肿瘤登记系统中2004-2008年... 目的分析上海市杨浦区2004-2008年胰腺癌的发病和死亡情况,截至2013年12月31日,所有研究对象已随访满5年,分析其五年生存情况,研究杨浦区胰腺癌的流行趋势以及手术治疗对生存率的影响。方法收集上海市杨浦区肿瘤登记系统中2004-2008年胰腺癌发病与死亡的数据,描述胰腺癌发病和死亡趋势,用寿命表法和非参数统计秩和检验分析胰腺癌患者五年生存情况,以及手术和手术年龄对胰腺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 5年间胰腺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男性高于女性,发病与死亡年龄以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为主。观察的758名胰腺癌患者五年生存率为7.12%,平均生存时间为0.66年,女性胰腺癌患者五年生存率高于男性,但无显著性。胰腺癌手术患者的五年生存率高出非手术患者14.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年龄对术后生存时间并无影响。结论近几年胰腺癌的发病与死亡呈现上升趋势,胰腺癌患者五年生存率差,及时手术治疗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但早期筛查和诊断技术的提高仍是控制胰腺癌发生与死亡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生存分析 寿命表法 五年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2-2020年上海市杨浦区伤害死亡特征及潜在减寿年数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代银 李辉 +3 位作者 赵佳 丁一波 韩雪 殷建华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52-257,共6页
目的分析上海市杨浦区居民因伤害死亡情况及其死亡特征和潜在减寿年数(PYLL),为制定伤害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2-2020年上海市杨浦区居民伤害死因登记资料,应用Excel 2010、SPSS 21.0软件对数据信息整理分析,死亡率时间变化趋... 目的分析上海市杨浦区居民因伤害死亡情况及其死亡特征和潜在减寿年数(PYLL),为制定伤害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2-2020年上海市杨浦区居民伤害死因登记资料,应用Excel 2010、SPSS 21.0软件对数据信息整理分析,死亡率时间变化趋势采用Joinpoint线性回归分析,标化采用1985年Segi’s世界标准人口。结果2002-2020年上海市杨浦区累计报告伤害死亡6377例,年均粗死亡率为31.03/10万,年均标化死亡率为15.00/10万,伤害粗死亡率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45,P>0.05),而男性标化死亡率高于女性(Z=2.171,P<0.05)。伤害粗死亡率(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为-2.0,P<0.01)及标化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为-4.4,P<0.01)整体均呈下降趋势。伤害死亡原因中居前5位死因依次为意外跌落、其他意外事故和有害效应、机动车辆交通事故、自杀及意外中毒,合计占伤害死亡总数的89.85%(5730/6377)。伤害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上升,0~14岁年龄组的死亡率最低(4.12/10万),≥65岁年龄组的死亡率最高(110.00/10万)。PYLL的前5位伤害类型为自杀、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意外跌落、意外中毒及溺水,共计46325人年,占总PYLL的80.12%。结论伤害是影响上海市杨浦区居民健康和寿命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应根据不同人群的伤害类型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有效降低因伤害而造成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害 死亡率 死亡原因 潜在减寿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2-2012年上海市杨浦区社区人群食管癌的发病和生存情况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韩雪 倪翀 +6 位作者 乔鹏 傅忠星 赵佳 张蓉 谢梦 杜琰 曹广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11-417,共7页
目的阐明上海市杨浦区2002-2012年间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评估治疗对生存的影响。方法系统整理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上海市肿瘤登记报告中杨浦区户籍人群食管癌发病和死亡资料,应用年均变化百分比(APC)模型分析患者发病的时间趋势... 目的阐明上海市杨浦区2002-2012年间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评估治疗对生存的影响。方法系统整理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上海市肿瘤登记报告中杨浦区户籍人群食管癌发病和死亡资料,应用年均变化百分比(APC)模型分析患者发病的时间趋势,应用Kaplan-Meier模型并结合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2002-2012年间杨浦区共报告食管癌新发病例1 184例,占同期全区恶性肿瘤的2.54%。其中男性878例,女性306例;男女发病年龄分别为(67.79±12.68)岁和(75.70±9.80)岁。食管癌男性平均粗发病率为14.39/10^5,显著高于女性(5.26/10^5,P〈0.05);男性标化发病率为4.67/10^5,明显高于女性(1.51/10^5,P〈0.05)。2002-2012年间杨浦区食管癌男女合计的粗发病率趋势年均下降0.4%(P〈0.05),但标准化发病率无明显变化。因食管癌死亡1 072例。年均粗死亡率男性为12.79/10^5,女性为5.02/10^5(P〈0.05);标化死亡率男性为3.80/10^5,女性为1.34/10^5(P〈0.05)。男性40岁之后,女性55岁之后发病率与死亡率均明显上升。整体中位生存时间为0.70年。手术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19年,非手术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0.59年(P〈0.05)。食管癌患者的1~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45.30%、29.10%、22.30%、19.10%和17.80%。手术治疗组1~5年生存率分别为66.70%、47.80%、39.20%、32.60%和31.30%,显著高于非手术治疗组37.60%、22.30%、16.10%、14.10%和12.80%(P〈0.05)。结论 2002-2012年间上海市杨浦区户籍人群食管癌死亡率接近发病率。男性发病率与死亡率均高于女性。手术治疗可显著延长食管癌患者的生存期,提高食管癌早期诊断水平和及时手术切除有望提高患者整体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发病率 死亡率 存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杨浦区小学生及教师、家长的伤害认知现状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颖丽 夏倩 +2 位作者 林沪江 黄惠敏 张清 《中国健康教育》 2007年第2期112-113,共2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小学生、学生家长和教师对伤害知信行情况,为开展伤害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分层整群抽取杨浦区小学1~4年级学生2720名,学生家长2610名和教师96名,采用问卷调查学生、教师和家长的伤害知信行情况等。结果上海市... 目的了解上海市小学生、学生家长和教师对伤害知信行情况,为开展伤害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分层整群抽取杨浦区小学1~4年级学生2720名,学生家长2610名和教师96名,采用问卷调查学生、教师和家长的伤害知信行情况等。结果上海市小学生、学生家长和教师对伤害有一定认知,但24.2%的学生、10.4%的教师和12.4%的家长不认同“伤害是可以预防的”。对学生、家长和教师的伤害防治知识系统培训比较缺乏,不少小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仍具有一定的危险行为,部分教师和家长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和伤害防治相关措施还不足。结论社会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教师和家长的伤害防治宣教工作,并运用健康促进的手段,促进学生、教师和家长主动采取安全行动,防止儿童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害 知信行 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杨浦区1997—2003年肺结核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家琪 薛金媛 史文艳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193-194,共2页
关键词 上海市杨浦区 流行病学分析 肺结核 疫情统计分析 公共卫生问题 传染病报告 传染病发病 主要病种 居高不下 流行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4-2015年上海市杨浦区肝胆系统恶性肿瘤死亡趋势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宋家慧 邓阳 +3 位作者 赵佳 王硕 韩雪 曹广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97-303,共7页
目的利用上海市杨浦区1974-2015年肝胆系统恶性肿瘤的死亡数据,分析肝癌和胆道癌症死亡趋势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应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上海市杨浦区肝癌和胆道癌症死亡趋势,应用年龄-时期-队列(APC)模型评估年龄和队列因素对肝癌... 目的利用上海市杨浦区1974-2015年肝胆系统恶性肿瘤的死亡数据,分析肝癌和胆道癌症死亡趋势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应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上海市杨浦区肝癌和胆道癌症死亡趋势,应用年龄-时期-队列(APC)模型评估年龄和队列因素对肝癌和胆道癌症死亡率的影响。结果 1974-2015年杨浦区共报告肝癌死亡9 866例,男女比例为2.7∶1,粗死亡率为23.09/10万,标化死亡率为18.87/10万;胆道癌症死亡2 173例,男女比例为1∶1.7,粗死亡率为5.04/10万,标化死亡率为3.82/10万。Joinpoint回归分析显示1974-2015年肝癌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而胆道癌症标化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在APC模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肝癌和胆道癌症的死亡风险整体呈上升趋势。总人群中1930年之前出生者肝癌和胆道癌症死亡风险呈上升趋势;1930-1949年出生的男性肝癌、男女性胆道癌症死亡风险呈下降趋势,1949年之后出生者呈上升趋势;而1930年之后出生的女性肝癌死亡风险呈下降趋势。结论 1974-2015年杨浦区肝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男性肝癌死亡数高于女性;胆道癌症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女性死亡人数高于男性;由老龄化因素造成的肝癌和胆道癌症死亡率上升;暴露因素对肝癌和胆道癌症的影响较一致,可能与当时社会经济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胆道肿瘤 死亡率 年龄-时期-队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杨浦区1992~2001年结肠癌流行特征和趋势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戴颖秀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96-297,共2页
关键词 上海市 杨浦区 结肠癌 流行特征 趋势分析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健康促进理论在疾病预防控制中的应用与思考 被引量:16
16
作者 孙碧英 《中国健康教育》 2001年第11期663-665,共3页
关键词 健康促进论 疾病预防 卫生保健 社区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部分高校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及健康教育工作调查 被引量:42
17
作者 陈静 沈梅 +5 位作者 夏珍 洪建军 张家琪 张祖荣 李向群 梅建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0年第9期491-494,共4页
目的通过对上海市部分高校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及防治知识信念行为调查,了解我市高校结核病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及面临的问题,掌握学生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方法对1 026名高校学生开展定量问卷调查,对两区在治学生病人、疾控... 目的通过对上海市部分高校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及防治知识信念行为调查,了解我市高校结核病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及面临的问题,掌握学生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方法对1 026名高校学生开展定量问卷调查,对两区在治学生病人、疾控中心结核病防治人员、高校分管学生工作的老师及医务人员共23人开展定性访谈。结果高校学生对核心信息的总知晓率为57.6%。其中可疑症状及减免治疗政策的知晓率仅为30.2%和21.7%。从未主动了解有关肺结核病知识的学生比例达77.4%。学校开展结核病健康宣传工作面临诸多困难。结论高校学生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有待加强,学校开展疾病健康宣教需要卫生和教育两部门的共同参与,通力合作,才能切实提高学校结核病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肺/预防和控制 健康教育 问卷调查 上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高校结核病患者发现模式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静 沈鑫 +5 位作者 夏珍 郭俊涛 张家琪 洪建军 沈梅 梅建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1年第9期558-561,共4页
目的通过对上海市高校开展结核病患者发现情况调查,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开展患者发现模式研究,促进高校结核病患者发现工作。方法采用二手资料回顾的方法调查2006—2007年上海市杨浦区和松江区高校学生肺结核病患者发现工作开展情况,通过Ex... 目的通过对上海市高校开展结核病患者发现情况调查,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开展患者发现模式研究,促进高校结核病患者发现工作。方法采用二手资料回顾的方法调查2006—2007年上海市杨浦区和松江区高校学生肺结核病患者发现工作开展情况,通过Excel 2007进行整理。对在治学生结核病患者、疾控中心结核病防治(简称"结防")人员、分管学生工作的老师和校医务人员开展定性访谈,深入了解项目实施前高校结核病患者发现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所得的资料采用MAXQDA软件进行整理、标记和归类。并针对发现的问题在两区共17所高校开展干预研究,通过描述患者发现方式、计算患者登记率、空洞检出率、症状出现到就诊时间中位数,就诊间隔时间≤14d患者比例及学生核心知识知晓率等,评价项目实施的效果。结果项目实施前,两区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和涂片阳性患者登记率分别为11.0/10万和3.8/10万,97.8%(45/46)的学生患者通过因症就诊方式发现,症状出现至就诊间隔≤14d的患者比例为32.6%(15/46),学生结核病核心知识知晓率为57.6%。项目实施后两区活动性和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登记率分别提高到22.1/10万(χ2=15.89,P<0.0001)和6.0/10万,学生结核病核心知识知晓率提高到65.4%(6319/96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6.9,P<0.0001),症状出现至就诊间隔≤14d的患者比例上升到54.8%(51/93)。结论上海市目前在两区高校实施的结核病患者发现模式有效促进了患者发现工作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肺/预防和控制 问卷调查 上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七个示范区结核病防治体系关键要素分析与评估 被引量:4
19
作者 陆慧 严非 +9 位作者 王伟 王子文 王群 杨美霞 唐利红 杨怀霞 郑亦慧 侯云 肖绍坦 洪建军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CSCD 2013年第3期50-55,共6页
目的:评估上海市结核病防治体系关键要素的现状,分析大城市加强结核病防治体系的可行政策和措施。方法:以上海市7个结核病防治示范区为调查对象,采用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应用世界卫生组织卫生系统关键因素框架进行分析。结果:... 目的:评估上海市结核病防治体系关键要素的现状,分析大城市加强结核病防治体系的可行政策和措施。方法:以上海市7个结核病防治示范区为调查对象,采用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应用世界卫生组织卫生系统关键因素框架进行分析。结果:示范区建立了结防领导组织体系,加大了患者减免和补助力度,建立了多层次质量考评机制;实施了整合区域卫生资源、提供综合防治服务的改革;2009年区均配置专兼职结防人员约24名;各级财政专项经费投入96.8万元,其中区级占55.6%;各示范区进一步开发了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均具备痰涂片和痰培养检测能力。结论:上海市结核病防治系统在政府治理、服务提供、人力资源、经费投入、信息系统和技术等关键要素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人力配置、经费使用和监管、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应加强政策开发,使其更加合理化和具有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防治 卫生系统 综合防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肝相关疾病中乙肝病毒核心启动子区变异频率及发病风险评估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敏峰 钱培新 +4 位作者 蒲蕊 韩雪 张宏伟 杨甲梅 殷建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29-933,共5页
目的检测乙肝病毒核心启动子(basic core promoter,BCP)区变异位点在乙肝相关疾病中的变异频率,评估乙肝病毒变异在终末期肝病发生中的风险。方法收集2 093例HBV无症状携带者(asymptomatic HBsAg carrier,ASC)、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 目的检测乙肝病毒核心启动子(basic core promoter,BCP)区变异位点在乙肝相关疾病中的变异频率,评估乙肝病毒变异在终末期肝病发生中的风险。方法收集2 093例HBV无症状携带者(asymptomatic HBsAg carrier,ASC)、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肝硬化(liver cirrhosis,LC)和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应用测序法检测HBV位点变异;运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ASC组为对照,研究乙肝病毒核心启动子区的变异与乙肝相关疾病发生间的关系。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分析校正年龄和性别后HBV变异在CHB、LC和HCC发生中的风险。结果 HCC组中除T1768A变异外,其余变异位点的变异频率均大于30%,而在ASC组中无变异位点的变异频率超过30%;7个变异位点在4组人群中变异频率均逐渐增高(Ptrend<0.001);除T1768A位点外,其余变异在CHB、LC和HCC组中的校正比值比(adjusted odds ratio,AOR)均逐渐增加,A1762T/G1764A双突变在HCC发生中的AOR为13.91(95%CI 9.66~20.03);HBV BCP区位点累积变异频率在乙肝相关疾病进展过程逐渐递增(Ptrend<0.001)。结论随着HBV BCP区变异在HBV相关肝病进展过程中逐渐累加,终末期肝病的发病风险增加;HBV BCP区变异可作为早期预测HBV相关终末期肝病发生的潜在分子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突变 肝肿瘤 肝细胞癌 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