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25-羟维生素D和催乳素与脑白质损伤老年女性患痴呆风险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
作者 殷歌 孙瑞 +5 位作者 梁萌 方玲 谷正盛 范存秀 柴长凤 毕晓莹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3-129,共7页
目的?探究脑白质损伤(WML)老年女性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寻找WML老年女性患痴呆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方法 纳入2020年1-6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上海市杨浦区控江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病房就诊的149例WML老年女性患... 目的?探究脑白质损伤(WML)老年女性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寻找WML老年女性患痴呆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方法 纳入2020年1-6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上海市杨浦区控江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病房就诊的149例WML老年女性患者和48例无WML的老年女性患者。根据WML严重程度将所有入组患者分为无WML组(对照组,48例)、轻度WML组(72例)及中重度WML组(77例)。根据简易精神状态评估(MMSE)量表评分将WML患者分为痴呆组(58例)和无痴呆组(91例)。比较各组血清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及25-羟维生素D[25(OH)D]、催乳素等因素的差异,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这些因素与WML老年女性患者发生痴呆的相关性,通过绘制ROC曲线研究25(OH)D联合催乳素对WML老年女性患者痴呆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轻度及中重度WML组患者的血清25(OH)D水平均降低[(13.34±3.85)ng/mL、(12.73±3.77)ng/mL vs (15.82±4.07)ng/mL,P<0.01],血清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水平均升高[IL-1β:(75.14±16.03)pg/mL、(75.42±14.38)pg/mL vs(53.96±13.55)pg/mL,P<0.01;IL-6:35.70(28.92,40.67)pg/mL、35.29(28.97,43.41)pg/mL vs 22.38(18.04,27.20)pg/mL,P<0.01;TNF-α:72.72(55.68,88.63)pg/mL、71.52(60.26,85.85)pg/mL vs 50.93(38.93,60.48)pg/mL,P<0.01]。与非痴呆组相比,痴呆组WML患者的血清25(OH)D、尿酸、催乳素和皮质醇水平均降低[25(OH)D:(11.77±3.63)ng/mL vs(13.83±3.72)ng/mL,P<0.01;尿酸:(331.02±150.31)μmol/L vs (380.16±128.02)μmol/L,P<0.05;催乳素:(231.72±79.39)μIU/mL vs (276.84±99.66)μIU/mL,P<0.01;皮质醇:(287.38±149.58)nmol/L vs (358.45±155.32)nmol/L,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年龄后,25(OH)D(OR=0.821,95% CI 0.717~0.940,P=0.004)和催乳素(OR=0.994,95% CI 0.989~1.000,P=0.042)是WML老年女性患者认知功能的保护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25(OH)D联合催乳素对判断WML老年女性是否患有痴呆具有中度诊断价值(AUC为0.745,P<0.001)。结论 血清25(OH)D和催乳素与WML老年女性患痴呆的风险有关,有望成为此类人群痴呆早期诊断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损伤 老年女性 25-羟维生素D 催乳素 认知障碍 痴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对脑梗死大鼠认知功能及脑组织细胞凋亡、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卞鑫 卢丽波 +4 位作者 朱晔 王琳琳 景桂英 郑炫针 刘宇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21期1617-1620,1627,共5页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对脑梗死大鼠认知功能及脑组织细胞凋亡、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并随机分为对照组、脑梗死组、ACEI组,后两组采用线栓法建立脑梗死模型、ACEI组给予福辛普利10 mg/kg灌胃干预...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对脑梗死大鼠认知功能及脑组织细胞凋亡、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并随机分为对照组、脑梗死组、ACEI组,后两组采用线栓法建立脑梗死模型、ACEI组给予福辛普利10 mg/kg灌胃干预、其余两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干预。比较3组间Morris水迷宫认知功能指标、脑组织中凋亡基因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差异。结果:脑梗死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明显长于对照组,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平台停留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脑组织中Bcl-2相关X蛋白(Bax)、自杀相关因子(Fas)、Fas配体(FasL)、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的mRNA表达水平、磷酸化Janus激酶(p-JAK2)、磷酸化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p-STAT3)的蛋白表达水平及活性氧簇(ROS)、丙二醛(MDA)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脑组织中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的mRNA表达水平及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ACEI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明显短于脑梗死组,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多于脑梗死组,平台停留时间明显长于脑梗死组,脑组织中Bax、Fas、FasL、Caspase-3的mRNA表达水平、p-JAK2、p-STAT3的蛋白表达水平及ROS、MDA的含量均明显低于脑梗死组,脑组织中Bcl-2的mRNA表达水平及CAT、SOD的含量明显高于脑梗死组。结论:ACEI能够改善脑梗死大鼠的认知功能并抑制缺血脑组织中的细胞凋亡及氧化应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认知功能 凋亡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双侧小脑中脚缺血性卒中一例
3
作者 卞鑫 蒋海峰 郭庆妍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71-73,共3页
患者女性,87岁。因头晕伴站立不稳3 d,于2014年3月31日入院。患者入院前3 d突发头晕伴站立不稳、行走不能,无头痛或视物旋转。外院急诊头部CT检查显示双侧基底节区、放射冠多发性腔隙,呈增龄性改变,临床诊断为腔隙性梗死。予以醒脑静注... 患者女性,87岁。因头晕伴站立不稳3 d,于2014年3月31日入院。患者入院前3 d突发头晕伴站立不稳、行走不能,无头痛或视物旋转。外院急诊头部CT检查显示双侧基底节区、放射冠多发性腔隙,呈增龄性改变,临床诊断为腔隙性梗死。予以醒脑静注射液20 ml/d和丹红注射液20 ml/d静脉滴注,连续治疗3 d后病情无明显改善,遂以"头晕、行走不稳待查"收入我院神经内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脑桥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